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講章大綱

系列:基督的再來

主題:基督再來的目的:教會

教會的複審(2

經文:羅十四7-13;林前三1-15;林後五1-11

金句:「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五10

引言

教會的複審是預言性真理中極為鄭重和嚴厲的方面——     一個在公開的講道和私下談話裡不太時興的話題。只有當教會正視基督審判台這一教義時,教會才能過義的生活,以清潔影響這個歪曲的年代。

一、審判的時期(林前四5

二、審判的地點(羅十四10

三、審判的對象(林後五10

1 )作為罪人(約五  24 )

2 )作為兒子(約一  11-12 )

3 )作為僕人(太廿五  14 )

四、審判的目的

1 )審判信徒(林後五  10 )

2 )獎賞信徒(林前三  8 )

結語

這個題目的鄭重性和挑戰性應該讓我們屈膝,懺悔,認罪,奉獻,以致於我們完全為祂的榮耀而活。


22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基督的再來

主題:基督再來的目的:教會

教會的複審(2

經文:羅十四7-13;林前三1-15;林後五1-11

金句:「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五10)。

引言

上一課我們講了基督再來的第一個目的:教會的救贖。這一課,我們要從經文裡看基督二次再來的第二個目的——祂將如何處理對教會的複審。這是預言性真理的鄭重,嚴格的方面——     一個在公開的講道和私下談話裡不太時興的話題。只有當教會正視基督審判台這一教義時,教會才能過義的生活,以清潔影響這個歪曲的年代。考慮:

一、審判的時期

「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四  5 );「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路十四  14 )。

記住是在大衛被棄絕的日子結束後(在他的榮耀和國度的日子之前),那些忠心事奉他的人才被召到他面前受審察和得獎賞(參看撒後廿三;代下十一,十二)。類似的,基督台前的審判要發生在救主被棄絕後,祂和聖徒榮耀顯現之前。相關經文的比較表明,忠心僕人的獎賞跟被提和基督的日子有關(在羔羊婚筵之前;參看林前一  8  ;林後一  14  ;腓二  16  ;帖前二  19  ,三  13 )。

二、審判的地點

「我們都要站在神的台前」(羅十四  10  ;亦參看林後五  10 )。關於對聖徒和罪人的審判是一個的理論是不符合聖經教導的。神的靈很清楚地分別基督台前的審判( bema )和白色大寶座的審判( thronos )(參看啟  二十  11 )。前者是裁判在升起的平台上觀看希臘運動比賽,然後決定獎賞給那些得勝的選手。保羅將基督的審判台類比作信徒為著地上的生活和工作遭評判而站立的地方。後者是當天和地都退去之後,一個懸在空中的寶座。沒有得救的人將要從死裡復活,按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第二次的死」(啟  二十  11-15 )緊跟著這場審判。

三、審判的對象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林後五  10 )。代詞「我們」不光指使徒,而是歷世以來所有的聖徒(參看羅十四;林前三;林後一  1  、  5 )。注意信徒要受到三方面的審判:

1)作為罪人

這個審判已經完畢。他的罪已經在主耶穌這個人身上受了審判和懲罰。救主說,「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五  24 )。保羅提醒我們「如今,那些在基督裡的就不定罪了。」(羅八  1 )

2)作為兒子

這個審判是現時的。這個審判的目的不是決定兒子名分,因為信徒已經是兒子了(參看約一  11-12 )。而是當兒子不守規矩或不順服時,管教他。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來十二  6 )。這種審判的最嚴重的情形的最終目的是恢復他們而不是定罪(參看林前五  5  ,十一  32 )。

1.  補充說明

3)作為僕人

審判是將來的。主人的財物已托付給信徒(參看太廿五  14 );如果信徒期待著在那日得到獎賞,就有義務為主榮耀的緣故,做好神的管家。

四、審判的目的

新約講明基督台前的審判有兩方面的目的:

