33 讲章大纲
系列:祂虚己以求胜
主题:委派工作
经文:可六7-44
金句:“耶稣叫了十二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也赐给他们权柄,制伏污鬼。”(可六7)
引言
大我们跟随耶稣和门徒的脚步,从迦百农一直到拿撒勒。这一章开首的经文(可六 1-6 )可以称之为“耶稣遭受拒绝”,拿撒勒人被耶稣的说话和行动触怒了。这就是世界对于耶稣的反应。我们也可以预计门徒在世界将要遭到相似的对待。
一、众圣徒的基本原则(可六7-11)
1) 完全简朴的生活方式 ( 可六 8-9)
2) 完全圣洁的生活方式 ( 可六 8)
3) 完全严谨的生活方式 ( 可六 11)
二、众圣徒的基本宣讲(可六12-13、30-31)
1 )信息 ( 可六 12)
2 )行动 ( 可六 7)
3 )职事 ( 可六 7)
4 )神迹 ( 可六 13)
三、众圣徒的基本比喻(可六32-44)
1 )耶稣所拣选的,为要回应世界的需要(可六 41 )
2 )耶稣所破碎的,为要回应世界的需要(可六 41 )
3 )耶稣所给予的,为要回应世界的需要(可六 41 )
结语
耶稣依然拣选我们,差遗我们出去。我们必须让祂打散自己,才能够成为别人的祝福。
33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祂虚己以求胜
主题:委派工作
经文:可六7-44
金句:“耶稣叫了十二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也赐给他们权柄,制伏污鬼。”(可六7)
引言
我们跟随耶稣和门徒的脚步,从迦百农一直到拿撒勒。我们将要看见耶稣差遣门徒出去,委派他们传福音的使命(可六 7 )。
这一章开首的经文(可六 1-6 )与主题并没有多大关系(可六 7-44 ),这一小段文字可以称之为“耶稣遭受拒绝。”我们清楚看见拿撒勒人,也就是耶稣家乡的人(可六 3 ),他们因耶稣的说话和行动(可六 3 ),“被触怒了”( skandalizo )。我们在这里看见的,就是世界拒绝耶稣。他们经常为耶稣的教训感到震怒。他们经常被耶稣的说话和行动绊倒和被触怒。若说要最好的准备来承担耶稣所指派的事奉,就是预先知道我们在世界上将不为人接纳。这些必然不是:
1. 鄙视的态度——“这不是木匠吗?”(可六 3 )。木匠( teknon )是从事木制用具的工人,不单是工人而已,而是属于工匠之列。在古希腊文中,这字是用于制船工人或建屋工人,甚至可以是建圣殿的。对于从事这行业的人,根本毋须要有任何贬视的态度。
2. 批评的态度——“这不是……马利亚的儿子吗?”(可六 3 )。事实上,当耶稣被称为“马利亚的儿子”,即是说约瑟已经离世,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耶稣要待到卅岁才开始祂的工作(参看路三 23 )。耶稣承担照顾弟妹的责任,直到他们有能力供养自己为止。家庭是一项遭批评态度的原因;我们从耶稣引用一句谚语中得知(可六 4 )。我们必须注意,与我们相熟的人也一样能成为我们的祝福。
3. 冷漠的听众——“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可六 5 )。再一次,“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可六 6 )。正如孙德生 (J.Oswald Sanders) 说:“不信常常会阻碍全能者。”这是一个清楚的警告,当我们读神的话语时,必须让祂在我们生命中作工!
一、众圣徒的基本原则(可六7-11)
我们再次留意十二位门徒。他们如今受耶稣差遣,“两个两个”地差出去(可六 7 )。再一次,耶稣叫十二门徒到祂面前来,然后才将他们差遣出去。从以下的经文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众圣徒生命若干基本原则。这必须是:
1) 完全简朴的生活方式
“并且嘱咐他们:‘行路的时候不要带食物和口袋,腰袋里也不要带钱,除了拐杖以外,什么都不要带,只要穿鞋,也不要穿两件褂子’”(可六 8-9 )。耶稣劝喻门徒要过简单的生活,每一天的生活都不要被“事物”所牵累。
试想想,今天西方世界是多么地攫取物品,很多东西是人根本不大需要的。广告商将奢侈品易名为必需品。一名邮差送来华丽的小册子,里面充斥着大量超级豪华房子的照片。这份小册子宣告着诱人的谎言,说《建筑文摘》( Architectural Digest )一书可以复盖“人类对于美丽和奢侈的渴求。”
有时候,过分宣传是非常可笑的。一家福音特价书室近日制作以下的宣传标语:“当你注目在我们本月为你而设的特价货品中,你一定会口水直流,魂魄飞升 ……”承诺!承诺!或许,广告宣传最具破坏力和邪恶的地方,就是它企图说服我们,以为拥有物质,就可以换来快乐和满足。
