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讲章大纲

系列:圣经上的话语

主题:丰富的福音

经文:西三16-1

金句:“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16

引言

在当今耶稣基督的教会中,其中一个最普遍的危机就是一种“轻信主义”:一种头脑上的信仰,毋须要内心的经历或生命的表达。在宗教圈子内许多自称是基督徒的人都流露这种状况。但新约圣经可从没有教导这种“轻信主义”;相反它所教导的是一种可以实践出来的信仰,也是一种需要行动来配合的信仰。福音的表达根本就是丰富的,要求个人的接受和生活的实践。这包括:

一、个人接受基督的福音(西三16

1 )基督福音之门(西三  16 )

2 )奉基督福音为王(西三  16 )

3 )因基督福音得释放(西三  16 )

二、行动实践基督的福音(西三16

1 )属灵生命(西三  16-17 )

2 )社交生活(西三  16  、  18-20 )

3 )职业生活(西三  16  、  22  ;四  1 )

结语

你愿意面对这种挑战吗?请紧记:哲斯脱敦( G.K.Chesterson )说“基督教不会落败,这信仰已饱历试炼,根基十分巩固。”感谢神,因着福音的要求,基督教信仰满有动力。当你接受基督的话语,因着这内住的能力,一切事都成为可能。  接受祂作个人的救主,信靠神可以在你生命中,活出祂的生命。


13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圣经上的话语

主题:丰富的福音

经文:西三16-1

金句:“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16

引言

在当今耶稣基督的教会中,其中一个最普遍的危机就是一种“轻信主义”:一种头脑上的信仰,毋须要内心的经历或生命的表达。在宗教圈子内许多自称是基督徒的人都流露这种状况。但新约圣经可从没有教导这种     “轻信主义”;相反它所教导的是一种可以实践出来的信仰,也是一种需要行动来配合的信仰。福音的表达根本就是丰富的,要求个人的接受和生活的实践。当我们留心以上一段经文,就发现这神圣的命令,是需要在信徒生命和行为出实践出来。

一、个人接受基督的福音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  16 )。“基督的道理”一词意思可指一切基督所说的话,或一切述说基督的说话。但无论我们采哪一种说法,都是指着福音的道理而言。所以,我们有理由把以上一段经文读作:“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福音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倘若我们真的明白福音的信息,这必包括:

1)基督福音之门

“把基督的道理……存在心里”(西三  16 )。诗人说:“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诗一一九  130 )。人对福音作出反应以先,他必须先打开心门迎接神的话语。彼得在五旬节讲道以后,有三千人加入教会。“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二  42 )。使徒雅各说的是同样道理,他论到信徒需要接受“所栽种的道”(参看雅一  21 ),要使之扎根,好好藏在心里。事实上,接受基督的福音,就是接受福音书中的基督。

2)奉基督福音为王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  16 )。“存在”一词的意思是内住,即包括管理权和主权。这从保罗进一步论到基督乃受膏者的身分中表明出来——受膏作先知、祭司和君王。若说接受福音,却不接受基督先知的信息、并基督祭司的牺牲,并认识基督的王权,这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可惜这正确的信仰观念却往往受肤浅的     “轻信主义”思想所影响!我们必须留意,使徒的教导的重点在于我们对基督的委身,而这委身是与祂的王权和治权分不开的。

3)因基督福音得释放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  16 )。“丰丰富富”一语曾在新约圣经其余两处地方出现。第一处是在提多书三章  3  至  5  节(译作“厚厚”),保罗说:“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圣灵就是神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如同圣灵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基督的话语释放信徒的灵魂。圣灵借着神的话语来工作。另一处是彼得后书二章  11  节,使徒提到“丰丰富富的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从地上的困绑得着荣耀的释放,并进入天家。

当我们在这段经文中应用这思想,便晓得我们可以因神的道,内心得以丰富地、富足地被释放。耶稣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  31-32 )

