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讲章大纲
系列:人生的法则
主题:富足的法则
经文:箴言十三1-7
金句:“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 (箴十三7)
引言
这段经文提到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一人活得象百万富翁,骨子里却贫穷;另一人活得象乞丐,却拥有无数财富。圣经 “七十人编译版” 说道: “贪求富裕的,一无所有;自认卑微的,却满有资财。” 我们可由两种心灵层面来看富足的法则:
一、自私的富有(箴十三7)
1 ) 为自己积财是缺乏信心的表现 ( 路十二 21)
2 ) 为自己积财是无知的表现 ( 路十二 20)
3 )为自己积财是致命的危机 ( 路十二 20)
二、无私的富(箴十三7)
1 ) 令自己穷乏的荣耀 ( 箴十三 7)
2 ) 令自己穷乏的事工 ( 箴十三 7)
结语
我们看见为自己积财如何引导人并高举人。换句话说,我们已分析过两种不同的人物,且势必成为其中一种,没有模糊地带。你是哪一种呢?你必须做出选择。有人说: “如果你想富有,就要付出;如果你想贫穷,便尽量索取!若想过得丰盛,将你所有的散播出去;若想过得贫寒,便做个守财奴吧。”
15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人生的法则
主题:富足的法则
经文:箴十三1-7
金句:“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 (箴十三7)
引言
在我们面前的这句经文中,出现两个大相径庭的人物:一人活得象百万富翁,骨子里却贫穷;另一人活得象乞丐,却拥有无数财富。七十人编译版圣经明显道出这段奇怪文字背后的涵义: “有人为自己积财,却一无所有;有人谦卑自己,却拥有无数财宝。” 马克拉伦 (Alexander Maclaren) 指出: “此一解说点出了经文的基督教精神。” 富足的法则可透过两种层面来探讨:
一、自私的富有
“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 箴十三 7) 。此说法乍看之下似有矛盾,但它实为世人生活的写照。主耶稣用了一个故事说明这道理: “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窃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路十二 16-21) 。读此章节时,我们不能遗忘富人那股十足的自私,和经文中严肃的教训:
1)为自己积财是缺乏信心的表现
“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 ……”( 路十二 21) 。这种人 “在信上” 其实是贫乏的 ( 参看雅二 5) 。圣经上说,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希十一 1) 。偏偏就有人定睛在物质的多寡上。这种人不靠神,只靠自己。原文中,六节经文便用了六个 “我”( 译者按:和合本译略有不同 ) ,表示这都是他自己的计划。
很不幸地,大多世俗人都过着此种生活。他们的理念是 “眼见为凭” ,基督徒却认为 “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约二十 29) 。盲目的人不知道,真理存在那看不见的地方,而不是眼可见的事物中。看得见的事物,不过是那看不见的事物的投影。不管在科学或心灵层面,这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圣经提到: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希十一 6) 。这就是为什么,现今的男女们无法再见到主耶稣基督。历史已经证实祂道成肉身,完成了救赎事工,达到神永恒的计划。祂复活升天,令那些寻找实迹的人再也看不见祂。所以保罗说: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任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 林后五 16) 。如果我们想了解救赎,便得透过 “看不见的信” ,相信救主活着的不变事实。
2)为自己积财是无知的表现
“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 路十二 20) 。大卫曾在诗篇里说,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 诗十四 1) 。这不是否定神的存在,而是用自己取代神。对愚顽人而言,神造成了道德上的不便。自私和神性无法并存,人的国必须被神的国代替。愚顽人完全不准备接受这种说法。故事中的财主叙述了他将达到什么境地,最后以自满的态度做结: “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 路十二 19) 。愚拙的人到处都是。他们瞎了眼睛,不晓得他们终将在神面前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
1 . 举例说明
2)为自己积财是致命的危机
“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路十二 20) 。你我皆无法决定出生或死亡的时辰。生命是神给的,也将由祂取去。祂从天梯俯瞰,并说: “今夜必要你的灵魂” 时,医生、精神学家或牧者皆无法扭转这个决定。不管此事发生在今天或明天,以下的经文都是不争的真理: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来九 27) 。人若不趁活着的时候,借由主耶稣基督与神和好,死后便完全没机会了。圣经上说: “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林后六 2) 。
二、无私的富有
