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讲章大纲

系列:来自会幕的现代真理

主题:会幕院子里的器具

经文:出廿七1-8,卅八1-5,三十17-21,卅八8

引言

两件摆放在会幕院子里的器具分别是铜祭坛与洗涤盆。我们应该思想它们在会幕中的功用以及对现今人们所具有的意义。

一、铜祭坛

1)     经文解说

2)     属灵意义

a)     材料

b)     尺寸

c)     圣工

二、洗涤盆

1)     经文解说

2)     属灵意义

a)     材料

b)     尺寸

c)     圣工

结语

神对祂古代子民与现今教会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十九  2 )。因为没有圣洁就没有神的祝福,所以,愿神让我们成为圣洁的人。


39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来自会幕的现代真理

主题:会幕院子里的器具

经文:出廿七1-8,卅八1-5,三十17-21,卅八8

引言

两件摆放在会幕院子里的器具分别是铜祭坛与洗涤盆。我们应该先分开思想他们,然后再试图探讨两者在提供会幕服事以及对现今人们所代表意义上的重大关连。

一、铜祭坛

(参看出廿七  1-8  ,卅八  1-5 )。铜祭坛是敬拜者踏进会幕院子大门后,首先面对的最大件器具。

1) 经文解说

铜祭坛是个中空的箱子,长、宽各五肘,高三肘,没有底座或顶盖。大部分权威著作相信,坛中是塞满泥土或是石子,如此才可在坛上焚烧祭物。它是以皂荚木所制,外面包裹铜,在祭坛四拐角上都各有一个装饰的角与坛接连在一起。

铜网的装设位置与功能并不确定(出廿七  4-5 )。多半是对祭坛四周的保护,以防祭典进行时,祭司的脚踢到或是祭物在宰杀前被祭坛的角勾住。  坛的围腰板是指祭坛中央突出的棚架部分,它的外缘被那搁置在地面上的垂直铜网所支撑。围腰板的目的可能是要接住那些从坛上意外掉落的部分祭物,或是使祭司便于站在坛顶进行他的工作(参看利九  22 )。另外,棚架上也摆放了一些用来处理祭物的器具。

有两支杠穿过铜网四角上的四个环  ,如此可在以色列人漂流时抬坛行进。

与祭坛相关的五样器具是(一)盆,用以将坛上的灰运到营外指定的地方。(二)铲子,用于收灰或添火。(三)盘子,用以承装祭物的血,有时这些血会被带进帐幕;但大多数都是被倒在坛脚下。(四)肉锸子,用来调整坛上的祭物肉块,这些都是三齿的叉子。(五)火鼎,或提吊式香炉,用来将燃烧的余烬运到香坛去。在漂流时,祭坛会以一块紫色毯子遮盖起来,并且在上面蒙上海狗皮(参看民四  13-14 )。而这也是唯一用到君王颜色的器具。

2) 属灵意义

铜祭坛充满了丰富的象征与属灵的指示,仔细思考以下几点:

a)   材料

这包括祭坛及其附属品。

i)   祭坛

“你要用皂荚木作坛  ……  用铜把坛包裹”( 出  廿七  1-2 )  。  皂荚木是指主的圣洁与不朽天性(参看路一  35 )。铜,则代表主在祂的人世生活中以及当祂深受死亡之苦时所表达出的神性公义(参看来十二  2 )。在木头外面包上铜就形成防火的功能,这正是代表主遭受各各他死亡之火却不被烧毁。

与祭坛连成一体的是四个角  。在圣经中,角是象征精力、救恩与安全。这四个角代表十字架上的得胜与福音的拯救力量(参看撒上二  10  ;启五  6  ;诗一一八  27 ),例如那赎罪祭物的血,须涂在四个角上(参看出廿九  19  ;利四  7  ,八  15  ,九  9  ,十六  18 )。另外,握住角则是在强调庇护权利的主张。圣经中有关例子,有亚多尼雅(参看王上一  50 )与约伯(参看王上二  28 )——他们借着握住祭坛的角以寻求保护。

1  .举例说明

铜网是为了保护祭坛在祭典进行时不被祭司的脚踢到,或避免那些已绑住的祭物在宰杀前被祭坛的角勾住。这网是代表神的公义原则,保护着基督教教义不受那些反抗宝血洗净与企图否认它效力的人攻击(参看罗三  24-26 )。

祭坛上的环与杠使得祭坛得以搬移,且它们暗示了十字架的信息是要传给全世界的(参看可十六  15 )。因此,铜祭坛是从各个不同角度谈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得胜。

ii)   附属品

这五样器具皆是铜制品,这意味主展现在顺服受死上的神性公义。盆,暗示了救主十架工作的完成(参看约四  34  ,十九  30 );铲子,暗示了救主十架工作的信心(参看来十二  2  ,五  8  ;腓二  8 );盘子,暗示了救主十架工作的无私(参看林后八  9 );肉锸子,暗示了救主十架工作的坚定,因为它让祭物保持在火焰中央;而火鼎,则是暗示救主十架工作的热切。

b)   尺寸

我们已说过铜祭坛是最大件的器具。有些人相信,它大到可以容纳会幕中所有其它的器具。铜祭坛最大的暗示性是:唯有透过十字架,我们才可以享有许多伴随救恩而来的祝福。因为数字四代表普遍性,所以“五肘的正四方形”暗示出恩典的普遍魅力。“高三肘”则是在提示:当神满意地接受我们伟大且充分的祭物耶稣基督时,神在第三天,使祂从死里复活。