1)審判信徒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林後五  10 )。神的話教導說,信徒將按以下幾方面受審查:

a)  他們的動機

「所以,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林前四  5 )。  莫非特( Moffatt )翻譯為:「最後的審判日將要來到,那時主要把暗中的秘密帶到光之下,展露人的內心目的和動機。」認識到我們內心的計劃,目標,    和動機將在那一日被顯明,這是何等嚴肅的啊。我們對這樣的暴露,審查有沒有做好準備?記住,我們做事的動機和我們所做的一樣重要。

b)  他們的行為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五  10 )。寫信給羅馬人,保羅提醒他們「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根據這個,他勸勉信徒不要論斷和蔑視他人,因為我們都要站在基督台前(參看羅十四  7-12 )。一些基督徒以為他們得救後可以按照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活。沒有比這更偏離真理的了。神絕不會單譴責罪人的罪而寬恕聖徒的罪。

c)  他們的服事

「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林前三  13 )。身體所做的可以是好的或不好的;所以被審查的事工,也有好的和不好的。

i)  好的服事

「若有人用金,銀,寶石  …  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 (林前三  12-13 )。唯有建立在真實根基上的服事才夠格接受審判。能夠贏得救主的稱許及為僕人贏得獎賞的服事是「金、銀、寶石」(林前三  12 )。

「金」所說的是屬靈的服事,它代表著神的屬性,並是靠著聖靈的能力來成就的。由此看來,在我們所作的每一件事上認識到聖靈的豐滿和恩膏實在是何等的重要!「銀」所說的是獻祭的服事;這正是耶穌所作的贖罪和救贖性工作(參看出三十  11-15 )。神所悅納的服事必須是救贖性的,而且是信徒靠著基督在加略山上之愛的激勵的力量而行出來的。「寶石」所說的是堅固的服事。這裡所指的石頭不是人們通常所以為的各種各樣的珠寶,而是一些大理石和花岡石,用於建造高樓用的,就像是以弗所那富麗堂皇的阿耳忒彌斯神廟 ( Temple of Diana ),被認為是防火及防震的。因著這個緣故,這些寶石代表信徒竭力所作的堅固不移的工作(參看林前十五  58 )。

使徒提醒我們那火將試驗各人的工程如何。這個火煉的試驗毫無疑問指的是大法官的審查。在拔摩島上,約翰在那榮耀的基督的異象裡看見(他)的「眼目如同火焰」(啟一  14 )。

ii)  壞的服事

「草、木、禾秸」(林前三  12 )。這些易毀性的材料有它們自己所代表的意義。「木」所指的是粗心的服事,懶散的僕人說,「當木頭行得通時,何必用金、銀、寶石呢?」它代表著人自己的技巧,能力和力量。「草」指的是無價值的服事。它看上去很顯眼也很巨大,但內中卻沒有什麼犧牲可言。「禾秸」是指無用的服事(參看伯二一  18 )——是帶著低下的目的來作的一些東西。這些服事將被燒成灰燼。唯一可以放在主人釘痕之手中的卻是一個無價值和無用的生命所帶來的焦炭的餘燼。

 3.  舉例說明

2)獎賞信徒

「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林前三  8 )。新約聖經明確指出:

a)  得獎賞

(參看林前三  14  ;太廿五  21-23 )。這些在聖經中被稱為冠冕;共有  6  種,代表著在救主永恆國度中的福分和權利的地位(參看路十九  17-19  ;啟五  10  ,二十  4 )。

i)  金冠冕

(參看啟四  4 )。這是信徒的冠冕——不必靠行為而得的。這是被提到榮耀中的信徒的身份符號。

ii)  不能朽壞的冠冕

(參看林前九  25-27 )。這個得勝的冠冕將授予那些忠心於福音,正如神的話所說的,並為著神的稱許而忍耐捨己犧牲的人。

iii)  公義的冠冕

(參看提後四  8 )。相信基督的再來是一回事,活在(他)再來的光下及愛慕(他)的顯現是另一回事。

iv)  喜樂的冠冕

(參看帖前二  19-20 )。這個冠冕將賞給所有將自己投身於個人和公眾傳福音職責的人。一個信徒在一個靈魂得救上所起的任何作用都將在基督的日子得賞賜。

v)  榮耀的冠冕

(參看彼前五  1-4 )。這是牧者的冠冕,給那些在牧養這一重要服事裡面有分的人。

vi)  生命的冠冕

(參看雅一  12 )。這個冠冕賞給那些經歷了逼迫、試煉,甚至為主的緣故殉道的人(參看太五  10-12 )。

4.  舉例說明

b )失去賞賜

(參看約貳  8  ;啟三  11  ;西二  18 )。現今輕率地過基督徒生活,在那日將失去我們的獎賞。

5.  補充說明

這意味著將面臨:

i)  在基督台前應得的羞辱

約翰鼓勵我們這樣生活,使得「他若顯現,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他來的時候,在他面前也不至於慚愧「(約壹二  28 )。活在主的交通之外,會使神的兒女在基督再來時感到慚愧和羞辱。