“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 箴十三 7) 。自己穷乏,却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令他人富足。从创世纪到启示录,都充满这样的教训。然而,我们只思想其中的两方面:
1)令自己穷乏的荣耀
“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 箴十三 7) 。读这段经文时,不得不思想伟大救主加给自己的贫困 ( 参看林后八 9) 。祂虽是万神之神,却掏空了自己显著的荣耀,换上人性的外衣,并为了拯救世人卑微地死在十字架上。祂在马槽里出生,一生没有枕头的地方,死后安放遗体的墓穴也是借来的。救主加诸于自己身上的穷乏,是如此地大。
乔治·赫伯特 (George Herbert) 在一篇诗作中,描绘主耶稣除尽身上衣物,从神的宝座降生伯利恒马槽中。祂除下冠冕,将宝石撒成星河,宝杖成为闪电。又解下自己的腰带,化作彩虹;脱下尊贵的王袍,变做晚霞。主撇弃一切荣耀,甚至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 “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得以成为富足”( 参看林后八 9) 。
跟从主的人,也得分享这分贫穷中的荣耀。保罗认为自己 “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林后六 10) 。经由事工,他学到了许多功课。然而最重要的,他学到不管在怎样的景况下,都能知足。只要有主基督,任何环境都能丰富有余。
2 .举例说明
2)令自己穷乏的事工
“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 箴十三 7) 。这是属灵生活的原则,惟有透过自我的牺牲,方能令别人富足。最好的例子便是我们宝贵的主。他的死,使我们得生。身为神的仆人,应使此原则持续运行在我们当中。
保罗大可选择他的老师和支持者为他规划的赚钱行业,但一经主呼召,也只能说: “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世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耶稣基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世,看做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腓三 7-8) 。从那一刻起,他成了外邦人的伟大使徒。经由他加诸自己的贫乏,使成千上万的人富足。彼得也是如此。他只能在圣灵降临节之后说: “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 使三 6) 在贫困中,他仍可使其它人富足。
3 .举例说明
耶稣说: “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九 24) 。我们若为耶稣丧掉生命,便获得了一切。自我加诸的贫乏中有救赎的恩典涌流,影响我们身边每一个人。保罗为此做了完美的总结: “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林后四 10-12) 。
问题是:我们是否能背负十字架的使命?耶稣说: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路九 23) 。我们必须做到三件事。第一,为基督下决心。耶稣身为受欢迎的医生和教师时,人人都愿意跟从他;但要随他同往骷髅地,又是另一回事。第二,为基督舍己。我们若让十字架深入自己的生活,基督救赎的荣光便经由我们显现。第三,为基督守律——全然信靠基督,并顺服祂。
结语
我们看见为自己积财如何引导人,并高举人。换句话说,我们已分析过两种不同的人物,且势必成为其中一种,没有模糊地带。你是哪一种呢?你必须做出选择。有人说: “如果你想富有,就要付出;如果你想贫穷,便尽量索取!若想过得丰盛,将你所有的散播出去;若想过得贫寒,便做个守财奴吧。”
附加评注
1 . 举例说明
画家莫勒里斯 (Morales) 曾应菲力普二世之邀入宫。他晋见国王时,穿戴太过华丽,使国王非常生气,便下令付他一笔钱,将他解雇。他们下一次相遇时,画家的打扮完全不同,看来又穷又老又饿。国王顿时起了恻隐之心,给了画家一大笔财富,足够他舒适享受后半生。人们来到恩典宝座前时,并非靠华丽的外表,而是因迫切的需要打动神的心。 (Aquilla Webb , 1000 New Illustration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31, p.229)
2 . 举例说明
瑞典尤金妮公主﹝ Princess Eugenie ﹞变卖她的钻石,为患有绝症的人建了一座收容所。有一次她前往探访该收容所,遇见一个邪恶的女病人。公主向女病人谈及基督,且在离开时告诉护士长,希望这位可怜的女人能得到特别的照顾。公主饥渴慕义的心,使那名女病人得以在死前成为一个基督徒。某日,公主发觉病人变得容光焕发,因为病人心里充满了希望的光彩。公主回家,含泪对丈夫说: “今天我见到我的钻石闪闪发光。”(G.B.F.Hollock, 2500 Best Modern Illustration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1935)
3 .举例说明
或许你见过画家瓦特斯 (Watts) 的神秘图画,画名为 “世间荣光的消逝”(Sic Transit Gloria Mundi—“So Passes away the glory of the world”) 。这是一幅极诡异的画。画中有一座放置棺木的台,一个躺着的人,身上覆盖一层裹尸布。你只能从裹尸布下约略看见轮廓,却见不到此人的脸。画面四周充满细小的图案,描述此人一生的经历。他热爱艺术,拥有财富,文化修养极佳。世人称羡的一切,此人一样不缺。然而他到头来仍旧只剩下一具臭皮囊。为了描绘这个男人的故事,画家在画的三面加了三句名言: “我花费的财富一去不回,我留下的财富死不带去,惟有我施予别人的,才真正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