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生的法则
“箴言”是一部收集诗歌的文选。它的作者,包括了知名人士如所罗门王以及“智者”如亚古珥与利慕伊勒等。此书是以所罗门的格言与犹太教夫子的传统为标题,且依据箴言第廿五章第 1 节去推测,其最终编辑者可能是希西王家与他的臣子。然而,现今的学者,对于箴言著作权多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不过也有愈来愈多的人认同箴言是由希西王个人收集并编辑。
所有人在读完第卅一章后都会对书中的智慧、教悔以及对神真理的挑战,留下深刻印象。如同瑞里博士所指出:整部箴言的主题都是有关生活的智慧,包括对于愚形、罪、良善、财富、贫穷、口舌、骄傲、谦虚、公义、审判、斗争、贪食、爱、欲、懒惰、朋友、家人、生死的特殊教导,几乎涵盖人类各层面的关系,而且书中的教导适用于各地的人。
在这里我们拥有详细的人生法则,如同创世纪与诗篇一样,箴言书的副标题,自行构成了以下的大纲:
1) 所罗门的箴言(箴一 1 ~廿二 16 )
2) 智者的劝世箴言(箴廿二 17 ~廿四 34 )
3) 箴言杂记-所罗门箴言的腾录(箴廿五 1 ~廿九 27 )
4) 亚古珥箴言与利慕伊勒母劝子箴言(箴卅 1 ~卅一 31 )
在我的图书馆中有一本由威廉阿诺牧师( Reverend William Arnot of St. Peter’s Free Church, Glasgow, Scotland ) 1862 年所写的《箴言说明》( Illustrations of the Book of Proverbs )古书。他称箴言是“为世间生活而来自天上的法则”,而在他对读者的致词中他说道“自始至终,我们的目标都是要去应用那确切的法则,而不是要去解释那笼统的法则;并且在金句的选择都是经过妥善的决定。因为恩赐是多样的,所以必有一样是劳力的恩赐。就好比当科学的探索者(神)再次检查机器(法则)的联结,且重新示范机器结构的原理时,那工人(我们)只要将机器设定为运转状态,并将机器的效能用在生活事务上,那他就不会错了。”
以上的说法奇妙地说明了箴言不但是一部可赏析的文学著作,它还是一份提供生命在日常生活的舞台上,作戏剧演出的剧本。
请阐释大纲且证道,并愿神赐福给你及你的会众。
2 讲章大纲
系列:人生的法则
主题:知识的法则
读经:箴一1-7
经文:“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箴一7)
引言
这节箴言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全书的警句,很凑巧地,它也被阿拉伯人收录在他们的谚语集录里,且被当成开头的句子。这金句的信息要点带给我们以下三方面的深思:
一、知识的必要性(箴一7)
1 ) 知识对于事实的领悟是必要的( 箴 一 7 )
2 ) 知识对于信仰的感召是必要的( 箴 一 7 )
二、知识的经历(箴一7)
1 ) 对神的一种崇敬信靠( 箴 一 7 )
2 ) 对神的一种忏悔信靠( 箴 一 7 )
3 ) 对神的一种存在信靠( 箴 一 7 )
三、知识的敌人(箴一7)
1 ) 打压真理( 箴 一 7 )
2 ) 弃绝真理( 箴 一 7 )
结语
请留心倾听这金句的信息:“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箴 一 7 )。如果没有知识存在,那么生命就没有意义,甚至更糟的是,人生就没有盼望。因此带着充满崇敬、忏悔及存在的信靠到基督面前,且在基督里寻找那高深且令人得释放的救恩知识。
2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人生的法则
主题:知识的法则
读经:箴一1-7
经文:“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箴一7)
引言
箴言一书收集了为地上罪人而从天上而来的格言。那共分成卅一章的格言,透露出一种结合应用神学以及哲学的代表型态。我们今天的金句(第 7 节)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全书的警句,很凑巧地它也被阿拉伯人收录在他们的谚语集录里,并被当成开头的句子。这金句的信息要点带给我们以下三方面的深思:
一、知识的必要性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一 7 )。知识是解释那些存在于我们内心或环绕我们四周每一件事的要点。曾有一个讽世者如此评论到:“如果没有知识,你我会以为自己并不存在。”
1)知识对于事实的领悟是必要的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 (箴一 7 ) 。 对于神是一切事物的主因及根源这个说法的接受性,是所有事实所仰赖的基础。如果事情不是以原创、有计划的及受控制的智慧做为开始,那么就会迷失在人类质疑的范畴里。但是当我们开始信靠神,这世界就会变得让人可以理解的(参看来十一 6 )。因为祂存在,所以我们真心的相信祂;因为祂爱我们,所以我们努力来到祂面前;因为祂的救赎,所以我们充满感激的接纳祂。如果不用以上的方式来信靠神的话,那绝对是我们的损失。从另一方面来讲,相信祂,我们就会得到聪明。
1 .举例说明
2)知识对于信仰的感召是必要的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十 13 )。信心是靠着知识来启发,所以心胸狭窄的人必须去认识神、认识那记载在圣经中祂救赎人类的原因,并且认识那聆听神话语而来的信心(罗十 17 )。
一个口渴的人在讨水喝之时,一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的尊敬对方。他的要求将带来供给的知识,因为在那一刻,为了达到需要就会产生信心并且采取行动。这简单的例子帮助我们了解救恩的次序:对耶和华的敬畏产生了知识,这知识激发了信心,而信心环抱着救恩,因为神的应许是真实的(罗十 13 )。
