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些人相遇
每一個講道的人都應該閱讀、研習和深入消化 懷特博士 ( Alexander Whyte )的《新舊約聖經人物》( Bible Characters from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1vol.,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 其它關於聖經人物的書籍來了又去,然而這些研習卻永不會過時。講章內提及聖經中的男人和女人,皆是豐富的、具相關性的,和真實的!同時,我也想推薦其它有用的書籍。包括:
James Sidlow Baxter, Mark These Men, (London: Marshall, Morgan Scott, 1955).
Campbell Morgan, The Great Physician, (Westwood, N.J.: Fleming H. Revell Co., 1963).
William Sanford LaSor, Great Personalities of the Bible, (Westwood, N.J.: Fleming H. Revell Co., 1965).
David A Redding, What is Man? (Waco: Word Books, 1970).
這系列所挑選出來的人物,是為了承接凱錫克培靈會 ( Keswick Convention ) 的教導。簡單來說,就是關於犯罪、潔淨、順服、充滿和事奉。讓你的會友與這些人相遇,並在事奉神中,經歷從失敗走向喜樂。
31講章大綱
與這些人相遇
主題:參孫——失敗中的教訓
讀經:士十六 15-22
引言
參孫的出生是因一次奇跡的懷孕和他母親的奉獻而來的。從幼時開始他已是「歸神作拿細耳人」(士十三 5)。由於他多次的英勇行為(參看十四56,十五15,十六3),他已被當代的人看為曠世的強人。不過雖然他有一個人人贊許的開始,他卻因從未能駕馭他肉體的情慾,以致他的人生最終在被俘和悲劇中結束。參孫的故事佔了士師記四章篇幅(士十三∼十六),不過我們主要會集中在他生命中的三方面:
一、生命中的約法三章(士十三 24)
1) 與世俗的刺激隔離(民六 3)
2) 與世俗的誘惑隔離(民六 5)
3) 與世俗的腐敗隔離(士七 26;約八46,十四3)
二、生命中的重蹈覆轍(士十四 1)
1) 被世界污染(士十四 8)
2) 向世界屈服(士十六 17)
3) 與世界同居(士十六 21)
三、他生命中的救贖特徵(士十六 28)
1) 他借信心與神復和(士十六 22)
2) 他借信心向神表證(士十六 28)
結語
參孫的人生對我們這些以信心生活的人來說既是控訴,也是鼓勵。我們藉著神的祝福得以認識具約束性的法則,我們也會藉著向世界妥協而重複自己的罪;不過最厲害的,還是我們可以藉著信心的勝利認識救贖的特徵。無怪乎聖經告訴我們:「義人必因信得生」(哈二4;羅一17; 加三11;來十38)。
31 講章大綱闡釋
與這些人相遇
主題:參孫——失敗中的教訓
經文:士十六 15-22
引言
參孫的出生是因一次奇跡的懷孕和他母親的奉獻而來的。從幼時開始他已是「歸神作拿細耳人」(士十三 5)。由於他持守他的聖約,以致他能夠「將獅子撕裂,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樣」(士十四6);他又用一塊未干的驢腮骨擊殺一千人(參看十五15);另外又把迦薩城門的門扇,門框,門閂抬走(參看十六3),以至他被當代的人看為曠世的強人。不過雖然他有一個人人贊許的開始,他卻因從未能駕馭他肉體的情慾,以致他的人生最終在被俘和悲劇中結束。參孫的故事佔了士師記四章篇幅(士十三∼十六),不過我們主要會集中在他生命中的三方面:
一、生命中的約法三章
在參孫早年的日子中記載了一句話:「耶和華賜福與他」(士十三24),終其一生神聖的恩澤成為了他生命唯一具約束力的元素。這祝福的條件就是他仍然要「歸神作拿細耳人」(士十三5)。從民數記六章1-8節中我們知道拿細耳人的誓言包括:
1) 與世俗的刺激隔離
「他就要遠離清酒濃酒」(民六 3)。舊約中的祭司進入會幕時不可喝酒,否則他們必定要死(參看利十9)。在聖經中酒也被指為「褻慢」(箴二一1),會「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箴廿三32)。在這背景中,它代表了來自世俗的刺激和不負責任的生活。這說明了保羅為何在以弗所書中警告信徒「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弗五18)
