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講章大綱

系列:進入天國的鑰匙

主題:施予的優先次序

經文:太六  1-4

金句:「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人前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  ……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六1-2)

引言

馬太福音第六章開始了登山寶訓的一個新段落。主現在揭開可被稱為對公義生命有助益的事情。首先乃是關乎賑濟,並涵蓋了基督徒生命中整個善行或施捨的範圍。

一、施予的責任  (太六3)

1)植根在神性的愛的本質上(路六38)

2)植根在人生命的需要上(  太五42)

二、施予的實況  (太六2-4)

1)無私的動機(  太六2)

2)暗中的方法(  太六3-4)

三、施予的賞賜  (太六2、4)

1)人的賞賜(  太六2)

2)神的賞賜(  太六4)

結語

讓我們再思我們基督徒服侍的責任,測試我們施予的實況,之後耐心地等候,直到得賞賜之日。


24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進入天國的鑰匙

主題:施予的優先次序

經文:太六  1-4

金句:「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人前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  ……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六1-2)

引言

第六章開始了登山寶訓的一個新段落。主剛總結了研討公義的生命的六種障礙。祂現在揭開可被稱為對公義生命有助益的事情。首先乃是關乎賑濟,而它不單只涉及對神及人所獻上的禮物。它涵蓋了基督徒生命中整個善行及施捨的範圍。

一、施予的責任

「你施捨的時候」 (  太六3)。請注意主並非說,假若你施捨的時候,而是當你施捨的時候。對於猶太人來說,賑濟是所有宗教責任中最神性的,並位於善行編目之首。它能獲取神眼中的讚賞。巴克萊博士  (Dr. William Barclay)  指出一種拉比言論:「賑濟的人比起獻上一切祭物的人更偉大。」 (Gospel of Matthew, Vol.1, The Saint Andrew Press, 1959, p.186)

不用多說,耶穌不單想著錢財或物質的禮物。賑濟的概念不單包括了一個人所擁有的,更包括了他本身如何為神的榮耀及人的好處而行。神在舊約聖經中聲言:「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 (箴三9);以及「眷顧貧窮的有福了」(詩四一1)。耶穌在新約聖經中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35);「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太五42)。使徒延續了同一個的題旨說:「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來十三16)。

1)施予乃植根在神性的愛的本質上

在路加的登山寶訓記述中,我們有這些話:「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 (路六38)。一切施予乃植根在神性的愛的本質上。故我們看到:「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三16),以及在加拉太書二章20節的「神的兒子……他是愛我,為我捨己。」之後,約翰在他的書信中加上:「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壹三16)。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我們施予,因為神先施予。神犧牲的施予應在我們裡面激發出一個不斷施予的慾望。我們為弟兄捨命,不單只包括施予物質或手中的勞苦:它包括了犧牲我們的生命。

1.舉例說明

2) 施予乃植根在人類生命的需要上

當耶穌說:「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  太五42)。祂正暗指到我們四周的人的恆切需要。這個需要不單只是金錢,更是生命的信息。只要我們活在世上,人就經常會有需要,而我們需在神面前付上責任,去滿足那些需要,無論是物質或屬靈的。約翰勸勉他的讀者要為弟兄捨命之後,就繼續說:「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7-18)。使徒約翰並沒有在物質及屬靈的施予之間作出區別,只要是被神性的愛及人類的需要所激發的。

我們必須避免兩種極端。首先是關注社會而忽略去關注屬靈的需要。其次是對屬靈的關注而毫不敏感於人類在物質及肉體的需要。但最終來說,我們必須確定是為了人能有屬天的永生,而非地上的繁榮。

2A.舉例說明

2B.舉例說明

我們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有完全施予的典範。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八章  9節中描述了這點:「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這些話語應驅使我們,並藉著內住的聖靈的加力及愛去傚法我們的主。

二、施予的實現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禰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  太六2-4)。此處是一些關於施予實況的嚴肅說話。耿直的拉比相信賑濟是要在暗中作的。事實上,他們說:「在暗中賑濟的人比摩西更偉大」;但在當日有些偽善的人──正如今天一樣──他們想公開他們的施捨,以贏取人的讚賞。真正的施予必須要有:

1)無私的動機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得了他們的賞賜」 (  太六2)。已故的鍾馬田博士  (Dr.Maryn Lvoyd-Jones  )對這些話有一個聰慧的評語:「最終的抉擇就是要討自己喜悅,還是討神喜悅。我們討四周的人的喜悅的唯一原因是,我們可以討自己喜悅。我們真正的慾望並非是去討別人喜悅;我們想討好他們,因為我們知道若我們這樣作,他們會對我們更加好。換言之,我們正討好自己,只關注到自我的滿足。此處可看到罪的陰暗特性。看來很無私的事情,可能只是一種非常巧妙的自私方式而已。」(  Studies i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vol.2 Eerdmens, p.14)

