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講章大綱
系列: 聖經對個人問題的回答
主題:對死亡的回答
經文:來九24-28
金句:「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
引言
聖經以絕對肯定的語氣論及神、人、罪和死亡。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我們,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他說到:
一、死亡的確定(來九27)
1 )死亡是不能避免(來九 27 )
2 )死亡是公平的(來九 27 )
二、死亡的結果(來九27)
1 )審判日期已定(徒十七 31 )
2 )審判者已定(徒十七 31 )
3 )審判的憑據已定(徒十七 31 )
三、征服死亡(九28)
1 )死亡的誘因(來二 14 )
2 )死亡的毒鉤(林前十五 55-57 )
3 )懼怕死亡(來二 15 )
結語
我們是否預備好迎見神?我們必須緊記死亡的確定性;但我們亦要明白透過基督在加略山救贖祭的果效可以征服死亡。
35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聖經對個人問題的回答
主題:對死亡的回答
經文:來九24-28
金句:「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
引言
不像其它的書籍,聖經清楚指出生命的最終問題。沒有人看過它後,不會不對神、人、罪和死亡有絕對的確定。它是世上唯一的書籍告訴我們,我們從何而來,我們現今在那裡,以及我們將往何處。只有生命採取鴕鳥政策的人,才拒絕閱讀及研究聖經關乎死亡的題目。他們基於這種題目乃病態、內省及悲觀而作出托辭;但死亡是不能避免仍是事實(來九 27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我們面前的經文說到:
一、死亡的確定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來九 27 )。印度有一棵無花果樹,它的樹枝生長到某一高度,就會開始彎曲並向地下生長。這棵樹是一個人類生命的象徵:我們出自塵土並會歸回塵土。換言之:
1)死亡是不能避免的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來九 27 )。詩人問,「誰能常活免死,救他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呢?」(詩八九 48 ),而所羅門加上,「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傳八 8 )。當一個嬰孩出生時,死亡的爭戰就開始。雖然這爭戰可能持續七十年或更久,無人能免這場爭戰。死亡一直鬥爭,直到它勝過遭難者。聖經中只有兩個人沒有死過——以諾和以利亞——但那卻不會影響「按著定命,人人必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 27 )這個事實。
2)死亡是公平的
「按著定命,人人必有一死」(來九 27 )。死亡就像一個郵差,到富裕及貧窮人的家,向一個人派發婚咭,而向其鄰舍則傳送友人過身的壞消息;向一個人傳送他的船已抵岸口的好消息,向另一人則傳送災禍及破產的壞消息。死亡無分人物,地位或年齡。保羅總結它時說,「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 12 )。
1. 舉例說明
二、死亡的結果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 27 )。聖經清楚教導死亡並非生命的終結,卻是一個生命的轉變:或用另一種方式說,死亡是一道通往來世的門。決定人的死亡只後人們的永恆命運是那審判之日。除去審判的教義必然進入無神論陰暗的謬誤當中,而他在那處亦不安全,因他仍有良知。有公義意識的人不會相信作惡者會永遠逍遙法外而不受刑罰。他有預感死後必會面對全地的審判主。聖經說神「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徒十七 31 )。細心留意在這句使人驚訝的陳述中:
1)審判日期已定
神「已經定了日子」(徒十七 31 )。沒人在閱讀聖經後而對神奇異的審判工作毫無印象。假若神在以往不曾寬容天使,天使長,甚至是祂的聖子〔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二 24 )〕,祂會寬容你嗎?正如彼得所說,「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彼前四 18 )
2)審判者已定
神「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徒十七 31 )。耶穌在地上工作期間,清楚指明「父……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約五 22 )。這意指現在站在你心門口期望進入的救主,若你拒絕祂的話,有一天將會成為你的審判者。
3)審判的憑據已定
「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沒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徒十七 31 )。耶穌基督今天活著的事實,是神會在「定了日子」審判人的無誤憑據。你知道,神的「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哈一 13 )。故此祂現今就在十字架上或在最後報應到來的時刻,在寶座上審判罪惡。我們精力充沛地叫喊到,「祂活,祂活」,但卻往往不能明白祂的復活和現今的活動時期,正是可稱頌的救主在信徒的審判台,以及對未信者的白色大寶座上成為可畏審判主之憑據。
故此,我們看到當一個人因心臟病發作而暈在座椅上,或是被汽車撞倒,或在黑暗街巷裡被惡人刺死,那並不是他生命的終結,他不會像動物一樣逝去。相反,他進了入生命另一領域,而在那處他要站在神的審判寶座前,以決定他的永恆命運。「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 27 )。
2. 舉例說明
三、征服死亡
