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講章大綱

與這些人相遇

主題:以賽亞——在成就中的教訓

經文:賽六  1-9

引言

以賽亞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他是其中一位最偉大的先知。在危險的日子和災難中,他不斷呼召他的國民恢復對神的信心。在我們將要看的聖經中,我們會看到他怎樣蒙召走上事奉之路,我們又會檢視他的個人素質。我們會看看有關他的生命和事奉的三方面:

一、以賽亞是一個看見神的人(賽六  1)

1)     他個人的榮耀( 賽六  1)

2)     他能力的榮耀( 賽六  1)

3)     他目標的榮耀( 賽六  3)

二、是一個對神敏銳的人(賽六  5)

1)     尋求的靈( 賽六  5)

2)     成聖的靈( 賽六  6-7)

3)     強壯的靈( 賽六  6)

三、以賽亞是一個事奉神的人(賽六  8-9)

1)     以賽亞積極地事奉神( 賽六  8)

2)     以賽亞從救贖的角度事奉神(徒四  36)

3)     他的福音所結的果子( 賽十一  23-24)

結語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王。祂來了,且為贖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祂很快會再來作王和審判。他委託我們所做的,就是向世界宣告說,祂今天仍是我們活著的救主,但明天祂便要來審判了。我們已預備向自己,向安逸和向冷漠死,且出去告訴有罪的男女耶穌的救恩了嗎?也只有這樣的一種有負擔和熱情的人,才願意付出任何代價贏取失喪的人。


35 講章大綱闡釋

與這些人相遇

主題:以賽亞——在成就中的教訓

經文:賽六  1-9

引言

以賽亞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他是其中一位最偉大的先知。事實上,再沒有人如他一般值得被稱為「傳福音的先知」了。在危險的日子和災難中,他做了他國民的歷史中前無古人的事,他不斷呼召他的國民恢復對神的信心。根據猶太人傳統的說法,以賽亞擁有貴族的血統,或至少是貴族的後裔。

按他勒目的記載,他的父親阿摩斯是亞瑪謝王的兄弟,所以以賽亞和烏西雅王便是表親了。他所受的訓練也必定是十分高水平的,當我們讀他的預言時,我們對其中的壯麗和思想的原創性,以及其語言的卓越素質,皆感到印象深刻。

在這一章聖經中,我們會看到他蒙召走上事奉之路的激情故事,又會檢視他的個人素質。我們會看看關於他的生命和事奉的三方面:

一、以賽亞是一個看見神的人

「當烏西雅王架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 賽六  1)。烏西雅王架崩的消息去到年青的先知耳中,他在極其哀痛中進到聖殿的內院,目的是要尋求跟隨神。直至那時,以賽亞生活圈子的人物都是地上的皇室,因為他不單是皇室成員,他也是帝王的文士(參看代下廿六22)。

 當他在神的同在中等候時,一個異象穿透且落在他的靈魂中——這種異象是神在舊約中對其僕人說話的方法。今天我們被神的話所啟迪,又有內住的神的靈指示我們思想祂的旨意——假設我們肯花時間等候主。天上的異象必然與神的榮耀有關,它也教導我們:那聖潔的神呼召我們事奉祂之前,祂是呼召我們去看祂。

1)     他個人的榮耀

「我見主」( 賽六  1)。當耶穌向祂的門徒提起以賽亞的異象時,祂說先知「看見他的榮耀」(約十二41)。毫無疑問,這榮耀是聖潔的反照。當以賽亞重提這異象時,他提到一種稱為撒拉弗的天使——有六個翅膀的發出火焰的物體。它們用一雙翅膀遮蔽著眼(表明它們對聖潔擁戴的態度),一雙翅膀遮腳(表明它們對聖潔依靠的態度),一雙翅膀飛翔(表明它們對聖潔順服的態度)。它們一直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賽六2-3)這對年青的先知來說是何等偉大的一課!所以聖經說得好:「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

1.補充說明

2)     他能力的榮耀

「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 賽六1)。請注意以賽亞在烏西雅架崩的一年看見寶座。這是一個神聖的原則:一個人只有在被摘下冠冕時,神才得到加冕;這樣,主的榮耀所散發的統治能力才得到實現。在烏西雅的生命中,當神被加冕時,他用正直和興盛治國;可是當他變得自足和傲慢時,神便要審判他,以致他死於痲瘋病(參看代下廿六23)。無可置疑,當以賽亞看見天堂的滿溢的冠冕時,他必定會記得這個情景。耶穌必然是主,因為「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太六24)。

2.舉例說明

3)     他目標的榮耀

「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賽六3)神的旨意是要全地都充滿「認識耶和華的知識……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十一9)。假如我們都能夠看見神聖事奉的異象,那麼全地充滿福音就會變成我們最大的目的(參看可十六15;徒一8)。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對這極為認真,因為他們只需在三十三年中,便有機會接觸到全部有關他世的知識。為何我們的世代不能完成他們所完成的事?因為我們已失去神的異象。教會今天最大的需要,就是再一次看見神的榮耀:祂的能力和旨意。