依理奧( Jim Elliott )在他被奧卡族印第安人殺害前五年,在日記裡寫到,「當死的時間來到時,你要保證你所要做的就是死。」

ii)  在基督台前應得的憂愁

「人的工程若被燒燬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象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三  15 )。聖經表明將來在基督台前,對那些主所設立來帶領我們之人的不順服,將會是他們痛心的根源,也是我們的虧損。

iii)  在基督台前應得的地位

「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啟三  11  ;也參看啟三  21 )。在這個警告裡,耶穌指忽視屬靈的機會將意味著在那日失去冠冕。以致於當基督在地上做王時,信徒的地位,尊嚴和責任都被減弱。

有些人會問,「如果得救的和得榮耀的的聖徒還有可能經歷悲傷,羞辱和虧欠的情感,天堂還是象所描述的那樣快樂的地方嗎?」這裡是有困難,但那警句依然成立。事實上那些在世上活在肉體中,冷淡退後的個人,在基督台前會對他們所配得到的滿意的,因為神對全地的審判是公義的(參看創十八  25 )。

結語

這個重要題目的鄭重性和挑戰性應該讓我們屈膝,懺悔,認罪,奉獻,以致於我們完全為祂的榮耀而活。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有一次「布道王子」司布真( Charles Spurgeon )說,「有時神用黑邊信封來送他的情書。」祂讓我們嘗試缺乏的苦難和居喪的孤獨。你若活得長久,你必已經歷過這些窄途。我們都曾有過那樣的光景:似乎許多的事已經失控,而且不知為什麼我們被忘卻了。當無人在你身邊可以對你說的時候,你可以對自己說,「神是信實的,他必不至讓我們受苦過於我們所能受的。」( Rev. John MacDeath,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2, p. 260. Used by permission )

2.  舉例說明

傳說有一位曠野漂流者找到了一處極為新鮮的清澈的泉水。這水是那樣的純潔,他決定帶一些給他的國王。他略為解渴之後,便用這清澈的液體裝滿了皮袋子。在曠野的烈日中走了好些日子,終於來到了皇宮。當他最後把他的貢品放在他君王腳前時,因著所用的舊容器,那水已變得陳腐發臭。但國王一點也不想讓他這忠心的臣民覺得這水已不適用了。他帶著感激和愉快嘗了那水,並歡喜地打發走了這位忠實的人。這人走了之後,別人嘗了這水都非常奇怪國王竟然可以裝作喝得津津有味。他說,「啊!我所嘗的並不是這水,而是這貢品背後所隱藏的愛。」多少時候我們服事卻帶著不完滿,但主人看著我們的動機則說,「這是美事」    。(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8/14/86 )

3.  舉例說明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的通貨膨脹非常嚴重,使得錢變得幾乎毫無價值。當人們去商店買一個象鈕扣一樣細小的物件時,他們要用鞋盒裝著幾百萬的德國馬克鈔票帶去。用聖經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受了虧損」    。在屬靈上有一件事與此類似。有一天要來到,那時所有的信徒將站在基督的審判台前受審判。若我們忠心的服事,我們將得獎賞;若我們濫用我們在世的時間,我們將受虧損。

4.  舉例說明

亨利馬禮遜( Henry C. Morrison )是一位在非洲服事四十年的資深宣教士。他正好與羅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坐同一艘船返回美國。當船進入紐約港時,總統受到了極大的歡迎,亨利馬禮遜卻遭冷落,他就顯得有點兒沮喪,-直到他聽到一個微小的聲音,「亨利馬禮遜,你還沒有到家。」

5  .舉例說明

你曾失望過瑪?你是否讓某些事攔阻你成為你知道你所能達到的?你是否容忍壓力或失敗讓你絕望而放棄努力?若是這樣,請記住主的話,「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要慇勤,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忠心,不管是面對逆境或是身處順境,因為若「無爭戰,就沒有勝利,無十字架,就沒有冠冕。」( Henry J. Westermeyer, in Christian Observer,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 for Christian Service, p. 568. Used by permission )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