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講章大綱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戰

主題:基督徒的敬拜

經文:彼前二  1-9

金句:「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 (彼前二5)

引言

當人來到永恆者的面前,注目仰望祂時,人的情緒必達最高潮,因為人的靈魂曾被救贖者拯救。人所以被造,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與神同行,除非人能與神有溝通,否則他無法得到滿足,因為世人從世俗上得不到滿足。

  

一、敬拜的預備  (彼前二1-3)

1)社會性的預備(彼前二1)

2)屬靈上的預備(彼前二2)

  

二、敬拜的動機  (彼前二4、6-8)

1)主吸引我們敬拜祂(彼前二4)

2)主是敬拜的中心(彼前二5)

3)主是敬拜的最終者(彼前二7)

  

三、敬拜的合一意義  (彼前二5)

1)在合一的靈裡(彼前二5)

2)在聖潔的靈裡(彼前二5)

3)在尊嚴的靈裡(彼前二9)

4)在事奉的靈裡(彼前二5)

結語

神已尋找那些願意來到祂面前,以身、心、靈來敬拜讚美祂,且願意奉獻一切包括金錢的人  (參看約四23)。


42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戰

主題:基督徒的敬拜

經文:彼前二  1-9

金句:「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 (彼前二5)

引言

崇拜神是人類最高尚的事奉,我們中間許多人對崇拜神都持隨便的態度,不尊不敬的態度,以致我們只忙於事工而不是崇拜神。我們根本沒有仰望神,沒有尊祂名為聖,沒有用我們的心去愛,真誠和感謝的心來敬拜祂。

聖經的主要教導,就是教導我們崇拜神,神創造人,人敬拜祂,祂賜福人,拯救人。但世人卻不然,到處找一些什麼像來拜。在有些部族的村落,你會看見人在敬拜未識之神,例如石頭、樹木或火。人類如果不曉得崇拜神,人心靈虛空時,就會尋找滿足他們心靈的事物來拜。上述這段經文,有三方面屬於敬拜時要注意的。

  

一、敬拜的預備

「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譭謗的話,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 (彼前二1-3)。今日,你預備了些什麼去敬拜神呢?你願意安靜在祂面前嗎?或是最後一分鐘才趕到聚會的地方來呢?彼得提出兩方面我們要預備的:

1)社會性的預備

「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譭謗的話」 (彼前二1)。彼得勸導我們,要拒絕一切攔阻我們敬拜神的事。「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譭謗的話」(彼前二1)。下列有三方面是關於社會性罪惡的:

我們必須留意社會性的惡意。人有「一切的惡毒」 ( 彼前 二1),則不可能敬拜神。神祇會賜福那些願意與人合一的人(參看詩一三三1、3)。你去崇拜時,仍懷有惡意嗎?還有心有不甘嗎?有那些人你看他們仍是仇人的呢?如果真是這樣,你必須先放下你的惡念,才可以去敬拜神,否則你不可能得神的賜福。

第二樣是社會性的欺騙。「一切詭詐」 (彼前二1)。因著我們的虛偽和疾妒,我們心中充滿了狡猾詭詐,在人與主面前只有欺騙,彼得想起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如何欺騙聖靈,如何立刻被殺身亡,此事令當時教會震驚(參看徒五4-5)。以欺騙的心去崇拜,神必定懲罰,我們必須小心,神是輕慢不得的。

第三樣可能是最大危險的,就是社會性的毀滅。「一切譭謗的話」 (彼前二1)。希臘文的意思是「使人跌倒」,特別指惡意的批評,令人失腳。如果你想毀滅一個群體或一間教會,你去譭謗他們,咒詛他們就可以了。

2)屬靈上的預備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彼前二2)。彼得說「一個新生的嬰孩,很渴慕靈奶。」一個嬰孩所要做的事,除了小量的活動之外,就是吃奶,我們重生了之後也是一樣,多麼需要靈奶。當我們預備崇拜神,我們應該放下一切纏慮我們敬拜神的事,而且更要渴望屬靈的奶。我們需要來到教會得蒙餵養。

彼得繼續說,「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如果我們知道,也相信只有主耶穌才能滿足我們屬靈,意志,感情,肉身,智慧以及我們事業上的需要,這樣,我們必定會來到神面前敬拜祂。如果我們整個教會都同心合意,同有一個渴慕靈奶的心,一起來到神面前讓神來充滿我們,是多麼的美善。

有一首詩:

救主耶穌愛心之樂,

生命之源,萬人之光,

今我撇下世間幸福,轉面歸向救主君王。

我願嘗你永活餅,在你的裡面享受,

我們領你永活的源頭,

解我們飢渴的心靈。

 伯爾納鐸( Bernard of Clairvaux )

