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讲章大纲

系列 :祂虚己以求胜

主题:工作受批评

经文:可二1-28

金句:“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可二7

引言

挪威在冬天的时候,雪山的积雪会精巧地铺平在山上,即使一点人声也可以促成危险的雪崩与破坏。批评同样可以在人生产生这样的负面效力。马可福音第二章同样响起批评的声音(参看可二  7  、  16  、  18  、  24 )。我们留心一下耶稣遭批评的地方  :

一、祂胜过罪恶的权力遭受批评(可二1-12

1 )同伴独特的回应(可二  4 )

2 )基督独特的回应(可二  5 )

3 )群众独特的回应(可二  12 )

二、祂因爱罪人而遭受批评(可二15

1 )为失丧人的服事(可二  17 )

2 )为失丧人的信息(可二  17 )

三、祂对待安息日的态度遭受批评(可二23,三6

1)  对安息日的认识(可二  23-27 )

2)  对安息日的态度(可二  28 )

3)  对安息日的热情(可三  1-6 )

结语

批评的声音并不能阻碍耶稣,祂继续以父神的旨意为乐。安息日的教导提醒我们,我们要顺服天父,才得以进入万王之王的丰富国度里。


29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祂虚己以求胜

主题:工作受批评

经文:可二1-28

金句:“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可二7

引言

两名年轻的基督徒在主日下午从学校回来。其中一人向朋友描述他父亲在午餐时怎样切火鸡片。另一个人随即忧愁地回应说:“我们家里却有一个被肢解的传道人!”这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何等地容易跌入批评的陷阱。英国清教徒曼顿  (Thomas Manton)  年老时候说:“批评是一种使人畅快的罪。”批评迅速从思维转到口边,的确是危险的。挪威在冬天的时候,雪山的积雪会精巧地铺平在山上,即使一点人声也可以促成危险的雪崩与破坏。批评同样可以在人生产生这样负面的效力。马可福音第二章同样响起批评的声音(参看可二  7  、  16  、  18  、  24 )。我们留心一下耶稣遭批评的地方:

一、祂胜过罪恶的权力遭受批评

耶稣回到迦百农(参看可二  1 )。人们知道耶稣在那里,一起拥挤在屋里(参看可二  2 )。耶稣就对他们讲话(可二  2 )。“讲话”这字并不是“满有权威地宣布”( kerusso ),而是指一般的说话( laleo )。  Laleo  这字原来意思用于一群雀鸟、一众小孩子的声音,这是指传讲福音的神圣权威。这里提醒我们,当我们开口传讲福音时候,并非只是重复着小册子中的话;我们不但以平常的话语传讲耶稣,我们同样也在日常的地方传讲祂。

1)同伴独特的回应

“因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稣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顶,既拆通了,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来”(可二  4 )。由于群众挤拥,瘫子的四个朋友找到一个入屋的方法,他们一定要将患病的朋友靠向耶稣,因此,将朋友带到房顶上。

巴勒斯坦房子的天台是用作休息之用,而外墙的梯子是为方便上下的。房顶的建筑包括了三尺的木梁,然后是树枝,最后铺上一层黏土。通常在黏土上都会生出草来。当经文记载“拆了房顶”(可二  4 )意思是将房顶的“顶部拆下来”,接着是“进入”( exorusso )——“挖出”或“挖掘”等,都是指着黏土而言,他们要挖一个大洞来,才可以把瘫子缒下来。

2)基督独特的回应

“小子,你的罪赦了”(可二  5 )。这是当耶稣看见他们的信心,他说:“小子,你的罪赦了”(可二  5 )。原来的意思中宣告和赦免的语气是十分强烈的。直译的意思是:“你的罪债已经获得赦免了。”耶稣看穿问题的核心,祂所看见的根源是罪恶。

一个保守的估计,在今天的医学世界中,至少有六成的疾病是源于心理因素。怨毒、罪咎、缺乏宽恕的喜乐、愤怒、自私、恐惧,都使人患上疾病。今天,罪恶仍然伴随我们,杀害生命。

