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講章大綱

復活節主日

主題:從悲哀進到欣喜

經文:約二十  1-18

金句:「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約二十  11、18)

引言

若有婦女愛耶穌,她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了。福音書的記載讓我們五次瞥見她與救主的接觸,而當中最突出的是馬利亞在耶穌的墳墓的情景。

一、基督的死帶給她悲哀(約二十  11)

1)馬利亞的人生有一個模糊的視線( 約二十14)

2)馬利亞的人生有一個劣質的判斷( 約二十15)

3)馬利亞的人生有一個受阻的目標( 約二十13)

二、基督的復活帶給她安慰(約二十  16)

1)這是具有神性且帶有權柄的聲音( 約二十15)

2)這是具有神性且能滿足人心的聲音( 約二十16)

三、基督的活著帶給她改變(約二十  17)

1)馬利亞經歷了一個與基督關係的改變( 約二十17)

2)馬利亞經歷了一個對基督責任的改變( 約二十17-18)

結語

主耶穌基督的福音並非在基督死亡或復活時結束,祂仍然透過聖靈的能力在我們裡面活著。這改變了我們與祂的關係及對祂的責任,以致我們可在一個可怕的世界中成為生命、希望及喜樂的使者。


15講章大綱闡釋

復活節主日

主題:從悲哀進到欣喜

經文:約二十  1-18

金句:「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約二十  11、18)

引言

若有婦女愛耶穌,她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了。基督改變了她的生命,她身上曾有七隻污鬼,他們做盡了一切邪惡的事,但主卻驅趕了他們,並使她得到榮耀的釋放。

在福音書中,我們有不少於五幅她與耶穌接觸的圖畫。當中最突出的是在復活節早上馬利亞在墳墓的情景。對於基督教會來說,這事件的最大教訓是,復活的基督如何可將悲哀變成欣喜。

一、基督的死帶給她悲哀

「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 約二十  11)。馬利亞所關注的是耶穌的死。她的信心、盼望及愛乃集中在祂身上,但祂現在卻死了。更糟的是,那神性的身體不見了。故悲哀臨到她的生命,是筆墨難以形容的。當人看不見耶穌死亡的背後時,這種情況往往會出現。事實上,對於那些神為他們死的人,空虛必定充滿他們的心。留意這個經歷如何影響整個人生。

1)馬利亞的人生有一個模糊的視線

她「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 約二十  14)。她被眼淚弄瞎,縱然救主活著並站在她前面,她也不能辨認她。因被失望迷亂,她的視野受到十字架及墳墓所限制。

直至我們看見十字架及墳墓的背後時,我們的視線才不會被扭曲。聖經告訴我們:「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廿九  18)。對於無數只視耶穌為被釘十字架的人,而非一位活著的主之人來說,這是何等的真實呢!

2)馬利亞的人生有一個劣質判斷

「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 約二十  15)。她心中的悲哀引使她作了一個不可信的假設。她不知道她的主耶穌基督就站在她面前,卻假定祂是園丁,而這個錯誤判斷致使她以為可將一個成人的屍體取走。她的說話是她全然迷糊及悲哀感覺的強烈見證。

在我們的生命中,這是何等的真實!當我們失去了對復活主的異象時,我們就會錯誤判斷人及處境。我們想像可作超乎人類力量及能力的工作。對那些因失去了對基督從死裡復活的異象,而喪失了判斷意識的人,這是否是一句當聆聽的話?

3)馬利亞的人生有一個受阻的目標

當天使問她:「婦人,你為什麼哭。他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去了,我不知道放在那裡」( 約二十  13)。留意她那放棄及悲哀的呼喊;她的靈魂沒有一絲的盼望。她內心的黑暗比起她四周的黑暗更大。她落在極度的絕望中。她到墓墳的計劃已經受阻。沒有任何東西像這樣產生了一種挫折及失望的感覺。

這正是在生命中不認識耶穌基督復活能力的基督徒之寫照。它反映出一個沒有神,沒有基督及沒有盼望的世界。只當有為之而活的人存在時,生命才有目標。無論世事有多麼引人注意,它最終也不能滿足我們。神為自己而創造我們,而只有當我們充滿了我們復活救主耶穌基督所啟示的神性生命時,我們才能快樂。