為了深化這個真理,耶穌用了兩個生動的暗喻。第一個是「吹號」 (  太六2);第二個是假冒為善的人。

經評家在吹號的意思上意見分歧。一些人相信它乃指聖殿的婦女院子內十三個號角形狀的每一個容器。那些想吸引別人注意他們的施予的人,會將錢投入這些銅的容器裡,以致銀幣的卡塔聲及玎玲聲可在整個後院中被聽到。這被稱為「吹號的聲音」。另一方面,摩根  (  G. Campbell Morgan)  認為某些法利賽人實際上擁有銀號,在街上使用以吸引跛子、癱子、瞎子及窮人。當這些人聚集時,法利賽人便誇耀地投金錢和禮物給窮人──這是耶穌嚴厲責備的行為。

第二個比喻是假冒為善的人(參看太六2)。這字意指「兼任扮演者」,指到戲劇演員的扮演,非因為無私,而是因為想誇耀。耶穌嚴厲譴責這種行為,並斥責那些戴上敬虔面具以遮蓋自己自私生活的人。

2)暗中的方法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太六3)。耶穌在此所說的是,我們在施予時必須學習不要自我察覺及不誇耀。我們的生活習慣應在神面前鑒察我們的動機及方法。某些動機顯然是要去吸引公眾注意,將榮耀歸給自己,但有些方式與途徑去履行我們對神及人的責任,而不會吹號或扮演角色的方式及途徑。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太六3),可能指到使用右手在祭壇獻上禮物的習慣。屬靈的施予(以右手作象徵)在動機上是無私的,以及在方式上是暗中進行的,而屬肉體的施予(以左手作象徵,因為它是笨拙及引人注意的)在動機上是自私的,以及在方式上是誇耀。神鑒察我們的內心,並使我們在施予的恩典上真誠﹗

3.舉例說明

三、施予的賞賜

耶穌對一組的人說:「他們已得他們的賞賜」 (太六2),而對另一組的人則說:「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六4)。此處提及兩種賞賜:

1)人的賞賜

「他們已得他們的賞賜」 (太六2)。此處所使用的希臘文動詞,在古抄本中經常出現,是一種商業收據的信條,如稅吏所使用的。主在此引用它,不單有諷刺的意味。耶穌說明這些假冒為善的人可以為他們的賞賜去簽收據;他們的敬虔是一種商業的交易。他們旨在收買人的喝采,而他們在此時此地已得到了。這就是他們將會得到的所有賞賜了;戶口已關閉。引用一句口語表達:「他們已得到了」。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已經得到我們的賞賜呢?我們動機非常自私,而我們的方法非常引人注目,以致就賞賜來說,神已關閉了戶口。

2)神的賞賜

「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太六4)。按某種意義來說,神會在此時此地給予那些活在祂暗中的同在中,以及在祂大能翅膀蔭下的人賞賜。耶穌聲言:「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路十八29-30)。但在我們面前的經文,在耶穌的思想中的報酬,毫無疑問就是永恆的賞賜。布特曼(  Bultmann  )總結了整個問題,說:「耶穌應許賞賜那些順服而沒有想得到賞賜的人。」保羅對從他所愛的腓立比教會而來的慷慨禮物之回應及反應是:「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四19)。我們通常會神此時此地供應我們的需要而引用這經文;但毫無疑問,它的基本應用乃關乎到,在基督的日子對忠誠施予者的將來賞賜。事實上,它在說:「當你得榮耀之時,我的神必照他的豐富,使你們一切所需的都充足。」加拉太書六章7至8節是另一節可應用在今生的經文;但保羅實際上所說的乃是,當我們在施予的事奉上順著聖靈而非肉體去撒種時,我們有一天必從聖靈收永生。再多一節經文就足夠:「因為神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來六10)。神何時會在最終確認及賞賜我們為祂的名以勞苦所顯出的愛心呢?可以肯定,答案就是基督的審判座前,而在那處我們會按著本身所行的獲得確認(參看林後五10)。現今在暗中所作的事將會公開得賞賜。當我們聽到主對我們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廿五21)時,我們會有何等的滿足感呢?

