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讲章大纲

系列:圣经上的话语

主题:基督的死

经文:林前十五1-4

金句:“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林前十五3

引言

基督的死是两个终极的汇聚点。它同时属于普世性和终极性的。这不但是神今天作定夺的标准,亦为人类他日将要受审判的基础。下列四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基督的死是甘心乐意的(林前十五3

1 )甘心乐意的动机(林前十五  3  ;来十  7  ;太二十  28  ;约十二  27 )

2 )甘心乐意的方法(林前十五  3  ;太二十  19 )

3 )甘心乐意的一刻(林前十五  3  ;约十九  30 )

二、基督的死是代替我们的(林前十五3

1 )代表着神的圣洁(林前十五  3 )

2 )代表着罪恶的凶恶(林前十五  3 )

3 )代表着人类的无助(林前十五  3 )

三、基督的死是可印证的(林前十五3

1 )律法(林前十五  3  ;利十七  11 )

2 )诗篇(林前十五  3  ;诗廿二  1 )

3 )先知(林前十五  3  ;赛五十三  6 )

四、基督的死是得胜有余的(林前十五3

1 )死亡的权势(林前十五  4  ;来二  14 )

2 )死亡的毒钩(林前十五  4, 56 )

3 )死亡的恐惧(林前十五  4  ;来九  27 )

结语

这是福音的核心——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你有什么回应?

4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圣经上的话语

主题:基督的死

经文:林前十五1-4

金句:“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3

引言

基督的死是时间的中心点,它将人类的历史分为两半,成为了两个终极的汇聚点。它同时属于普世性和终极性的。这不但是神今天作定夺的标准,亦为人类他日将要受审判的基础。下列四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基督的死是甘心乐意的

“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虽然我们读到基督遭害、被杀、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亡,然而最终的定局是: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可以说,基督的死是自愿的。他有权柄放下生命,亦有能力取回来(参看约十  18 )。

1)甘心乐意的动机(林前十五3;来十7;太廿28;约十二27

 “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当基督面对着十字架时候,祂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来十  7 );“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十  28 );“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约十二  27 )。奥尔福德主教( Bishop Alford )对这经文重新演译:“我正是为了这时候、这目的而来……进入了这叫人筋疲力竭的时候,这杯是为了我的荣耀而定的”( The Greek Testament, p.829 )。十字架从来不叫主耶稣讶异。在祂的生命和事奉中,十字架早已摆在前面了。

 1.  举例说明

2)甘心乐意的方法

“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主耶稣在拿撒勒市郊被人掷下悬崖的危险中逃出来(路四  29 )。祂亦多次避开了被石头掷死的危脸(约八  59  ,十  31 )。然而,终耶稣在地上的一生,祂知道自己死亡的方法,并告诉门徒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祂死罪,又交给外邦人,将祂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祂要复活”(太二十  18-19 )。耶稣预言自己的死亡,令门徒留有深刻的印象;然而,耶稣却没有提到以什么方法。当耶稣挑战门徒要背起十字架来跟从祂的时候(参看路九  23 ),并论到祂如同“旷野的蛇”(参看约三  14 )被举起之际,耶稣暗示这一种死亡,气氛显得阴霾密布。然而,在这宣告中(太二十  19 ),我们的主显得清晰和精确;人子必须被钉在十字架上。祂晓得自己死亡的方法。

3)甘心乐意的一刻

“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当死亡一刻来到的时候,圣经说祂低下头,并将灵魂放下了(参看约十九  30 )。“祂低下头”那一句说话并不是指死后无助的低首,而是着意描述耶稣甘愿低下头来,进入安息的位置。在马太福音第八章第  20  节用了相同的动词:“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因此,我主耶稣倒置了头部的自然位置,低声地说:“成了”(约十九  30 ),并自愿地放下了祂的灵(参看太廿七  50 )。

我们看见基督死亡的自愿性质,使这事件从一般自然的死亡,甚至不凡的死亡中抽离出来,进到具备独特、无限奇异,具救赎意义的境界。

二、基督的死是代替我们的

“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这里让我们知道,基督并不是一个殉道士,乃是担当了我们的罪。“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彼前三  18 )。基督的死是代替我们的,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基督的死包含了以下的意义:

1)代表着神的圣洁

“基督的死”(林前十五  3 )。基督的死是代表着神神圣的爱和公义。基督的死亡,是以一荣耀的行动来满足了神圣爱和公义的要求。满足了这位恨恶罪恶和慈爱的神所有的要求。保罗说:     “耶稣基督,显明神的义”(罗三  24-25 )。诗人也禁不住唱:

噢,安全和快乐的庇荫!

噢,经得起考验和甜蜜的庇护!

