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講章大綱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戰
主題:基督徒的成長
經文:彼後三 1-18
金句:「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願榮耀歸給他,從今直到永遠。阿們!」 (彼後三18)
引言
生命並非靜止的,是不斷改變的。這對屬靈的長進,聖經中用了許多有關的比喻來描寫。彼得就使用生理學方面來描述信徒的成長。
一、基督徒成長的動力 (彼後三18)
1)真理是需要彼此溝通的(彼前一23、25)
2)真理的種籽是需要培育的(彼前一23)
3)真理之言是需要公開承認的(彼前二2)
二、基督徒成長的方向 (彼後三18)
1)向下札根的成長是接受基督的豐富(彼後三18)
2)向上結果的成長是認識基督的豐富(彼後三18)
三、基督徒成長的需求 (彼後三18)
1)我們必須保守在基督裡的成長(彼後三17)
2)我們必須促進在基督裡的成長(彼後三18)
結語
你有沒有成長?如果沒有,可能你根本未得重生。如果是真的,那你一定要向基督求,讓其真理進入你心,使真理的種子在你心中,在你生命中成長「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 彼後三18)。
41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 :基督徒的挑戰
主題:基督徒的成長
經文:彼後三 1-18
金句:「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願榮耀歸給他,從今直到永遠。阿們!」 (彼後三18)
引言
我們從彼得基督徒的生命的成長探討他的人生。昔日主對彼得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約翰」太十六 17稱「約拿」),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約一42)。彼得從一個心思不定的人變成一個堅固而實在的人,甚至主也將建立教會的重大事工建立在他身上。因此,我們從彼得的書信,可以發覺基督徒成長的秘訣。
覽遍整本聖經,見到基督徒可以有不同類型的成長,有時是與建築工程有類似,以我們為根基,建造教會,有時又以人心性成長來類比,例如嬰孩期、成年期或父親時期等形象出現,有時則以植物的成長來比喻,例如結果子與否的樹木,這裡的經文是以人的心理成長為比喻,來說明基督徒的成長過程。
一、基督徒成長的動力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彼後三18)。這裡所說的成長,就是屬靈生命的成長,我們立刻面對一個問題,在成長之先,生命如何產生。來看下列三方面的討論:
1)真理是需要彼此溝通的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 神活潑常存的道……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 (彼前一23、25)。屬靈的生是必須經過真理的道而來,保羅在羅馬書說「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所以,由此可見,講道是多麼的重要,而講道的方法許多,例如宣告、談話或文字等傳宣均可。神常賜福他的話,無論何處,只要傳講信仰的聖經之道,神必尊重其話語「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發他去成就」或作「所命定」)必然亨通」(賽五五11)。
2)真理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彼前一23)。全本聖經的話都與神的靈有溝通,是祂自己的靈在孕育靈命,也使神的道種發芽生長。詩人寫道:
「聖靈呼出真理
將真理顯露
命令與應許支持了神聖之光」
高威廉( William Cowper )
保羅提醒我們「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 (林後三6)。道的種子撒在人的心田,信心把持住它,聖靈在孕育它,生在基督裡,這就是重生的神跡。約翰說「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五12)。
1.舉例說明
3)真理之言是需要公開承認的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彼前二2)。彼得要使人明白,他用了一個人為的比喻,就是嬰孩需要吃奶,而初生的屬靈嬰孩也要靈奶的餵養才可以成長,這靈奶就是神的道。
二、基督徒成長的方向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 彼後三18)。基督徒的成長,伸向二個方向:
1)向下札根的成長是接受基督的豐富
請注意彼得所說的,他不是說「往恩典裡去生長」,而是說「在恩典裡生長」 (彼後三18)。關於這樣的屬靈生命,意思是對神所不喜悅的,我們也不喜悅,而另一方面,我們卻增加認識神在基督裡的豐富。我們如果要靈命更深入,更敏感神所不喜悅的事,我們就必須倒空我們的心,一切神咒詛的事,而且還要獻上我們的生命給神。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就是死亡會控訴我們自以為是,太依靠自己的信心,和自以為義的判決。這樣,其實就是倒空我們內心的一切,預備接受神在基督裡賜給我們的一切豐富。在恩典裡成長的意思就是說充滿又充滿主耶穌,也是應用了在基督裡的豐富,使我們能在恩典之中長進。我們的生命成長的一切所需要的,就是基督在我們裡面的生命。
