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講章大綱

祈禱學校

主題:為壓力祈禱

經文:徒四  23-31

引言

我們從使徒行傳二章至四章,看到教會剛熬過了恐懼和沮喪的時期。雖然被帶到地方官的面前時使徒仍然毫無懼色,但對這些嚴格考驗的反應卻深深地影響了他們。所以他們召開了一個祈禱會,其中所發生的事成了聖經中為壓力祈禱的經典經文。請看:

一、舉行祈禱會(徒四  23)

1)     考驗的時間   (  徒四18)

2)     逼迫的時間   (  徒五40)

二、祈禱會的重要性(徒四  23)

1)     合一的聲音   (  徒四24)

2)     清晰的異象   (  徒四24)

3)     純潔的價值   (  徒四29-30)

三、祈禱會的結果(徒四  31)

1)     教會事工所顯出的大能力   (  徒四33)

2)     教會相交所顯出的大恩典   (  徒四33)

3)     教會紀律所顯出的大恐懼   (  徒五5)

結語

我們看到關於這祈禱,是在聖靈裡禱告,奉主耶穌的名禱告,按神的旨意禱告,在知道復興必要來臨的確信中禱告。神會藉著我們作工,不過祂只透過回應祈禱來作工。神使我們成為大能的祈禱勇士!


45 講章大綱闡釋

祈禱學校

主題:為壓力祈禱

經文:徒四  23-31

引言

我們從使徒行傳二章至四章,看到教會剛熬過了恐懼和沮喪的時期。雖然被帶到地方官的面前時使徒仍然毫無懼色,但對這些嚴格考驗的反應卻深深地影響了他們。所以他們召開了一個祈禱會,其中所發生的事成了聖經中為壓力祈禱的經典經文。我們讀到:「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 (  徒  四  31)。我們將會看看祈禱會的背景,重要性及結果:

一、祈禱會的背景

「二人既被釋放,就到會友那裡去,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都告訴他們」( 徒四  23)。這記錄清楚顯示了對那些初期的基督徒來說,他們已經熬過了:

1)     考驗的時間

他們被「禁止……,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 (  徒四18)。在那個時候,耶路撒冷不是一個可以有公開教會和言論自由的城市。使徒們遇到的是反對,並且被禁止奉主耶穌講論。他們也不可能用金錢使自己逃脫這種處境,因為教會很貧窮。彼得向一個要求救助的跛子說:「金銀我都沒有」 (徒三6)。然而神就在這時以復興介入。

歷史告訴我們神的靈不會澆灌一些「富裕,不斷增加財富」的教會。這不是說擁有好的房子或很多錢財是罪,但是在宗教的世界中,一個極大的危極就是人從對永生神的渴望,變成一種「一樣都不缺」的心態  (啟三17)。當基督徒不再受任何的考驗,那麼必定有一些問題存在 ,因為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

2)     逼迫的時間

我們看見使徒被打之後,公會的人威嚇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 (  徒五40),然後把他們釋放了。這是一種叫外在世界對其產生敵視和戰意的生命素質。然而最重要的,是初期教會的使徒並不讓步。作基督徒不是一件「好玩」的事。這與我們今天是何等大的分別!誰還會想到成為基督徒要受逼迫?然而這正是在世界其它地方發生的事。

1.舉例說明

有一點十分重要的,就是哪裡有考驗與逼迫,哪裡就有復興發生。這不是說我們要進入世界,為鬥爭而引起鬥爭;而是說我們應永不被世界中和。我們生命的素質應該是或吸引人,或激怒人。耶穌說:「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 (約五20),以及「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五12)

凡斯·哈佛那 (Vance Havner)  說過:「一間遭受逼迫的教會有一種使人厭惡的力量,也有種吸引人的力量。過往的大復興不是靠多人聚集而來,而是憑少數人更深切的聖潔而得的。」這就是祈禱會的背景。現在讓我們看看:

二、祈禱會的重要性

「二人既被釋放,就到會友那裡去」 ( 徒四  23)。這句說話中隱含的是何等的重要性——「就到會友那裡去。」 在地上再沒有別的力量象祈禱的教會那樣大了。當耶穌把祂在十字架上完成的工作,留下給眾門徒時,祂叫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去禱告。聖靈就在那個時間降臨,教會也應運而生;全球的福音事工也在那個時間開展,叫整個世界都注目。我們在經文中注意到三樣事情:

1)     合一的聲音

「就同心合意的,高聲向神說…」 (  徒四24)。宗派派別在這時還未出現在教會中,他們仍然是一個群體。那是他們被聖靈充滿的生命所招來的怨恨,促使他們要緊密地連在一起。他們也只有一個群體可以依附,讓他們傾吐問題和痛苦,又讓他們呼吸從天堂而來的稀薄空氣,那就是「同心合意」的基督徒群體。這裡有合一的祈禱。當弟兄合一地同居時,有些事情便會發生;聖靈也會在能力和祝福中降臨。

