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讲章大纲
系列:人生的法则
主题:人生的法则
经文:箴四23-27
金句:“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
引言
在旧约圣经的心理学与神学中,都认为心是人性的中心。撇开指生理器官的用法不算,心共被提到八百二十二次,而当中,有二百零四次是指知性表现或思想生活。让我们仔细思考下列几点:
一、思想人生的中心地位(箴四23)
1 ) 思想的重要( 箴四 23 )
2 ) 思想的深妙( 箴四 23 )
二、思想人生的结果(箴四23)
1 ) 生活中所说话语的纯洁( 箴四 24 )
2 ) 生活中观看事物的角度( 箴四 25 )
3 )生活中追寻目标的选择( 箴四 26-27 )
三、思想人生的掌控(箴四23)
1 )身为神子使徒的心(箴四 23 )
2 ) 受圣经教导的心( 腓四 8 )
结语
所有伟大思想的最终秘密,就是要我们的心降服于神子的使徒身分,以及圣经的教诲之下,而这正是人生的法则。
5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人生的法则
主题:人生的法则
经文:箴四23-27
金句:“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
引言
一位著名的医师曾说“若你想要活下去,就要注意你的心。”这段话清楚说明了人生的法则,因为当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人生也就步向终点。在旧约圣经的心理学与神学中,都认为心是人性的中心。撇开指生理器官的用法不算,心共被提到八百二十二次,而当中,有二百零四次是指知性表现或思想生活。“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廿三 7 ) 。 当我们想到人生的法则时,我们也必须去思考以下几点:
一、思想人生的中心地位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 箴四 23 ) 。 思想人生的中心位置,强调以下两件事:
1)思想的重要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 ( 箴四 23 ) 。 人们会被要求去守护那些具有真正价值或重要性的事物,但是,这种组成人生的重要思想活动却有许多人并未去注意。神为了让我们可以去思考、去爱并且去行动,所以神照着祂的形象创造了我们。而思想人生或想象力的重要性,是与情感及意志相对立,它的主题与现代心理学家的主张相似:“他们主张,当意志与想象力发生冲突时,通常是想象力获胜” 。因此,神让我们的思想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1 .补充说明
2)思想的深妙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 箴四 23 ) 。 当我们在思考数世纪以来的伟大人物时,有谁可以测量我们想象的界线?想想约伯以及他那惊人的痛苦哲学,有谁测量过他对痛苦问题解释的深度?还有摩西,他那受过训的心成为神宣布律法、命令与道德的传达工具;而除了耶和华对十诫的详述与应用外,其它再也没有什么事在这方面可超过摩西他那受到激发的思想。之外还有约翰,他是耶稣喜爱的门徒,他对有关道成肉身荣耀方面的讲道,有着极高的境界;如果还有伟人的话,那应该是保罗,他是外邦人的门徒,因为他有强大的智慧与属灵感受力,所以神告诉他有关神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只能在他的书信中可以见到。再想想奥古斯丁、加尔文、马丁路德,这些人都是所谓思想深妙的代表。
二、思想人生的结果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 箴四 23 ) 。 思想是个性与品性的具体表现,如同皮雅逊博士( Dr. A. T.Pierson )所说:“思想所停留的神秘空间,是隐形雕刻家的秘密工作场所。在那里,他为不死的未来,雕刻了生存方式,而它的个性与影响也都是在那塑造出来。”保罗提醒我们,我们的完整个性,是因“心意更新 而变化”(参看罗十二 2 )。萨克雷( Thackeray )曾说“播种思想,收割文字;播种文字,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个性;播种个性,收割命运。”而这一连串的反应,是起源于思想的人生。前面的经文已对这点作了清楚地说明。接着所罗门又透露了思想的人生,关系着以下几点:
1)生活中所说话语的纯洁
