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讲章大纲

系列:祂虚己以求胜

主题:工作的争战

经文:可三7-35

金句:“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可三13

引言

尽管有宗教领袖的批评,耶稣仍然广受欢迎;然而,如今他们却计划杀害耶稣(可三  6 )。因此,耶稣退到其它村落,往不同的地方去,反而结果累累。从九至廿二节众多事情中,可以用一个“并”字概括:

一、对耶稣奇妙的寻求(可三7-12

1 )被祂话语吸引(可三  7 )

2 )被祂工作吸引(可三  10 )

3 )被祂价值吸引(可三  11 )

二、对耶稣奇妙的同行(可三13-19

1 )呼召门徒(可三  13 )

2 )差遣门徒(可三  14 )

3 )门徒的特质(可三  17 )

三、对耶稣奇妙的观念(可三20-35

1 )祂朋友的怀疑(可三  21 )

2 )祂敌人的中伤(可三  22 )

3 )家人的感受(可三  31 )

结语

大批群众跟随耶稣,然而,祂不过呼召一小撮跟随祂。这小撮需要学习服从,借着服从,可以重新发现永恒神的家。

30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祂虚己以求胜

主题:工作的争战

经文:可三7-35

金句:“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可三13

引言

 尽管有宗教领袖的批评,耶稣仍然广受欢迎;然而,如今他们却计划杀害耶稣(可三  6 )。因此,耶稣退到其它村落,往不同的地方去,反而结果累累。从九至廿二节众多事情中,可以用一个“并”字概括——“他并告诉门徒说”(可三  9 );“并那些污鬼”(可三  11 );“然而,耶稣再三的嘱咐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可三  12 );“耶稣并上了山”(可三  13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可三  14 )。希腊语这一章中,“并”一词出现了六十三次之多,显示出事工的建立是何等钜大的一件事。

一、对耶稣奇妙的寻求

有数百人来到耶稣面前,然而,耶稣不过呼召了一小撮人,成为祂的门徒。要注意:

1)被祂话语吸引

“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可三  7 )。人群从加利利四周而来,要听祂的话。有好些人更是从百哩以外的耶路撒冷而来(可三  8 )。外邦人从南部近亚拉伯地区的以土买来到,亦有从西部沿海的推罗、西顿市来的。事实上,曾经因为人太多的原故,几乎要将耶稣“拥挤”下来(可三  9 )。“拥挤”一词原来的意思是压榨葡萄,使之挤出汁液来。要是耶稣真的受这种身体的压迫,无怪乎祂要求门徒要为祂预备一艘小船(可三  9 )。

1.   举例说明

2)被祂工作吸引

“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可三  10 )。“摸”这字表明了群众的喧哗和危险。 Epipipto 这个动词的意思是“临到”,显示出群众的挤拥和推撞,渴望得到耶稣的医治。耶稣治好了许多人,群众愈发想要摸着祂。耶稣的神迹经常是给人帮助的。福音书中没有一处发现耶稣施行神迹,是为保护自己的原故;祂经常为他人设想。

3)被祂价值吸引

“污鬼……俯伏在他面前”(可三  11 )。当“污鬼”来到耶稣面前,有三件事情发生在它们身上。首先,是躲藏在“看见”一词背后的( theoreo ,可三  11 )意思是“以特别兴趣和目标来寻找。”这可适用于长官检阅士兵和彻底检查武器。污鬼以锐利的眼光看见耶稣,并实时发现祂的神性。其次,它们“俯伏在他面前”(可三  11 ),与耶稣保持一段距离。它们与大批群众不同,它们不愿与耶稣有身体的接触。以上两件事情均显示出,它们看见耶稣的价值,因为它们也承认:“你是神的儿子!”(可三  11 )耶稣肯定污鬼的指称;“再三地嘱咐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可三  12 )。明显地,纵然污鬼的指称十分正确,耶稣不愿意由它们作这见证出来。

今天的人对教会不再抱任何幻想,然而,从历史和世界的见证得知,人仍然对耶稣心存盼望。请听弗雷泽  (James Frazer)  的话语:“举凡对于历史上耶稣真确性的怀疑,以我个人意见认为,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即使撇开历史正面的证据不谈,倘若没有一个伟大改革者出现,个中的源起和道德、宗教改革是没可能出现的。将基督教奠基者耶稣贬抑为神话人物,无疑将穆罕默德、马丁路德或达尔文等人贬为神话人物一般,同样的荒谬。”( The Golden Bough, p.412, vol.9 )

