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讲章大纲
系列:今日基督教
主题:基督教与你的教会
经文:太十六 13-20
金句: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十六18)
引言
这段经文是主第一次论及教会,使徒当时论及教会的记载,总括如下:
一、基督教与教会的根基(太十六 18)
二、基督教与教会的建立(太十六 18)
三、基督教与教会的团契(太十六 18)
四、基督教与教会的将来(太十六 18)
五、基督教与教会的功能(太十六 18-19)
结语
你有没有面对过任何因为耶稣基督的教会所带来的挑战?你对教会的根基,建立,团契,将来以及功能有何认识?你个人的生命中如何回应基督的教会?以基督为根基所建立的教会,你是否属于其中一块活石?
5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今日基督教
主题:基督教与你的教会
经文:太十六 13-20
金句: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十六18)
引言
非常奇怪,人一题到教会,就想到石头、水泥、砖和木材等,又或者宗教性的,如某宗派,或某宗教机构等。但这些论及教会的用词,在新约圣经中均未出现过。在此,如果我们想明白 “基督教与你的教会”,我们必须忘记上述这些用词,重新思想主耶稣基督在圣经上论及教会的事,这是一个非常大而又重要的课题。这段经文,包括了最早及最完备的教会观,使徒在圣经所记载的,其意义综述如下:
一、基督教与教会的根基
耶稣说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十六18)。在新约圣经中,这段经文是最为矛盾的,但其意思非常清楚,当主耶稣宣告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十六18)。在主宣告教会的建造上,祂用了一个借代,“彼得”一名在希腊文( Greek Petros ) 的意思是 “石头”或“石头人”,而下一句,他则用了一个阴性的字“petra”, 意思是在这石上,这不是一个名字。正如雷历( Charles C. Ryrie )指出,耶稣的意思不是说 “在你彼得上”或“在你彼得及你的继承人上”,而是“在这磐石上”,是建立在信靠基督的神圣启示及信仰上(我要建造我的教会)。这里显出教会的形成是在将来,是自五旬节那日开始(使徒行传二章)( Ryrie Study Bible )。有一次,彼得公开讲道,强调耶稣就是要来的弥赛亚,是永活神的儿子,圣灵降临在众人中间,彼得劝人悔改,受洗,向主承认他们的罪,圣经这样记载 “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二38、41-42)。所以,最后我们明白,基督就是教会的根基。保罗日后说“因为那已经立好了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立别的根基”(林前三11)。
当耶稣说 “在这磐石上”,祂可能指的是巴尼兹( Banias )的皇室古堡,这古堡可以在该撒利亚腓立比清楚看得见,十分壮观,它建造在亨农( Hennon )的一个磐石上,比平地高出千多尺,他屹立之处,常常遭受到飓风的吹袭,但它仍是屹立不倒,因为他建筑在坚固的磐石上。
这就是基督给我们的一副图画,是坚固磐石的救恩,在基督成为这救恩的磐石之先,祂先要面对加略山上的飓风吹袭,但感谢主,祂从死里复活,现今成为教会的磐石。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十六18)。
1.举例说明
二、基督教与教会的建立
耶稣说: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十六18)。我们值得注意,基督不单是这教会的基石,祂还是这教会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彼得在这两方面都不是,因为他以后在他的书信中,他曾说“你们来到主面前,也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彼得二5)。他还记得那天主亲自向他显示主是谁,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十六16)。所以,根基是什么可以表明某人的信仰来,主耶稣在回应彼得对祂是基督的承认时,耶稣亲自显出祂是建立教会的活石。祂说“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十六17-18)。
再者,基督启示了教会的建早,祂要继续不断建造这教会为人类的活石。因为许多时候,现今的教会,只建造在一些死而不活的木材上,徒有其表,只有教会名字的登记,这些教会的管理者与主耶稣基督没有关系。他们忽略了主耶稣基督是这教会的根基。
当彼得在五旬节讲道,他强调进入教会,必须有为罪悔改的心,而且必须获得重生。那些在心中有感动的,彼得对他们说 “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二38)。这就是基督仍然不断在地上建立他的教会,你悔改了么?你得到赦免了么?你有没有接受过圣灵的赐予呢?