“你要除掉邪僻的口,弃绝乖谬的嘴” ( 箴 四 24 ) 。 耶和华在以下的话中也宣布了这个原则,“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十二 34 ) 。 如果你思想人生的根源纯洁,那么你人生中所谈论的事件,也将是纯洁;如果你思想人生的根源是污秽,那么你言谈中流露出,也将是污秽。你常常可以透过一个人的言谈,知道他所读、所想与所知的事情,如果是肤浅的言谈,那么他思想生活的程度也同样是肤浅;如果是猥亵的对话,且是不合宜的滑稽,那你就可以确定他的内心充满堕落且污秽;如果言谈是重要且深妙的,那该庆幸他有颗充满良善的心。换句话说,你所听到的只是真正存在于内心事物的一个样本。
2 .举例说明
2)生活中观看事物的角度
“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当向前直观” ( 箴 四 25 ) 。 我们怎么看,还有看哪里,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也是由我们的思想生活所决定。有两个人看向铁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地的泥,另一个看到的却是漫天的星。一个清楚人生目的与问题的人,是很少被侧面的问题所困扰,用新约的说法,是要“仰望耶稣”(参看来十二 2 ),并要在人生的各样情况下去仰望祂,好因此靠着信心的得胜。
3 .举例说明
3)生活中追寻目标的选择
“要修平你脚下的路,坚定你一切的道。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脚离开邪恶”( 箴 四 26-27 ) 。 一旦思想正确,路就会在我们面前展开,且会为我们而修正。大卫肯定地说:“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诗卅七 23 )。保罗告诉以弗所的信徒说:“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 10 )。保罗很清楚自己人生所要追寻的目标,所以他可以充满信心地说,“我只有一件事”(参看腓三 23 )。这个教导,显示了现今许多人们的无思想、盲目以及无目标的人生,在这些人开始去思考神的思想且照神所想要的方式去寻找人生目标之前,他们人生早已消失了一半。
4 .举例说明
三、思想人生的掌控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 箴四 23 ) 。 如果神所盼望的就是要我们拥有思想人生,那么我们应该学习掌控思想的秘诀。这种掌控的关键,很清楚地记载于新约中,而这牵涉到:
1)身为神子使徒的心
“你要保守你心” ( 箴四 23 ),保罗又说“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十 5 ) 。 使者已经提到属灵的争战——“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林后十 4-5 ) 。 以及“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 5 ) 。 救主的性情、思考模式、心理的看法,必须取代我们的想象力、骄傲自大的想法以及所有反抗神知识的事物。而我们每天的祈祷文要如下:
主是掌管每个思想、每个行动的主,
是施予的主,也是可依靠的主,
主存在于我的言谈、写作以及付出中,
主存在于每一件我要顺从的事物中,
主是完全拥有我的主,
现在如此,永远也都如此。
史云斯达 ( E.H.Swinstead )
2)受圣经教导的心
“你要保守你心” ( 箴四 23 )。保罗进一步解释这句经文“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 有美名的 。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四 8 ) 。 在神子锻炼我们的思想生活之后,接下来就由圣经教导我们的思想生活。祂对我们的教导如下:
圣经教导我们去思考属灵事物——“凡是真实的,可敬的 …… 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四 8 ) 。 这须要有以真实取代空虚、以虔敬替代不敬的注意力。如果我们以真实与虔敬去试探属灵事物,那我们在思想上应该就不会犯错。
圣经教导我们去思考道德事物——“凡是公义的,清洁的 …… 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四 8 ) 。 圣经中唯一提到的道德与公义和圣洁相关,正如同基督所表现的一样。这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道德;不是暂时、变迁的,却是永恒且不变的道德。有段时间,许多人都在讨论“新的道德”,而若能回归到如同圣经教导的道德观,那是多么令人兴奋啊!
