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讲章大纲

系列:施予的恩典

主题:施予的本质

经文:林前十五51~十六4

金句:“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林前十六2)

引言

对于事奉工作提出此种指示,乃因耶路撒冷教会存在着危机。由于遭到迫害和反对,许多信徒的财物被掠夺,甚至有人丢了性命。保罗自觉有责任为母会极度贫困的圣徒募集资金。这篇教导蕴含了历久不衰的原则。

一、目标性地定期奉献给神(林前十六2)

1 )  养成奉献的神圣习惯  (  林前十六  2)

2 )  鼓励奉献的高度荣誉  (  林前十六  2)

二、奉献给神的个人责任(林前十六2)

1 )  个人责任之涵盖面  (  林前十六  2)

2 )  对个人责任的指示  (  林前十六  2)

三、献给神的实际相互回报(林前十六2)

1 )  思量我们从神所得的  (  林前十六  2)

2 )  计算我们对神的回报  (  林前十六  2)

结语

神使我们的奉献有目标、个别且实际,乃是一种恩典;祝福定会临到我们的生活与教会。


46 讲章大纲

系列:施予的恩典

主题:施予的本质

经文:林前十五51 ~十六4

金句:“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林前十六2)

引言

哥林多前书一开始便提醒  : “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  林前一  9)  。此主题发展出的信息是:借着圣灵同住,基督和教会一同成为复活的生命。十五章结尾说: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论到为圣徒捐钱  ……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林前十五  58  ,十六  1-2)  。原文圣经中,十五章和十六章并未分开。保罗实际地说,同享复活的生命就是相互供给的生命。主耶稣献上自己、从死里复活,不只要拯救我们免于牺牲,更教导我们如何持续不断地摆上自己和财物。因此保罗轻易地从十五章的高度神学观,移至十六章的深度神学观。

对事奉工作提出此种指示,正因耶路撒冷教会存在着危机。由于遭到迫害和反对,许多信徒的财物被掠夺,甚至有人丧失性命。保罗自觉有责任为母会极度贫困的圣徒募集资金。这篇教导中蕴含了历久不变的原则。

一、标性地定期奉献给神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林前     十六  2)  。我们的神是位有秩序、有规律的神,从自然界和教会中皆可看出  (  参看林前十四  40)  。在奉献的事上,我们也得到明确指示,学到目标和规律的重要性。

1)养成奉献的神圣习惯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  林前十六  2)  。教会历史显示,七日的第一日是基督徒敬拜、奉献及服事神子民的日子。这段经文最先提到此事实。基督徒将收入抽出,列入奉献给神的帐户里,还有哪一天比这天更美好?旧约圣经中,认为十一奉献是年税的一种。新约圣经中,我们发现奉献给神是每周必做的事。以神的经济观来看,此乃弥补我们在敬拜时没有纪律、没有规则且漠不关心的软弱。愿神让我们都养成每周第一日奉献的习惯。

1.   补充说明

2)鼓励奉献的高度荣誉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  林前十六  2)  。所有对神的奉献,都该是坚定信仰生出的实际表现。但我们常利用高度施压,榨取未受教导、不成熟基督徒的钱。

保罗坚持:给予是神圣的习惯,且为高度的荣誉。因此他希望,在他到达哥林多教会前,信徒便将钱准备好。他不想要他们因他的在场而慷慨。我们常邀请某些特定讲员来讲道,因为知道有他们在,奉献便会增加。这是不合乎圣经、也不出于圣灵的。

二、奉献给神的个人责任

“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林前十六  2)  。历代以来,这是对神所有教会的吩咐,特别是地方教会。这些信,保罗原是写给  “在哥林多神的教会”(  林前一  2)  ;但适用于哥林多教会的真理,当然也适用于今日世界各地的教会。

1)个人责任之涵盖面(林前十六2)

“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林前十六  2)  。所有的人,不管老少贫富,皆应做到这点。保罗之后在哥林多后书八章二节提起,马其顿教会在   “患难中受大试炼”   时,仍然慷慨乐捐。我们也别忘了,主曾欣然接受寡妇的小钱,表示没有一个人穷到无法捐钱。祂也接受巴拿巴的财富,足见没有人因太有钱而不能奉献。

个人奉献的责任,应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神总是将礼物和给予者联想在一起,因此给予乃关乎个人。金钱本身毫无价值,除非用来表达生命、努力和爱。神祝福时不会偏待任何人。正因祂愿意祝福每个人,便期待每个人都能给予。所以主耶稣说:   “施比受更为有福”(  徒二十  35)  。

2.   举例说明

2)对个人责任的指示

“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林前十六  2)  。韦氏译本中,这句话  意味  “一点一点积存起来。” 这是合理的收藏方法,即忠心而慎重地为主积蓄。这关系到想法、时间和计划,是现今许多人应养成的习惯。他们敬拜前不曾预备心,也没有将奉献分别为圣。

将进项抽出来留着,是一项服事,须在奉献之前便准备妥当,以避免奉献的过程中匆忙草率、杂乱无章。这里清楚地说,奉献代表了各人对主尽责;没有人例外,也没有人能用轻率的态度去做。愿神的圣灵将这些原则刻在我们的心版上。