2.举例说明
三、基督教与教会的团契
耶稣说: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十六18)。在主耶稣时代使用“教会”这词,是一个革命性的称呼,借此,门徒们可以说预见一个未来的国,基督是这国的君王,门徒们是这国中高级将领,但耶稣宣告说,“我要把我的教会”,而“教会”一词,其意却是呼召出来的一个团契(“教会”一词只是在马太福音十八章十七节本处出现过)。
托马斯博士( Dr. Griffith Thomas )曾为 “教会”下了一个定义,就是“一群得救的罪人”。今日的教会,经历了世世代代,其意义实在如托马斯博士所说的,是社会一群男女老少,在基督里他们享受生命、爱和自由的团契。
一真正的教会,无论其中的人有什么性格或品格的,只要他 /她是真心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就以可以成为这教会的得救的一员,可以彼此分享团契,因此,不论你的社会地位如何,知识水准有多高,是什么肤色,是那一国人,都可以成为这教会的成员。今日的教会,虽然受到严厉的攻击,对主耶稣基督不断地羞辱,但其中的团契者仍是最快乐最圣洁的一群。
3.举例说明
四、基督教与教会的将来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十六18)。阴间的权柄可译为“地府冥王的权柄”或“幽暗不见的世界”。其背后的意思是死亡,是使人绝望,或是罪。无论是死亡,罪或令人绝望,都是希望胜过基督的教会。这三样令人非常害怕的因素,为什么不能胜过耶稣基督的教会?因为耶稣亲自作大元帅,与罪、与绝望和死亡争战,福音告诉我们,“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林前十五3-4)。可见是基督亲自胜过地狱的权柄,我们无须再害怕任何黑暗的世界。
基督教会的将来是充满荣耀光辉的,约翰在异象中可见 “我又看见新城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廿一2)。在保罗时期,他向我们保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弗五27)。
世人可能会因着今日教会的分裂、不足、令人失望,而嘲笑教会,但耶稣却应允我们 “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十六18)。
4.举例说明
5.举例说明
五、基督教与教会的功能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十六18-19)。虽然这段经文好象对彼得说的,但其实也是对其他门徒说的,就是那些愿意来就基督教会,彼此团契的人而说的。这显示出一真正的教会应有的功能。
在教会内部来看,教会的功能是解开一切真理的宝藏,就是有关崇拜,事工,和别人一同团契等。这方面,其意思是隐藏于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太十六19)。
每一个犹太的文士,当他已经接受了一个完整的训练课程之后,就会被赐予一把钥匙,他要把这钥匙挂在腰间,或将它织在长袍上,象征着他有权及能力解开一切的真理。
我们想,一个属于耶稣基督教会的普通信徒,都有权及有能力开解神真理的宝藏,这是多么奇妙的事。 “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象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太十三52)。彼得能以打开这些天国的宝藏,先是向犹太人,后是外邦人。然而基督的跟随者都同样有这样的特权和责任。
在外部来看,教会对于这世界来说,一方面就是释放,另一方面就是约束,这是犹太学院的语文意思,就是说, “约束”一词是“禁止”之意,而“释放”一词是“允许”之意。因此,透过教会职能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来告诉这世界, 神是真光,是爱,是令人敬畏,也赦免人的神。所以,在人类的社会里,基督教的教会常代表某种程度的“禁止”,或是说明基督对人类有赦免释放之恩。
而耶稣基督的教会,其目的应是分享基督 “赦罪”之恩,无论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和直到地极,我们都要履行主的吩咐。我们应有 “一日一灵魂”或“每人一见证”。
6.举例说明
7.举例说明
结语
我们已经思想过 “基督教与你的教会”,最后,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基督的教会,有没有为你带来什么的冲击或挑战?你对于教会的根基,建立,团契,将来,和功能,有怎样的认识,在你个人的生命中,有什么样的回应?以基督为磐石的这个“建筑”,你是其中的一块活石么?如果不是,我请你祷告,并以下列诗歌鼓励自己:
万古磐石为我开,容我藏身在主怀,
兵丁举枪伤主肋,立时流出水与血,
双重医治我罪过,罪刑罪权皆得脱。
1.举例说明
坎尔耶博士( Dr Culyer )曾经目睹科隆大教堂的建造过程,他当时感到不以为然,看不出有什么的特别。但几年之后,他故地重游,看见了这座堂已经落成,完工了,而且美极了,他屹立于阿尔卑斯山 ( Alps ),面向着海,说:
何等伟大的建筑,我曾见它的兴起,
这工程多么浩大,计划多有智慧,
其结构何等奇妙,隐藏着莫大的能力
它屹立在稳固的灵磐活石上。
( from 1200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 published by Pickering & Inglis, Used by Permission ) .