“每一个宗教和哲学思潮,均承认无限量对于物质渴求并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快乐;这却是电视商业广告从不加以宣扬的。”广告商承诺他们的产品可以满足人性最深入的渴求,和并人内在对于爱、接纳、安全和性的满足。他们说,合宜的除臭剂可以带来接纳和友谊;最新款的牙膏和洗头水,可以令人魅力无法挡;一间房屋或银行户口可以保证有安全感和爱。( Ronald J. Sider , Rich Christians in an Age of Hunger, p.40 )
2) 完全圣洁的生活方式
“并且嘱咐他们:‘行路的时候不要带食物和口袋,腰袋里也不要带钱,除了拐杖以外,什么都不要带’” ( 可六 8) 。拉比教导说,当进入神圣的建筑物之际,所有世俗的东西都要留在建筑物以外。这就是说,需要将“食物”、“口袋”、“腰袋”留在圣殿或会堂门外。有些人相信,当耶稣教导门徒要带“食物”和“口袋”(可六 8-9 ),祂的意思是基督徒整个人生都是神圣的。倘若我们视婚姻、工作、家庭,都如主日参加教会崇拜般同样神圣,这真是何等美好的基督徒生活!德拉蒙德 (Henry Drummond) 说:“世俗与神圣二分是一种混淆,不是一种对比。”我们需要强调基督徒生命的完整本质。
3) 完全严谨的生活方式
“何处的人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你们离开那里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对他们作见证。”(可六 11 )
自满的教会当然不会有什么抗议的举动;然而,耶稣却认为对于那些与神国为敌的,我们都要与他们抗争。
二、众圣徒的基本宣讲(可六12-13、30-31)
我们将要略过施洗约翰被斩首的一段悲剧,因为我们主要是读门徒获委派工作。然而,就在这段经文前后,有数节经文是与早期门徒的宣讲和生活有关的:
1) 信息
“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 metanoein ;可六 12 )。悔改是耶稣对世人紧急的呼吁,经常成为祂教导的核心。倘若你向一群众人询问,悔改的意思是什么,他们大多会说:“为自己所犯的罪恶感到难过。”然而,耶稣和门徒对于悔改有更深入的意思。
在新约圣经,悔改至少有三种意思。 (1) 首先,有人必须要先意识自己的行动是错误的。“悔改”( Metanoia )这字,“Meta”代表“之后”;“noia”意思是“思想。”这就是在浪子比喻中,小儿子“醒悟过来”(路十五 17 )。自从他离开父亲以后,他首次为自己所作的有所醒悟。 (2) 必须对错误的行为感到哀伤。雅典著名的巴特农神殿中,有一个祭坛是献予“眼泪。”在这祭坛上没有任何祭物,只有悔罪的人到来,为他们所作的错事低头认错。 (3) 必须有方向的转变。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说:“只是针对罪恶悔恨,这并不是真正的悔改。”他说:“在我们悔恨以外,还需要对神应许有真正的信心”( S.Barton Babbage , The Light of the Cross, p.41 )。“正如有一个男人面朝着一个方向——远离神——悔改的时候,他整个方向改变了——朝向神。悔改的意思就是转身,朝向着另一个相反的方向”( William Barclay , The Mind of Jesus, p.50 )。悔改是远离罪恶,朝向神。
2) 行动
“耶稣叫了十二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可六 7 )。在这一章中,我们看见门徒两个两个地出去。新约圣经的行动是 Kononia ,而不是个人主义的。
3) 职事
“耶稣叫了十二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也赐给他们权柄,制伏污鬼”(可六 7 )。经文再一次强调基督徒生命的完整本质。这职事主要处理 (a) 人属灵的层面。人是需要“悔改的”(可六 12 ); (b) 人情绪和心理的层面——“又赶出许多的鬼”(可六 13 ); (c) 人肉体的层面——“用油抹了许多病人”(可六 13 )。
4) 神迹
“治好他们”(可六 13 )。这职事的结果就是,耶稣赐予的能力达到了正面、肯定的效果。耶稣为门徒委派任务,他们则看见任务完成。然而,今天我们看见事工、信息、行动和职事仍然得着祝福。我们应该肯定新约圣经中祝福成为清晰的期待。有多少时候,主的子民在即将得到赐福和得胜时都放弃了!
