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讲章大纲

系列:圣经上的话语

主题:因信称义

经文:罗三19-31

金句:“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三24

引言

在约伯记中,我们遇上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人在神面前,怎能称义?”(伯廿五  4 )圣经其余的部分似乎为这问题提供答案,特别是保罗所著的罗马书。以上的一节经文是因信称义的核心经文,试看:

一、称义的神迹(罗三24

1 )恩典的超自然工作(罗三  24 )

2 )恩典的拯救工作(罗三  24 )

二、称义的方式(罗三24

1 )神慈悲地行义(罗三  23-24 )

2 )神公义地行义(罗三  24-25 )

三、称义的途径(罗三24 28

1 )向神悔罪(罗三  28 )

2 )向基督的信心(五  1 )

四、称义的彰显(罗三24

1 )得着信心(太十二  37 )

2 )结出果子(雅二  24 )

结语

我们已经知道   “因信称义” 这伟大教义的意思。愿意我们在主内操练信心的时候,真知道什么是称义,主同时是审判官和称义者。

11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圣经上的话语

主题:因信称义

经文:罗三19-31

金句:“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三24

引言

在约伯记中,我们遇上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人在神面前,怎能称义?”(伯廿五  4 )圣经其余的部分似乎为这问题提供答案,然而,圣经却没有别的地方,好象保罗所著的罗马书一样,主要处理这问题。以上的一节经文是因信称义的核心经文,试看:

一、称义的神迹

“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三  24 )。让我们思想保罗在这段经文的意思。他引用了法庭的用语,他宣告天国对人的惩罚,作为罪人,是没有任何借口——“好塞住各人的口”(罗三  19 )。这可谓铁证如山,容不下一把反对的声音。因此,人没有借口可言,惟有静默无声。

其次,作为罪人,是没有例外可言——“普世的人在神面前都是有罪的”(罗三  19 ),这是指世上每一个人说的,也是指着人类整体说的。此外,人作为罪人,是不能摆脱其罪的——“普世的人在神面前都是有罪的” (  罗三  19)   。因此,所有人都要接受神的审判,在神宣告其恩典以先,人类是在黑暗永诅咒之中。

然而,神介入这绝望的环境,从天上赐下宽恕,并释放有罪的人类。祂宣告说,即使“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神却给人完全的、白白的称义。“因基督耶稣的救赎”(罗三  23-24 )。这绝对是一个恩典的神迹,因此,我们视称义为:

1)恩典的超自然工作

“却蒙神的恩典……就白白地称义”(罗三  24 )。这宇宙间只有一位可以这样施恩的。事实上,保罗在书信的后段说:“有神称他们为义了”(罗八  33 )。惟有这位宇宙的大法官可以称人为义,否则他们都要遭判罪。

1.  举例说明

要注意,保罗经常将称义与判罪作对照。这种称义不止于赦免而已。这是一种完全的复和。例如说,你可以饶恕孩子的过犯,小孩子抬头望着你说:“我没事吧!”你回答说:“是的。”然而,你的脸色仍然不大好看。孩子不禁再问:“我真的无碍吗?”再一次,你回答说:“是的。”然而,这小孩仍然不安地问:“那么,你为什么不笑一笑呢?”笑容表示双方恢复原来和好的关系。

当我们翻开圣经,这跟我们与神的关系也是同样道理,因为称义即是说,在神和颜的光中与祂同在。宽恕的温柔慈声,并不一定挪去神脸上的阴霾,然而,当我们肯定地相信雨过天青,内心疑虑尽消,恐惧消除,惟有这样,我们才可与神同在,如同光明的子女般行走。这就是称义。

2)恩典的拯救工作

“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三  24 )。因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工作,称义包括从震怒中得拯救——“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借着他免去神的忿怒”(罗五  9 );被神看为义——“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罗四  5 );能与神相和——“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五  1 )。这都是从称义而来的救赎福气。相反地,称义与不义的分别,就如同光与黑暗,天国与地狱一般。

二、称义的方式

“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三  24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神审判人有罪的时候,祂首先表明自己是公平的神。因此,保罗处理这个主题的时候,他指出神称义的方式,同时是慈悲和公义的。请大家留心一点地看。

