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诗歌

兢斯博士( Dr. Joseph H. Hertz )曾说,“诗篇是将作者的属灵情感,以浅白的字句演译出来,藏着真理的美善,甚至目不识丁的农民的谦卑祈求。这是全人类的诗歌。”

诗篇记述了人心深处的惶恐和信心、叹息和诗歌、关切和盼望。在本质上,诗篇可说是生命的诗歌。

透过这次研经,我们将领会“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罗十五4)。

以下是讲章大纲,愿主祝福您和您的会众。


30 讲章大纲

系列:生命的诗歌

主题:神的子民

经文:诗一

引言

诗篇第一篇是整卷诗篇一个相当合适的引言,描述了合神心意的人应是什么样子。如登山宝训一样,以“祝福”一词作开端,指出祝福与敬畏神是不可分割的。诗人在这篇总结了不敬畏神与敬畏神的人明显的分别、不敬畏神的人的性格和他们最终的判罪。

一、合神心意的人不做的事  (诗一1)

1)不会思想罪恶的事(诗一1)

2)不会过违背律法的生活(诗一1)

3)不会说轻谩的话(诗一1)

二、合神心意的人会做的事  (诗一2)

1)喜爱神的话语(  诗一2)

2)领受神的话语(  诗一2)

三、合神心意的人的结果  (诗一3)

1)他会得着安稳(  诗一3)

2)他会展现生命力(  诗一3)

3)他会得着丰盛(  诗一3)

4)他会持久不变(  诗一3)

5)他会凡事顺利(  诗一3)

结语

为配合神的心意,上述便是我们要从生命中注入和流走的东西。神为合祂心意的人所赐的福远比他们要弃绝的事为多。


30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生命的诗歌

主题:神的子民

经文:诗一

引言

 诗篇第一篇作为整卷诗篇的引言,是合适不过的。事实上,第一篇可说是整卷诗篇的一个完美总结,因为此篇描述了合神心意的人的样式。正如“登山宝训”的开首一样,此篇亦是由“福”这个字开始。然后再指出“福”和“敬虔”是不能分割的。诗人又进一步指出,不敬虔的人的本性,并最终被神谴责的下场,与敬虔的人有天渊之别。

一、合神心意的人不做的事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诗一1)。我们必须紧记,敬虔的反面是什么。有些事是合神心意的人坚决不做的,他们的个性里有神的特质,与罪恶、轻蔑和不敬虔的态度截然不同。

1)他不会思想罪恶的事

“不从恶人的计谋” (  诗一1),他们的生活态度不以这世界的智慧作指引,而是由天上的智慧作指引。他的人生观不是基于情欲或世人的看法,而是属灵和属神的。他每天都会寻求神的指引,而不是听取世俗的指引。

1.补充说明

2)他不会过违背律法的生活

“不站罪人的道路” (  诗一1),不敬虔可解作忽视神。罪是蓄意违反神的律法。约翰在他的使徒书信中宣称:“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约壹三4) 。

2.举例说明

3)他不会说轻慢的话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  诗一1),那些开始站于罪人道路的人,终会坐在亵慢人的座位上,这是撒但的王国中一个主要的座位。那些坐于这座位的人,都是狂傲轻蔑的,亦因此以轻慢的态度看待神。

3.补充说明

二、合神心意的人会做的事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  诗一2)。现在让我们看看合神心意的人应做的事。

1)喜爱神的话语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  诗一2),蒙神赐福的生命必须透过经常研读圣经而来。我们这世代常犯的其中一个最大错误,就是轻视神的话语。这亦是现时教会有那么多软弱和无果效的基督徒的原因。正如肯培多马 ( Thomas   a  Kempis )所说:“除了在圣经的隐密处,我无处可找到安息之所”。

4.补充说明

2) 领受神的话语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 (  诗一2)。我们可欣赏圣经里的优秀文学修辞和神学概念,但更要紧是领受当中的信息,并在日常生活中顺服地把所领受的信息活出来。透过默想才有领受,事实上,我们的灵命能茁壮成长,默想是必需的,正如食物需要被咀嚼和消化,身体才能吸收一样。先知耶利米亦知道此点,他说:“耶和华万军之神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是称为你名下的人”(耶十五16)。

5.补充说明

三、合神心意的人的结果

“他要象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  诗一3)。当基督徒的生命能成为神一条流通的管子,生命便会流露出真正的福。神透过祂美妙的话语,已将这种生命的特质向我们表述出来。

1)他展现出平静安稳

“他要象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  诗一3),在这个变幻莫测和不安的世代,生命中能洋溢着平静安稳是何等美妙。“一棵树栽在”象征生命“扎根和安定下来,不会离开福音的盼望”(歌一23)。

我们都能记起树木带给我们的深刻体会,从幼年直至成人,那棵树不曾动摇,反而茁壮美丽地成长,树荫可为人遮阴,它繁茂的枝叶更可成为人的藏身处。

主耶稣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 (太十五13)。

6.补充说明

2)他展现出生命力

“他要象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  诗一3),水象征圣灵的工作,因此,真正相信福音的人,会到这活水的泉源,支取丰盛的灵命。这生命不会干涸,而是被圣灵不断更新和注入生命力。

