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講章大綱

聖餐

  

主題:聖盃

經文:太廿一  26-46

金句:「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 (太廿一27)

引言

福音所到之處,信徒都會聚集,環繞桌子吃聖餐,目的是記念主的受死和肯定我們的救恩,更期主的再臨。在主的聖餐中,有三種事必須有的,就是聖經,聖靈,和神聖的記號。這段經文有二種杯。

  

一、罪人之杯  (太廿六27-28)

1)潔淨(太廿六28)

2)聖餐(林前十16)

3)奉獻(太廿六27-28)

  

二、救主的杯  (加三13)

1)祂謹慎地處理(太廿六38-39)

2)祂專心定意的順服(太廿六42)

  

結語

當我們拿起救恩的杯時,不要忘記那咒詛之杯,讓我們敬拜主,尊崇祂,讓我們感謝祂,讓我們獻身心靈給祂。


44 講章大綱闡釋

聖餐

  

主題:聖盃

經文:太廿六  26-46

金句:「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 (太廿一27)

引言

福音所到之處,信徒都會聚集,環繞桌子吃聖餐,目的是記念主的受死和肯定我們的救恩,更期主的再臨。在主的聖餐中,有三種事必須有的,就是聖經,聖靈,和神聖的記號。這段經文有二種杯。

第一,聖經。耶穌在聖餐上,使用神的話來開始,然後隨之而來的就是「事工」的進行  (參約十四∼十六)。在主復活的第一個晚上,在與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擘餅之前,祂說「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廿四27)。當我們讀到使徒行傳二十章11節時,我們看見保羅在特羅亞,他們在「擘餅,吃了談論許久,直到天亮」。

第二,聖靈。聖靈將基督的事向我們宣告  (參看約十六15)。

第三,神聖的記號。代表主自己的揀選,餅代表祂的身體,酒代表祂的寶血。

我們在這主餐前預備我們的心,我們要思考二種杯。第一是罪人之杯,這是約之杯,是救恩和祝福的杯。第二是救主的杯,這是審判之杯,是咒詛和懲罰之杯。

  

一、罪人之杯

「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太廿六27-28)。無可否認,我們的主回想起昔日摩西在舊約的情形。「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出廿四8)。當血灑向會眾時,有三個情形:在這裡的是一種,亞倫和他兒子的是另二種(參看出廿九20),摩西潔淨麻瘋,三方面都與灑血有關。所以這三個思想都代表了約。

因此,當我們拿起這杯,就是與神見面,是在祂的聖約之下發生。寶血之約有:

1)潔淨

「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 (太廿六28)。這裡提醒了我們有關約翰一書一章7節所說「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一7)。如果我們用這杯,飲這杯,則表示我們承認耶穌基督的寶血能潔淨我們的罪。現在我們的舊人仍在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這寶血能潔淨我們內心的罪惡,和使我們與神和好。

1.舉例說明

2)聖餐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掰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 (林前十16)。當我們拿起杯來,一同飲用時,則表示我們與神,我們與信徒同感一靈,有交通。雖然在聖餐時我們用許多聖餐杯,但卻是表示我們同飲於一個杯,同證我們「一主,一信,一洗,一 神,就是眾人的父」(弗四5-6)。「聖餐」(  koinonia  )一詞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同領聖餐時,是「同一領受」,即與基督的寶血和基督的身體發生了「功效」(即死亡)。

3)奉獻

「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太廿六27-28)。當耶穌拿起聖約的杯來,祂正在想到昔日祭司向周圍澆奠時,是代表向神奉獻之意。但昔日他們的祭不是真的,因為他們沒有與神能發生正常的關係,只有主的寶血才能使人聖潔歸向神。希伯來書寫道「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來十10)。我們是分別為聖奉獻歸主的人。