引用前任英格兰的首相黑尔什姆  (Lord Hailsham)  在他自传中的一句话,描述了他之所以读遍福音书中记载耶稣的原因,因为“耶稣有无可抗拒的吸引力。”( The Door Wherein I Went,  p.55 )

二、对耶稣奇妙的同行(可三13-19

耶稣与十二位门徒往山上去,当中可说是奇妙的同行。这些人都是“由耶稣亲身挑选的。他们远离原来的生活环境去跟随耶稣,他们怎能做到呢?他们没有经济上的支持、没有可参加崇拜的教会、没有委员会。他们人数不多、遭受逼迫、被禁止宣讲,最后更遭杀害”( Thirteen men who changed the world,  H.S. Vigeveno ),请观察:

1)呼召门徒

“耶稣……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可三  13 )。获选取的人完全依赖耶稣;看来是没有什么自愿的可言。“委任”一词是  poieo  ,意思是“制成。”因此,我们看见耶稣模造十二位门徒,将他们编成小组,使他们成为一个身体。

门徒的数目是根据以色列支派的数目而定。门徒和长老在约翰的启示录中,以十二大门、十二基石的廿四位长老出现(参看启四  4  ,廿一  12  、  14 )。很有可能,十二这数字有更基本的含意。许多社会学家指出,“十二”是代表着有意义关系中,最大的数目字。科学家更补充说,原子与另一原子最接近的隔邻数字也是十二。因此可知,耶稣是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着手的。

2) 差遣门徒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可三  14 )。要注意这些经文的模式。门徒是常与耶稣同在(可三  14 ),然后差他们出去,成为 Apostello ,被耶稣“所差遣的。”他们有着耶稣医治疾病和驱逐污鬼的权柄(可三  15 )。这模式今天仍然适用。我们毋须要拥挤着耶稣,直至我们与祂同在。除非得着耶稣的装备,并且学习与祂联合,否则我们不能为耶稣作什么。

2a.   举例说明

2b.   举例说明

2c.   举例说明

“这一种与基督的联合、基督在我们里面,是完全神圣不可分割的:  ‘  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  ’  因此,基督徒就象一棵树,但并不是一棵圣诞树。有好些专业基督徒的圣洁,是象圣诞树般的圣洁。这完全是外表的装饰、外在的符合基督徒标准而已。真诚的基督徒圣洁,是象基督生命内在可见的彰显。正如当枝子连结在葡萄树,果子就会自然地成熟,当基督徒的生命与基督结连,也是如此。”( John Stott  , Christ the Liberator, p.55 )

3)门徒的特质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可三  17 )。从十六至十九节中有个叫人感到意外的事情:耶稣呼召平凡人,他们的职业也是颇平凡的。这一种平凡的气质看来是门徒生命中的一种特质。

在使徒行传第四章,当彼得、约翰在美门医治患病的人后,我们看见一个极美妙的壮观情景:“官府、长老,和文士”(徒四  5 )与“大祭司”及其“家人”(徒四  6 )聚首一起,与彼得、约翰对谈。这些领导者之所以感到惊奇,因为他们看见较早时候的门徒:

1.  他们认识门徒的“胆量。”

2.  他们知道门徒“没有学问” (agrammatos)  ,“没有技能的人” (idiotees)  。

3.  他们“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可四  13 )。

当我们看见哥林多教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着同样的特质。我们看见神选择那些“愚拙”、“软弱”、“被歧视”的人(林前一  27-28 )。正如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说:“耶稣基督可以雕刻朽木,骑着瘸腿的马。”我们可以说:“世界选召合资格的,然而,耶稣却将蒙召的赋以资格。”

三、对耶稣奇妙的观念(可三20-35

当我们读新约圣经的时候,容易被耶稣的话语和行动所吸引,而不太留意对于当时在耶稣四周的人来说是很震惊的话语和事件。祂的朋友、敌人和家人都有不同的反应:

1)祂朋友的怀疑

“他癫狂了”(可三  21 ),这动词是 existemi ,意思是“失去了应用的平衡。”在古典文学的用法中,亦表示失衡的意思。倘若,这是由于“祂治好了许多人”(可三  10 )或因为“他就设立十二……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可三  14-15 ),因而致使朋友惹来所斯怀疑,则经文的意思并不清楚。倘若基于正常的朋友关系,以上的问题应该不成问题。然而,直至当你开始明白神国度的动力,你才会知道圣经的教导经常叫人感到意外的。这就是:

——在失落中,我们寻见

——在死亡中,我们得生

——在付出中,我们获取

——在降服中,我们得胜

——在软弱中,我们刚强

倘若耶稣一心要向朋友发出挑战,我们也得承认,信徒的生命就是要向社会发出挑战。再一次引用约翰司托德  (John Stott)  的话:“倘若狂热是代表着全心全意,则基督教也属于一个叫人狂热的宗教,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是狂热的。”

