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講章大綱

系列:基督的十字架

主題:十字架上的基督

經文:賽五三1-12

金句:「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五三5

引言

 詩篇廿二篇及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以十分仔細的手法來描寫基督的死。它們證實了聖經預言的準確性和無誤性。當腓利遇見埃提阿伯太監,並「對他傳講耶穌」(徒八  35 )時,他是在分享以賽亞書五十三章。這章經文生動地描繪了神的那位受苦之僕。試看:

一、救主位格的威嚴(賽五二13-15

1)  他主權的威嚴(賽五二  13 )

2)  他受苦的威嚴(賽五二  14 )

3)  他得勝的威嚴(賽五二  15 )

二、救主受苦的奧秘(賽五三1-9

1)  關於基督的生平(賽五三  2-3 )

2)  關於基督的死(賽五三  4-9 )

三、救主救贖計劃的使命(賽五三10-12

1)  屬靈的繁殖(賽五三  10 )

2)  屬靈的長壽(賽五三  10 )

3)  屬靈的亨通(賽五三  10 )

4)  屬靈的成熟(賽五三  11 )

5  )  屬靈的活動(賽五三  11 )

6)  屬靈的優越(賽五三  12 )

結語

我們已見到以賽亞把加略山上的基督向我們揭示。讓我們能體會到受難節的苦楚,並掌握基督的勝利。


13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基督的十字架

主題:十字架上的基督

經文:賽五三1-12

金句:「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五三5

引言

兩段舊約的經文十分詳盡而引人入勝地描述了基督的死。第一段是詩篇廿二篇,寫在基督受死前一千年;第二段是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寫於耶穌出生伯利恆之前七百年。這肯定是證實聖經預言的準確性和無誤性的其中一項確據。對那些認識聖經的人來說,毫無疑問,在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中所描寫的那位人物是耶穌基督。當位埃提阿伯的太監問腓利,以賽亞描寫的那位傳道者是指誰時,我們讀到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徒八  35 )。因此,在這章經文中,我們遇見了受苦的人和十架上的基督。

學者們指出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實際上應從五十二章  13  節為開始,並可分成三部分。我們將要順序來研讀每一部分。

一、救主位格的威嚴

「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這樣,他必洗淨許多國民;君王要向他閉口。因所未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賽五二  13--15 )。這裡是站在屬天的立場向我們介紹這位受苦的救主;若我們不理解這位人物的威榮,加略山對我們便意義不大了。如以下三節經文所示:

1) 他主權的威嚴

「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賽五二  13 )。這裡以震撼的言詞來描述救主在地上的生活——以至死在十字架上。神的僕人以絕對順服天父旨意的心,有智慧地工作,直到他發出得勝的呼喊:「成了!」因此,神把他升為至高。這正是第  13  節所描述的三個階段之重要意義——「我的僕人  ……  必被高舉」——就在他復活時;「上升」——在他升天時;「且成為至高」——在他作王時。

2) 他受苦的威嚴

「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賽五二  14 )。以賽亞告訴我們,基督的容貌是如此的枯槁,以至不似一般的人。這當然是指他在被釘十字架前,被人虐待的事情而言的(參看太廿六  67-68  ,廿七  27-30 )。容貌這樣受創,但是,他所受的苦卻帶著威嚴。事實上,沒有比基督被掛在加略山的木頭上,並帶著荊棘冠冕時更顯出他王者之風!

1.  舉例說明

3) 他得勝的威嚴

 「這樣,他必洗淨許多國民」(賽五二  15 )。假如「洗淨」一詞保留到意義,它便指出列國要經過屬靈的洗淨,為要被福音感化。但一些解經學者把這詞譯作「鼓動許多國民。」這便使我們預見有一天,列國都要看見這受創的面容所發出的,難以言寓的榮耀。眾王都要啞口無言,曾經輕忽他的,都將要觀看和注視他。保羅告訴我們,當那日來臨時「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下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腓二  10-11 )。

二、救主受苦的奧秘

「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賽五三  1  ,參看  2-9 )。十字架上的基督對非基督徒總是一個奧秘。基督被釘十架,對猶太人來說是絆腳石,對希尼尼人來說是愚拙(參看林前一  23 )。這解釋了為何先知以賽亞問:「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賽五三  1 )

1) 關於基督的生平

「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干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賽五三  2-3 )。從屬天的觀點看,主耶穌來到世上,好像「嫩芽,像根出於干地」(賽五三  2 )。父神卻望向兒子而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三  17 )。沒有生命的宗教,沒有希望的形式主義,這一切的荒涼中,基督擁有神聖的生命,他是光,也是愛。沒有重生的男女無法從他身上看到美麗。他們因罪性而「……  掩面不看  ……  也不尊重他」(賽五三  2-3 )。約翰告訴我們「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一  11 )。這在今天仍是事實的。我們的救主仍然被藐視,被厭棄。他們看不見他的美貌可值得他們羨慕。這是奧秘,但卻是生命中的事實。