要注意,将神的道藏在心里是需要各样的智慧。我们不能接受零碎的真理,乃要完完全全的。我们不能满足于属灵上的初阶,而是需要属灵的丰富。最后,神的道会结出丰富的果子,并带领我们继续不断进入属灵的丰富。

除非我们研读神的话语,否则神的道不能在我们生命中丰富地成长。比彻( Henry Ward Beecher )提出一句看来浅易,却经常为人忽略的说话:“圣经上的话语是一幅航海图,让你安全地在海上航行,让你知道港口的位置,并怎样驶进港口而不致碰上石头或防波堤。”

你曾经接受基督的福音吗?你曾经以神的道入门、奉之为王,并因而得着释放?倘若没有的话,你还没有全心全意真正相信祂。

1.  举例说明

二、行动实践基督的福音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  16 )。“道理”一词明显含有教导和训练的意思。当我们读到这段经文,我们可以观察得到,福音触及我们生命每一个层面,包括属灵上、社会上和职业上的层面。

1)属灵生命

“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神”(西三  16-17 )。完全地接受和实践基督的福音,可以个人地和群体地影响我们信仰生活。这包括:

a)  歌颂

我们的敬拜生活必须以“诗歌、颂词、属歌,心被恩感,感谢神”(西三  16 )来表达。歌颂可以是充满感情,具启发性,并带来指导、劝诫、教导和提示。正如曾经有人说:“无论结果好坏,基督教会的诗歌深切地影响着教会的神学思想。”

歌颂经常与救赎有关,这可以从摩西之歌和羔羊之歌看出来。摩西之歌缘于神极大的拯救行动,祂带领子民出埃及、过红海。羔羊之歌则缘于加略山,那完美无瑕的一位,为了拯救人类而牺牲。

b)  述说

“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神”(西三  17 )。没有什么象耶稣的福音使人得释放。人重生得救最初的证据,就是他口里承认耶稣是主(参看罗十  9 )。

c)  服事

“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神”(西三  17 )。倘若歌颂流露了基督的恩典,述说是基督福音的结果,那么服事就必然是感谢基督的果效了。我们服事神,因为心里充满感恩,所以我们希望服事主。大扫的扫罗归主后,随即便问说:     “主啊,你愿意我作什么?”(徒九  6 )

你属灵生命曾经受基督福音的影响吗?你有歌颂、述说和事奉主耶稣吗?然而,这生命信息的实际应用不止于属灵生命而已,同样影响着:

2)社交生活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教导……妻子……丈夫……儿女”(西三  16  、  18-20 )。

a)  作妻子的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这在主里面是相宜的”(西三  18 )。这是呼吁对丈夫的领导作爱的顺服。这亦清楚表明,爱与忠心只能留给丈夫,并不是其他人。倘若福音真正内住于妇人的内心,她必以爱的顺服的行动和态度,来表示她的专一。

b)  作丈夫的

“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不可苦待她们”(西三  19 )。这是爱护妻子的呼吁。男人容易因专注于工作、社交的缘故,忽略对妻子的温柔和爱护,甚至有时候苦待她。他这样作明显与接纳基督的福音相违背。

c)  作父母的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三  21 ),这是爱护子女的呼吁。青少年罪行明显与成年罪行有密切关系。倘若儿女在一个受圣灵管治,专重和顺服圣经的家庭长大,就不会再有破碎家庭了。儿女十分敏感于父母之间的不稳定关系和争执,他们很容易失望和心灵破碎。这种境况明显与神的旨意或福音的好处相违背。

2.  举例说明

d)  作儿女的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西三  20 ),这是呼吁儿女要爱护父母。倘若你要讨主的喜悦,便要凡事上听从父母,顺从他们根据从圣经而来的教训和行为,并顺服基督的主权(参看弗六  1 )。

3)职业生活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作仆人……主人”(西三  16 )。的而且确,福音的道理认为:

a)  作仆人的

“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西三  22 )。这是呼吁仆人要顺服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象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西三  22 )。这可以帮助我们紧记“在任何境况中,我都满有喜乐和欢欣”,    “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西三  24 )。试想想假若在任何领域的工人都能实践这荣耀的原则,这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再没有罢工这回事,我们的经济体系将重获效率、热诚和可靠。

b)  作主人的

“你们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地待仆人”(西四  1 )。这是呼吁世界上所有的主人,提醒他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西四  1 )。有多少主人知道有一天,他们都要按他们在地上待仆人的标准受审判?