二、敬拜的動機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因為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所以,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又說:『作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或作「他們絆跌都因不順從道理」)。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 (彼前二4-8)。彼得寫信給那些因受逼迫而分散四處的猶太人,提醒他們雖然分散各處,但仍要存真心實意的動機來崇拜神。

1)主吸引我們敬拜祂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 (彼前二4)。彼得這裡所描述的並不是消極的,而是主有吸引人去敬拜祂的焦點。耶穌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祂是活石,祂是使我們生命滿足的一位。是的,我們被世界所拒,但我們在神眼裡卻是寶貴的,反之,祂更是我們的寶貝(7節)。所以我們崇拜祂,因為從耶穌身上,我們可以得著生命、愛和光。

2)主是敬拜的中心

「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 (彼前二5)。我們的主不單吸引人來敬拜祂,祂更是我們信徒合一的召集力,祂是主要的頭塊房角石,靠著祂,我們各人可以與祂聯合一起,建成神的靈宮。不分種族,不分階級,我們同等的來到神面前敬拜祂。那麼主就是指定我們信徒在上建造的人(參看太十六18)。

3)主是敬拜的最終者

「所以,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彼前二7)。我們雖然被罪所控訴,但靠著祂兒子的寶血,我們被拯救,離開以往不被接受的地步,進入另一境界,就是信徒同心合意敬拜神的地步。

1.舉例說明

三、敬拜的合一意義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 (彼前二5)。「聚集」的意思就是「傳召集合一起」。正如希伯來書十章廿五節勸信徒不可停止聚會,要常常在一起。要注意經文的原文意思是「你們成為活石,是要把你們自己建造在上面」(參看二5)。換句話說,來聚集成一間靈宮,一個神聖的獻祭的地方,在此,要合意同心獻給神,求神藉著基督接納我們的獻祭。

1)在合一的靈裡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 (彼前二5)。再者,這裡又是強調合一,是動機的第二點。雖然我們是單獨來到教會,但我們卻在聖靈裡合而為一,成為一間由活石組成的靈宮,這靈宮是神的居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或作「全」)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19-22)。既然成了合一的身體,聖靈接受我們心中向神所獻上的一切。

2)在聖潔的靈裡

「作聖潔的祭司」 (彼前二5)。我們來到神面前,不能以不潔的手,不潔的生活來到,而必須聖潔。「你們離開吧!離開吧!從巴比倫出來,不要沾不潔淨的物,要從其中出來。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務要自潔」(賽五二11)。所以我們在領聖餐之前,必須省察自己的行為是否聖潔,手、口是否聖潔?否則我們所吃喝的是我們自己的罪(參看林前十一29)。因為我們要成為聖潔國度,和君尊的祭司。

3)在尊嚴的靈裡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前二9)。我們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子民,所以我們來到主的家,我們的行為必須與我們所信的相稱(參看林前十四33、40)。我們必須留意我們的衣著與行為,我們來到神的面前,必須以恭敬的態度向神禱告,唱詩和聆聽神之道。

2A.舉例說明

2B.舉例說明

4)在事奉的靈裡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  (彼前二5)。所有學者,特別是屬於研究靈修方面的學者,都一致同意,在新約中有三處經文提及屬靈的獻祭。第一處是羅馬書十二章一節,這裡說信徒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屬智慧及屬靈的崇拜)。屬靈方面的崇拜應以身體為先,如果一個人說崇拜神,但卻沒有以身體行為來到神面前,那不是真正的崇拜。雖然身體屬於物質,但卻是一項屬靈的行動,所以崇拜的首要是應以身體來到神面前,向神敬拜,先是個別來,然後與信徒一起敬拜。

屬靈方面崇拜的第二點與第三點,就是希伯來書十三章十五及十六節所說的。十五節鼓勵我們降服來獻上讚美神的祭,用口稱揚祂的聖名。每一次我們唱詩讚美就是一種崇拜,每一次的禱告,或見證,也就是一種崇拜,每一次講員所講的道,我們能說「阿們」的,我們是獻上讚美的祭。

第十六節告訴我們,當我們行為與人分享「神」時,我們是進行奉獻的祭。「傳達」的意思是「付出金錢」,這裡的意思是說,當我們來崇拜神時,我們也要獻出金錢。任何人以為奉獻金錢會破壞崇拜,則他  /她就根本不明白崇拜的屬靈意義,也忽略神在聖經中說崇拜的真義。「奉獻金錢」是崇拜的一項獻祭。

當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九章七節說到有關金錢時,他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林後九7)。為什麼是神喜悅呢?因為「捐出」代表作工,是創世記第一、二、三章所說神使我們能工作,是神的工,這工的報酬,就是我們崇拜的一部分,是拿來及甘心樂意獻給神的,這就是崇拜神,是神所喜悅的。