一名荷兰诗人称人类的罪咎为“人类所有问题的根源”;一名英国心理学家称人类被饶恕的感观赋予了“世界上最具有治愈的力量。”这是瘫子的经验。他不但获得身体和灵魂的医治,他获得了赦免。

“然而”(可二  6 )。人群当中有了批评的声音。文士坐在那里,“心里议论”(可二  6 )。对于一名瘫子得到医治,文士丝毫不感到喜悦,因为他们只不过是要抓耶稣的错处;这是他们心底下作议论的原因。然而,他们的假设错误了,因此结论也就出错。“瘫子朋友和文士之间的分别在于……前者在困难中看见机会,后者在机会中寻着困难”(史克基  W.Graham Scroggie )。惟有神可以医治和宽恕,神的儿子在瘫子身上同时作成了两者。

3)群众独特的回应

“众人都惊奇”(可二  12 )。褥子曾经承载着瘫子,如今瘫子却拿着褥子走。众人都觉得惊奇。第十二节说:“众人都惊奇。”这字实质是 existemi ,即是英语“狂喜”一词的字根。他们非常激动。他们因着亲身经历这一神迹医治而感到激动。根据路加的记载,群众说:“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路五  26 )。

1.  举例说明

二、祂因爱罪人而遭受批评

“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可二  15 )。马太必然从四邻中听闻有关耶稣所作的,他也留意到有四名平凡的渔夫,他们选择跟随耶稣。马太的职位是罗马人称为  publicanus  ——税吏(可二  14 )。马太为管治加利利的希律王效力,凡在腓力管治的地区进出加利利的,马太都需要向他们收税。加百农正是位于这两个地方之间的必经之路,这正是适合税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在古代时候,税吏需要向他们的上司缴付一个年终总金额,在这金额之外的任何所得,都归这税吏所有。由于大部分税吏都大量捡财,据为己有,所以税吏在社区中一向惹人憎厌。

马可说:“文士和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可二  16 )。这句中的动词意思是“躺下来”,曾用于彼得岳母患病躺着的那句(可一  30 ),如今却指着躺卧而食的风俗。耶稣在马太家中也是这样(参看可二  15  ;路五  29 )。所以,耶稣因为与税吏和罪人同食,而招来与不良人士交往的诟病。耶稣相应地提出两点:

1)为失丧人的服事

“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可二  17 )。当被人指责与不良人士交往的时候,耶稣坚称祂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这等人是有需要的,祂是唯一能解决他们问题的人。在这句简单说话的背后,有着较深入、复杂问题的答案,包括道成肉身的原因。而在任何有关道成肉身的句子背后,都道出了所有今天事奉耶稣的人生命中对道成肉身的需要。

2.  举例说明

论到道成肉身的原则,约翰司托德  (John Stott)  挑战我们说:“并不是要我们从世俗的文化中割离出来,或是被它们融化,而是接受进入世俗文化的才有痛苦和危险,去明白他们的思想,去理解他们的语言,却维持与他们有别。”根据现任坎特贝尔主教的说话:‘我们活出信心的方法,就是怀着怜悯的爱进入怀疑者的怀疑中、有困难者的困难中,和迷失者的处境中。’( Christ the Liberator,  p.80 )

2)为失丧人的信息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可二  17 )。因此,救恩的邀请并不是为义人——他们自然配得,却是为那些自觉不配,很需要救恩的人。耶稣的信息适合每一个年代。祂仍然向罪人、失丧、偏离和有需要的人说话。

三、属灵经历充足的疑问

门徒的需要应该要在安息日中得到回应(可二  23-28 ),并在安息日显出怜悯来(可三  1-6 ),耶稣已经在这一章中将其中原则教导出来。耶稣再次显示出掌管生命的是原则,而不是规条。这原则就是“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可二  27 )。“安息日”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停止手所作的。”希伯来人第三诫命的意义就是:“停止手所作的,记念创造的主。”基督教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人过去所强调的重点。由于我们在第一天敬拜,并不是在第七天,我们是停止所作的,来记念创造的主。安息日提醒我们:

1)对安息日的认识(可二23-27

当我们停下所作的之际,公开地承认主的新创造,使我们有机会在主日敬拜祂。

2)对安息日的态度(可二28

在基督的时代,在安息日中有一千五百廿一件事情是不可作的。法利赛人将安息日变成为不可工作的一天。

有不少尝试改变星期天所强调的。在清教徒的年代,马太亨利  (Matthew Henry)  说:“安息日是神圣的,也是神所设立的。然而我们必须接受它为一种权利和利益,并不是一项义务,或乏味的工作。”斯温洛克  (George Swinnock)  说:“圣徒最懂得喜乐的意义,其中最佳的时节就是安息日。”另一名清教徒称主日为“灵性的假日。”

3)对安息日的热情(可三1-6

我们对于主的热情,可以使我们在安息日松弛下来。我们如同耶稣一样,可以在安息日从事以下的工作:

1.  紧急事情

2.  有需要的事情

3.  爱心的事情

3.  举例说明

结语

批评的声音不能阻碍耶稣,祂继续以父神的旨意为乐。安息日的教导提醒我们,我们要顺服天父,才得以进入万王之王丰富的国度里。试看以赛亚书五八章  13  至  14  节,以赛亚说:

1.  象王子般——“又以你祖雅各的产业养育你”(赛五八  14 )。

2.  感到如王子般——“你就以耶和华为乐”(赛五八  14 )。

3.  如王子般生活——“耶和华要使你乘驾地的高处”(赛五八  14 )。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在你脑海中,你看见这班群众吗?这会让你的情绪达至高峰的阶段。有些观察者则处于狂喜状态,而有些人因着眼前所见的,愈来愈往前走。在欧洲的一个画廊里,有些人很有兴趣观看群众经过阿波罗铜像时的反应。这铜像可说是完美身躯的典范,使周围看见的人不禁肃然起敬。这是不自觉的行为。当人看见这铜像时候,不自禁地想学着象它一样。当人留心基督所行的,就自然地愿意学着象祂。

2.  举例说明

有一天,一名英国科学家在厨房后园发现了一个大蚁窝。这些蚁与这名科学家研究的有很大分别,所以他一心要研究它们。然而,每一次当他的身影笼罩着蚁窝,受惊的蚁慌忙走避。该名科学家在日记写道:“我退后一步,坐下来……试想着这个情况。我的出发点是良好的,没有对蚁有加害之意。然而,我怎么能让蚁知道我的好意呢?我的想象力开始在脑内开动。对于细小的蚁来说,我是一个大有能力、“高高在上的”之物。它们不能推测我的思想,也不认识我行事方法和动机。要是我能够与它们沟通的话,然而这仍是不足够的,即使我在蚁中成为庞然大物般,它们永远不会相信我能够明白它们的问题——体内细微的组织、为食物努力不已、与其它蚁群的争战。惟有一件事情可以使它们有完全的信心:倘若有一种法术,使我能变成为一只蚁。”( Catherine Marshall,  Beyond Ourselves,  London, 1961, p.45 )

3.  举例说明

林德  (Eric Liddell)  是英国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后来成为一位为基督牺牲的宣教士。在一九二四年,他为英国参加奥林匹克比赛。他发现一百米赛跑的在星期天举行,林德平静而坚定的说:“我不会参加这比赛。”经过一系列事情发生后,情况有所改变。当四百米赛事即将展开,而当林德站在起跑点时候,一名陌生人向他递上一张纸条。林德打开纸条来读,是撒母耳记上二章卅节——“因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那一天,林德以破世界纪录夺得四百米比赛冠军。没有人会怀疑是那张字条给予他能力,让他跑出前所未有的成绩。对于拒绝让耶稣基督失望的,耶稣也不会让他们失望。( William Barclay,  Letters to the Seven Churches,  New York, 1958, p.104, adapted )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