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講章大綱

系列:進入天國的鑰匙

主題:禱告的行動

經文:太六  6-15

金句:「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 (太六9)

引言

在強調了親近神時所需要的實質的禱告這個題目後,主現在進而詳論祂的題旨,就是給予祂的聽眾一個禱告的模式── 一個教導我們祈禱的禱告。整體的重點是禱告的三重行動。

一、召喚的行動  (太六9)

1) 我們在禱告中的關係(太六9)

2) 我們在禱告中的尊崇(太六9)

二、祈求的行動  (太六10-13)

1) 建立神的統治(太六10)

2) 執行神的旨意(太六10)

3) 享受神的恩賜(太六11-12)

三、崇拜的行動  (太六11-13)

1) 三位一體論(太六13)

2) 感謝(太六13)

3) 信靠(太六13)

結語

這個禱告從不旨為徒有其表的重複;相反的,它沒為一切真正的禱告設定了語調及準則。我們永不能使用這些話語,而不挑戰自己的禱告。假若我們要好好地禱告,我們就必須敬拜如主自己所教導我們那般的敬拜。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說:「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太六13)。


26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進入天國的鑰匙

主題:禱告的行動

經文:太六  6-15

金句:「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 (太六9)

引言

在強調了親近神時所需要的實質的禱告這個題目後,主現在進而詳論祂的題旨就是給予祂的聽眾一個禱告的模式。嚴格來說,這不是主的禱告。耶穌從不禱告:「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太六12)。祂並沒有罪而需要被赦免。它基本上是門徒的禱告引用一位重要的解經家的話來說,它是「教導我們祈禱的禱告」。整體的重點是禱告的三重行動。

一、召喚的行動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 (太六9)。從一個宗教的觀點來說,祈求一字意指「演說」或「在禱告中就近神」。我們活在一個充滿宗教專門術語的時代,而我們在親近一位聖潔的神已變得非常不尊敬或感情化。我們需要停止徒有其表的重複,並找出主耶穌教導門徒這個禱告時的實際意思。

1.舉例說明

1) 我們在禱告中的關係

「我們  ……的父」(太六9)。明顯地,這個禱告不是對未信者說的;它基本上是對那些在主耶穌基督裡藉著信心得以重生的人說的(參看約一12),故此就有權呼喊「阿爸父」(參看羅八15)。這樣,它揭示了這個開首祈求所教導神的父性及人的普世兄弟性。巴克萊博士  (Dr. William Barclay)  指出,假若我們相信神是父,那就設定了今生所有的關係。  (Gospel of Matthew, Vol.1, The Saint Andrew Press, 1959, pp. 200-202)  它意指基督是我們的救主,聖靈是我們的內住者,每個基督徒是我們的弟兄,以及世上的男女皆是我們的鄰舍。

有些人認為這個禱告必須付託於將來的國度時代:首先因為國度一字的出現,其次因為省去了耶穌的名字。毫無疑問,這個禱告在將來的日子中會有用處,但它在此時此地亦有一個位置。神在人類生命中的管治是現今的經歷,因主已在八福中訂下了委身於祂主權的條文了。再者,父神的名字中亦包含了耶穌的名字── 一個要尊崇及分別出來的名字。

2) 我們在禱告中的尊崇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太六9)。聖經說到三重的天:環繞我們的大氣層,星際的天空,以及最終的天上之天──第三層天──是神的居所。整個天上的天之觀念是,它具超越性,聖潔及能力,而神就住在那處「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提前六16)。這要求我們在跪下禱告時要尊崇及敬畏。耶穌很少用父字來指神;它是非常神性的。我們擁有最早的福音書──馬可福音──只記述了這字六次,之後只在門徒的圈子內對它的意思有些掌握。

這在之後的字中加以強調──「尊你的名為聖」(太六  9)。尊為聖這詞是希臘文動詞的一部分,意指「對待一個人或一件物品為聖潔」。基本上,它有不同或分別的思想。一個被尊為聖的人會從其他人當中分別出來。對於與普通有所不同目的之聖殿或祭壇,這是同樣正確的。

故此,我們應以尊崇及尊敬的心來親近神並說及祂的名字,因為祂是全然獨一及獨特,有別於一切其它的物體。就是主耶穌也以尊崇的心對祂的父說話。祂仰望著天上並說:「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 (約十二28;亦查閱約翰福音十七章的大祭司禱告)。

二、祈求的行動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太六10-13)。在祈求的行動中,有三個懇求是對宗教生活具有涵蓋一切的意義及應用。故此,我們禱告時,應以耶穌的話為指引,尋找我們禱告的模式。