2) 關於基督的死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  …  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賽五三  4-9 )。假如人們覺得難瞭解耶穌的生命,他們對他的死就更覺迷茫。沒有聖靈的光照,沒有真誠的悔改,沒有人能明白加略山的真正意義。因此,以賽亞呼喊說:「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賽五三  1 )然而,在這奧秘中,基督那激烈與代替的死,是人基本需要的唯一答案。只有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才能找到完全與白白的救贖。

2.  舉例說明

先知用獨一無二的語句向我們揭示了救主受苦的奧秘:

( a )基督的死為人類的疾病帶來醫治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賽五三  4 )。「憂患」一詞若譯作「疾病」會較為適當。一些人或許會質疑這裡的救贖是否包括肉身的疾病,但沒有人會質疑救主,擔當我們在道德上的疾病。今日,我們談論一個「患病的社會」-沒有比這更不解自明的了;但感謝神,藉著基督的十字架,我們得著醫治。

3.  舉例說明

( b )基督的死為人類的痛苦帶來安慰

「背負我們的痛苦」(賽五三  4 )。作為一個受苦的人,基督明白每種愁苦、喪親之痛和傷害;但藉著他的十字架,他能把愁苦變為喜樂,把絕望變為希望。只有在加略山上才找到真正的快樂。

( c )基督的死為人類的罪性為來洗淨

「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五三  5 )。這節經文宣告了基督代贖的工作。藉著代贖,他為我們的過犯而被刺透,為我們的罪孽而被壓傷,為我們得平安而受罰,為我們得醫治而受折磨。這些詞彙描繪了救主所受的死那種暴力與痛苦的狀況,就是他為我們的緣故而忍受的,為要洗淨我們的罪。

4.  舉例說明

( d )基督的死為人類的迷途帶來征服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五三  6 )。在個人層面、社會層及民族層面來說,人都是迷路的受造物,正如一隻愚拙的羊。然而,十架上的基督「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  10 )。為了尋找我們,把我們帶回他自己的地方,主「(不惜一切)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五三  6 )。我們讀到他被壓逼、被苦待、被囚禁、被隔離、被鞭打、被埋;然而,面對這一切受苦,他仍閉口無聲,因「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他不自私,因「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他沒有敵意,因他不行強暴;他是無罪,因「他口中沒有詭詐」(賽五十三  7  、  9 )。確實地,他是那位受苦的救主!

5.  舉例說明

三、救主救贖計劃的使命

「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賽五三  10  ,參看  11-12  節)。這些字句看來有點奇怪,直到它們從下面得著解釋。事實上,主耶穌沒有徒然死去,他把荊棘冠冕變為黃金冠冕,他把十字架轉化為冠冕,把敞開的墳墓變為敞開的天家。因此,從他的十字架上流下了使命,以賽亞把這個使命以六句榮耀的話簡列出來:

1) 屬靈的繁殖

「他必看見後裔」(賽五三  10 )。主耶穌藉著傾倒自己的生命為贖罪祭,成為了「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  29 )。天家將會充滿得救的男男女女,都因加略山的得勝。當我們擁抱十架時,我們就有分於屬靈的生產上。假如一個以色列人有很多後裔,特別是當他能活著見到他們,他便算是一個有福的以色列人(參看創四八  11  ;詩一二八  6 )。救主本身就是自己死亡的果子;而我們也可以看見這個豐收的使命,只要我們能「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二  12 )。

2) 屬靈的長壽

「並且延長年日」(賽五三  10 )。以色列人認為長壽是另一種福氣(參看詩九一  16  ;箴二  3  、  16 )。這裡所指的是我們復活的主那無窮盡的生命。他宣稱:「(我)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啟一  18 )。因此,他可以向我們說:「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約十四  19 )。

3) 屬靈的亨通

「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賽五三  10 )。因著耶穌的死和復活,神一切的計劃將要見到令人喜悅的實現。「在他手中」這個短語指向基督那中保及大祭司的使命,並且指向他以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身份掌權的那日子,所顯的權威和大能。我們能在借與基督在生命上聯合而分享到救主的亨通是何等的奇妙。

4) 屬靈的成熟

「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賽五三  11 )。基督受苦之死帶來教會的誕生,他受苦的生平為教會帶來了成長。他期望他的子民能在屬靈上長大成熟(參看弗四  13 )。我們再次可以有分於復活主的使命。保羅提醒我們要「……  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  …  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  24 )。

