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天國的鑰匙

「登山寶訓」是奧古斯丁  ( Augustine )  (主後  354-430年)在他拉丁文的批注裡對馬太福音五至七章所使用的詞彙,它在英文裡的使用是始於喀弗得爾 聖經( Coverdale Bible)(主後1535年)裡的一個註釋。雖然某些學者至今仍然在辯論這篇講章是否是同一個講道的講章,而其他的學者卻認為其有一個一貫的主題以及其思路是朝向一個巔峰發展。我是按照後者的見解來處理我們主的這篇無所比擬的教導的。

登山寶訓有人稱之為「王的宣言」。它可不是新的摩西五經,它只是神旨意的最終的表達,或者如約翰游德( John H. Yoder )所稱的「彌賽亞倫理」(摘自  The Politics of Jesus, 第  63頁)。

我將這篇講章稱之為「進入國度的鑰匙」,是因為這篇超群的講章透過重生的神跡(參看約三  16)打開了那些曾經「見過」和「進過」神國度的人的屬靈奧秘。在你傳講過這篇王的宣言後,你一定再也不會和以前是一樣的了。

這些信息已錄製成卡帶(「進入天國的鑰匙」, 5766/0),欲知詳情並索取其它標題免費目錄,請洽  Encounter Ministries, P. O. Box 757800, Memphis, TN 38175-7800  。


2 講章大綱

系列:進入天國的鑰匙

主題:帶有權柄的聲音

經文:太四  23∼五2

金句:「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五  2)

引言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聽到某些傳道人在講台上打動人心的講道後心中大受感動,以後就對神的賜福帶領他們來到我們生命裡一直感謝不已。如果這是真的,而這裡所說的傳道人僅只是今天的卑微的傳道人,那麼當日聽耶穌講道——聽祂娓娓講述諸多比喻或聽祂宣講登山寶訓——又該會是多麼偉大的經驗呢?祂的講道在幾個方面都有其獨一性及至高性:

一、是帶有權柄的歷史性聲音(太五  2)

1)具有特別優異性的品質(太七28-29)

2)具有永恆性的品質(可十三31)

3)具有相關性的品質(可十二37)

二、是帶有權柄的預言性聲音(太五  2)

1)具創意性(太五21-22)

2)具屬靈性(路四18)

3)具自然流露性(太五1-2)

三、是帶有權柄的動態性聲音

1)使人在理性上被啟發而認識祂話語所帶的權柄(太七28)

2)使人在道德上產生義務感而認識祂旨意所帶的權柄(太七28-29)

結語

在你生命裡你對這個帶有權柄聲音的回應是什麼?


2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進入天國的鑰匙

主題:帶有權柄的聲音

經文:太四  23∼五2

金句:「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五  2)

引言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聽到某些傳道人在講台上傳講打動人心並鼓勵的講道後心中大受感動,以後就經常在言談中提到他們,並一直對神帶領他們來到我們生命裡而感謝不已。如果這是真的,而這裡所說的傳道人僅只是今天的卑微的傳道人,那麼當日聽那大師講道,而祂的講道是「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約七  46),又該會是多麼偉大的經驗呢?聽耶穌娓娓講述浪子的比喻或宣講登山寶訓又該會是什麼樣的偉大經驗呢?祂是獨一的也是至高的帶有權柄的聲音。

馬太在介紹登山寶訓時是這麼開始的:「然後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五  2)。要理解接著下來我們所稱之為「進入天國的鑰匙」的講章,我們必須瞭解:

一、帶有權柄的歷史性聲音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五  2)。任何言辭若要有其歷史上的權威性,必須具備相當的不可能被誤解的品質。

1)特別優異性的品質

當耶穌結束祂的登山寶訓的時候,我們看到祂的聽眾「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七  28-29)。當一個國家或鄰里的宗教生活和布道明顯低落的時候,一個帶著祂有聖膏的教導的神人的出現就因全然對比的特性顯得特別不尋常與突出。

當時的文士是一群最無益的也是最不屬靈的人,而他們卻支配著整個國家的思潮。在現有的猶太書籍中之猶太法典塔木德經 ( Talmud )裡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他們的例子,研習這些書籍的學者告訴我們說它們是人類思潮裡最乏味的作品,因此可以想見這樣的教條與救主活潑的言辭相比是多麼的死氣沉沉,毫無生機可言。祂能夠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  63),無怪乎眾人「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路四22),甚至祂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約七46)。

