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活的道

神住在人當中  ——  成為一個人  ——  這使祂能和那些祂要拯救的人在身份上完全相同。神的個人溝通就是這系列講章的主要信息。

我們將會詳細講解約翰福音第一章  1  至  18  節,以先存、創世和成肉身的道等信息,把永活的道之奇妙處展示出來,啟迪那些謙卑的信徒和好學的神學家。

在這研習中,主耶穌的位格提升至祂榮耀及權能的寶座上。祂展露出神基督本有的永恆性、個性和神性。祂是那位完全的完全作者。祂是創造者,一切受造物在祂裡面把祂彰顯出來。 道成肉身的最終目的不但把父神表明出來,也是把信徒改變成為象祂的樣式。

 這些信息能觸動心靈、引發思想,使會眾能好作準備過聖誕節。


49 講章大綱

永活的道

主題:先存的道

經文:約一  1-14

經文: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約一2)

引言

約翰的福音書中的前言,是聖經中其中一段對基督的人格最壯麗的一段描述。約翰二話不說便立即以為全書的中心人物——不是耶穌,不是基督,乃是道,或話語,祂成了肉身,為的是完全把神啟示出來。我們對這先存的道的第一印象應是:

一、祂的永恆性(1

1)     聖經的預言(彌五  2)

2)     聖經的歷史(約八  58)

3)     聖經的神學(西一  17)

二、祂的人格  (約一1)

1)     祂作為生命所啟示的人格  (  約一4)

2)     祂作為光所啟示的人格  (  約一9)

3)     祂作為愛所啟示的人格( 約一  14)

三、祂的神性(約一  1)

1)     認識祂   (  約一14)

2)     相信祂   (  約  一  12)

3)     接受祂( 約  一  12 )

結語

重生的特徵就是我們完全地降服在神的面前,好叫基督在我們裡面成形;這情況一旦發生,祂便會以生命,光和愛在我們一切所行,所作,所說中發生影響。願我們敞開心扉時,求神把這經驗賜給我們,叫我們活在這降臨的永恆的道——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


49 講章大綱闡釋

永活的道

主題:先存的道

經文:約一  1-14

經文: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約一2)

引言

約翰的福音書中的前言,是聖經其中一段對基督的人格最壯麗的一段描述。雖然它的用字淺白,結構簡單,這開首的句子皆對謙卑的信徒和神學家說話。約翰以為全書的中心人物——不是耶穌,不是基督,乃是道,或話語。

這個用詞源於舊約,意思乃與神有關的智慧和能力。在約翰的年代,哲學家把它用來指到神和世界之間交換的一種理性和默想。在新約,「道」的用法乃是「思想」或「觀念」,也是「該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約翰說耶穌就是道,就是父的永恆獨生子,祂成了肉身,為的是完全把神啟示出來。約翰這樣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約一18)。在揭示這先存的道時,我們的第一印象應是:

一、祂的永恆性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約一  1)。我們把這句句子與創世記的開首語連在一起:「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一1)。這明顯的宣告超越了世界的創造,觸及了永恆,讓我們看見榮耀的神。所以我們知道在宇宙出現之前,只有神的兒子。這真理也在聖經中不斷地被提及。

1)     聖經的預言

先知彌迦在聖靈的啟迪下,看見超越他時代的事情,並且宣告說:「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五  2)。這是關於主耶穌將要以伯利恆的嬰孩進入時間和永恆的預言。  祂這種形式的出生已預言了祂的先存性(所以祂也是永恆的)。

1.舉例說明

2)     聖經的歷史

耶穌對祂當代的人宣告祂的永恆性,祂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約八  58)。耶穌又可以對尼哥底母說:「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約三13)。後來神子又在那篇美妙的大祭司禱文中說:「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約十七5)。祂在時間最中心,神宣告了其永恆性;祂也在歷史中,就是時間兩極的聚合點。

2.舉例說明

3)     聖經的神學

「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西一  17)。「他在」這兩個字含有強調的意思。  祂,也只有祂在(萬有之先),萬物都是被造的。  所以「之先」這個詞不應被理解為顯示祂極度的尊貴,反而是肯定祂的先存性。故此我們可以與希伯來書的作者一同感歎說:「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  8)——雖然在這節聖經中,我們憑上下文也可以看見它強調了耶穌從道成肉身而來的人性的永久性,而不是其榮耀和永恆性。無論如何,祂的先存性已被舊約(參看詩二7)和新約(參看約八58)肯定了。

二、祂的人格

「道與神同在」 (參看一1)。請注意「與」這個字。它既傳遞了一種關係的概念,也表達了人格的獨特性。  溥魯枚  博士( Dr.Plummer)建議應該把這句子讀成:「道與神面對面。」換句話說,它永恆性的素質和聯想是不會出現人格上的混淆的。在神裡面,永恆的子與永恆的父是分享同一個生命、光和愛的。以下的經節,就是約翰告訴我們基督的人格,是怎樣以永恆的生命,光和愛在時間之中被啟示出來。