三、献给神的实际相互回报

“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林前十六  2)  。互惠乃是施与受的原则。保罗教导我们,不能只接受而不给予。若我们够理智而非草木,对神施予给我们的丰盛恩典必得要有相对的回报。:

3  .举例说明

1)思量我们从神所得的

“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林前十六  2)  。神赐的丰富不限于日常工作得来的物质收获,还有灵命上的祝福:   “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各样属灵的福气”(  弗一  3)  。肉体上,祂使我们健康和精力皆旺盛: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  徒十七  28)  。在今世,祂不断  “把好的赐给我们” (  诗六十八  19)  。除此之外,祂也供应我们日常所需。我们有才华、时间和精力应付辛勤的工作,皆为祂的恩典。我们按例抽出奉献给神的金钱时,都该想到这些。一切给予,皆确实反映了我们对神丰厚赏赐的感激。

2)计算我们对神的回报

“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林前十六  2)  。我们应指出,保罗要求的奉献,乃超过哥林多教会平日捐献的款项。新约圣经论及金钱上的奉献,用了六个以上的字眼。保罗在此用的是希腊文  “Lagia”, 意味  与税金相反。换句话说,是一种额外的奉献。保罗并未明确指出我们须给神多少钱,全凭各人理智。法律规定,犹太人须捐出十分之一给穷人。此外尚有自由捐、赎愆奉献,也可负担朝圣的昂贵开销。曾有人估计,古时犹太人的宗教奉献决不少于收入的五分之一,有人甚至高达三分之一。我们滔滔不绝谈论基本的十一奉献时,应牢记他们的榜样。若旧约时期的圣徒依法付出如此高额奉献,我们在主恩典荫庇下,岂可给得更少?新约圣经中,奉献全由我们自主,照着神赐与各人的祝福,给神相对的回报。

我们须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基督徒在每件事上都亏欠神。顺服的基督徒,将一切都给主。如若不然,基督徒管家的事工便缺乏基础。圣经先阐明这点,接着显示现实生活中,天父仍要求金钱或类似的额外奉献。对某些人而言,奉献的意义超越金钱的付出,没有人应该有所吝惜。经文最后总结:   “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林前十六  2)  。若我们仔细思量从神所得到的,也就会仔细思考当如何回报神。奉献需要代价;十字架如此要求,教会亦配得奉献。这是神的计划。我们须奉献,好让教会延续。

4  .举例说明

结语

我们已思考过施予的本质。若我们重视此真理,势将有大任降临我们身上。我们生出不顺服之心时,须想到奉献是教会延续的代价。教会存留,神方能得着荣耀,福音才可遍及全地。神使我们的奉献有目标、个别且实际,是一种恩典;祝福定会临到我们的生活与教会。


附加评注

1.   补充说明

有人提出这项疑问:神还缺什么呢?为什么我需要把有限的物资、宝贵的时间、短暂的生命献给祂?这会使宇宙主宰更富有吗?答案是否定的。但祂能让我超越世俗瓶颈,使我成为有生命的存在,用神赐给我的生命回报祂。  ( Gladis and Gordon Depree,  A Blade of Gras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7, p. 15, adapted)

2  .举例说明

一个感性的小男孩过十岁生日时,疼祂的叔叔送他十个亮晶晶的银币。小男孩很感激,立刻坐在地上,将钱币摊开,计划该如何运用这笔钱。他取出第一个银币,说:  “这是给主耶稣的。” 接着他筹画其它钱币的用途,直到剩下最后一枚,他又说:   “这是给主耶稣的。” 小男孩的妈妈说:  “我以为你已经给了耶稣第一枚银币。” 小男孩回答:  “没错。第一块银币的确是祂的。现在这块,则是我给祂的礼物。”

3  .举例说明

很久以前,中国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  (Hudson Taylor)  每年初都会写一张支票,给伦敦的希伯来基督徒以色列见证会,上面注明:  “给犹太人。” 该会领导人大卫拜伦  (David Baron)  收到这笔捐款,马上回报,并将他个人的奉献送给中国内地教会,上头写道:  “给希腊人  (  译注:即  “给外邦人”)  。”( Daniel Fuchs, “Does God Play Favotires with the Jews?” The Chosen People,  Jan. 1982, p. 11)

4  .举例说明

一名基督徒曾对朋友说:  “我们教会很贪财,老跟会众要钱。” 朋友回答:  “很多年前,我们家多了个娃娃,一生下来便花掉我们很多钱。他要食物、要衣服、要吃药、要玩具,还要一只小狗。上学以后,又要花更多钱。接着他上了大学,开始交女朋友,更是所费不赀。但他大四那年过世;葬礼之后,我们不必再为他花一分钱了。回头想想,我们宁可选择什么呢?” 静默了一阵,他又说:  “要一间教会继续存留,就得付出代价。若教会因缺乏支持而关门,我们当然也不必再奉献了。有生命的教会,能将最重要的信息传报给当今世代。因此,我仍会将一切摆上,并祷告我们的教会不断延续。” ( Alan Redpath,  The Royal Route to Heaven: Studies in 1 Corinthines,  Westwood, N.J.: Fleming H. Revell Co., 1960, pp. 226-227).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