2.举例说明
欧福德牧师 回忆说: “在我过去的岁月中,走遍了多少国家,多少民族,我深深体验到主耶稣曾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的意思是怎样的,成为聚集的地方么?成为敬拜之处么?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经文中记载的原则是不变的,基督要把祂的教会建造在祂自己的根基上,这根基就是祂亲自成就的工,就是这无序世代的真理,是圣灵的大能。基督的教会继续被建造起来,这原则是永不改变的,在末后,祂的教会成为完美有能力的教会。”
3.举例说明
澳洲的霍华德( Henry Howard )牧师曾说到一个有关海难的故事,当时有一只船在海中触礁,水手们开始逃难,要游泳上岸,有些人抓住木板,有些人抓住别的漂浮物,游泳上岸,最后他们都上了岸,但他们又开始害怕到了一个食人族的岛上,他们没有吃的,什么也没有了,而其中一人爬上较高的小山丘上,突然听到他向同伴们大声呼叫, “不要怕,快来,这里有间教会”,每个人顿时就如放下心头巨石一样,都得了安慰,不再害怕了。朋友,我们可见教会对人的支持与安慰是多么的大,她真是一盏明灯,要照亮一切在黑暗中的人,照亮一切有需要来寻找神怜悯的人。
4.举例说明
“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这句话,字字艰难,“阴间”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希伯来文 Sheol 是分离之地,就是死亡之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十五节引用何西阿书十三章十四节的 “thanate”代替“haide”。 ( Consult 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by A.T.Roberson, p132 The Sunday School Board of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Nashville, Tenn. )我们的主,他的意思是指那些真正承认基督,以基督为主的教会,正如彼得所高举的,是不会衰败的,是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的,基督会亲自兴起这样的教会。
5.举例说明
如果教会能够发声说话,她会说 “我是复苏人灵魂的场所,我是基督福音的传播地,我是你深切盼望的监护人,在我里面充满爱与真理,感动与指引,喜悦与欢乐,帮扶与力量,在这悖逆的世代,我是人们寻求的答案,在我里面,明天是美好的,你如果是善忘的人,他不要忘记我。”二千年来,历史证明了基督与祂的教会,基督教的柱石,是屹立不倒的,“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6.举例说明
借着强调传道的必需,你会说 “传讲会改变人生的方向”,是个人的生命也是全体的生命。这是耶稣传讲及命令祂的门徒也向世界传讲神的福音的行动(可十六15)。
我们可以参考西竹( Joseph Sizoo )的书──《不羞愧的传讲》 ( Preaching Unsahamed )。 (Abingdon press, Nashville, Tenn. )当以赛亚先知起来传讲时,他带来关于圣洁的全新的认识;当耶利米走出田野大声宣讲时,一个新的道德标准临到整个国家了;当阿摩司从提哥亚( Tekoa )的农场中出来宣讲时,一个新的公义观念产生了;当奥古斯丁( Augustine )传讲 “圣城”时,新的良知孕育出来;当法兰西斯( Francis )走到农村去传道时,对穷人来说,得到慈爱的安慰;透过路德 ( Luther )的倡导,人的灵性得到释放;加尔文( Calvin )的出现,带来了现代的民主思想;借约翰卫斯理( John Wesley )的讲道,鼓励了一般平信徒的事奉。可见传道或宣讲的能力,在每一世代,都发挥功用。
但问题已经发生,今日,传道已经不被人重视了,都以小组讨论,教牧辅导,社区关怀等事工替代。这些事工在讲台与会众之间,占了很大的比例,在今日事工中,现代牧者担任很多的职务作为自己的事奉,我作为其中一员,无意于排斥这些事工,但我仍然觉得,传道是最基本的事奉,是耶稣的命令,是保罗的劝勉,是教会会众的需要。教会之所以存在,并非依靠建筑物、圣礼、诗班、主日学、富有训练的牧者、信条或姐妹社团等,相反的,教会不能没有传讲神的道而存在,传讲神的道具有其它教会活动所不具有的能力,而公开传道一次过接触到的人,比传道人借教导,探访等其它途径接触的都要多。 ( Carl J. Sanders, A Vision for the Church ‘教会的异象', The united Methodist Reporter, January 11, 1974 )
7.举例说明
美国教会近年的光境大多非常可怜,主日出席人数,平均只有 75人,而会众平均存在的时间是七十五年,这个现象显示出目前的教会,并没有遵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来事奉他。如果教会有十分之一人,每年每人为基督带领一人归主, 十年之后,教会人数就会倍增。 ( Church & Pastoral Services )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Gospel of Matthew, 2 vol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1929).
C. H. Spurgeon, Spurgeon’s Popular Exposition of Matthew, (1893;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62).
R. V. G. Task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1).
John F. Walvoord, Notes on Matthew, (Neptune, N. J.: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