二、以賽亞是一個對神敏銳的人

「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賽六  5)。在異象中神的聖潔時常叫我們在祂面前感到無地自容(參看約十六8-11)。這節經文我們看見聖靈的事奉工作:

1)     尋求的靈

以賽亞喊叫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賽六  5)

以賽亞在前面的一章以六次雷霆萬鈞之勢,向他的國民發出毀滅的信息(參看  11、18-22節),但他似乎並未看見自己的需要,直至天上的異象向他綻放。他只瞥見神的榮耀,他便對自己的罪充滿罪惡感。這在摩西的情況也一樣,他「蒙上臉,因為怕看神」(出三6)。還有約伯,他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參看伯四二6)。對彼得來說也一樣,他「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五8)至於保羅在天堂的異象中看見自己,他驚叫說:「我真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七24)在我們事奉祂之前,神必定把我們帶到這一點上,除非我們認識我們罪的本質,否則我們永不可能尋求神聖潔的本源,我們非有聖潔就不能事奉神。

3.舉例說明

但尋求的靈不但顯示我們罪的本質,也顯出我們無助的本質。以賽亞喊叫說:「我…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賽六  5)。沒有一幅圖畫,比痲瘋病患者中的痲瘋病患者,更生動地描繪這種絕對的無助。不過這卻是神使用一個真正事奉祂的人之前,有心要把他帶到的所在地。只要我們仍然自滿,神都不能使用我們。這是雅各的故事。神必須與他角力,直至他對肉體的信心完全破滅。直到那時神聖的摔角手才能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創卅二28)。

2)     成聖的靈

「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賽六  6-7)。先知在他的徹底罪污中,他首要的是潔淨;所以撒拉弗從壇上取了炭,沾了他的口說:「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賽六7)。這祭壇就是十字架,而炭意味著十字架透過聖靈的工作,在我們身上產生的影響。只有聖靈可以讓十架道德和潔淨的力量背負我們的罪孽,使我們的自我萎縮,又使基督在祂復活生命的所有榮耀中顯大(參看羅八13)。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生命的態度,我們可以不斷依靠聖靈潔淨我們,使我們成為清潔的器皿,為主所用。

4.舉例說明

3)     強壯的靈

「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賽六  6)。正如以賽亞需要撒拉弗為他的罪所作的潔淨的接觸,他也需要撒拉弗為他的無助給他加力的接觸。這正是聖靈在信徒生命中產生的果效。這也是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祈禱時的意思,他祈求信徒能「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力量剛強起來」(弗三16)。當我們轉向求神幫助基督徒在事奉上得力時,這就是我們的能力來源了。

5.舉例說明

三、以賽亞是一個事奉神的人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他說:『你去告訴…』」(賽六  8-9)。經過洗淨和讚美後,先知現在已預備聽候差遣了。這是神的方式。當我們靠著自己的能力去到盡頭時,正是聖靈中的生命的開始,我們正好預備以積極回應和在救贖的工作上事奉神。方法是:

1)    以賽亞積極地事奉神

他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  8)當三一神問同一個問題時:「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六8)這答案已在先知的心裡:「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8)

人未做好這樣的回應準備,只是一個痛苦的明證,說明他們從未看過或感受過神在其位格上,能力上和旨意裡的所有榮耀。你是否對神請求的聲音仍有所保留?請記住,救主的心裡在這一刻仍記掛著失喪的世界。每天有千萬計的人死去,但每廿四小時被生出來的人就更多,可是他們只可以面對一個愈來愈無神,無基督和無望的世界。你是否也無心回復主,對呼招無動於衷呢?

6.舉例說明

2)  以賽亞從救贖的角度事奉神

「去告訴」(徒四  36)。對先知以賽亞來說,這是一個呼召他去傳講審判,一個不受歡迎和不會有人羨慕的委託。第十節的命令:「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其中牽涉到神自己會施行的懲罰。以賽亞的信息就是神施行懲罰的器具。那些人一直偏行己路,他們已無法回轉和接受醫治的了。

一個人可以在邪惡裡頑梗至無可救藥。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也對這背信的國家重複同樣的咒詛的話語(參看太十三  14-15)。雖然他的責任是如此重大,以賽亞卻視他能正面地和以救贖的角度看他的事奉。所以他喊叫說:「『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他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地土荒涼。並且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在這境內撇下的地土很多。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賽六11-13)。這些話證明了神的旨意是如何不可逆轉——無論地上是何等的黑暗!藉著神的恩典的神跡,樹墩會再次生長的!