1)神慈悲地行义

“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罗三  24-25 )。“挽回祭”一词意思是赎罪的牺牲。另一处出现这字的地方是希伯来书九章  5  节,那里标示着施恩的宝座。学者对于保罗这里究竟属于那一个意思,意见分歧;或许两个意思都有:主耶稣同时是赎罪的牺牲,并施恩的宝座。因为,祂是为了赎罪而牺牲,一位圣洁的神可以满足公义律法的所有要求。另一方面,因为祂坐在施恩的宝座上,有罪的人可以得著称义。因着宝血洒在施恩的宝座前,神可以恩慈地在主耶稣基督的基础上,宣告罪人为义。因着基督救赎的工作,神可以“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三  26 )。这对于有罪人来说,是何等的喜讯!

2)神公义地行义

“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罗三  24-25 )。因着基督救赎的工作,神可以公义地宣告不义的人为义。神借着祂作为审判官的公正,在人相信耶稣的代赎工作的那一刻,公义地称人为义。

表达这种称义的方式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字眼,就是“归于”;因此,神的公义计算、数算和归咎于信徒。同一道理,我们的罪交予、归于基督身上,因此,祂的公义亦归于我们身上。这即是说,祂的死归算入我们的死,保罗告诉我们说:     “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罗六  7 )。结果,人得着平安,诅咒除去,我们都得到安息——所有一切都是因为神的光辉,恩慈和公义地发挥效用,并我们的永恒福气。这对于你和我来说,是何等的福音!

2.  举例说明

三、称义的途径

“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三  24  、  28 )。这些话让我们知道称义的途径是双重的:

1)向神悔罪

“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三  28 )。保罗已经作出宣告:“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  23 )。没有一人能全守律法,雅各提醒我们说:“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二  10 )。因此,人若要称义,必须从期望倚靠律法中回转过来,除非他以为人可以凭着一己罪性的努力来得蒙拯救。

向神悔罪是称义的重要途径。耶稣论到的税吏,清楚表明出来:“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耶稣论到这种悔改时候肯定的说:“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路十八  13-14 )。

你曾经悔改离罪吗?倘若没有的话,以这首诗歌来祷告:

我劳一生虽不休,

律法仍然难成就,

建功立德虽不歇,

流泪年年虽不歇,

但总不能赎罪愆,

惟有耶稣能救援。

陶普雷弟( Augustus M. Toplady )

2)向基督的信心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五  1 )。倘若人不再自夸,也不靠律法的工作,那么人——无论他是谁,身在那里——必须操练简单的信心,倘若他要在基督里领受神的义。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使因信称义的教义发扬光大。他曾经指出:“称义是惟独恩典、惟独信心和惟独基督。”

倘若你要被称义,你必须相信耶稣为你死,祂也为你称义而复活。圣奥古斯丁说:“信心是相信你所看不见;这信心的回报就是看见你所相信的。”这种信心不但使你与被钉十架的基督相连——称义的基础——更是与复活的主相连,这是称义的凭据。你可以操练在基督里个人的信心,以祂为你救赎的主和称义的主?

四、称义的彰显

“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三  24 )。这样在神审判台前白白的获判完全无罪,在几种情况下彰显出来。没有人称义却不能以具体的证据彰显这种经验。神的话语清楚表达,称义的彰显就是:

1)得着信心

“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太十二  37 )。称义的确据是承认信仰,这是毋容置疑、不能摇动的。人的说话表达了他的内心——“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十二  34 ),因此,称义的实在是公开地承认。因此,保罗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十  9 )。

2)结出果子

“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二  24 )。回想施洗约翰的说话,他在旷野呼喊说:“结出悔改的果子来”或字面上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罗三  8 )。正如信心可以借口所说的话证明,行为可以借结出果子来证明。雅各说:“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雅二  18 )。雅各的意思是,爱若没有带着恩慈的行为,这算不得上是爱;信心若没有行为,这也算不得上是信心。人若在生命中没有结出果子为证,圣经有权质问每一个自称已经成义的人。