1.舉例說明

2)永恆性的品質

救主宣稱,「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可十三  31)這話真是極為準確地應驗了!登山寶訓就是一個眼前的例子,其中的生活標準已成為名垂千古的生活標準了,它甚至見諸於非信徒的言語與文獻之間。當舊的天地過去,「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三13)來臨的時候,那個國度所遵循的律法將就是登山寶訓。

3)相關性的品質

在福音書裡我們看到「眾人都喜歡聽他」(可十二  37)。耶穌基督所講的道永遠是跟生活有關的,並非理論或深奧的難以理解,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眾人要不就是信了祂,要不就是拿起石頭要砸死祂。你只要看看登山寶訓就知道祂的講道和教導是多麼中肯的、個人性的以及實際的,我們看到「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七28-29),祂實在是帶有權柄的歷史性聲音。

這在今天也一定是真實的,我們無法質疑耶穌所說的一切的特別優異性、永恆性以及相關性。所以當我們在學習進入天國的鑰匙的時候,我們必須屈服在這個帶有權柄的歷史性聲音之下。

二、帶有權柄的預言性聲音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五  2)。當耶穌開始傳道的時候,眾人都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路七16)的確,當眾人驚歎祂是以利亞、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參看太十六14)時,這正表明了祂的預言性的事工。

史托加( James Stalker )說,「以利亞和耶利米都是偉大的先知,可能在眾人的心目中是最偉大的兩位,所以他們將祂與最偉大的這兩位相比。可是他們兩人的性情截然不同,所以要將他兩人的性情揉和在同一個人的身上看來簡直是不可能的。」

耶利米是一個柔和又讓人憐憫的先知,充滿了愛心,他曾盼望他的眼睛是淚水的泉源來為同胞的災禍哭泣。基督的聽眾發現祂與耶利米有所類似之處並不希奇,因為很顯然的,耶穌一定第一眼就讓人看出祂充滿了愛心,祂登山寶訓的頭幾句話就是憐憫那些虛心的、哀慟的和受逼迫的人。祂聽眾裡最不起眼的那一個人一定可以感受到祂對他的關懷和祂的願意盡一切力量來幫助他的心。雖然祂顧念到所有階層的人,但祂特意強調說祂是傳福音給貧窮人的;當文士們在奉承富有人和吸引有文化的聽眾的同時,一個普通的百姓知道耶穌視他的靈魂與祂聽眾裡最富有的人的靈魂是一樣寶貴。祂一看到群眾就起了一股奇異的憐憫心。而祂和耶利米一樣,對國家和同胞有極強烈的愛心,甚至連稅吏和娼妓祂也愛憐,因為他們都同屬亞伯拉罕的後裔。

以利亞在各方面都與耶利米截然不同:他是鐵石心腸的人,他可以當面斥責王和王后,也可以獨自對抗整個世界。要一個展現耶利米性情的人同時也展現以利亞的性情,那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可是眾人在耶穌身上也看到了以利亞。而他們也沒有錯,因為如果以為耶穌只是完全的溫柔與謙和,那就是全然錯了;在祂許多的言辭裡都有嚴厲的一面,甚至超過以利亞對亞哈王的責備。而祂威嚴權柄的一部分,正是坦率的公開指責錯誤的事;在整個世界裡,再沒有任何爭論比祂和法利賽人之間的爭論要更互不兼容和更猛烈的了。

歸根結底而言,祂的柔和與祂的嚴厲這兩方面的性情,其實是出自一個源頭的,正如在一個最貧窮的農夫身上祂看到一個可敬的人,祂在最富有的人身上所看到的也僅只是一個人而已;又如拉撒路的破衣服並不能遮蔽祂使祂看不到其靈魂的尊貴;財主的紫色袍也不能遮蔽祂使祂看不到他的卑賤。祂知道人裡面是什麼  —不管是尊貴是低賤、是榮耀是卑微、或是哀憐或是惶恐;而當人面對祂的時候,都能感覺到這就是其位分遠高過他們、卻徹頭徹尾地降卑來擁抱並同情他們的位分的那一位。  (摘自  Imago Christi  :  The Example of Jesus Christ, London  :  Hodder & Stoughton, 1902, pp.250-252 )

2.補充說明

就預言性的講道而言,至少有三個品質是必然有的:

1)創意性

耶穌可以宣稱,「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只是我告訴你們」(太五  21-22),而祂那時代的文士們卻永遠只能引述別人的話。祂的話是直接從天上來的聲音,每一個字都是創始自神那裡,沒有任何需要抱歉或加上條件之處,也沒有任何躊躇猶豫之處,祂的話語一出就是帶有權柄的,也就是定論。