這是否是你生命中的故事?沒有異象,欠缺判斷,沒有目標?你的靈魂有否悲哀?若有的話,那是因為耶穌已死。你的視野不能超越十字架及墳墓。

1.舉例說明

二、基督的復活帶給她安慰

「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約二十  16)。耶穌基督使悲哀變成安慰。保羅卓越地辯說這點,他指出:「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但之後他就確定:「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林前十五14、19-20)。這個榮耀的事實將悲哀變成安慰。在這情況中正是這樣。復活的救主用聲音及一句話向馬利亞啟示了自己。

1)這是具有神性且帶有權柄的聲音

「耶穌問他說,婦人,為什麼哭,你找誰?」( 約二十  15)沒有人會弄錯耶穌基督的聲音。文士及法利賽人都熟悉它。普通人喜愛聽它。小孩子被它所吸引,而馬利亞無論在什麼地方,比任何人更能辨認它。事實上,耶穌「像有權柄的人」說話(太七29)。

在此必須緊記,主復活的身體在本質上是不同了,縱然它在結構及外貌上仍舊一樣。這是保羅所稱之為的「靈性的身體」(林前十五  44):適合地上的活動,亦適合天上的活動。它不再受地心吸力的物理定律限制,而祂的移動亦不受地理哩數所限制。它可以顯現或隱形,在地上或離開地上,在這裡亦在那裡,瞬息間無處不在。的確,祂的身體已改變了,但祂的聲音仍舊一樣。

2.補充說明

耶穌在整個地上事工中非常強調聆聽祂的聲音。祂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十  27);以及「死人要聽神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五25)。在登山變像時,父聲言:「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太十七5)。就算在今天,耶穌以祂復活的大能站在我們生命的門口,並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三20)。這是具有神性權柄的聲音。對於神不存在,聖經有誤,教會失當及基督教不適切,人可說他們想說的話,但耶穌仍在說話,而當聽到祂的話時,安慰就會取替了悲哀。

2)這是具有神性且能滿足人心的聲音

「耶穌說,馬利亞」( 約二十  16)。請留意主耶穌首次對祂說話時稱她為「婦人」( 約二十15),但這對她破碎的心並沒有什麼意思。但當祂說「馬利亞」時,她便立刻認出這是神性且滿足人心的說話。耶穌是唯一能滿足馬利亞需要的那位。剎那間她便記起趕出污鬼,潔淨她生命,培育她靈魂,以及具神性的愛的相交。這一切並有更多的事皆包含在「馬利亞」這一個字裡。她立即轉向祂,呼喊「拉波尼」( 約二十16)。這是一個獻出生命及愛的反應。

作為一個人,我們有某些基本的需要,但當中卻有分別。沒有兩個生命是相同的,但在耶穌基督裡,人類生命的鑲嵌細工得以完成:祂是宇宙的救主。當祂說出你的名字時,祂正告訴你祂不單能滿足你一切的需要。這是復活節早上的信息。這是對充滿悲哀心靈的安慰信息。當耶穌個別向我們說話時,正如祂向馬利亞所作的,它就像在黑夜裡屋內所散發出的光芒那樣受人歡迎。我們知道在這屋內有我們一切所需的東西。按一個無限的意義來說,這是具有神性且能滿足人心的聲音的意思。

3.舉例說明

三、基督的活著帶給她改變

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約二十  17)。司可福博士  ( Dr. C.I. Scofield )  對於這句子有三種觀點。

首先,耶穌以履行贖罪日的大祭司(參看利十六)向馬利亞說話。完成了獻祭後,祂正前往天上獻上神聖的血,而在花園與馬利亞相見及馬太福音二十八章  9節的相見期間,祂要升天及返回。這觀點與舊約聖經的預表一致。

第二個解釋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只「憑著外貌認過基督」(林後五  16),而當她發現她所愛的人時,只想緊握祂;但祂正準備在升天時與門徒開展一個新的關係;就溫柔地教導馬利亞,她不應企圖將祂緊握在地上,卻應成為祂的喜樂使者。

第三個基於經文的建議是,耶穌的意思只是:「馬利亞,現在不要攔阻我。我還未升天。你會再見到我。去告訴我的弟兄。」

無論持那個觀點都不會改變一個事實,就是與我們復活的主認同會產生極大改變。

1)馬利亞經歷了一個與基督關係的改變

「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這話告訴他們」(約二十  18)。我們不再摹仿一個在二千年前存活的歷史性基督。相反,祂藉著聖靈的能力活在我們的生命中。在五旬節那天,當祂以「響聲……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徒二2)來臨時,馬利亞是其中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她身上曾有「七隻污鬼」(路八2),現在卻充滿了神的七靈(參看啟一4,三1),並且她成為復活的主得以彰顯的工具。這真是一個改變了的關係!