同樣地,當我們面對一個罪惡的世界時,我們也不可絕望。福音仍是「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羅一  16);而對我們說的話就是:「去告訴」(賽六9)。臨到人身上的榮耀的,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也沒有任何委託能有更大的權柄。我們是否已預備好「去告訴」?這是耶穌再來之前神要我們做的首要事情。

7.舉例說明

結語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王。祂來了,且為贖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祂很快會再來作王和審判。他委託我們所做的,就是向世界宣告說祂今天仍是我們活著的救主,但明天祂便要來審判了。我們已預備向自己,向安逸和向冷漠死,為要出去告訴有罪的男女,耶穌拯救他們嗎?也只有這樣的一種有負擔和熱情的人,才願意付出任何代價贏取失喪的人。

我的手在作工;

我的腿為你跑;

我的嘴唇說出榮耀的消息;

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堅尼斯( Howard W. Guinness )


附加評注

1.補充說明

約翰衛斯理( John Wesley )說:「給我一條能夠徹底瞭解人的蟲,我們便會讓你認識一個徹底瞭解三一神的人!」

慕安德烈( Andrew Murray )加上一句:「永遠不要嘗試從內心找尋信心;你也不能從心底深處搖動信心。放開心懷,仰望基督的面。」

2.舉例說明

在路易十六的葬禮中,大教堂擠滿哀悼者,他們要送別這位被視為極偉大的君王的。室內十分黑暗,只要一支蠟燭便能照亮整個棺材。在指定的時間,宮廷的教士向聚集的法國修士說話。他站起來,從講壇上伸出手去,把一支象徵王帝的偉大的蠟燭熄滅了。然後從黑暗中只聽到四個字:「唯神偉大!」 Homer J. R. Elford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1979 p. 506

3.舉例說明

愛德華茲( Jonathan Edwards )讀到一句新約聖經時心意回轉了。有一個星期日,他有一些事情未能與家人一同上教堂。數小時中百無聊賴,他沒精打采地走進了父親的圖書室。一本呆笨且沒有印上名字的書引起了他的好奇,他隨手翻開,才知道那是一本聖經。他注意到這一節金句:「但願尊貴,榮耀歸與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提前一  17)他在日記中記載當讀到這節經文時他的靈魂立刻甦醒,他彷彿一下子接觸到這宇宙統治者的浩翰莊嚴偉大的思想。另外,也感到一種不斷從心底冒升的罪疚和痛苦,為到他長久以來拒絕這君王,也沒有好好地事奉他。在此之前他對自己的罪孽只有輕微的印象,也沒有為到悔罪而感到尖銳的劇痛。現在他卻感到最深的懺悔。  ( C.H. Robinso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p. 501, adapted )

4.舉例說明

一對父子在一個春天的日子裡,在花園中行走,男孩說:「父親,什麼是萬有引力?」父親回答說:「我兒,萬有引力是自然界的定律或原則,因為它,每樣事物都會被帶向地下。所以若一塊石頭或一個蘋果被拋擲時,地便會把它吸引向下,所以它便會跌在地上。」那時候他們剛走過一個鬱金香的花圃,男孩指著花說:「噢,但是爸爸,你看這些美麗的鬱金香,它們全向上生長啊,它們不是向下的。」「兒啊,你說的不錯,但這是因為它們裡面有別的生命定律,比萬有引力更強,以致它們不會被拉向下。」在耶穌基督裡的生命的靈,也把我們從刑罰和罪的捆綁中釋放出來,潔淨我們,並且預備我們來事奉祂。

5.舉例說明

在數個世紀之前,有一個皇帝把他最信任的傳令官叫到身旁,把一封信交給他,並且命令他向全國宣讀。在信中皇帝答應會頒發特別的獎賞給每一個能夠提出改善生活和促進幸福的方法的人。唯一的條件,就是每個人都必需在皇帝代表到訪村莊時,到最近的村莊收取獎賞。同樣地,我們也可以說神給我們的所有好處和美善都已藉著聖靈賜下了。他幫助和裝備我們過象基督的生活。我們靠著祂的恩典和恩賜,便能夠完成祂為我們定下的旨意。

6.舉例說明

推動宣信博士  ( Dr.A B.Simpson )的動力,就是他看見他必須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帶到千萬未聞福音的部落中。他說:「千萬異教徒的哀哭常在我的耳邊響起,感動我的心。神就幫助我看見他們的黑暗,他們的空洞的痛苦,和他們的絕望。噢,想想這些需要!我感受到,主對他們的愛如海般深,彷彿主對我說:我要你看見他們,我要你熱切地想念他們,我要你看著他們,直至他們把你嚇倒,直到你覺也睡不著,直至你不能評批。讓他們的困境抓緊你的心,使你祈禱,使你捨己地施予,使你說出:『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7.舉例說明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異教的皇帝,在一場爭戰中受了致命傷。當他在戰場上彌留之際,他示意他的隨軍來到他的身旁。他看著他的臉說:「你去告訴死人說,我正往它那裡去。」那忠心的僕人毫不猶疑便舉起劍,刺進自己的心,他要去告訴死人說,他的主人正前往那裡。這只是關於一個異教皇帝的故事,但那僕人的精神和他的行為,卻是非常具挑戰性的。


進深研究書目

J. A. Alexander, Commentary on Isaiah,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62).

O. T. Allis, The Unity of Isaiah, (Philadelphia: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lishing Co., 1950).

Franz Delitzsch, Commentary on Isaiah, 2 Vols., Reprinted,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49).

H. A. Ironside, Expository Notes on the Prophet Isaiah, (Neptune, N. J.: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66).

Edward J. Young, The Book of Isaiah: The English Text, with Introduction, Exposition, and Notes, 3 Vol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5).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