2.舉例說明
2)向上結果的成長是認識基督的豐富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 彼後三18)。「知識」不是指初學的事,而是指我們個人的經歷。因此,我們對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知識」就有:
a)認識祂是主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知識上有長進」 (彼後三18)。我們對主耶穌基督的全人格的認識不足,我們的靈命就很難有長進,祂必須是我們「一切的主」,不是「在一切上選擇了主」。史雲斯達 (E.H.Swinstead ) 的詩:
一切思想及行動的主
祂是差遣的主,也是命令你停留的主,
祂是一切說話,寫作,和付出的主;
祂是我們應順服的主,
祂是為了我的現在和將來的主。
b)認識祂是救主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知識上有長進」 ( 彼後三18)。救恩是一個重要的關頭,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不是只有開始,而且是繼續不斷的,到最後我們身體得贖的日子為止。保羅宣告說「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 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羅五10)。
基督拯救我們,為我們的罪付上了贖價,祂內住在我們心裡,每時每刻都拯救我們脫離罪的捆綁,祂就是我們得救的生命。
c)認識祂的帶領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知識上有長進」 (彼後三18)。我們知道「耶穌」的意思是「救主」。彼得在這裡不多提,因為猶太人一聽就明白,「耶穌」的名字代表「帶領」,是舊約約書亞的名字。約書亞是帶領以色列人離開曠野進入流奶與蜜的迦南地的人。
為了我們基督徒的生命有長進,我們就必須有主耶穌的帶領,是祂領導我們過約但河的死水,進入復活而祝福的迦南地。如果我們未接受祂成為我們的主和救主,我們不能接受祂是我們生命的領導人。
問一下自己:祂為了拯救我們,帶領我們進入祂豐盛之處麼?
d)認識祂是基督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知識上有長進」 (彼後三18)。耶穌作為彌賽亞的意義與耶穌是先知,祭司和君王相連一起討論,作為神所命定的一位,祂也有權去命定別人,所以,要瞭解基督在祂的基督地位上的一切,必須經歷聖靈透過基督的充滿,這樣的生命是一個既有權能,也表現出是謙卑的先知,祭司和君王的生命。我們不要害怕作先知,我們要宣告神的審判,我們要作祭司的事奉,去為眾人禱告,和讚美神,我們更要作君王,我們會統治這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一切的肉身生命和邪魔。
我們有這樣的觀念,我們會在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3.舉例說明
三、基督徒成長的需求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彼後三18)。彼得提出了二方面:
1)我們必須保守在基督裡的成長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然預先知道這事,就當防備,恐怕被惡人的錯謬誘惑,就從自己堅固的地步上墜落」 (彼後三17)。生命是不會停止的,我們不是前進就必後退。彼得勸我們小心從目前的地步後退,保羅在加拉太書也是同樣說,他說加拉太人從恩典中墜落了。我們得小心,撒但會利用一切人物來引誘我們離棄應有的成長之道。
2)我們必須促進在基督裡的成長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彼後三18)。原文的意思是「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上不斷長進」。任何能使我們靈命有長進之事,我們都應追求。為使我們肉身成長,我們必須有食物、空氣、運動、休息和住所。在屬靈的生命上亦然。
a)食物
這是正如「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彼前二2),或是說「神之道的肉」(參看來五14)。任何人不愛慕靈奶和靈肉,他或她一定未重生,為了每日生命,我們必須以神的話作靈糧。
b) 空氣
布易士 ( James Montgomery ) 寫道:「禱告是基督徒生命的呼吸,是基督徒自然的空氣。」
耶穌基督命令說「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1)。如果一個人重生了,他必定需要靈奶,就是神的話,而且不會停止禱告,因禱告是信徒的呼吸。
c)運動
當一個人要運動,則表示他 /她有一個肉身的生命。在屬靈方面,其中一種運動,就是承認耶穌是主(參看羅十9)。如果我們願意,在我們的周圍,向別人作見證時,我們其實就是發自內心的外在表現。
d)休息
每一種生物必須有休息時間,是宇宙的定律,在屬靈方面來說亦然,就是在基督的信仰裡休息,使基督的生命透過我們外顯出來,這就正如保羅所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加二20)。聖經告訴我們「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 神歇了他的工一樣」(來四10)。哈密爾頓 (Elizabeth H. Hamilton) 寫道:
「我的救主,你賜下安息,
賜給我吧!