約翰司托德( John R. W. Stott )說過這樣的話,「一個字若是從神而來,它就有高過於人的權柄,因為每一個字一旦被說出來,就有那說出的人在背後支撐它,說話的人自己(他的性情、知識和地位)決定別人對他的話怎麼想。所以神的話就帶有神的權柄,因為祂是誰這事實使我們相信祂所說的話。(摘自  Pulpit Helps, AMG International  印行,  Chattanooga, Tenn, 郵政編碼  37422,一九八八年三月,第18頁。)

2)屬靈性

主耶穌說道祂自己可以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路四  18)。任何有悟性的男女不用問都知道神的靈是在祂身上的,祂從來沒有一次不在祂的講道中對祂的聽眾談到罪、義和審判(參看約十六8),人都知道祂「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路廿四19),甚至一位罪惡深重的婦女也不得不驚歎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約四19),祂所說的穿透人心的銳利的話語產生了作用,而她也懂了!預言性的聲音是一個受膏的事工,也因其屬靈性而顯出證據。

3.舉例說明

3)自然流露性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五  1-2),這是我們的主的事工上的常事,若不是在山上,就是在海邊,或是在市集,再不,就是在會堂裡。

先知就是不計代價、不問時機、不選地點一心傳講從神而來的信息的人。

要自然流露,並不因此就可以成為不作充分準備的借口。事實上,那應該是一個常作準備的證據。關於主耶穌我們可以這麼說,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詩一2)。

4.舉例說明

三、帶有權柄的動態性聲音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五  2)。動態的這個詞它的定義就意味著「有能力和力量的特性在內」和「與靜態相對的」。在講道中,這是神用來啟發理性並將意願化為義務的元素。真正帶有權柄的講道或教導是需要有裁決的,在主耶穌的事工上總是這樣的,每當祂結束祂的講話時,眾人必須要作一些什麼事,他們不可能維持靜態的。當祂講完了登山寶訓,在祂的聽眾身上有兩件事發生了:

1)使他們在理性上被啟發而認識祂話語所帶的權柄

我們看到「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太七  28)。希奇這個詞表示「理性的正常狀況或正常思想方式的震盪或改變」,它的應用是很清楚的,聽了主耶穌所講的,聽眾們在思想上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樣了,祂製造出了一個知識上的革命,也就是聖經上所說的悔改。祂的教導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與人的思想截然不同,以至於人要不就是完全的抗拒,要不就是完全的順服。

5.舉例說明

2)使他們在道德上產生義務感而認識祂旨意所帶的權柄

「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祂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七  28-29)。當前的問題非常清楚:他們要不就是必須順服文士們的意願,要不就是必須順服救主的旨意,而降服於主耶穌的旨意就需要照登山寶訓而生活。

那一個問題到今天還是一樣,一旦你承認耶穌的話是帶有權柄的,你就承諾了或者是要接受或者是要拒絕祂在你生命裡的旨意。  接受祂的旨意就是建造在磐石上,拒絕祂的旨意就是建造在沙土上。

結語

你對這個帶有權柄聲音的回應是什麼?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假鈔缺乏權威性,因它沒有聯邦政府的支持。一個高明的假鈔製造者可以騙得人們接受他的贗品當作是合法的鈔票。可是,最終當假鈔流到了有權柄的專人手中時,它定然會被認出是假的而遭銷毀。同樣的,假福音也缺少一個重要的要件:基督的權柄。一個傳假福音的傳道人可能相信他自己所傳的,也去說服別人接受他的信息,可是,追根到底而言,他的福音裡沒有救恩。保羅告訴我們這樣的傳道人將在天上的法庭被揭穿並且被判決,「他就應當被咒詛  !」(加一6-9)。(摘自  Illustrations for Biblical Preaching, c 1982, 1985, 1989, Michael P. Green, Grand Rapids  :  Baker Book House, 第  427頁)

2.補充說明

在早期的教會裡,傳道人們宣講福音,他們把他們自己當作是佳音的報信者。今天有人倡議說宣講應被對話取而代之,對這種說法,接下來的答案是十分值得引述的,「耶穌可沒有因『登山對話』而為人所紀念」(萊斯特金索文  Lester Kinsolving )。如果耶利米邀請了他的對手到會議桌前來討論主的話那他能成就什麼?如果以西結與背逆的以色列家進行對話他又能成就什麼?當神命令一個人去傳講神的話,那個人必須用權柄和清晰的言語去宣講……他必須象施洗約翰曠野裡呼喊的聲音一樣。(摘自  The Prairie Overcomer, Three Hills, Alberta, Canada, Feb. 1970, 第  66頁)