3.舉例說明

結語

我們明白了預備崇拜的重要性,我們應該放下一切影響我們崇拜神的事物,讓我們渴慕養育我們的靈奶和食物,使我們崇拜的動機就是救主,祂是值得我們敬拜的,也是我們敬拜的中心,是我們敬拜中的高潮。在崇拜的意義上,信徒應在合一、聖潔、尊嚴、事奉上同心,使我們以身,以靈來讚美神,以甘心樂意奉獻金錢,作為祭來崇拜祂。天父要我們這樣的敬拜  (參看約四23)。今日,我們也要我們的崇拜有這真正的意義,以及要我們同心經歷這樣的崇拜。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許格爾博士  (  Dr.Frederick Huegel)  在他的書上說,海軍上將伯德( Admiral Byrd )在南極研究科學。有一日,他早上起來,走出他的冰屋,要呼吸新鮮空氣,未幾,他走遠了,看不見自己的冰屋,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分不到方向,他開始有點不安,他知道他不能隨便走遠,如果方向不對,他會愈走愈遠,更找不到冰屋。他想到了一個法子,他把手上拿著的手杖插在雪地上,然後以這手杖為中心,然後去找那冰屋,這樣,他最後真的找回冰屋了。

我們何等要定睛在耶穌身上,以耶穌為中心,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可以找到「成功」之門。

2A.舉例說明

有一群人由西德旅行到一個偏僻的鄉村,在一個星期六的晚上,他們來到一間小酒店,因為都疲倦飢餓,所以一窩蜂湧入餐廳吃晚飯,但突然他們聽到附近的教堂響了鐘聲,這宏亮的鍾聽敲醒了沉寂的鄉村的小石路,他們問那餐廳的侍應生說:「有什麼事情要發生嗎?」那侍應生說:「沒有,這只是提醒小鎮今日要事奉神。」

2B.舉例說明

歐文  (  Maurice R Irvin  )在1986年1月號的《宣道會見證集》   ( Alliance Witness )  上這樣寫:「我們有沒有好好的預備主日早上的崇拜呢?」,因為星期六晚一般都有許多活動,浪費了很多時間,消耗了我們的精力,使我們主日早上起床,都感到身心疲倦,在崇拜時還在睡覺。所以有人提議,星期六晚上是否適合辦青少年團契的活動,青少年的餘興未盡,在主日早上還在想著昨晚的活動。我們都明白,甚至一隊球隊,他們的教練也不容許他的球員,在比賽前一晚消耗精力,為什麼基督徒往往就不好好預備主日崇拜呢?我們可否在星期六晚上與家人一起看神的話,一起預備心,然後禱告早些休息,等候明日的主日崇拜。我們的散慢、不尊敬和不用心預備參加崇拜,實在毀了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必須改變態度,修正方法,預備心來敬拜神。  (Preparing for the 'Big Game', by Maurice R Irvin, New York: The Alliance Witness, [now Alliance Life], January 1 1986, pp 23-24 used by permission)

3.舉例說明

一個紐西蘭的商人裡洛  (  Robert A. Laidlaw  ),他寫了一本很暢銷的書《為什麼的原因》「The Reason Why」 (已經被翻譯成了卅種文字,發行了超過一千六百萬冊)。他說他從十五歲那年學習十一奉獻,二年之後,他與神立約,奉獻他入息的百分之十奉獻,未幾,他的奉獻增加到百分之十五,然後是百分之廿,百分之廿五……到他廿五歲那年,他決定奉獻百分之五十。四十五年之後,他見證說「無論是屬靈的,或是屬世的事,神都賜福我百倍的,是超過我所想所求的。」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pp 475-476)


進深研究書目

Louis Albert Barbieri Jr., First and Second Peter, (Chicago: Moody, 1977).

Elvis E. Cochrane, The Epistle of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George H. Cramer, First and Second Peter, (Chicago: Moody).

Joseph S. Exell, ed., The Biblical Illustrator on I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David E. Hiebert, First Peter, (Chicago: Moody, 1984).

Robert Johnstone, The First Epistle of St. Peter, (Minneapolis: The James Family, 1978).

John H. Jowett, The Epistles of Peter, The Prac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1906,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Kregel, 1970).

Paul S. Rees, Triumphant in Trouble (New York: Revell).

H. D. M. Spence and Joseph Exell, eds., The Pulpit Commentary on 1Peter, (Grand Rapids: Eerdmans).

Alan Stibbs, First Epistle of Peter,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W. Griffith Thomas, The Apostle Peter: Outline Studi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