在聖餐中,有一樣非常寶貴的事奉,就是奉獻給神,我們不單是回憶救主的死亡,也等候祂再來,但我們必須每日將我們生命獻給神,經歷十字架帶給信徒的奇妙恩典。

2.舉例說明

二、救主的杯

「他拿起杯來」 (太廿六27)。聖經說「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受」原文作「成」),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加三13)。祂「為每人嘗過死味」(來二9)。祂也深入地獄,嘗盡死味。祂為我們付了最貴重的代價,祂以有釘痕的手,拿起救恩的杯給我們,當我們拿起昔日救主所喝的救恩之杯時,讓我們學習救主的榜樣。

1)祂謹慎地處理

「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太廿六38-39)。「憂傷」的意思是「遠離家庭」,是表達了救主正經歷孤單痛苦。你有沒有想過救主慢步向十字架時的心情?當主開始傳道時,群眾擁擠祂,跟隨祂,但當祂步向十字架時,祂的使命愈來愈明顯時,群眾卻開始遠離祂,就是祂的門徒也是一樣「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約六66-67)就是那些與耶穌一起來到花園的人,甚至是那三個耶穌親密的門徒,也令主失望「同我一齊儆醒吧」,他們卻睡著了(參看廿六40、43)。

當主拿起那杯要飲之時,祂內心是多麼的孤單與痛苦,救主此時人性的反應是自然的,祂不想喝那杯,但祂卻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太廿六39)。

3.舉例說明

2)祂專心定意的順服

「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太廿六42)。當救主第三次禱告說,祂所說的與先前的一樣,這杯對救主有何意義呢?

a)十字架上的受苦

「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彼前二21)。誰會明白救主所受的痛苦有多深?無錯,許多人都犧性過,但卻無一人像救主耶穌一樣,人類學家與物理學家告訴我們,當身體不敏感時,那人就迷糊了。宇宙中只有一位沒有罪的,祂的整個人對受苦都甚敏感。

祂肉體上的受苦  ----我們知道「許多人因他(原文作「你」)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賽五二14)。以賽亞書五十三章描述了一位為世人背負罪的僕人,先知宣告說「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五三5)。當主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祂就意識到祂的身體將受到如何的折磨,那釘釘入祂的手和腳是多麼的痛楚,祂的身體被舉起掛在十字架上時,是多麼的難過,這一切的一切,祂都必須盡嘗。

祂靈魂的受苦  ----祂不單只受肉身上的痛苦,更受撒但的攻擊,耶穌說「以後我不再和你們多說話,因為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約十四30)。而保羅也說「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西二15)。祂藉著死勝過了撒但「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二14)。在客西馬尼園,主與撒但進行了歷史性的激戰,事實上撒但對主的攻擊,由主出來傳道已經開始了。

祂的受苦在聖靈統管之下  ----其實,我們真不知「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耶和華卻定意(或作「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賽五三4、10)。

祂為我們忍受了靈性上的受苦,所以祂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 (太廿六39;參看42節)。

b)十字架背負罪的救主

「神使那無罪的(「無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 (林後五21)。同樣這句話我們也不完全明白。

有一個年青的女士,她忍受向主悔改和順服所帶來的痛苦,當她跪在主前,她不斷哭泣,但當她平靜下來時,她說「當你把生命交給主之後,是多麼不同啊!」就是離開父母,失去工作,離鄉別井,也在所不計。我以前所認同的事,今日我卻忍受不了,例如我怕髒,怕蛇,不能忍受昆蟲,不喜歡某些味道,也不想也不能碰到病菌,這些常令我感到煩撓不堪。但當我跪在主前,我對主說,為了祂和福音的緣故,我是多麼願意接受我曾憎惡的一切,我可以容忍。

在這裡可見主所成就的是何等深入的意景?祂無罪的神兒子,生命是何等光榮,但竟願意與這些不潔的事為伍,我們稱這些為「罪」。

c)十字架上的分離

「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太廿七46)。這受苦與擔負罪,使救主的內心多麼難過,以致祂在十字架上好像感到神離開祂,使祂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神時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太廿六39)。為什麼?因為主神的同在是最快樂的事,祂從未與神分離過,但現在卻要分開,這樣的孤單與忍受分離的痛苦,祂必須親自承擔,就在十字架上這一刻,整個地獄的黑暗壓在祂的身上。