1) 祂作為生命所啟示的人格

「生命在他裡頭」 (約一4)。這個人的生命,就是主耶穌活在地上時的所行,所作的工和所說的話。關於祂所行的,我們讀到:「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壹一1)。  就祂所作的工而言,祂是永遠有交流的生命。  祂能夠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  10)。然後關於祂的話語,祂可以宣告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所以藉著祂的生命,我們便可以看見,感受到和聽到祂榮耀的人格。

2) 祂作為光所啟示的人格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約一9)。這句子取了同一個表達的格式,讓我們思想一下這光是如何在祂所行上被啟示出來。祂可以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這光是燦爛地照耀,以致黑暗都不能壓住它或勝過它。

後來在祂的工作中,祂永遠地驅走了無知和罪的黑暗。祂能夠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約九  4-5)。再次,就是當祂尋求完成父神差祂來完成的工作,撒但和他的所有權勢也不能撲滅祂人格的光。

這同樣可以應用在祂的話語上。當祂說話時,男人和女人再也不在黑暗中了。這解釋了為何祂能夠說:「我若沒有來教訓他們,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他們的罪無可推諉了」(約十五  22)。

3) 祂作為愛所啟示的人格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  14)。聖經告訴我們「神是愛」(約壹四8、16),可是這愛若不是完美無瑕地顯示在主耶穌基督的人格中,我們便永不能認識這種愛。

在祂所行的上,祂總顯示出神的愛。這是約翰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一  18),背後所表達的整個意思。祂的生命中,永不會有一刻停止表達祂的天父的心跳。

祂的工作就是愛。保羅以這樣的驚歎總結說:「神的兒子  (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這捨己乃是在祂心碎之時所流的淚,又在祂擁抱小孩之時表達出來的;另外就是祂對無數的人群表明的情感,祂為人類的得贖被懸在十字架時所經歷的悲痛。

3.補充說明

在祂的話語中,同樣的愛也展示了他的人格。縱是祂的仇敵也「希奇祂口中的恩言」(路四  22);而約翰也提醒我們:「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

在這裡,我們看到祂作為反射的生命所揭示出的光和愛的榮耀的人格,是不可被挑戰的。

三、祂的神性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一  1)。  正如新聖經註釋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指出,「這句子不容置疑地暗示了神性。」這句子不是寫成道就是寫成神,因為這會有一個意思,就是祂自己全吸取了神性,祂是唯一的神。句子也不是寫成道就是一個神,因為這正是今天的假師傅教導我們的。  原文的句子作道就是神,即是說,祂一直分享神聖的實體和本質,正因為這關係,故此祂被視為神——與父和聖靈同等。保羅告訴我們:「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腓二  6),正是幫助我們明白這神聖的概念。此處更直接的意思,就是主耶穌認為與神同等不是一項強奪的獎品。

天使長露西弗想搶奪神的王冠,於是被逐出天堂。亞當和夏娃欲摘下了禁果而變為神,也從伊甸園中被驅趕離開。但神的兒子不用奪取神性的獎品,因為祂本身就是神。

當祂在世之時,祂以接受多馬俯伏在祂腳前的膜拜,表明了祂的神聖:「我的主!我的神!」(約二十28)。祂又以赦罪來表明祂的神性,那時祂轉向那個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 (可二5)。祂又以按自己的意願隱藏起來,來證明祂的神性,當日的人想把祂推下山崖,但我們卻讀到:「他卻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路四30)。祂又以作出驚人的宣告表明祂的神性,其中最厲害的一次莫過於祂宣告自己——「我與父原為一」(約十30)。祂更以自己自願赴死表現祂的神性;只有在肉顯現的神才能說:「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十17-18)

基督——祂的永恆性、人格和神性所表現的極至的榮耀,足以駁倒三種異端:

亞流  主義者Arians 相信基督是次於神的。「在公元四世紀,作為亞歷山太的長老亞流開始宣傳一種說法,就是耶穌雖為神的兒子,卻不是與祂的父神同屬永恆,祂只在其神聖實質上被視為永恆,且祂只是受造物。亞流認為耶穌不是真正的神。我們的聖經把耶穌稱為「道」,把祂看為三位一體中的一位。亞流可以說是現代實用主義者的先鋒。」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p.653)

撒伯流 主義者Sabellians 則否認在三位一體的位格中有任何差異,並且說神有時會以父,有時會以子,有時又會以聖靈的身份顯現。

索西奴主義者  ( Socinians )說耶穌不是神,只是人;雖然祂是最聖潔和最完美的,但祂只是一個人。

約翰在這篇最能把聖子表彰出來的精采段落中說:「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10-13)。神所賜的我們不可以拒絕,反倒要:

1)   認識祂

「道成了肉身,…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  (約一14)。讓我們看見祂就是那一位擁有永恆性,人格和神性的——神的兒子,是你和我的救主。

4.舉例說明

2)相信祂

「信他名的人」  (約一12)。不論新約稱呼祂為什麼,祂在這段落中被人認識的乃是道:即話語,就是完全彰顯『神是誰』的意思。約翰認為祂是道,因為他在拔摩島上,看見一個異象,就是主耶穌坐在白馬上出征,祂的衣服上寫著「神之道」(啟十九11-13)。

3)接受祂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  12)。正如先存的道從外面進入人類的歷史,祂也必須從外進入你的生命中。問題是,你有讓你的生命成為神兒子的伯利恆嗎?