2)馬利亞經歷了一個對基督責任的改變

「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話告訴他們」(約二十  17-18)。耶穌首先向馬利亞,而非向彼得,約翰或祂的母親顯現。抹大拉的馬利亞成為了復活基督的首位福音傳道者。經文記載她「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話告訴他們」(約二十18)。耶穌仍向人啟示祂自己,並差派他們為祂向別人作見證。馬利亞熱切地出去傳遞這個消息。我們的熱心是否不足呢?若耶穌基督是活著的話,就確實不應如此。若祂已將悲哀轉變成欣喜的話,就確實不應如此。

4.舉例說明

結語

我們已看過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如何不是在基督的死亡或甚至是復活時結束,而祂卻透過聖靈的能力在我們裡面再次活著。這事實改變了我們與祂的關係及對祂的責任,以致我們可在一個沒有生命、沒有希望及沒有歡笑的世界中,成為生命、希望及喜樂的使者。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噢,馬利亞的痛苦,極度的失望,

當她來到墳墓時,主並不在那裡!

當她手拿香油及沒藥站著悲哀時,

祂的纏裹布正等待著她!

噢,死亡的黑暗,噢,生命的極度失望,

若她來到墳墓,而主在那裡,

被香油及沒藥膏了,卷在布內躺下,

就沒有復活的救贖主等待她了!

( From The Evangelical, by Marion Douglas,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c 1947 b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獲准使用)

2.補充說明

引述其它復活後顯現的經文,指出耶穌屬肉體的身體已改變,以延遲或防止識別(可十六  12;路廿四16;約廿一4)。相對之下,祂的聲音經歷死亡後仍舊不變,故單單口音已使人認出祂,如馬利亞(約二十16)及多馬(約二十27-28)的情況,乃值得注意的。

3.舉例說明

有一位美術家曾繪畫了一幅相當幽暗的圖畫。它表達出一個荒蕪山丘的情景。在山丘斜坡高處坐落了一間木造的小屋。這是黃昏時候,天空佈滿了黑色及灰色的條紋。它是一個極度陰鬱的情景。當美術家的一位朋友評說那幅圖畫的荒涼時,他並沒有發怒,只拿起畫筆在小屋窗上油上黃色燈光。景象立即由幽暗變成光彩。小屋現在招呼疲乏的旅客。

閱讀耶穌被捕,受審,受苦及死亡的故事後,就停在那裡,不可再讀下去。你覺得怎樣呢?實際上是一幅幽暗圖畫。一切皆是幽黑無望。現在繼續主耶穌的復活,噢,看那改變!復活的榮耀將圖畫從無望變成盼望,基督復活的事實對我們個人而言是要在動盪及混亂的情況中給我們帶來這樣的改變。  ( Prairie Overcomer, Vol. 61, no. 4, Three Hills, Alberta, Canada, April, 1988, p. 5 )

4.舉例說明

只是一句「馬利亞」;

這是祂所需使用的

將一個婦人悲哀的心變成

一個喜樂的泉源。

她以為祂是園丁,

她現在回答:「主人!」。

祂的聲音,她的名字——已經足夠;

她並沒有問:「是否你?」

在我極大考驗的時刻,

救主時常出現;

祂沒有冗長,給予人深刻印象的言詞

去分散我一切的恐懼。

祂溫柔地說出我的名字。

足夠了!我所需要的

只是被祂認識及被祂鍾愛

而天地也頌讚祂?

人不知道耶穌活著,

他們心裡不信;

而好像向馬利亞一樣,故現在,

祂吩咐我們:「去告訴人吧!」

(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p. 566  。獲准使用)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