3.   举例说明

2)祂敌人的中伤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他是被别西卜附着’”(可三  22 )。另一方面,耶稣的敌人认为祂驱鬼的能力来自别西卜,“……鬼王”(可三  22 )。别西卜翻译出来的意思是“昆虫之王”,更佳的翻译是:“污秽的主”或“污秽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想象这幅图画,就是整个污鬼的王国。认为耶稣是靠着“污秽王”的能力来驱鬼的荒谬,耶稣已经处理了(可三  27 )。

第廿九节提出了不可饶恕罪恶的问题。明显地, 愈是感到困扰的人就愈不会犯上这罪  。至少,不可饶恕的罪,对未信主的人来说相信是不会关心、意识或感到任何指责。我们在这里所看见的,是对未信者可怕的警告,因为未信主的人可能造成对神说话和劝告的拦阻。

3)家人的感受

“当下, 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可三  31 )。家人感到与耶稣有距离,因为他们不能接近耶稣(可三  31 )。从耶稣的回应中,祂无意否认血缘关系。然而,祂所教导的观念是非常清楚的:血缘关系是短暂的,属灵关系却是永恒的。当血缘关系和属灵关系彼此有张力的时候,我们的情感、终极关怀都需要行出神的旨意。神的要求较家人的来得重要。

结语

大批群众跟随耶稣,然而,祂不过呼召一小撮人跟随祂。这小撮人需要学习服从,借着服从,可以重新发现永恒神的家。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耶稣的话语仍然深深地触动人心。有许多人记诵圣经经文——可能有不少只为了背诵而已——然而,却有其他人在当中发现更大的价值。哈夫曼 (John Huffman)  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名牧师。他在一次与教会平信徒领袖的分享中,要求他们每一天都背诵若干节圣经。有人问他说:“为什么要这样作呢?”哈夫曼回答说:“因为这是神话语正面的贯输,掌管我们的思想,帮助我们属灵生命的成长。”这人不但被神话语吸引,同时为神话语深深影响。( John A. Huffman, Jr.,  Wholly Living,  Wheaton, 1981, p.14, adapted )

2a.  举例说明

史特朗  (John Henry Strong)  教授曾经分享一个关于慕迪  (D.L.Moody)  的轶事。那时候,慕迪仍然是最具影响力的布道家。有一天,慕迪书房门外响起了扣门声。他说:“请来吧。”他的儿子进来。慕迪说:“儿子,你想要什么?”儿子回答说:“我什么都不要,只想与你在一起而已。”噢,有许多基督徒不断以祷告来到神跟前,只不过重复着他们所要的东西而已。他们独善其身的心灵,丝毫不能体会到慕迪小儿子那种“只想与你在一起”的渴望,或在与神契合同在的喜乐。

2b.  举例说明

父亲与儿子一起出外旅游,在远离家乡的一处地方留舍一宵。他们在同一房间内分床而睡。“儿子,你看来不能入眠。你心里有什么烦恼?”儿子问道:“爸爸,你面向着我吗?”父亲说:“儿子,是的。”儿子没有说话,不久就睡着了。没有什么东西能象父亲慈容般,使真正属于神儿子得着满足……在神的旨意中就是最好。( J.Sidlow Baxter,  Does God Still Guide ? London, p.110 )

2c.   举例说明

有一天,一名牧师与他的儿子在纽芬兰〔英国〕的海岸散步。儿子曾经多番询问父亲在最近一篇讲道中,解释内在生命的真理。儿子问:“我们怎能在基督里生活,让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呢?”当他们走过沙滩时候,牧师看见一个空瓶子。他拾起这空瓶子来,载了一半的水,再塞着瓶口,尽全力把它抛向海上。瓶子落入水中载浮载沉。他说:“儿子,这就是了。海水在瓶子内,而瓶子却在海中。”在这不寻常的结合中,瓶子获得生命和动力;也是在这不寻常的结合中,我们也可得着生命和动力。

改变的生命!有目标的一刻!是当基督向天父说:“我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你里面”的意思。( W.E. Sangster  , The Secret of Radiant Life,  Sevenoaks, England, p.200, adapted )

3.  举例说明

“在循道公会早期的日子,曾经有一段时间贵族是不会雇用循道会的厨师。厨师会向女仆、厨房女仆、客厅女仆、偏厅女仆,所有的人传福音!”( H.S.Vigeveno  , Thirteen Men Who Changed the World,  Ventura, Calif., p.7 )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