結語

這樣,救主的杯是受苦的,是擔負罪惡的,和忍受分離的杯,就算是這樣,救主都願意面對這樣的痛苦。因此,祂拿起了這杯,一飲而盡,接受了十字架所帶來的痛苦,「成了」 (約十九30)。當我們拿起聖餐杯時,讓我們不要忘記這是一隻咒詛的杯,讓我們敬拜,遵守,讓我們感謝,讓我們奉獻我們的生命主!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有一位傳道人正講解「耶穌基督的寶血可以洗淨我們的罪」,突然被一位年青人打斷,他問:「血怎樣可以洗淨我們的罪?」那傳道人沉思了一會,就問那青年說:「水怎樣可以解你的渴?」那年青人說:「我不知道」,那傳道人說:「我也不知道血怎樣可以洗淨罪惡,但是我卻知道,血真的可以洗淨我們的罪。」 (Selected from Pulpit Helps, published by AMG International , Chattanooga, Tenn 37422)

2.舉例說明

年青的羅斯  (Rose)   先生在講道中回憶他父親年青時的一件事,他說當他父親羅傑·羅斯  (Roger Rose)  年少時,那是大約四十年前,他的弟弟撞車死了,當時情形是這樣,他弟弟開一電單車沿一泥路開上山,另一輛汽車則從另一條路也是上山,因為大家也看不見對方,只有到達山頂才可以看見,但在快到山頂之時,彼此未看見對方時,意外就發生了,他弟弟連人帶車混落了山坡,電單車撞到毀壞不堪,人立刻死了。羅斯先生很傷心,每當他看見這輛撞毀了的電單車時,他總是不能控制,流下淚來。自從這事發生之後,我每次禱告時,求主讓我回憶起耶穌為我們的罪,被釘在殘忍的十字架上的情形,讓我不會忘記,當每次吃聖餐時,讓我的心被主的受死的情形所充滿,就像在昨日才發生的事一樣。朋友,不要讓我們的聖餐成了形式代的聚會。

基督徒,當你參與聖餐時,你有沒有想起主死在那殘忍的十字架呢?那情形會感動你心嗎?你會因此而僅慎渡日嗎?不要忘記,耶穌常記念你!  (Henery G Bosch , Our Daily Bread, @ 1979 Radio Bible Class ,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55)

3.舉例說明

加州塔的紅杉樹,有三百尺之高,這樣高大的樹,它的根卻不深,但卻向四周伸展,縱橫交錯,要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你很少發覺這樣的樹是獨立生長的,因為它們的根生不深,它們要彼此根連根地互相交結一起,用以抵抗強風的吹襲。其實耶穌在面對上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希望祂的門徒,就是彼得、約翰、雅各等與祂同心,彼此支持。因為在十字架上,祂為我們擔當罪惡,忍受神忿怒的審判,這杯是一隻苦杯,甚至耶穌也希望神拿開,在這樣的環境中,耶穌希望祂的門徒與祂同感受之苦杯,但多麼失望,祂的門徒竟然睡著了。

在困難的時候,耶穌尚且要求門徒的彼此支持,何況我們,面對苦難時,豈不應彼此扶持嗎?讓我們彼此代求,彼此支持,我們要敏感我們身邊的人,讓我們能彼此關心支持。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9/23/87)


進深研究書目

William Barclay, Gospel of Matthew, (Philadelphia:Westminster; Edinburgh: The Saint Andrew Press).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New York: Revell, 1929).

James Morison, A Partical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Minneapolis: Klock & Klock, 1981).

C. H. Spurgeon, The Gospel of the Kingdom, 1893,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R. V. G. Task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1).

Stanley D. Toussaint, Behold the King:A Study in Matthew, (Portland, Ore.: Multnomah, 1980).

John F. Walvoord, Notes on Matthew, (New York:Loizeaux, 1948).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