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讲章大纲
系列:永活的神——在活的讲道中
主题:好牧人
经文:约十 11-18、25-29
金句: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十11)
引言
好牧人的形象,过去的多个世纪己经深入人心。在旧约,我们曾多次的读到有关牧羊人的经文,但当我们来到新约,这牧羊人的比喻达到其高峰。主耶稣亲自在这里向我们解释好牧人的意思。
一、祂品格对我们的吸引 (约十11)
1)好牧人爱他的羊 (约十11)
2)好牧人对他的羊有亲密的认识 (约十3)
二、祂对我们全备的关心 (约十16)
1)好牧人寻找他的羊 (约十16)
2)好牧人保护他的羊 (约十16)
三、祂呼召的结果 (约十27-28)
1)呼召期望回应 (约十27)
2)呼召能建立关系 (约十28)
结语
在此我们发觉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是关于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祂是好牧人,为我们而死;祂是我们的大牧人,为我们而生,祂更是我们的牧长,将来必再来接我们到祂那里去。当祂称我们是 “我的羊”,让我们回应祂的呼召,称祂为“我们的牧人”。
17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永活的神——在活的讲道中
主题:好牧人
经文:约十 11-18、25-29
金句: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十11)
引言
好牧人的形象,过去的多个世纪己经深入人心。事实上祂作为好牧人的角色,往往比在基督徒文学、诗歌及讲道中所描述的祂的其它职分或事工更深远。
旧约时代,以色列人主要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群体,她的宗教观念受她本身特有的语言,以及她人民的生活作业方式所影响,形成一个以畜牧田耕为主的社会。所以,在圣经里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见到羊与牧羊人的出现。而牧羊人所指的就是耶和华 (赛四十10),也同样是指以色列人的领袖。大卫就是一个出色的例证 (撒下五2;诗七八70等)。
当我们来到新约时代,这牧人的比喻就到达高潮,在约翰福音十章里,我们特别感到这真理的真实性。在这些经节中,主亲自向我们解释好牧人的真正意义:
一、祂品格对我们的吸引
“我是好牧人”(约十11)。好牧人的意思可以译为“可爱的牧人”,或“美丽的牧人”,或“高贵和真诚的牧人”。从这里可见好牧人的品格是多么吸引人。这里用了两次“我是好牧人”,一次是与祂的爱有关,另一次是与祂的认识有关:
1)好牧人对他的羊有无尽的爱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十11)。主耶稣在这里说出了一个相当大的对比,就是与好牧人相反的,掠夺的人或贼,是从别处爬入羊圈的(约十1),他虽然不是用暴力去打劫,但却是偷偷摸进去,或用狡猾的方法进去,例如豺狼就是。这类的野兽会使羊群惊怕,使羊群分散,豺狼常用这种方法去攻击羊群,使其分散,孤单无助,之后就去攻击。主耶稣并非贼也不是狼,祂也不象一个只为金钱的“专业”雇工,只顾自己,不顾羊群。主耶稣是一个好牧人,祂会看顾羊群,拯救羊群脱离险境。我们的主耶稣是好牧人,祂为羊(我们)舍命,爱我们(祂的羊群)永永远远。
1.举例说明
2) 好牧人对他的羊有亲密的认识
“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约十3),及“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十14)。没有人认识你比主耶稣更能认识你的,祂认识你,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完全,祂认识你的强处与弱点,祂明白你的思想,祂知晓你的心,祂知道你的任何需要,祂比你最好的朋友更加认识你。
2.举例说明
二、他完全的关心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个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十16)。这些字句打动人心,也感动李文斯顿( David Livingstone) 离开他的家,离开他美好的前途,去到老远的非洲中部的大森林,目的是去“寻找失丧的羊群”。当你走入英国伦敦西敏寺修道院时,你会见到这位宣道者的纪念像的石碑上,写上这些主耶稣曾说过的话。好牧人完全的关心表现为:
1)好牧人亲自寻找羊群
“我必须领他们来”(约十16)。“领”一字是表示好牧人正在寻找。找到他们是因为主耶稣寻找了,并要把他们带回祂的羊圈。没有任何一点表明,主耶稣没有寻找我们这些失丧的人。在十字架上,主耶稣基督亲自为迷路的羊预备了回归的道路。
3.举例说明
2)好牧人保护他的羊
“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十16)。有人说,现在,羊不是已经归为一圈了吗?不,还有,因为有些在地上,有些却在天上,但当牧长显现时,所有曾经失丧而被拯救的羊,都会被领入天上,在那里就归入同一的羊圈,永远受到保护了,正如雷历 ( Charles C. Ryrie )说, “作为一个好牧人,基督为羊舍命,而亲自成为神羊圈的门(第七节),作为大牧人(来十三20-21),祂从死里复活,目的要看顾他的羊,作为牧长(彼前五4),为了祂的羊一定再来。”( Ryrie Study Bible )
4.举例说明
三、他呼召的结果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7-28)。虽然有许多学者对于廿七节至三十节有不同的解释,但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是相当肯定的,就是,因着基督认识祂的羊,羊因此顺服;因着基督赐予新的生命,羊因此有所成长,因着基督的得胜,羊得到完全的救恩。这就是天上的牧人对我们呼召的结果。
1)呼召期望有所回应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他们也跟着我”(约十27)。除非人是故意顽固硬心反对神,否则神必定呼召他,寻找他及保护他。世界各地各民族当听到这呼召时,都回应而且会说:
我听到祂说 “来,跟随我!”