4.舉例說明

結語

讓我們再思我們基督徒服侍的責任,測試我們施予的實況,之後耐心地等候,直到得賞賜之日。之後──只有之後──我們才會發現真正施予的滿足與喜樂。與此同時,讓我們緊記公義的生命包括並涉及了這些事奉,服侍及犧牲的重要範圍。與哈維加  (  Frances Ridley Havergal  )一起,我們需要禱告:

取去我的金和銀

我不會留下一小點,

我的神啊,取去我的愛

在禰腳前我傾出它的寶庫;

取去我自己,而我會

永遠只屬於禰。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在十七世紀著名的德國講道家富朗開  (August H. Francke  ),創立了一所孤兒院,去照顧在哈利(Halle)街頭流蕩的無家可歸的孩童。有一天,他極之需要基金去進行他的工作,而一位貧窮的基督徒寡婦來到他的門前乞求一個金幣。因著他的財政狀況,他很有禮猊卻婉惜地拒絕了她。那女人心踤了,坐下開始流淚。因被她的眼淚所感動,富朗開便叫她等一會,他就進入房裡為這事祈禱。他尋求神的指引,感到聖靈想他應允這個懇求。他相信主會滿足他自己的迫切需要,就給了她金錢。兩個早上後,他收到一封來自那寡婦的一封溫暖的感謝信,說到因著他的慷慨,她已求主贈予孤兒院禮物。在同一天,他收到由一位富有女士及其兩位瑞典朋友寄來的十二個錢幣。他想他已得到充足的賞賜,但不久他被通知華頓堡皇子(  Prince Lodewyk Van Wurtenburg)  已死,他的遺囑指定給予孤兒院  500塊金條。富朗開在感恩中流淚。他犧牲地去供應那位聖徒的需要後,他並沒有變得貧窮,卻成為富足。我們時常應以純潔的動機去施予,「不指望償還」(路六35);但神卻應許:「向窮人施予的人是不會缺乏的﹗」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Chio, #4158, 5/20/86)

2A.舉例說明

卡杜克  (  Fred Craddock  )對一群傳道人演講時,觸及到獻身的實際含意。他說:「將我的生命給基督看來似很榮耀。為別人而傾出自己……付上殉道的最終代價──我會作的。主啊,我已預備好在榮耀的火光中離去。我們相信將一切給予主就像獲得一千元的票據並將它放在桌上──『主啊,這是我的生命。我將一切交上』。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實況卻是祂差派我們到銀行,並給我們合計共1000元的25分。我們在生命中在這裡放下25分,在那處放下50分。聆聽鄰舍孩童的困難而非說:「滾開」。前往一個委員會議。在護理院內給一位發抖的老人一杯水。獻出生命給基督通常並不榮耀。它是一切作在微小愛心的行動上,每次25分。在榮耀的閃爍中離開很容易;在冗長旅途中逐漸逐漸活出基督的生命則較難。」 (Leadership, vol.5, no.4, Carol Stream, Ill. : Christianity Today, Fall 1984, p.47)

2B.舉例說明

在一月分的一個黃昏裡,一個人按著援救使命的題目講道:「只把我所有的給你」。巴黎的貧窮聽眾沒有什麼可施予;相反的,他們需要每一樣的東西。聚會完結後,除了一人外,所有的人也回家了。那是一位窮人,他進前來問他可施予什麼。他什麼也沒有,完全沒有,除了晚間住宿的咭外。但他將這咭送給一個較老的男士,而那人比他更窮,在一所教會的梯級上顫抖。之後,他帶那人到他住宿的屋子,在那處可過一個溫暖的晚上,而他自己則要往外面的雪地去。  (Sunday School Times,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 for Christian Service, by Watter B. Knight, c1947 b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p.306  。獲准使用  )

3.舉例說明

據《牧職》  (  The Chaplain  )雜誌中一個故事,司布真(  Charles Spurgeon  )及其妻子只會售買他們的雞所生的蛋,而不會送給別人。就算對最親的親屬,他們亦說:「若你付出金錢,你就可擁有它們。」因此,有些人將司布真夫婦標籤為貪心及貪婪。他們接受批評卻不為自己辯護,而只有當司布真太太死後,整個故事才被揭開。所有從售買雞蛋而來的利潤,乃是去支持兩位年老的寡婦的生活。因為司布真夫婦不願意他們的左手知道右手在作什麼(太六3),故就在緘默中忍受攻擊。  (Leadership, vol.6, no.1, Carol Stream, Ill. Winter 1985, p.49)

4.舉例說明

在韓國的某個下午,一位宣教士醫生從手術室出來,額上佈滿汗珍,非常疲倦。他的咀唇拉緊,幾乎變紫,而他的手疲勞得開始顫抖。一位旁觀者問他在美國做這種精細手術,可獲得多少報酬。他回答說:「也許是  2000元」。但之後就被詢問:「你會從韓國女人獲得多少?」那位醫生躊躇了一會,之後就回答:「沒有什麼,只有她的感恩,以及主的笑容。」 (Sermon Illustrated, Holland, Chio, #1364, 10/4/85)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