「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來九 28 )。因為罪已入了世界,帶給全人類死亡,神便差祂的兒子死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以致祂可擔當了多人的罪,並提供救恩以脫離:
1)死亡的誘因
我們讀到主耶穌成為血肉之體,「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二 14 )。是撒但將死引入神的美好創造之中。這就是為何他被形容為「掌死權的」(來二 14 )。但主耶穌已進入人類歷史當中,去「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三 8 )。像大衛用自己的刀將歌利亞除滅一樣,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用祂自己的死作武器,給了魔鬼致命一擊。故此,魔鬼在死方面已對神的兒女沒有權柄了。對於基督徒來講,死亡只是睡覺,而當他醒後就會永遠得享主和與救主的榮耀同在。
2)死亡的毒鉤u
保羅提醒我們,「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十五 55-57 )。因為主耶穌將毒鉤插入自己的身體,故我們所有信祂的人,就永遠不需要站在白色審判大寶座前。對於我們來說,死的毒鉤業已清除。
3. 舉例說明
3)懼怕死亡
藉著十字架,耶穌已釋放了「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來二 15 )。舊經聖經的聖徒可以歌唱,「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詩廿三 4 );而新約聖經的聖徒可與保羅一同讚歎,「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一 23 )。對於這些人,死亡並不可怕,反而是一個榮耀的期盼,能從這地上生命的限制進到屬天生命的釋放。事實上,保羅在其中一個比喻中形容死亡是,窘困生命的「錨被提起」,以開始橫過那永恆無邊的、豐盛的生命之海洋的旅程。惠特曼( Whitman )稱它為「冰冷所包裹的死亡」;殷格索爾( Ingersoll )稱它為「美好平靜的死亡」;而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則稱它為「必然的結局。」聖經的話卻是何等的不同——「死了就有益處」(腓一 21 )。
4. 舉例說明
結語
我們是否預備好迎見神?要緊記死亡的確定性:我們不能逃避它,因它是不能避免及公平的。死亡有一個嚴肅的後果:它將我們引入神的臨在中,而我們要為地上的言行答辯。感謝神,主耶穌基督透過加略山十字架救贖性犧牲的果效可以征服死亡。要親身認識祂,就是從死亡的誘因,毒鉤及懼怕中得釋放。我們現在必須信靠祂,以致可與詩人同聲說,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詩廿三 4 )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以前曾有報章報導一位女士的過世,而世界在她身上浪費了它最好的恩賜。她來自一個富有知名的家庭,而在兩次婚姻中,她亦成了為國家服務的顯赫人士的妻子。一位美國總統曾參加她第一次的婚禮。她非常美麗,而她的肖像是由美國著名畫家畫的。然而,訃聞卻沒有提及她已前往的那永恆生命,也沒有說及關於她為這個生命的準備——若有的話。財富,美麗,興趣,名聲——在死亡一刻她要被迫離開這一切,而分析到最後,死亡不單不能避免,它更是公平的。
2. 舉例說明
奧利( Burt Olnay )是一個懷疑論者。當一個年青傳道人被呼召到一所地方教會,奧利也出席聚會但只是為了批判及與這位新牧師辯論。崇拜結束後,他對牧師說,「你幹得好,但你可知道我不信聖經就沒有錯誤。」這位年青牧師平靜地指出,「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那懷疑論者說,「我可以向你證明死亡後沒有審判這回事。」年青牧師繼續說, 「但人實在會死,因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懷疑論者爭辯說, 「但這不是論證。讓我們用正規的論證方式討論這個問題。」年青牧師搖頭說,「我來是傳講神的道,不是來辯論的。」奧利極為生氣,掉頭走時說,「我不相信你對聖經有足夠知識可以作論證。」牧師平靜地回答:」也許你是對的,但請緊記:『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奧利回家去,但沿途不斷有雨蛙似乎在他耳中歌唱這節可怕的金句。他渡過流河時,而池中的青蛙也彷彿在叫,「審判,審判?。」次日清晨,奧利打電話給牧師說,「我想來見你,那是關乎昨晚你給我的金句。從那時開始,我過得很恐懼。這些話在我心中燃燒。請告訴我,我要做什麼才能得救?我想除掉這痛苦。」聖經向奧利打開,而他藉著相信基督所成就的工作,已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 Radio Bible Class, April 17, 1959 )
3. 舉例說明
一名母親在後園曬衫,而她的小女孩則在草地玩耍。那小孩突然跳到她的腳前,喊著說,「媽媽,媽媽,有只黃蜂!有只黃蜂!。」她的母親吩咐她,「走來我的手邊。」那小女孩就照樣作了,一切事物都靜了片刻。母親平靜地向她的女兒保證沒事了,「那黃蜂現在不會刺你了。」女兒問,「為什麼?。」母親伸出她的手說,「看,我已為你被刺了。」
4. 舉例說明
一位十七歲的東方少女在美國一所醫院裡,因肺結核而垂死。當接觸到垂死冰冷的指頭時,她懼怕得尖叫。她的佛祖似乎對她的懼怕漠不關心。護士沒有藥物可以安靜她憂慮緊張的心。一位宣教士與她談及耶穌。她不斷地讀到,「凡相信子的人就有生命。」她閉上疲倦的眼禱告。之後,她用瘦細的手指數著所說的字,「主是我的救主。」那宣教士要離開時,她卻請救他,「噢,請不要走,再多告訴我些關於耶穌的事。」他便多告訴了她一些,她沉醉在每個字裡。她在清醒的時間閱讀了約翰福音。次日,他再看見她,並告訴她耶穌已為她所預備的地方。「你害怕死嗎?」不,懼怕已消除了,我已預備好死亡。」次日早上,她疲倦的目閉上了,她疲倦的手靜止了,而她已溜進祂永久的膀臂中。( Gospel Herald,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Kwight, Grand Rapids : Win.B.Eerdmans Publishing Co., 1556, pp.160-161 。獲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