圣经教导我们去思考修养事物——“凡是可爱的,有美名的 …… 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四 8 ) 。 “可爱的”一词通常被解释为吸引力或引人注目。这是一种会为我们创造鉴赏力的修养特质;而“有美名的”意味“高贵的”,当我们结合这两个观念,我们就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一颗会思量美好且高贵事物的心,会在各种场合中表现合宜,例如穿着打扮、举止行为、餐桌礼仪、彬彬有礼的动作以及许多其它有关“基督徒修养”的表现。所以应该让世人向我们学习,而不是我们向世人学习。这种鉴赏力要拓展到对艺术的美、名曲的庄严、高贵文学的浓厚气味以及所有美好且有美名的事物。
5 .补充说明
圣经教导我们去思考实际事物-“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四 8 ) 。 为了不让门徒逃避任何与思想生活范围有关的事物,保罗用了“德行”与“称赞”两个不属于基督教的字汇,这是引用自希腊的哲学思想。在前面经文中说到,人们因羞耻与不名誉而卑贱,然而保罗这有力的思想家,却将他们从旧世界的污秽习俗中拉出来,并且为他们施洗,以进入基督之中。保罗承认,在这世上有许多事物可由基督徒开始作起,但实际上却没有。还好,因为有神子信徒身分下与圣经教导下的思想,这些事物得以被基督教的福音赎回、变化且采用。
结语
我们已经仔细讨论过有关 思想人生 的中心地位、结果、以及掌控三方面,我们也看到那由心发出的除了有一生的果效外,还有关于 生活中所说话语的纯洁、观看事物的角度、以及追寻目标的选择 此三件事的意义。 所有伟大思想的最终秘密,就是要我们的心降服于神子使徒的身分,以及圣经的教诲之下,这正是生活的法则。请 将以下这首诗各歌的歌词,加入你的祷告词中。
但愿救主基督心意,
在我身上常彰显,
愿主凭祂慈爱权能,
管理我言行。
威尔金逊( Kate B.Wilkinson )
附加评注
1 .补充说明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投注许多时间致力于思想进行的研究,他曾说:“有许多的人以为重新组合自己偏差想法的行为就是在思考。”( quoted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C. R. Gibson & Co., Norwalk, Conn. )
2 .举例说明
随着支配广播的道德准则日渐松弛,电视节目中充斥着愈来愈多对神不敬的话语,而且我们也对那些不再提醒我们不要自满的言语渐感习惯。“媒体道德”是一个成立于纽约市的机构,它指出我们必须为广播电视节目所播放的内容负起部分责任:“表达自由并不是导演、出版者、作家、以及媒体制播者的专有权利,它也是属于观众、听众、读者甚至社区民众的权利。”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必须要接受这样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工作。( Morality in Media, February 1981 )
3 .举例说明
约翰·本仁( John Bunyan )在贝德福监狱( Bedford )的黑暗中将自己的人生看做是一场不道德的讽刺剧;而约翰·密尔顿( John Milton )却是以那无形的信心将自己的人生看为一首美好的诗词;另外,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 )则是穿透所有的内在的问题来筹划他的代表作“摩西。”由此可知,我们眼中所看事物的角度是取决于我们心中的想法。
4 .举例说明
泰玛之( Talmadge )经常向他的听者,极力主张立即决定的必要性,他曾经说到“当北苏格兰发生叛变的时候,威廉三世曾经做了一份声明,那些所有在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来向他宣示忠诚的人将可以获得赦免。马克艾恩( MacIan )是某望族的领袖,他决定要与其它的叛徒一同回去宣示。但却为了他那想要成为最后起誓者的莫名骄傲,他刻意延后他出发日期。一直到截止日期的前两天,然而当他要动身去起誓并接受赦免的时候。一场暴风雪阻挡了他的路,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当其它的人都被赦免的时候,马克艾恩却悲惨的被处以死刑,因为他开始的太晚,也到达的太晚。”( Harold Lindsell, My Daily Quiet Time, Zondervan, p. 216 )
5 .补充说明
威德曼牧师( Rev.Donald Wildmon )说:“广播网有系统地将基督徒个性、文化、价值,从他们的节目中排除。当人们在广播网的拨送的节目中被认定是基督徒的时候,他们就只是被轻蔑且讥笑的对象。” 而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威德曼牧师更进一步地指出,“有超过一亿三千三百万的美国人自称有基督徒信仰,然而他们却很少在广播网节目中如此宣称;超过五千万的美国人固定参加教会聚会,但在广播网节目中却很少。在美国每一个社区都有他们当地教会,而这些教会对于他们社区以及国家,都做了很好的供献;然而,这些教会却很少存在于广播网电视节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