1) 我們必須為建立神的統治禱告

「願你的國降臨」 (太六10)。按歷史的角度來說,這個懇求源自舊約聖經中聖徒時彌賽亞的期望及祈求(參看賽十一1-6,四二1-7;但七14)。之後,當耶穌在地上出現時,祂就開始傳講神的國在現今及將來的好消息(參看可一14;路四43;啟廿二20)。

在本質上,「國度」就是神在人心中的管治。當我們禱告:「願你的國降臨」時,我們實際上求神復興祂的子民中,以及拯救失喪的人。感謝神,這種禱告在過往重大的屬靈醒覺中得到極大的回復,而我們有權利和責任為今天的屬靈苦況禱告。有一天這個懇求會完全得以成就,那時「耶和華的知識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賽十一9)。偉大的人物如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凱撒大帝  (Caesar  ),查理曼大帝(  Charlemagne  )及拿破侖(  Napoleon  )均以武力建國;只有耶穌基督以愛建立祂的國度,而「他的國是永遠的」(但七27)。雷柏夫博士  (Dr. Alan Redpath)  曾說:「直至我們可以禱告『我的國過去』時,我們才能禱告『禰的國降臨』。」

2) 我們必須為執行神的旨意禱告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太六10)。世上最重要的事情,乃是在個人經歷中成就神的旨意。故此,當基督徒提出這個懇求時,他不應有一種放棄或怨恨的情緒,卻應有一種完全信靠神的愛和智慧的意識。在羅馬書十二章1至2節,保羅提醒我們要將自己為活祭獻給神。故此,當我們禱告:「願你的旨意行」(太六10)時,我們正獻上我們的身體為器皿,讓祂可藉以表達出祂那「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們可好好地禱告,並顯明一位匿名作者的立約字句之意思:主啊,我放下一切計劃及目標,一切渴想及希望,並接受你對我生命的旨意。我將自己,我的生命及我的一切完全交給你,永遠全屬你。讓聖靈充滿及印證我。按禰的旨意來使用我;差遣我到禰要我去的地方;活出你在我生命中的完整旨意,無論任何代價──現今到永遠。」

2.舉例說明

3) 我們必須為享受神的恩賜禱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太六11-13)。在門徒這部分的禱告中,我們轉到日常需要的問題上。能夠明白神在以下三方面作出供應,真是何等奇妙:

a)我們每日的飲食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太六11)。巴克萊博士(  Dr. William Barcaly  )指出,「直至近期,才知道這個字[日用]在完整的希臘文獻中出現。俄利根(  Origen  )知道這點,並實際上主張馬太發明了這個字。故此,不可能肯定它的準確意思。但不久之前,這字出現在被發現的一分蒲草紙碎片中;而那蒲草紙碎片實際上是一位女士的購物清單﹗當中的一個項目是  epiousios  這個字。它是一個備註去提醒她為明天購買某些食物。故此非常簡單,這個懇求的意思是:「給我們明天需要吃的東西。當我今早外出時,幫我找那些在我購物清單上的東西。當孩童從學校回來,以及男人工作回來時,給我們需要吃的東西」等等。  (Gospel of Matthew, Vol.1, The Saint Andrew Press, 1959, p.217)  它是一個簡單的禱告──神會按祂豐富的預備供應我們的物質需要。

b)我們每日蒙赦免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太六12)。基督徒就不可能活過一天,或實際上一小時而不作這個禱告。因為我們活在一個污穢的世界裡,故我們會被引誘在言語,思想及行為上犯罪,而我們需要潔淨及赦免。感謝神,赦免已為我們預備了,它並非容讓我們去犯罪,但若我們確實犯罪了(參看約壹一9)。但我們必須緊記,神赦免我們,乃在於我們赦免別人。主耶穌在14至15節強調了這點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3.舉例說明

c)我們每日的鬥爭

「救我們脫離兇惡」 (太六13)。救主正提醒我們,基督徒正面對著可怕的敵人,他每日處在對抗世界,肉體及魔鬼的鬥爭中。雖然神容許祂的兒女受這仇敵三重的試探,祂卻應許了勝利。就是主耶穌也被聖靈引到曠野,去受魔鬼的試探(參看太三1),但祂卻是絕對的勝利者。感謝神,這應許是聖經給予一切渴求過得勝生命的人。哥林多前書十章13節提醒我們:「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三、崇拜的行動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太六13)。有些人置疑這個結束的讚頌是否屬於原本禱告的一部份。它在最好的抄本中確實被省略了,並且幾乎不受早期教父的注意。很多人相信它是在後期加上的,目的是為了使主禱告有禮儀用途。然而,它是一個最適切的讚頌及崇拜的行動。緊接看已查看過的召喚及祈求之後,敬拜的心靈怎能不驚歎:「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太六13)。這個崇拜的行動的字眼及意義,指出在敬拜中我們應要:

1) 持三位一體論

「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太六13)。三位一體中有三個位格。故此,我們要持三位一體論,而非唯一神論。敬拜的真正次序應是以聖靈安慰師的能力,透過神兒子耶穌基督而向父神獻上禱告。因為三位一體中每個位格是同等及同屬永恆的,故每一位配得我們的敬拜及崇拜。

2) 感謝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太六13)。這些字的每一個──國度、權柄及榮耀──均是神對罪人所表達的愛的行動。故此,我們要為著祂在我們內心所建立的國度,祂在我們生命中所施行的權柄,以及祂在我們個性中顯出的榮耀感謝祂。我們在禱告中的感恩和讚美可以衡量我們的屬靈光景。

3) 信靠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太六13)。阿們一字象徵我們相信神會成就祂所應許的。按字義來說,它意指「就算這樣亦成就」。主耶穌稱自己為「阿們」(啟三14),故代表了對我們所獻上每個禱告的蓋章或認同。當我們發出召喚,祈求及崇拜的禱告時,我們滿心相信可得到回復,因為耶穌是我們的永恆阿們。

4.舉例說明

結語

我們已查看過一個從不旨為徒有其表的重複的禱告;相反的,它乃是為一切真正的禱告設定了語調及準則。我們永不能使用這些寶貴的話語,而不會在我們的禱告上挑戰自己的內心。假若我們要好好的禱告,我們就必須敬拜如主自己所教導我們那般的敬拜。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說:「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太六13)。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一個在普羅維登斯羅德島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的男士,在不信的情況中開始禱告。在這個情況中,他想到他可以誦讀主禱文。故他開始:「我們在天上的父。」他說當他讀出這些字時,他深覺自己很虛偽地去稱神為他的父。當他加上這個懇求:「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時,他說它幾乎震驚。他看到自己很不誠懇,而他所說的話並不表達出他的思想狀態。他並不關心神的名被尊為聖。之後,他說出下一個懇求:「願你的國降臨」。他說來到這處時,他幾乎窒息。他看到他並不想神的國降臨;他這樣說很虛假,而他不能說出它,好像正表達出他內心的懇切渴望。之後來到這個懇求:「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他說他的心反對此事,而他不能說出它。在此,他要與神的旨意面與面相對。  (Sermon Illustrated, Holland, Chio, #1764, 3/12/87)

2.舉例說明

曼拉德  (Adolphe Theodore Monod, 1802-1856)  毫無疑問是十九世紀法國改革宗教會  (  Reformed Church)  最重要的講壇演說家。在他致命頑疾的最後數個月裡,他在星期日下午對著聚集在他病房內的朋友,講出了一些具屬靈能力的簡短信息。這些信息被記錄下來,並且稍後出版了。他臨死的話有這些:「一切皆在基督裡──藉著聖靈──為了神的榮耀──其餘一切皆徒然。」

3.舉例說明

這故事說及史蒂文生  (Robert Louis Stevenson),他習慣地為家中成員每早上帶領家庭崇拜。有一天,在念主禱文的中間,他站了起來,並離開了房間。因為他的健康經常不穩定,故他的妻子就跟著他,以為他病了。她問道:「有什麼不妥?」史蒂文生回答:「只是這樣──我今天未預備好念主禱文。」

這樣,當我們堅持對任何弟兄姊妹有不赦免的情緒時,我們沒有人可作出這個懇求。這是保羅對以弗所信徒所說的話的整個推進力:「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四  32)。

4.舉例說明

下一次當你背誦主禱文時,用片刻想想所用的字眼。

假若我只為自己而活,我就不能說「我們」。

假若我每天不努力活像祂的兒子,我就不能說「父」。

假若我沒有積存財寶於天上,我就不能說「在天上」。

假若我沒有追求聖潔,我就不能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假若我沒有花一切力量去成就這奇妙的事,我就不能說「願你的國降臨」。

假若我不順從祂的話,我就不能說「願你的旨意行」。

假若我沒有在此時此地事奉祂,我就不能說「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假若我不誠實或用遁辭獲取對象,我就不能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假若我藏有對別人的怨恨,我就不能說「免我們的債」。

假若我故意使自己落在其道路上,我就不能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假若我沒有穿上神全副軍裝,我就不能說「救我們脫離兇惡」。

假若我沒有從忠信臣民的地位給王應得的效忠,我就不能說「國度  ……全是你的」。

假若我們懼怕人的作為,我就不能將「權柄」歸給祂。

假若我們只為自己尋求榮譽,我就不能將「榮耀」歸給祂,並且假若我生命的視野全被時間所限制,我就不能說「知道永遠」。

(匿名作者, quoted in Illustrations for Biblical Preaching, c1982, 1985, 1989 by Michael P. Green, Grand Rapids  :  Baken Book House, P.224 )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