二、知识的经历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一 7 )。经验是知识的燃烧;当知识缺少了经验,就象律法没有了生命或者话语没有了热诚一样。当所罗门说“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这句话 ,他是在暗示人们与神的关系。根据新约的说法,人们只有透过主耶稣基督才可能与神有关联,因为 “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西二 3 )。圣经还告诉我们“钉十字架的基督 …… 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一 23-24 )。基督独特的死是罪的唯一解答,而对于那些无助且无望的亚当后裔来说,则是预备救恩的唯一确信。
我们要如何在基督中,得到这种知识呢? 这句“敬畏耶和华”就是我们 的 秘诀。 以人类回应的观点来说 ,它包含了:
1)一种对神的崇敬信靠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 (箴一 7 ) 。 如果对于永恒的事物没有以崇敬的态度去对待的话,那么圣经只是一本合上的书。对此,大卫提醒我们:“耶和华与敬畏祂的人亲密。祂必将自己的约指示他们”(诗廿五 14 )。这话不论在属灵上或属世上,都是真实的。
2 .举例说明
2)一种对神的忏悔信靠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 (箴一 7 ) 。“敬畏耶和华”这句话,结合了崇敬信靠以及憎恶罪恶的想,因为我们借着出生、天性以及实行,而成了罪人,应受死亡的惩罚(参看罗六 23 ;结十八 4 )。且圣经告诉我们:神是 “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哈一 13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与神同在,并且经历祂的祝福,我们就必须有真正悔改的心,这意味着:要憎恨罪恶并且舍弃罪行。只有如此神才能够让我们得到有关神的知识,也就是耶稣基督所说,那存在于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参看提前二 5 )。
3)一种对神的存在信靠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 (箴一 7 ) 。 在这里不能遗弃“存在”一词,因为它是新正统神学家所采用的说法。整个世纪以来,“存在”这一词背后所隐含的概念,对于基督徒来说是极宝贵的。在圣经中,有普通信仰和生命信仰的区分。普通信仰是一种廉价的信仰,它是种魔鬼的信仰,而生命的信仰则是种个人的承诺。
3 .补充说明
如果你渴望与知识的根源以及智慧发生关联,那你必须在基督里带着对神充满虔敬、忏悔以及存在的信靠来到主面前,因为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 。
三、知识的敌人
“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箴一 7 ) 。 知识的敌人被描述为愚妄的人,而在希伯来原文中,愚妄人是指一个放纵、漠视身心习惯的人,因为他不愿意去认识神,且非常藐视智慧,知识及教导。某位评论家,将愚妄人解释为“迟钝、冷酷以及愚蠢。”身为知识的敌人,他犯了以下两种罪行:
1)打压真理
“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箴一 7 ) 。 罗马书一章透露出一个弃绝神的人,他会抱持着“真理是不公义”的想法(罗一 18 ),也就是说他会打压真理。在同样的经文里,保罗告诉我们:人们是曝露在良心的光照之中(罗一 19 ),因此在人类个性中,有神赐的基因可以去区别对与错, 而这个事实使得人们有责任去拒绝错误的事物 ,并接受对的。所以人类没有理由去蓄意隐瞒真理。
而不管什么地方的人,都同样的暴露在宇宙万物的光中(罗一 20 )。但若不承认神的永恒、表现及神性的话,那就没有人能以任何智慧的方法,去向诸天述说神的荣耀,或向穹苍宣扬神的手段(参看诗十九 1 )。 隐藏在所造万物之后的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造物者 ,因为祂是永恒的,是一位结合万物的最高支持者(参看西一 17 );祂也是至高的保护者,因着祂的神性,这世界可以享有祂仁慈双手下的良善。
在外邦人中没有无神论者。这些人都相信某种神、或拥有某种崇拜组织,而当一个基督徒与他们谈论到罪的问题,他们通常会说出那套早已准备好的真实自白:他们知道罪确实需要被弥补, 他们也在寻找方法去安抚他们愤怒的神 。所以各地人都没借口,只有愚妄的人会说“没有神”(参看诗十四 1 )。
4 .补充说明
2)弃绝真理
“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箴一 7 ) 。 根据保罗的说法,这些愚妄人是“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罗一 25 ), 因此对于真理的弃绝不光只是会引起神的忿怒,而且还会招致神的最终审判。在罗马书中保罗严肃的告诉我们,神放任那些愚妄人去崇拜感官的偶像(罗一 24-25 ),放纵于不纯洁的性爱(罗一 26-27 ),还有放纵他们去行各种疯狂且愚蠢的行为(罗一 28-32 );这一点解释了现今世界上,那邪恶人所令人难以相信的堕落行为。撒但是真理的敌人,而耶稣告诉我们:“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约八 44 )。这节经文说明了当初撒但弃绝真理、被丢出天堂的一刻。自从那一刻起,撒但便整顿他的力量,全力在人类中募集他的跟从者。而这些跟从者先是打压真理,之后则是因对真理的弃绝,而导致他们永恒的毁灭。
成为真理的敌人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对于这些拒绝服从真理的人,神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放弃他们。
结语
有人说人可以分成以下四种:
1) 他不知道自己不明白什么;这是愚妄人,我们要避开他。