3.  举例说明

保罗告诉我们:“基督耶稣……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一  30 )。因此,倘若我们接纳耶稣为我们的智慧、公义(或称义),圣洁和救赎必须紧随其后。基督是分不开的;称义与成圣也是紧扣一起,密不可分。

结语

我们已经知道这伟大的因信称义教义的意思。愿意我们在主内操练信心的时候,真知道什么是称义,主同时是审判官和称义者。

信靠曾经为我们牺牲,今已复活的基督

你将会得称为义——

并站在神的宝座前,

惟独因着祂的恩典称义

活出神予你的爱

直至你得着神从天上来的呼召

欧福德牧师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查理·寇尔森( Charles Colson )指出,基督徒悔改的核心就是面对一己的罪恶,并极希望远离它。距离水门事件已经有许多年的时间,然而,寇尔森仍然清楚记得那难忘的一夜,他探访朋友汤姆·腓力斯( Tom Phillips )。他说:“我对他生命的改变感到十分奇怪,或许有点儿妒忌。根据他的解释——他接受了耶稣基督——使我感到困惑。我感到疲乏、内心空虚、厌倦丑闻及指控,然而,没有一刻我自觉真的犯罪。政治无疑是污秽的事情,我却颇拿手……我所作的,根据自己的合理化,与一般的政治活动无异……然而那天晚上当我……独自坐在车内,我个人的罪恶——并非是污秽的政治,而是内里深层的怨恨、骄傲、邪恶——呈现于我眼前,强烈而叫人苦痛。在我生命第一次,我感到自己的不洁……我不能逃避。在那一刻,我不能自控地投进永生神的臂弯。”( Charles Colson, “The Terrifying Truth: We Are Normal,”Jubilee, July 1983 )

2.  举例说明

在内战期间,乔治·沃特( George Wyatt )被抽中需要赴前线作战。他有一名妻子和六名孩子。一名名叫理察·彼特( Richard Pratt )的年轻人,要求代替他的位置。不久以后,彼特在战场上丧命。后来,军队人事部要求征召乔治·沃特入伍,他反抗,声称他已经以彼特的名义死了。他向军部坚称从纪录看,他经已按彼特的身分丧生。乔治·沃特后来获得免去服军役,因为他已在那代替他的人里死了。( Ted S. Renadll, “By Calvary Love Controlled” The Prairie Overcomer,  April 1983, p.205, adapted )

3.  举例说明

倘若信心与行为是活跃和具效用,这必须是植根于深入委身于主。慕迪( D.L.Moody )并没有象独奏者孙盖( Ira Sankey )一样,以“前进!基督精兵”( Onward, Christian Soldiers )一曲为布道会主题歌。慕迪认为教会并不真象一支军队。根据慕迪的观点,倘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美国争战的军队对上司命令的顺服程度,与一般基督徒对主顺服的程度没有分别的话,美国在那场战争中早已经败阵了!  (Warren W. Wiersbe,  Be Faithful,  Wheaton: Victor Books, 1981, p.80, adapted)


进深研究书目

Harold L. Fickett, Jr.,  James: Faith That Works,  (Glendale, Calif.: GIL Publications, 1972).

D. Edmond Hieber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on-Pauline Epistles,  (Chicago: Moody Bible Institute, 1962).

________________,  The Epistle of James: Tests of a Living Faith,  (Chicago: Moody Bible Institute, 1979).

H.A. Ironside,  Expository Notes on the Epistles of James and Peter,  (Neptune, N.J.: Loizaux Brothers, 1947).

Robert Johnstone  ,  Lectures ,  Exegetical and Practical,  on the Epistle of James, 1871, (Reprinted—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54).

Guy H. King  ,  A Belief that Behaves: An Expositional Study of the Epistle of James,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C. Coleman Luck,  James: Faith in Action,  (Chicago: Moody Press, 1954).

J. A. Motyer,  The Tests of Faith,  (London: InterVarsity Press, 1970).

R.V.C. Tasker,  The General Epistle of James,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Spiros Zodhiates,  The Behavior of Belief: An Exposition of James Based upon the Original Greek Tex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6).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