我內心得不著安息,
我要在你裡面享安息。」
e)住所
當沒有遮蓋,生命就沒有保障,基督徒的生命,需要在地方教會中有團契,彼此扶持作保障 (參看來十25)。這樣的住處,是需要的,目的可以在使徒的教訓上,使我們站立得穩。「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徒二42)。
結語
你有沒有成長?如果沒有,可能你根本未得重生。如果是真的,那你一定要向基督求,讓其真理進入你心,使真理的種子在你心中,在你生命中成長「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 (彼後三18)。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洛詩沃 ( Edwin Rushworth) 是一個懷疑主義者,有一回,他得到一本書,他不以為然地讀了一下,對他妻子說「太太,如果這書所說的是對的,那我們就錯了。」一周之後,他讀了一些內容,又說「太太,如果這本書是對的,我們就失喪了。」他又繼續讀下去,幾晚之後,他忠誠地向妻子說「太太,如果這本書是對的,我們就有救了。」是的,最後,他們真的得救了,他們有了進入了天國的分兒,他們放下一切的「如果」。 (The Fiery Crags,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p 1233)
2.舉例說明
邁爾 ( F.B.Meyer )有一次禱告聚會完了之後,他希望聖靈再次提醒他,所以他慢步回家。他在路途中禱告說:「我的神啊,我需要你的聖靈在我身上,但我不曉得如何接納。我太累了,太疲倦了,也很苦惱。」有一個聲音說:「你要緊握受死基督的手,但也要緊握從復活基督而的靈。」他面向基督說:「主啊,我在今夜呼吸著這和曖的空氣,也呼吸著聖靈所賜福的每一部分。」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ght, @ 1956 by Wm B Eerdmans Pubishing Co., p 287 used by permission)
3.舉例說明
班克斯 (Louis Ablert Banks) 在他的書《漁夫與朋友》( Fisherman and His Friends) 。他說在蘇必略湖畔 ( Lake Superior ),渡其夏天,有一日,他來到一棵挪威松樹之下,這松樹被狂風吹倒,他對樹木有研究,他發覺這樹應有二百五十年了,但最令他感到驚奇的,就是他剝下樹皮之後,他發覺這樹被狂風吹倒之後仍在生長。 (Richard W DeHaan, Our Daily Bread, @ 1979 Radio Bible Class,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55)
進深研究書目
John Calvin, Commentaries on the Catholic Epistles, ed. and trans. John Oen, (Grand Rapids: Eerdmans).
Charles John Elliott,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vol. 7-8, Acts through Revelat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59).
Joseph Exell, ed. The Biblical Illustrator, 2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1958).
Michael Green, II Epistle of Peter and the Epistle of Jude,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8).
John Henry Jowett, The Epistle of St. Peter, The Prac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1906,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Kregel, 1970).
William MacDonald, The Epistles of St. Peter & Jude, Cornerstone Commentaries, (Wheaton, IL: Shaw, 1972).
Joseph B. Mayor, The Epistle of St. Jude and the Second Epistle of St.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H. D. M. Spence and Joseph S. Exell, eds., The Pulpit Commentary, the Epistles of Peter, John, Jude, The Revelati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0).
Kenneth S. Wuest, In These Last Day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