2.舉例說明

2)     清晰的異象

「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 (  徒四24)。他們認識神。對他們而言,祂是統治萬方的神——「主啊,你是  (神)」 (  徒四24)。這處所用的字的意思其實是「暴君」,即宇宙的統治者。  祂與地和海,以及祂手造的一切都保持一段距離。  我們是何等需要捉緊一個既超乎宇宙之外,又投身世界的神的異象。

3.舉例說明

對初期教會來說,神不單是一位統治的神,也是說預言的神:「你曾藉著聖靈,托你僕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說……」 (  徒  四  25)。他們在祈禱中引用詩篇第二篇,裡面說到有一位坐在天上的,嗤笑那些不自量力的人。正如施布真曾經說過:「如果神的笑尚那麼可怕,祂的不悅將會是什麼樣子?」

那個異象就是,神乃為統治的神,說預言和歷史的神。在希律,本丟彼拉多和列國後面,神所做的是「成就  (祂)手和你意旨所豫定必有的事。」(  徒  四  28)

4.舉例說明

不過除了合一的聲音和清晰的異象之外,還有:

3)       純潔的價值

「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你聖僕耶穌的名行出來」 (  徒四29-30)。請留意,他們並不是為小事祈禱。這些人是為復興祈禱,他們求神搖動他們那世代的世界。在威嚇和患難的背景中,他們沒有祈求減輕處境的痛苦,相反,他們祈求勇氣去講論基督的話語——「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 徒四29)。不論是公開地或私下地,他們都希望耶路撒冷的每個人都能聽見福音。

他們也祈求勇氣擴展基督的工作——「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跡奇事……行出來」( 徒四  30)。他們渴望的是擴展工作和建立耶穌基督教會。

他們更祈求頌讚基督的價值——「因著你聖僕耶穌」( 徒四  30)。在主耶穌的名字和名譽中,再沒有什麼是重要的了。他們自己的名聲也算不得什麼;祂的榮耀才是一切。

這是何等的祈禱會,他們合一的聲音,清晰的異象和純潔的價值顯得何等重要!  皮雅遜博士  ( Arthur T. Pierson )  曾經說過:「這是神的教會甦醒承擔責任的時候了。我們作工的時候,要彷彿以為我們是在永恆中做的;我們所接觸的人,也要彷彿以為他們是主在地上,預備和我們永恆接觸一樣。」

三、祈禱會的結果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 徒四  31)。鍾馬田博士  ( Dr. Martyn Lloyd-Jones )  曾經就這節經文講道。在講道中,他說假如祈禱對我們的意義,像對初期教會的門徒一樣,他仍然相信神仍會震動樓房。不過不管樓房是否震動,若在祈禱中有真正的爭戰的話,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地獄的壁壘震動,因為我們的神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  8)。另有三樣東西接著這祈禱會出現的,那是:

1) 教會事工所顯出的大能力

「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 (  徒四33)。救主應許的見證工作,就在那新鮮的到訪中,成就在他們的生命裡。記得耶穌說過:「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我們今天是何等需要這種能力!沒有它的話,所有的見證都變成無效;這也是教會從創世直至末日的責任。我們沒有能力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好的祈禱會。

5.補充說明

2) 教會相交所顯出的大恩典

「眾人也都蒙大恩」  (  徒四33)。「恩典」真是一個可愛的字。那是付諸實施中的神的愛。自由和好客的氣氛在外瀰漫,以致無人會有所缺乏。我們讀到各人都得到分配所需用的(參看徒二45)。那是一種有刻意的凡物公用——實行美麗的分享和關顧。無怪乎世界看見他們都感到極度驚訝。

6.舉例說明

3) 教會紀律所顯出的大恐懼 (徒五5)

「聽見的人都甚懼怕」( 徒五  5)。當罪在亞拿尼亞和撒非喇這些人裡面孕育它醜惡的念頭時,神的審判便臨到犯罪者,我們也看到懼怕臨到教會,世界都要退後一步,向基督教群體致敬。基督徒是地上的鹽,是世界的光。任何有辯別能力的人都看到三個特點:大能力,大恩典和大恐懼。這就是在五旬節的祈禱會之後發生的事。我們還能比這事更能感到滿足嗎?