这是按着公义的原则:     “要公公平平地待仆人”(西四  1 )。因着这句说话,我们要为今天在雇员身上所作的而颤惊!

我主耶稣的福音十分实用,它触及生命的每一层面,回应人的各方面需要。

3.  举例说明

结语

你愿意面对这种挑战吗?请紧记:哲斯脱敦( G.K. Chesterson )说  “基督教不会落败,这信仰已饱历试炼,根基十分巩固。” 感谢神,因着福音的要求,基督教信仰满有动力。当你接受基督的话语,因着这内住的能力,一切事都成为可能。你会接受祂作个人的救主,信靠神可以在你教会、家庭和事业的生活中,助你活出祂的生命?神将给你实践出来的恩典。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遗憾地,基督徒很多时候被指责忽略了基督的福音。华莱士( Jim Wallis )许多年前参与纽约市一个关于社会公义的会议。会议聚集了许多神学家、牧师、神父、修女和教会信徒领袖。一名美国土著站起身来,望着与会大部分的白人说:“即使新约圣经有这样的教导,大部分基督徒并没有经历圣灵。即使新约圣经有这样的教导,大部分基督徒没有真正参与社区工作经验……倘若你们是基督徒……为什么你们没有彼此相爱?你们倒应该视别人为亲友才是……为什么你们没有这样作呢?为什么你们没有按此而生活呢?” (Jim Wallis  , The Call to Conversion, New York, 1981, p.18, adapted)

2.  举例说明

经文呼吁我们要注意自律。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不能控制自己。他虽占领了已知的世界,却不能以胜利者的姿态步出历史舞台,反倒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亚历山大在醉酒盛怒下杀死他的好朋友,并在卅三岁逝世,留下他的墓志铭:“他征服了世界;却征服不了自己。”( Stanley C. Baldwin  ,  How to Build Your Christian Character,  Wheaton, 1982, p.56, adapted )

3.  举例说明

欧福德牧师回忆起一次在牙买加岛事奉的经历。在一次会议后,一名来自京士顿大学的优秀青年人要求见欧福德牧师,他代表着一群专注于研究福音的社会意义的学生。青年注视着欧福德牧师,问他说:“你可以给我具体的证据,表明你所传讲的福音对生命有什么实际应用?”在欧福德牧师回答以先,站在隔邻的朋友韦哈劳( Harold Wildish )即时说:“可以。”随后,他以得体的言语,辅以实际的统计数字,向这名年轻人述说这廿年来,福音怎样在牙买加传遍,并指出属灵上、社会或工作上的更新不但在个人生活层面中发生,甚至在整个社区中出现。这年轻人呆立了一会儿,便说:“你说的没错,我不能加以否认。这信息必然是予我说的。”他毫不犹疑地顺服,并信靠耶稣基督。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All-Sufficient Christ: Studies in Paul’s Letter to the Colossian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63).

John Eadie,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Colossians,  Classic Commentary Librar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7).

H.A. Ironside,  Lectures on Colossians,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1929).

Guy King,  Crossing the Border: An Expostional Study of Colossians,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63).

R.C. Lucas,  Fullness and Freedom: The Message of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  (London: InterVarsity Press).

Handley C.G. Moule,  Colossian Studies: Lessons in Faith and Holiness from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1898, (Reprinted—Colossian and Philemon Studies: Lessons in Faith and Holines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R.V.G. Tasker, ed.,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0).

W.H. Griffith Thomas,  Studies in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edited by Winifred G.T. Gillespie,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3).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