3.舉例說明

「你喜歡司布真先生( Spurgeon )嗎?」一位剛聽完這位著名布道家講道回來的朋友問。回答是,「我忘了留意一下司布真先生,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他所傳講的救主身上了。」(摘自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Walter B. Knight, c 1956, Wm B.,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第  505頁,獲准使用)

4.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回憶他生命裡一次抓住傳福音機會的事件。那次他在英國伯明翰買了一張一場拳賽的票,在中場時,他走向了當時沒有人的比賽台中間。就在一剎那之間,他大膽地跳上了台,穿過了繩子,站到了比賽台的中央,抓住了頭頂上的麥克風,說,「先生們女士們,我要告訴你們有一個比你們今天晚上所看到的更精彩的,目前正在市區裡舉行的比賽,那就是每晚七點半在市政大堂所舉行的布道大會,我邀請你們來參加。」然後在比賽工作人員弄清楚是怎麼回事而來得及制止他之前,他就已溜出了繩區消失在人群之中了。結果果真有人來參加並且有人得救了。

5.舉例說明

一個大公司的董事長有一次說,「我像多數的平信徒一樣,上教會是去聽牧師傳講基督的思想,而不是人的思想,我要聽經文裡不受時間限制的真理的解釋,也就是那種類似『主如此說』一樣有能力的講道。」這類的講道今天是很難找到的了。(摘自  Encyclopedia of 7, 700 Illustrations, c 1979,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  Assurance Publishers, 第  1074頁)


進深研究書目

William Barclay,  The Beatitudes and the Lord』s prayer for Everyma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4).

___________,  Gospel of Matthew,  vol.1, The Daily Study Bible Series, (Edinburgh: The Saint Andres Press, 1956).

James Montgomery Boice,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Grand Rapids: Zondervan Corporation, 1972).

Frank W. Boreham,  The Heavenly Octave: A Study of the Beatitudes,  1935,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Baker, 1968).

Stuart Briscoe,  Now For Something Totally Different: A Study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Waco: Word, 1978).

D.A. Carso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Grant Rapids: Baker, 1978).

Oswald Chambers,  Studies i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London: Simpkin Marshall, Ltd.).

C.E. Colto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0).

Billy Graham,  The Secret of Happiness,  (Doubleday & Co., 1955;Zondervan, 1965:Revised and expanded – Word Books, 1985).

C.F. Hogg and J.B. Watso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London: Pickering, 1934).

R. Kent Hughes,  Blessed Are the Born Again,  (Wheaton, I11.:Scripture Press, 1986).

A.M. Hunter,  Design for Life,  (London: SCM Press Ltd., 1953).

J.D. Jones,  The Way into the Kingdom,  (London: Religious Tract Society, 1900).

Clarence Jordan,  Sermon on the Mount,  (Valley Forge, Pa.:Judson Press, 1952).

Guy King,  New Order: An Expositional Study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43).

D. Martyn Lloyd-Jones,  Studies i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2 vol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9-1960).

John F. MacArthur, Jr.,  Kingdom Living Here and Now,  (Chicago: Moody Press, 1980).

____________,  Matthew 1-7 ,  The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Chicago: Moody Press, 1985).

F.B. Meyer,  The Directory of the Devout Life. Meditations o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Wheaton, I11.: Victor Books, 1984).

Hankins F. Parker,  Earth』s Greatest Sermon,  (New York: American Press Publications, Inc., 1966).

Arthur W. Pink,  An Exposition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Grand Rapids: Baker, 1951).

Haddon W. Robinson,  The Christian Salt and Light Company,  (Grand Rapids:Discovery House Publishers, 1988).

John R.W. Stott,  Christian Counter-Culture: The Message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Downers Grove, I11.:InterVarsity Press, 1978).

John F. Walvoord, Matthew: Thy Kingdom Come,  (Chicago: Moody Press, 1974).

Thomas Watson, the Beatitudes: An Exposition of Matthew 5:1-12, Newed., (London:Banner of Truth Trust, 1971).

Warren W. Wiersbe,  Live Like a King: Making the Beatitudes Work in Daily Life,  (Chicago: Moody Press, 1976).

Sherwood E. Wirt,  Magnificent Promise,  C 1959 by Sherwood E. Wirt, (Chicago: Moody Press, 1964).

Spiros Zodhiates,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 Exposition of the Beatitudes of Christ in  Matthew 5:1-11 and Luke 6:20-26, Based upon the original Greek tex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6).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