c)   圣工

铜祭坛代表两方面的圣工

i)   赎罪的圣工

大祭司奉派为神献上祭物(参看来五  1 )。祭物构成赎罪的献祭(包括赎罪祭与赎愆祭),也为其所代表的人们求得了弥补与和解。这种赎罪的圣工,是由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所完成(参看林后五  18  、  21 )。

ii)   承接圣职的圣工

大祭司所献呈的礼物代表奉献的祭,而这类型的礼物必须是不流血的祭物(例如素祭的礼物)。从另一方面来说,奉献的祭包括了燔祭与平安祭,其主要概念是指那奉献予神的人生。主耶稣实践了这祭,因为祂全然承接神旨意的圣职,所以祂本身就是完美的赎罪祭。然而,我们不能分享基督的赎罪献祭,因为这是祂本身特有的作法。这里提出一个观念,就是我们在奉献祭方面,可以象救主一样将自己的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参看罗十二  1 )。

二、洗涤盆

(参看出三十  17-21  ,卅八  8  ,四十  7 )。洗涤盆是会幕院子中的第二件器具,放置在铜祭坛与帐幕的门之间。

1) 经文解说

洗涤盆和盆座是用会幕门前伺候的妇人之镜子作的(参看出卅八  8 )。这种高磨光的铜镜被以色列妇女为提供会幕使用而大量带出埃及。在圣经上没有具体说明洗涤盆的大小与形状。

2) 属灵意义

洗涤盆也充满丰富的教导  。

a)     材料

洗涤盆是用铜制成,代表主耶稣在人类生活中与忍受死亡之苦时所表现的神性公义。我们可以从这由以色列妇人提供且具有妆饰外在功用的材料上看到自我的审判,这表示当我们在面对主表现于祂十字架圣工上的公义时,我们不能依照属世的条件来妆饰自己。关于这点,保罗与彼得都有写下教导(参看提前二  9-10  ;彼前三  3-4 )。

2  .举例说明

b)     尺寸

关于这件器具,圣经上没有提到它的尺寸。这尺寸的省略暗示了洗涤盆的用途是无限的。例如,祭司必须常常在洗涤盆里洗净手脚,好使他们的服事被神所乐纳,而且若不洗净就得死亡。

再来看洗涤盆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原则上它是摆放在祭坛后面,但实际位置则要视祭坛而定;洗涤盆也象其它所有器具一样,必须洒上赎罪祭物的血(参看来九  21-22 ),且一定要等到沾上血后才能使用,这就如同圣灵必须透过有记载十字架圣工的圣经才能运行。这里提到一个观念就是:当洗涤盆象征五旬节时,铜祭坛象征各各他。

c)     圣工

因为铜祭坛代表与神和好,所以洗涤盆代表罪的洗净。这洗净罪恶的圣工分以下两方面:

i)   最初的洗净

当祭司承接圣职时,他们要在  洗涤盆  用水洗身(参看出廿九  4 ),而另一个会要用水洗身的场合则是赎罪日(参看利十六  4 ),因为那代表着全民族每一年的新开始。最初的洗净,象征了人们透过圣经因着圣灵而得的重生——这是一种无须重复的经验(参看多三  5  ;约十三  10 )。

ii)   后续的洗净

祭司在未洗净手脚之前,是不被允许碰触祭坛或帐幕,以免受死。这规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停地碰触污秽。要知道,会幕的院子或帐幕中并没有地板,因此他们不能坐下,而且当他们移动时,总会接触到沙漠的尘土,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在  洗涤盆  中洗净手脚。手代表祭司的圣工,而脚暗示他们的行走,因为他们的人生要视律法的作用而定。活在恩典下的信徒只须洗净脚,而这每日的洗净也就是以圣灵的力量去应用圣经。因此,在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要每日每时去实行这洗净的方法!

3  .举例说明

结语

若没有罪的洗净,就无法与神合一;而敬拜与见证,也会变成无益的。神对祂古代子民与现今教会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十九  2 )。因为没有圣洁就没有神的祝福,因此,愿神让我们成为圣洁的人。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以下这些例子都是代表从恐惧中得释放的情况,而这些恐惧在基督之外是无法被理解的。慕迪( D.L.Moody )最喜爱的经节之一是“我要倚靠祂,并不惧怕。”他说:“你可以选择搭乘头等舱或二等舱到天国去。二等舱是‘在我害怕的时候,我信靠神’。而头等舱是‘我信靠神且一无所惧。’”( Harold Lindsell,  My Daily Quiet Time,  Grand Rapids, 1969, p. 229 )

2.   举例说明

某位年长的贵格教派女士以她年轻的外貌而出名。她曾被问到用什么方法来保持外貌。她亲切的回答说:“关于保持外貌的方法,对唇,我用真理;对声音,我用赞美;对眼睛,我用虔诚;对双手,我用慈爱;对于身材,我用正直;而对于心,我用爱的方法来保持!”

3.   举例说明

在《享受极慢阅读的乐趣》( The Joy of Super Slow Reading )一书中,有一则叙述是关于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某人被判监禁的真实记事。当这人被俘掳的时候,他只被允许带走一本书。因为他不知自己何时才会被救出,于是他为自己采用了配给页数的方式,好慢慢的阅读那本书。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教导我们在阅读圣经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取代囫囵吞枣的心态。我们也可以试着看看自己能将这工作持续多久。( Bob Benson  ,  In Quest of the Shared Life,  Nashville, 1981, p. 24 )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