噢,安稳之处,有着上天的爱

满足了上天的公义。

克里芬( E.C.Clephane )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三  8 )。人连树梢上的微风都无法控制,更不必提自己的生命了。圣灵有权能与力量孕育新生命,赐给那些接受祂的人。拒绝圣灵的感动是很严重的事,结果会是灵魂的失丧。神警告说:“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创六  3 )

2)代表着罪恶的凶恶

“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基督的死显露、担当并宣判了人类自古以来凶恶的罪——“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二  24 )。倘若你要看自己遭污染的一生,只管看耶稣前额因荆棘冠冕而流出来的血;倘若你要看见罪恶行动的表现,定睛在祂流血、被钉穿透的双手。倘若你要看羞耻生命的任性,且看祂双脚上沾血的铁钉。倘若你要看内心的腐败和邪恶,且看祂的肋旁,喊叫说:

噢,使我能明白

帮助我接受它

神圣的神,帮助我明白

你为何担当我的罪

Katherine A.M.Kelly

2.  举例说明

3)代表着人类的无助(林前十五3

“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基督的死代表着人类的无助,因而,人需要完全靠神而得到救恩。祂透过自己显示出身体的软弱,将人的无助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读到:“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林后十三  4 )。这代表了,虽然祂最后死在清晰、坚强的胜利行动中,神圣的爱逼使祂不能自救,或从十字架上下来,好使祂能代表人类完全的无助。所以,保罗的说话对于我们每人是真的:“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五  6 )。

我满罪污无荫庇,祂是圣羔无瑕疵

救赎大功真希奇!哈利路亚,奇妙救主!

比里斯( Philips P.Bliss )

为着神替代罪人的牺牲,我们赞美神!

三、基督的死是可作印证的

“照圣经所说的”(林前十五  3 )。基督的牺牲并非不合时宜的结局。祂的死亡是实现了圣经所说的,“他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徒二  23 )。保罗这里所指的,当然是旧约圣经。这里分为律法、诗篇和先知。保罗论到基督的死,是根据圣经这三个部分:

1)律法

“基督照圣经所说的,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律法要求基督的死。“许久以前,在神完美羔羊来到以先,主以旧约圣经众多预表来预备祂的来临。若没有血的话,就没有救赎,直至血流出来,才满足了神神圣的律法要求罪人的公义和死亡。因此,神在西乃山上给了摩西两磈法版……祂在相同的山上,给了摩西,实在建基于宝血的法版……当神颁下律法的时候,祂知道以色列不能完全的守着,并必须死亡;因而祂怜悯地颁下律法、祭坛和宝血,好使受律法诅咒的人,借着宝血的流出而得生命。”( M.R.DeHaan  , The Chemistry of the Blood, Grand Rapids: The Radio Bible Class, p.15 )

“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十七  11 )。以上的说话可以翻译为:“因着血中的生命,使血能赎罪”,即是说借着生命。因为血是动物生命的传递,血代表着生命,这可以掩盖,或为罪人灵魂的代赎,以这血来代替原有的生命。这真是一幅先知式的图画,描述了我们代罪者和救主,祂为我们将自己牺牲!

2)诗篇

“基督照圣经所说的,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诗人描述了基督的死亡,特别是诗篇廿二篇,这诗篇与我主基督耶稣的被钉,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整部旧约圣经没有一处地方,象这诗篇般准确显示神的苦痛。当我们想到这诗篇写成于基督降生数百年以前,真是何等奇异,特别是钉十字架是罗马人的惩罚,并不是犹太人的惩罚。圣经的证据是不可拒抗的!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引用了以上的诗篇:“我的神,我的神啊,你为什么离弃我?”(诗廿二  1  ;太廿七  46 )。

3)先知

“基督照圣经所说的,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先知宣告了基督的死亡。威廉·巴克莱博士( Dr. William Barclay )提醒我们:“先知一字代表着预先的宣告者,及外出的宣告者。有些人可以预告未来;但更有好些人预告神的旨意。他们与神亲近,并经常引领人到神跟前”(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Philadelphia, n.d., p.96 )。先知以赛亚说:“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五三  5 )。旧约圣经没有什么地方较以上一段经文,更能清晰和明白地陈明了主的牺牲所具有的替代及刑罚性质,并最终借复活而取得的胜利。“基督的死,在短短收小时内,满足了廿五处旧约圣经先知的预言:它们都是按字面地实现。这坚固我们对于神话语的信心,及对神的旨意的信靠!”( Francis Dixon,  “The Place Called Calvary”)

四、基督的死是得胜有余的

“又照圣经的话,第三天复活了”(林前十五  4 )。基督死亡的价值,在祂得胜的复活中得以澄清和显明出来。祂的死亡之所以得胜,是因为借死亡除去罪,祂复活战胜了:

1)死亡的权势

“第三天复活了”(林前十五  4 )。圣经说:“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来二  14 );此外,“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壹三  8 )。如同昔日的大卫,以巨人歌利亚的剑杀死他,基督以十字架来击败魔鬼死亡这武器。

2)死亡的毒钩

“第三天复活了”(林前十五  4 )。保罗提醒我们:“死的毒钩就是罪”(林前十五  56 )。在十字架上,我们的主借着毒钩刺入身体,除掉了死亡的痛苦;为每一人尝了死味(参看来二  9 )。因此,我们可以说:“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林前十五  55 )这场战争已经完成了,胜利属于那被钉的一位。

3.  举例说明

3)死亡的恐惧

“第三天复活了”(林前十五  4 )。在十字架上,我们的主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无论人愿意承认与否,“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  27 )。救主借着十字架奇妙的作为,并得胜的复活,祂“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  15 )。

4a.  举例说明

4b.  举例说明

结语

这是福音的核心——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我和你都需要回应这信息,我们不能处于中立;我们需要或接受、或拒绝这位加略山的基督。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一位老师问一名六岁学生的名字。那孩子自豪地回答说是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名字”老师回答说,“我肯定希望你将来成为象乔治·华盛顿这样的人物。”“我并不要象乔治·华盛顿!”男孩以一种无可比拟的逻辑说:“我就是乔治·华盛顿。”因为耶稣知道祂的动机——从开始到末了——我们的主自愿地牺牲。  祂真是忠于自己。  ( Charles Allen quoted by Fred Bauer  , Daily Guideposts,  Carmel, N.Y. 1982, p. 296, adapted )

2.  举例说明

在巴西的一个宗教节庆,宣教士细看每一个摊位,检视当中的货品。他看见一个摊位写着:“廉价的十字架。”他想着:“这正是今天许多基督徒寻求的——廉价十字架。然而,基督的十字架却并不廉宜:这耗上祂的所有。”( Warren W. Wiersbe,  Be Joyful,  Wheaton: Victor Books, 1974, p.56, adapted )

3.  举例说明

“妈妈!妈妈!黄蜂!黄蜂!”一名小女孩从花园里走过来呼喊着。母亲说:“到这里来,我会保护你。”母亲将女孩一抱入怀说:“不用怕,黄蜂不会螯你了。”女儿好奇地问:“为什么呢?”母亲解释道:“因为我已经被它螯着了”,向女儿展示随即胴大的手臂。

4a.  举例说明

作家吉恩·盖兹( Gene Getz )因小姨贾纳( Jana )突如其来的癌症感到震惊。她和丈夫沃利( Wally )二人均是虔诚的基督徒;贾纳生命最后的日子,在她的朋友中更是一个难以置信的见证。贾纳私人医生也不禁摇头叹息。在贾纳最困难、最痛苦的经验中,神给予她奇异的平安,沃利和他年轻的孩子们也是这样。这战胜对于死亡的恐惧。( Gene A. Getz, Praying For One Another,  Wheaton: Victor Books,  1982, p.119, adapted )

4b.  举例说明

1917  至  18  年,威廉丝( Margaret Lindsay Williams )有两幅杰出的作品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第一幅,“魔鬼的女儿”( The Devil’s Daughter )描述一名芭蕾舞者,背离代表借基督死亡而得永生的十字架。她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如同一只快乐的蝴蝶过着生活。在她的臂弯中,手持着一个代表死亡的骇人头胪,当中有一双空洞的眼眶,露出一排牙齿。在另外一幅题为:“胜利”( The Triumph )的图画,一名芭蕾舞者跪拜在背景后可见的一位。在她身后代表着她昔日生活的温柔灯光、舞台和快乐记号。这女孩放下了丑恶的死亡头胪,并轻抚着站在她身前那一位的脚。那舞者眼中带着泪水,原因并不难找到。有一双遭钉穿透的手,把生命的冠冕戴在舞者的头上。她敬拜的那一位是加略山的主,她将生命交付予祂。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to the Corinthians,  rev. 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75).

J. Allen Blair,  Living Wisely,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69).

Thomas Charles Edwards,  A Commentary on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2nd ed.,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885).

F. Godet,  Commentary on the Frist Epitles to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7).

Charles Hodge,  An Exposition of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1857, (Reprinted—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H.A. Ironsid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38).

G. Campbell Morgan,  The Corinthian Letters of Paul: An Exposition of I and II Corinthians,  (Old Tappan, N.J.: Fleming H. Revell Co., 1946).

Leon Morris  ,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8).

Alan Redpath,  The Royal Route to Heaven: Studies in I Corinthians,  (Ole Tappan, N.J.: Fleming H. Revell Co., 1960).

W.F. Vine,  I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61).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