2) 他知道自己不明白什么;这是老实人,我们要教导他。
3) 他不知道自己明白什么;这是沉睡的人,我们要唤醒他。
4) 他明白自己所知道的;这是有智慧的人,我们要听从他。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主耶稣基督就是属于那有智慧的人。祂说“我为此而生 …… 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约十八 37 )。祂也对当时的人们说道“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 32 )。从以上这些叙述来看,我们在如此一位救主面前,不但不应弃绝真理,反而还要接受真理,并且要去证明“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拿兰摩尔博士( Dr.Clyde M.Narramore )是一个基督徒心理学家,他以许多著作,和遍及各地的巡回演讲而著名。他告诉我们一个他早期所辅导的老年人病例。“你好,拿兰摩尔博士。”那老年人说到,“如果一切能够重头来过,那我将要接受更深的教育。”博士那关于遗憾的回忆,引起许多人的回响。从这一点看来,人们似乎很少满足于他们所知道的,而当他们学得更多,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却依然未能得到解决,直在他们在神里满足这份渴望。( Adapted from This Way to Happpiness, Narrmore, Zondervan, p. 72 )
2 .举例说明
如果你曾读过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科学上的著作,那你将会对他研究珊蝴虫或蚯蚓的耐心与关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对这些生物了解与解释方面的成功,是相称于他对它们所显示的尊敬。换句话说,那些采撷珊瑚的人们,并不尊敬那些虫子,因为他们只负责弯腰采集,也因此他们无法告诉我们任何有关珊瑚礁成长的知识;同样的道理,那些园丁也不会从蚯蚓得到任何的启发,因为他们只是狠心的用铲子将蚯蚓丢弃在一旁;也因此他不可能告诉我们蚯蚓的哪一个部位,扮演着对土壤施肥的角色。
姑且不论我们是否同意达尔文的理论,因为这不是我们现在关心的重点。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他对工作的尊敬导致了这调查研究的知识开端。而在现今这狂妄与无知的宗教世代里,是非常需要强调这种尊敬的信靠。因为我们的神是神圣、公义、且充满爱的神,因此也只有透过尊敬的信靠,我们才能了解祂。
3 .补充说明
“存在主义”一词的意思,就如同应用在对神的存在信靠一样。祈克果( Soren Kierkegarrd 1813-1855 )是丹麦的哲学家、作家、兼牧师,或许我们并不完全同意他著作的每一个论点,但是他对存在主义作了一番有系统的整理。事实上,他非正统的教导使自己陷入了当时宗教建立的困扰之中,他的理论也遭受丹麦教会正统信仰学说一派的强力打压。他发现世人以基督徒替代信仰的象征,就如同以洗礼、坚证礼以及忏悔替代了信仰本身一样,他也发现了基督徒虽然可以背颂使徒信经,但是,圣经上的话语和他们生活之间并没未存在任何关联。于是祈克果教导人们:存在主义的信,是不能假定为旁观者的角色,因为人们必须将自己与信心的事物以及属灵的使命相结合。神是道成的神的人,而人也只能透过降服的行为来被了解。这一点正是存在主义信靠的真正意义,而耶稣在以下的话中也明确地表达出这一点: “人 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 …… 是出 于神”(约七 17 )。
4 .补充说明
马太亨利( Matthew Henry )说:“无神论者是自然界中最愚昧的人,因为他们看到一个无法靠自己形成的世界,然而他们却不肯承认这个世界是由神所造。”( Harold Lindsell, My Daily Quiet Time, Zondervan, p. 215 )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Arnot, Laws from Heaven for Life on Earth : Illustrations of the Book of Proverbs, ( New York: Nelson & Sons, 1858 ; Reprinted—Grand Rapids: Kregel ) .
Charles Bridges, An Exposition of the Book of Proverbs, 1847,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9 ) .
H. A. Ironside , Notes on Proverbs, (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1908 ) .
Derek Kidner,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on Proverbs, (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1974 ) .
W. Graham Scroggie, Know Your Bibl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criptures, rev. ed., 2 vols., (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1965 ) .
John Trapp , A Commentary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5 vol., ( London: Richard D. Dickinson, 18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