就是这样。
我的金饰变暗淡,
我的灵魂跟着祂,
我起来,跟随祂,
就是这样。
当听到祂在呼召时,
有谁不跟随呢?
朗费罗(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
2)呼召建立了关系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8)。每只羊来到主面前悔改,而且承认不再犯罪,此时,他就与主耶稣基督发生了关系,且能分享基督的生命。
请注意,这是一个永不毁坏的关系, “他们永不灭亡”(约十28)。无需任何推测(只要有神的话语中),每个基督的跟随着都能够说:“我对天家的确定就象我已经在那儿了。”
记得,这是一个不失灭的关系, “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8)。主耶稣说,这是“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9)。保罗更清楚说明这是双重保障“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 神里面”(西三3)。这是一个何等的关系!何等的喜乐!何等的平安!何等的救恩!
结语
当我们观看这一幅美丽的图画时,我们会发现主耶稣基督是好牧人,为我们而死;是大牧人,为我们而生;是牧长,有一天为我们而来。当祂说, “我的羊”时,让我们作出适当的回应说“我们的牧人”。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里,有一尊人身大的基督塑像在那里,塑像描绘了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痛苦。在这十字架像下写着 “神何等爱世人!”( From the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2.举例说明
朱威特 ( J.H. Jowett ) 曾写道, “在我们国家很难意识到在叙利亚或是在南欧的地区,牧羊人与羊的亲密关系是如何的。我曾有数周时间,每日十多次的看到牧人与他羊群的这种关系,这令我非常难忘,每一次我与这牧人带领羊群由一条溪到另一条溪,由一处草原到另一草原时,他必走在羊的前头,而且一面唱着诗歌一面沿着水边走,领着羊群经过沙石路,到达清水旁,他的羊群可以在此得喂食。中午时分,他领着羊群走到荫凉处安歇,在黑夜他领他的羊归回羊圈。当我们思想我们的牧者时,我们必须了解牧人与羊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明
1842年,一个苏格兰少年,名叫乔治·克里芬 ( George Clephane ),站在加拿大的海岸边,他希望开始他的新生活。虽然他只有二十岁出头,他已经是一位酗酒者。但转换环境并不能改变他的坏习惯。他交上一些坏朋友,最后他失去他一切所有,倒卧在街上,不久便死了。他的死亡,令他的家人悲伤不已,特别是他的姐姐伊利沙伯·克里芬 ( Elizabeth Cecilia ) ,她曾不断盼望这迷失的羊,他弟弟的归回。她怀念她的弟弟,盼望他已经在主天上的羊圈内,她写了有名的诗歌,名为 “有九十九羊”( The Ninety and Nine ) :
有九十九羊,安卧一起,同得羊圈护庇,但有一只,迷路山间,远与金门相离,崎岖山岭,荒芜野地,并无善牧体恤管理,
主啊,你已经有九十九,难道还嫌不够?祂说:迷羊亦我所有,现在离我漂流,路虽弯曲,高低难走,我必前往跟踪营救。
这位诗人伊利沙伯·克里芬在 1869年死亡,当时她的诗仍未出版,但当慕迪 ( Moody ) 和孙盖( Ira D. Sankey )在于 1874年在苏格兰领会时,有一日,孙盖在格拉思哥( Glasgow )的当地报章上看见了伊利沙伯·克里芬的诗,当时慕迪和孙盖正在预备 “好牧人”的聚会,慕迪当时问孙盖能否有与这聚会主题有关的诗歌,孙盖很想使用伊利沙伯·克里芬的诗,他立刻将这诗放在琴上,开始谱上音符及唱出这首诗来。 (Condensed from 1200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 published by Pickering & Inglis. Used by permission)
4.举例说明
要注意英文翻译 “一群”容易使人误解。如果主的意思是说所有分散了的羊必须归为一,祂会选用“aule”一字,意思是指一个羊圈。但这里却选用了“poimme”一字,是比喻所有基督徒的意思。
英文圣经英皇钦定本 ( King James Version ) 误译了这一点,使我们误解这段圣经的意思,因为事实上可能有许多羊圈,代表不同的种族,年龄,时代,宗派或其它不同的群体,但在好牧人所看管之下的羊圈只有一个。这节经文明显指基督徒的合一而言(参看弗二 11-12;结卅四23)。在约翰福音十一章52节,说明是基督亲自“聚集分散在外的信徒归回,成为一群神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