5.舉例說明


結語

重生的特徵就是我們完全地降服在神的面前,好叫基督在我們裡面成形;這情況一旦發生,祂便會以生命,光和愛在我們一切所行,所作,所說中發生影響。當我們敞開心扉時,神就願把這經驗賜給我們,叫我們活在這降臨的永恆的道——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在漫長的戰爭期間,一個男孩子常常都看著放在桌子上他父親的照片。他的父親在他尚在襁褓時便已離開他。在數年之後,他已把父親這個人忘掉了,不過他仍會看著照片說:「希望爸爸可以從照片中走出來,成為一個真人。」聖誕節就是在犯罪的一天,當人已經忘了神,祂卻以神的兒子的方式踏入世界。  ( Pulpit Helps, published by AMG International, Chattanooga, Tenn., 37422 n.d. )

2.舉例說明

一天,一個六歲的男孩子走到他的母親面前:「媽媽,誰造神?」他的母親聽了這句話,臉上立即露出驚訝和懊惱的表情。她暴躁地說:「這是什麼問題!你最好走開自己去玩吧。」在同一個國家的社區,另一個男孩走去他的母親面前問:「神造了祂自己嗎?」他的母親立即停了手不作工,默默地祈禱。這個母親脫下她的結婚戒指,把它遞給兒子說:「這只戒指哪裡是始?哪裡是終?」男孩過了一會兒答道:「戒指是沒有始,也沒有終的。」母親說:「神也是一樣。神沒有始,也沒有終。祂從永恆存在到永恆。」 ( Gospel Herald,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Wm.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2, p. 380. Used by permission )

3.補充說明

一個男孩子對他的父親說:「爸爸,耶穌是唯一一位敢徹底地活的人!」真的,祂是「水晶基督!」祂是唯一一個活在世界而毫不自私的人。祂獻上祂的整個生命用來救助和服事有需要的人,但卻沒有絲毫把祂自己削弱了。祂擁有絕對的愛的容量,又能夠把別人的苦難看作是自己的。所有人類的痛苦祂都認為重要!  ( Walter B. Knight,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Grand Rapids, 1956, p. 336. Used by permission )

4.舉例說明

在羅馬的羅碧裡奧西宮( Rospigliosi ),有一幅雷尼 ( Guido Reni )  的著名壁畫「北極光」,它的線條、詩意和顏色都不是同年代作品可以比美的。它被畫在高高的天花板上。當你站在行人路上往上望去,你的脖子會僵硬,頭會暈眩,影像都漸變模糊不清。因此皇宮的主人把一塊大鏡子放近在地上。於是影像便反映在鏡中,你可以坐在它面前,舒適地研究它的巧妙奇工。當我們嘗試抓住神的觀念時,耶穌基督對我們所作的恰恰就是這樣。  祂是反映神性的鏡子。祂也是神的人格的外在表彰。  祂在我們靜寂空乏的心裡為我們詮釋神。在祂裡面神變得可以看見和容易明白的。我們不能靠任何的努力把神尋找出來。我們愈嘗試便愈混亂。而耶穌出現。祂是反映我們的神,容讓我們衰弱的意念可以真的捉得住神自己。  ( Frank M. Fairchild in Can We Believe?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House, 1956, pp.328-329. Used by permission )

5.舉例說明

一團大東西——據說是一塊石頭——多個世紀以來都躺在北卡羅萊納州的淺溪中。人們看見這一堆醜陋的東西,都會視而不見地走過。一個貧窮的男人一天走過,看見一堆重物——剛好讓他的門微開著——於是把它搬回家去。一個地質學家停在一個窮人的門外看見一堆黃金——是洛磯山東所能夠找到最大堆的黃金。很多人仰望耶穌。有些人只看見一個加利利的農夫,於是轉身便走。有些人看見一個先知,於是停下來聽祂說話。有些人則看見彌賽亞,於是敬拜祂。有些人看見神的羔羊,於是仰望祂把他們從罪裡救拔出來。今天有些人只看見耶穌是一個完美的人,除了從祂身上得到完美生命的榜樣外,便一無所獲。其它仰望祂為神的羔羊的——那神所揀選的祭牲和救主;他們認定自己最大需要,就是從罪中得救,於是到祂面前尋求潔淨。當你看耶穌時,你看到什麼?  ( Expositor,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Grand Rapids, 1956, p. 336. Used by permission )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