1. 举例说明
当职事以后,有一段相聚和汇报的时间——“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做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他”(可六 30 )。门徒第一次从宣讲事工中回来,感到十分兴奋。然而,他们过于忙碌了——是因为来往的人多(可六 31 )——因此,耶稣带门徒休息一会。在这里,我们看见:
“他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可六 31 )
有目标的间歇——“来”(可六 31 )
个人的间歇——“你们”(可六 31 )
私人的间歇——“到旷野地方去”(可六 31 )
平静的间歇——“歇一歇”(可六 31 )
三、众圣徒的基本比喻(可六32-44)
然而,休息的时间并没有很多——“众人看见他们去”(可六 33 )。他们知道耶稣的去向,“就从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里,比他们先赶到了”(可六 33 )。任何单独与主亲近的时间都需要珍惜,因为这些时间往往十分短促。群众的需要给耶稣带来挑战(可六 34 ),耶稣施行了新约圣经中一个奇妙的神迹,喂饱五千人(可六 44 )。
神迹不但显示出真理的原则(神以超自然方法行事),而且神迹同样是真理的比喻。就让我们视神迹为比喻,为了回应这世界的需要,让门徒知道三个重要的真理。
1)耶稣所拣选的,为要回应世界的需要
“耶稣拿着”(可六 41 )。今天,我们极需要明白呼召作事奉的本质。看见神以不同方法呼召人作服事,当祂发出邀请的呼召时候,有些人清晰地、客观地听见神的声音,有些却是主观地听见神的声音。
南丁格尔( Florence Nightingale )作见证说:“一八三七年二月七日,神向我说话,呼召我服事祂。”南丁格尔听见的呼召并不是内在的启示,如同圣女贞德( Joan of Arc )所听见的,乃是一种外在的声音,直接以人的言语向她说话。
2a. 举例说明
2b. 举例说明
2)耶稣所破碎的,为要回应世界的需要
“擘开饼” ( 可六 41) 。这是指个人的破碎,属于圣经教导的一部分(油从压开的橄榄籽而出;当麦子磨成粉才烘出面包来)。我们若要成为别人的祝福,首次需要被主破碎。
布尔 (Geoffrey Bull) 在《当铁闸打开》( When Iron Gates Yield )一书第 40 页说:“我生命中的贫穷和服事忽然临到我面前,我泪流脸面、跪在地上……我为加略山的爱而哭泣。”
3)耶稣所给予的,为要回应世界的需要
“分给众人”(可六 41 )。这就是大使命:没有取消或废止。
特鲁布拉德 (Elton Trueblood) 说:“耶稣在福音书中比喻用的大部分物体——盐、光、钥匙、面包、水、酵、火——都有共同的特质:穿透。盐的目的就是要渗透肉中起保存作用;光是要照遍黑暗;钥匙唯一的作用就是要解开门锁;面包是要在身体中融化,为身体吸收;水渗透入地壳的表层;酵发成为面团才可以食用;火亦需要有燃料才可以不断燃点,而要把火熄灭的最佳方法就是把它封关起来。”
3. 举例说明
结语
我们已经读到从新约圣经时代开始门徒获委派的工作,而且工作并没有停止。耶稣依然拣选我们,差遗我们出去。我们必须让祂把我们打散,好叫我们能够成为别人的祝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人宣称身体不适合从军,因而被派往兵工厂中工作。当他逐渐走近工厂大楼时候,他看见一幅数尺高的横额,上面写着 IADOM 。当他走进大厦内,每幅墙也是写着 IADOM 一字。虽然他拥有大学的教育程度,也认识好几种语言,但他从不认识这字。当他领过工装后,领班说:“你应该读过这个字,也知道这字的意思吧。”他面有愧色地承认不认识这字。领班说:“很简单的意思,就是‘全仗靠我’( It All Depends On Me )一词的缩写。”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华盛顿山顶上,有一块划有标记的石头,这是标示着一名女攀山者曾经失足而堕下死亡。她与山顶已经非常的接近,两者就是只相差人掷一块石头的距离。一百步以后她就可以抵达山顶,这正是她目标所在,然而她对此并不知情。她因着大风暴而心志动摇、身体受到击打、精神疲倦,最后更丧失勇气。她只消一步就可以看见终点。她不能计算还有多少路程。她就在距离终点一百步之处殒命!”( H.S.Vigeveno , Thirteen Men Who Changed the World, Ventra, Calif., p.78 )
2a. 举例说明
布鲁克斯 (Phillips Brooks) 刚踏足社会的工作是学校老师。这是他自愿选择的职业,他本人和朋友都期望着他适合这份工作。然而他却失败了。在波士顿拉丁学校中,同学晓得他是一个仁慈的老师,却未能好好治理秩序。他回到家里,非常垂头丧气。后来,他听到了神呼召作全时间事奉,他听从这呼召,而且一步步的成为一名极具影响力的布道家,在大西洋的两岸亦享负盛名。当布鲁克斯回望过去时候,他知道自己起初的失败算不上什么,他在当中看见神的计划。( W.E. Sangster , God Does Guides Us, Sevenoaks, Kent, 1934 )
2b. 举例说明
在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一套戏剧“圣女贞德”中,有法国的多尔芬和贞德的一段对话。贞德直接听到从神而来的声音,告诉她应该怎样做。她经常听到这些声音。多尔芬对此却十分怀疑。他说:“不过是你的声音、你的声音而已!”“为什么我听不到这些声音,我是王,你不是!”贞德却回答说:“这些声音也临到你的耳中,只是你听不到吧了。”( William Barclay, God’s Young Church, Edinburgh, p.10 )
3. 举例说明
当加理博尔迪 (Garibaldi) 将要从敌军入侵中拯救国家时,他遇见一群闲着没事的年轻人,邀请他们加入军队的行列。他们回答说:“你以什么作我们的报酬?”加理博尔迪回答说:“报酬?我不能给你任何丁点儿的报酬。我只能给你饥饿、饥渴、被逼旅行、战争、死亡。让爱国的人出于真诚的内心,并不只是嘴唇而已,来跟从我吧。”( J. Oswald Sanders , On To Maturity, London, 1962, p.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