結語

我們看到關於這祈禱,是在聖靈裡禱告,奉主耶穌的名禱告,按神的旨意禱告,在知道復興必要來臨的確信中禱告。神會藉著我們作工,不過祂只會透過回應祈禱來作工。神使我們成為大能的祈禱勇士,懂得在遇到危險和壓力的時候,取用來自天堂的能力。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在波蘭,一個婦女不顧家中的敵意,對主仍然展示很大的信心。她的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一聽到他們的母親參加了福音聚會便十分憤怒,決定以後不讓她再參加。有一天當她正要出外參加聚會時,她的女兒把她推回走廊。她們一個扯她的頭髮,另一個牢牢地把她抱住;她的兒子已拿著一柄斧頭站在她面前,要她承諾以後不再參加聚會。當他的兒子得意地揮動斧頭時,她被他面上的恐嚇模樣嚇得直發抖,不過她已決定了要去她的救主忠心,她叫喊說:「我愛主耶穌。」然後她便淚流滿面,軟弱地癱瘓在地。她的兒子丟下斧頭,離開她而去。有一年時間她只可以留在家中。她的兒女有時甚至不給她吃的。可是在她的祈禱下,她其中一個女兒認罪悔改了,並且答應讓她多參加一次聚會。當這個母親與她的女兒一起參加聚會,又在會眾面前認罪,並求神的赦免,她的喜樂增加了。  ( European Christian Missions,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2, p.490. Used by permission )

2.舉例說明

在一八三七年一個黑暗的日子,一個在紐約市名叫蘭地亞( Jeremiah Lanthier )的人在駕車上班時看到早上的報紙。當他看到橫掃全國的大衰退在眾人當中造成的恐懼和恐慌,他感到十分難受。工廠已停產,數以萬計的人失業。雖然蘭地亞不是大工業家,他卻有一個特徵:他是對神大有信心的人。他為到這個嚴峻的經濟情況,特地寄出一封信給他的所有在業務上有來往的朋友,告訴他們在每天中午,他的辦公室都會舉行祈禱會。他寄望甚殷,用廿張椅子圍成圓圈;可是第一天一個參加者也沒有。他獨自在那裡迫切地祈禱,求神改變他,又改變美國。第二天他得到一點鼓勵,因為有數個朋友參加了聚會。不久之後,類似的聚會在華爾街開始了,另一個則在威廉士街,第四個則在百老匯。然後像火一樣,這運動燒遍了整個國家。整個國家的道德氣氛都改變了,人們的屬靈生命都得到了大復興。一些歷史學家說,這合一祈禱和信心的力量,是後來經濟改善的主要原因。  ( From Sermons Illustrated, Spearman, Texas, 6/86.4 )

3.舉例說明

出類拔萃的科學家牛頓  ( Isaac Newton )  說,他可以用他望遠鏡看到千萬里以外的太空。然後他說:「但當我把望遠鏡放下,走進我的房間,關上門,跪下來迫切地祈禱,我便能看到天堂,感到主非常接近,彷彿有地上所有的望遠鏡相助一樣。」 ( From Sermons Illustrated, Spearman, Texas, 4/86.6 )

4.舉例說明

多米田  (Domitian )  是羅馬反基督教的統治者,他以為把使徒約翰囚禁在拔摩海島,便能減慢福音的擴展。但主導事情的是神,因為神就是在那島上把啟示錄的異象賜給約翰。亞古士督  ( Augustus )  是更早期實行人口調查,藉此穩定自己國土的君主,他這樣做叫耶穌得以在百利恆出生,而非拿撒勒。神再一次引導人的決定,叫預言應驗。

羅威爾 ( James Russell Lowell )對神的監護有這樣的描述:「真理永遠在建築棚,錯誤永遠在寶座上。然而那建築棚蕩到未來,而在不知名的暗處,神站在暗影中,察看屬於祂一切。」 達秘 ( John Nelson Darby )以同樣的信心呼應這些說話:「神的作為穩藏在場景背後,但祂移開了所有祂藏身的場景。我們必須學習這事情,讓祂來作工。」

這是對神何等的洞見!我們今天的意念與之對比起來,是何等膚淺和可恥。無怪乎他們可以爆發出這樣的勇氣去搖撼耶路撒冷城。  ( Paul R. Van Gorder, God's Controlling Hand,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Radio Bible Class, November 11, 1982 )

5.補充說明

   古代的教會的組織是極小的,但她的能力卻是極大的。可是今天一般的教會有極大的組織,可悲的是缺乏能力。摩根博士  (Dr.G.Campbell Morgan )  曾經警告說:「撒但今天採用的一個方法就是在教會開設很多組織,以致她的會友再沒有時間親近神。很多基督徒忙碌得只聽見教會機器的運作的叮噹響聲。」 ( Walter B. Knight,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 1979, pp.1069-1070 )

6. 舉例說明

   有一個住在附近的家庭有很大的需要。這些需要都被教會討論過了,並且人們都決定了要在教會聚集時為到這些需要祈禱。每個出席的人都願意為這家庭的窘況迫切祈禱,他們正要離開的時候,有一輛載住雜貨的貨車剛停在教會門前。一個信徒大叫:「噯呀,朋友,這就是我的父親為這家庭而預備的祈禱了。」( Mrs. Paul Evans,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1979, p.1071)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