) 屬靈的活動

「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賽五三  11 )。因我們救主就是義,他不單算我們為義,也賜給我們義。他吩咐自己的僕人出去,傳赦罪、和平寫大能的福音(參看約二十  21-23 )。當神的兒子成就了這使命,他應許要擔當我們的罪孽(賽五三  11 );換言之,他作我們長遠活著的大祭司為我們祈求(參看來七  25 )。

6) 屬靈的優越

「所以,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他將命傾到,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又為罪犯代求」(賽五三  12 )。主耶穌勝過了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來一  3 )。他勝過世界、肉體、及魔鬼。故此,他進入了賞賜。令人興奮的是我們不單能在地上分享到這種得勝,將來我們與他在榮耀中一同作王的日子,要更豐盛地分享到這個得勝。我們的位置應是:站在勝利的立場上爭戰,而不是為勝利而爭戰了。我們所得的是一個崇高的屬靈生命,是在主耶穌基督裡並藉著他而得的。

這裡就是我們的救主救恩計劃的六方面的事工。外面的世界或會質疑我們的福音之有效性,但對我們這得救的人來說,它是「神的大能,神的智慧。」(林前一  24 )

結語

我們已見到以賽亞把十字架上的基督向我們揭示:基督的威嚴,基督受苦的奧秘,及基督救贖計劃的使命。願神使我們不單能體會到受難節的苦楚,並且能掌握復活主日的得勝。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蘇格拉底臨終時,與他的朋友在安詳中談論哲學,是我們最期望的。耶穌臨死時,在極度痛苦中呼吸著,被整個國家所虐待、被凌辱和指控,是最可怕的時刻。蘇格拉底接過一杯毒藥時,為那哭泣的執法的劊子手祝福;但耶穌卻在折磨中,為那些無情的施暴者祈禱。不錯!若蘇格拉底式的生與死顯示了一位智者應有的表現,那麼,耶穌的生與死成為了神所有的表現。( Day by Day with Jesus, c1981 by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Used by permission )

2  .舉例說明

當一間英國的修道院在多年前被修建時,拆掉了一塊古時的石牆,發現在背後有一個撒克遜時代的十字架,專家估計可追溯到公元一千年。這個十字架吸引之處不像今日不少的十字架,在其上顯示著一個在痛苦中的受害者之像,乃是一位作王的耶穌,一身大祭司的裝扮和一位已受嘉冕的君王。他的眼睛,不是表現正在受苦,或因死而閉上,乃是在平靜中爭開著,張開了手——只「有能力拯救」的手。這個古舊十字架是何等的逼真!當我們來到十字架前,我們發現,在死亡之處卻是得生之地,當我們與他一同釘死時,我們實在是開始與他一同得生,一同作王。( J. Sidlow Baxter, The Master Theme of the Bible, Wheaton, Ill.: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3  .舉例說明

救世軍的創辦人卜維廉將軍( General William Booth )死後,他的遺體放置了三天給人瞻仰。數千人排列肅立在位老將兵的棺木旁,兩邊放置了官方送來的花圈,寫上了各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他的喪禮在英國倫敦西部一個巨型展覽館進行,有四萬人出席,來自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由貴族到被社會鄙視人-就是他所服事的人也在場。一位衣著整齊的婦人前來到座位,剛好坐在瑪利皇后的旁邊,她向皇后吐露自己本來是一位妓女,但將軍卻救了她。當扶靈隊伍離去後,她把三朵殘存的康乃馨放在棺木蓋上-在棺木上唯一的花朵-她說:「他關心像我們這樣的人。」這是將軍的墓誌銘,也是我們的主的墓誌銘,他不單愛我們,並且為我們而死。

4  .舉例說明

一位宣教士,在非洲的曠野上向一群異教徒宣講主耶穌基督的奇妙故事。坐在前排的是族長,他專心聆聽宣教士每一句話。當宣教士說到基督如何釘在十字架上時,那位族長從座位跳起來說:「停啊!把他從十字架放下來;要釘死的應該是我,不是他!」你有否應該為他要感謝神?( Day by Day with Jesus, c1981 by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Used by permission )

5  .舉例說明

1840  年,蘇維主教( Biship Selwyn )在紐西蘭毛利食人族( cannibal Maoris )宣教,他寫:「若我向一個土著說及謀殺、殺嬰、吃人、姦淫等事情,他們會取笑我,因我把這些看為不道德。但他們對自己的土著十分愛護,不容有一人受害。相反地,當我告訴他們,神的兒子來到就是要為這些罪來,他們想聽下去,知多些,最後,他們肯認罪,離棄罪惡。」( Day by Day with Jesus, c1981 by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Used by permission )

真的,基督的死是所有迷途的人的答案。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