7.补充说明

3)他展现出丰盛

“他要按时候结果子” (  诗一3),果子比喻基督徒丰盛的灵命。使徒保罗告诉我们:“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加五22-23)。若能按时结出圣灵的果子,是何等的丰足,即是说,当需要显出爱心时,便结出仁爱的果子;当需要喜乐时,会结出喜乐的果子;当欠缺和平时,会结出和平的果子……如此类推。当我们“信靠和顺服”时,圣灵便会在我们身上、并透过我们作工。

8.补充说明

4)他持久不变

“叶子也不枯干” (  诗一3),叶子与根相连,根干涸,叶子便随之枯残。虽然肉眼不能看见基督徒生命的根,但叶子却显而易见,意思是,隐藏的根是什么状况,可透过叶子的外表判别出来。若外在的生命(即叶子)光鲜嫩绿,那末,内在的生命亦必然纯正和充满生机。枯干的叶子代表枯干的生命。

9.举例说明

5)他凡事顺利

“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  诗一3),有另一个版本将此段译作:“他所作的都臻成熟”。神定意我们的生命要达至成熟,不断在基督里成长,直至“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 或换句话说,直至我们“确定是效法他儿子的模样”(罗八29)。“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这亦是能得着丰盛灵命的思想。神赐人凡事顺利的手触摸每个“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的生命。

结语

这就是合神心意的人在生命中要注入的应做之事,及要流走的不应做之事,而这就是真正的福。

不过,对神不敬虔的人所得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诗人告诉我们:“恶人并不是这样,乃象糠秕被风吹散 。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  诗一4-6)。要注意的是,恶人不能成为活的树木,而是死的糠秕。义人能在风暴中站立得住,恶人则被风暴驱赶。站在“罪人的道路”意思是在审判的时候必站立不住,“恶人的道路”必会灭亡,因为那是“思想罪恶的事、过违背律法的生活和说轻慢的话”的道路。“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十四12)。

神为合祂心意的人所赐的福远比他们要弃绝的事为多。


附加评注

1.补充说明

指出“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廿三  7)。

2.举例说明

指出若生活没有绝对准则,那里就会有道德混乱了。所罗门说:“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廿九  18)。

3.补充说明

指出若思想及生活不被神的灵控制,舌头会是“难以控制的那恶,满了苦毒”(参看雅三  1-18)。

4.补充说明

指出欣赏神的话之意思。引用经文如诗篇十九篇  7至10节及提摩太后书二章15节。

5.补充说明

指出基督徒应如何每天有安静的时间。  ( Manna in Morning by Stephen F. Olford, Encounter Ministries, P.O.Box 757800, Memphis, TN 38175-7800 )

6.补充说明

指出今天需要基督徒的稳定性。引用经文如哥林多前书十五章  58节。

7.补充说明

指出恒常被圣灵充满的意思(约四  14;弗五18)。

8.补充说明

指出当我们结“果子”时,就可荣耀神(参看约十五  8的上下文)。

9.举例说明

一致的性质──借着耶稣的个人生命〔常青树叶〕,指出祂的隐藏生命(根)象祂的公开生命(叶)般,如何讨父神喜悦。(参看太三  13-17,十七1-15;来十三8)


进深研究书目

Joseph Addison Alexander,  The Psalms ,  Translated and Explained ,   Reprint from the edition of 1864,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Franz Delitzsch,  Biblical Commentary on the Psalms ,   Trans. By Francis Bolton, 3 vol.,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49).

David Dickson,  A Commentary on the Psalms ,   (Ft. Washington, Pa.: Christian Literature Crusade, 1959).

H.A. Ironside,  Studies on Psalms: Book One ,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52).

Derek Kidner,  Psalms: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on Books I and II ,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ies ,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1973).

Ron Klug,  Psalms: A Guide to Prayer & Praise ,   Fisherman Bible Study guide Series, (Wheaton, Ill.: Harold Shaw Publishers, 1979).

Alexander Maclaren,  The Psalms ,   (New York: Funk & Wagnalls Co., 1908)

G. Campbell Morgan,  Notes on the Psalms ,   (Old Tappan, N.J.: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1947.)

John Patterson,  The Praises of Israel ,   (Totowa, N.J.: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50).

W. Graham Scroggie,  Know Your Bible  (The Psalms), vols. 1-4, (Old Tappan, N.J.: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1948).

Charles Spurgeon,  The Treasury of David ,   6 vol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63).

Samuel Terrien,  The Psalms and their Meaning for Today ,   (New York: The Bobbs-Merrill Co., 1952)

H. Rollin Walker,  The Modern Message of the Psalms ,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38).

Artur Weiser,  The Psalms: A Commentary ,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London: SCM Press, 1962).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