我們活在一個時代中,有很多人要引誘把屬神的人導入迷途。你只要看看報紙,聽聽收音機,看電視或者走在街上,便能感受到敵人所施的壓力。他的引誘包裝得很是吸引,以致幾乎人人都無從抗拒。
1.舉例說明
2) 與世俗的虛名隔離
「在他一切許願離俗的日子,不可用剃頭刀剃頭」(民六 5)。長髮是對男人的羞辱(參看林前十一14),那也是拿細耳人分別出來,和願意為主擔起羞辱的記號。它美麗地象徵著人的謙卑和對主的順服,因為祂也是「虛己」,為要成就父神的旨意,以至於死(腓二7-8)。
這原則也可以應用在我們的時代。這個時代壓力催迫每一個人成為第一,要他們賣弄自己的性情和成就,好讓他們攀上名人的階梯。在我們當代的文化中,為基督的名受辱是不受歡迎的教義。然而聖經上說得很清楚:「不要傚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 2)
2.補充說明
3) 與世俗的腐敗隔離
「在他離俗歸耶和華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屍」(民六 6)。聖經警告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林後六17)。腐敗是「不潔」的,所以我們不會去接觸它。這也是為何聖經命令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林後六14),下面是一些實際的做法建議:
a) 不要和不潔的相交
「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林後六 14)基督徒不要牽涉在不合聖經的事情中,那是神不喜悅的——不論那是超速駕駛,逃稅,或其它在家中,教會和世界中不合倫理要求的事情。
b) 不要沾染不潔之樂
「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林後六 14)約翰福音三章19節告訴我們「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不過「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弗五11)。若一些享樂不能在神話語的亮光中享受,又得不到祂的允許的,那就是不潔的,我們必須遠離它。
c) 不要和不潔的先知交往
「基督和彼列有什麼相和呢?」(林後六 15)彼列這個名字一方面是指到撒但,另方面也是指到假先知。真正的信徒沒有權與靠著撒但宣講和行事的人妥協。
d) 不要和不潔的人交往
「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林後六 15)我們在這世界中要嘗試尋找失落的人,不過我們是不屬這世界的,也不認同他們的假預言和無神觀念的做法。這排取了在婚姻,生意或其它背棄信仰而同負一軛的可能性。
e) 不要與不潔的地方關聯
「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林後六 16)偶像是神的代替品,當在我們生命中有任何東西要取代神應有的位置時,我們便是時候與它們分離了。查普曼( J. Wilbur Chapman ) 有一條管治他生命的規條,他說:「任何東西使我對基督的異象模糊不清,喪失我對讀經的興趣,纏繞我的祈禱生活,或叫我的基督徒工作困難重重的,都是與我無益,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必須遠離它。」
這所有的原則都在參孫對神許下的誓言中暗示了——它們也會決定神在我們生命中的祝福。我們絕不可輕視大能的主,因為:「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 7)
3.舉例說明
二、生命中的重蹈覆轍
我們讀到:「參孫下到亭拿」(士十四1)。當一個基督徒開始「下到」(某地方)時,那是危險和不祥的。「亭拿」的意思就是「選派的部分」,很明顯當參孫下到亭拿,他正逐漸放棄離開神委派他打非利士人的任務。從此時開始參孫重蹈的覆轍就是他與世界妥協。
1) 被世界污染
「轉向道旁要看死獅」(士十四 8)。在他下亭拿的路上他遇見一隻獅子,當那猛獸向他吼叫,神的靈使他大有能力,他把獅子撕開彷彿撕開一隻山羊一樣。那是好的,這展示了聖靈勝過邪惡的能力,因為他「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
可是參孫忘記了在最大的試驗後,跟著來的是最大的試探。沒有任時間比剛得勝之後那麼危險的了。稍後,他回到同一條路上,他發現那只死獅,並有一群蜂子和蜜在死獅之內。這正是他妥協和違背他作為拿細耳人的誓言的地方。他取了蜜與他的父母分享,卻沒有告訴他們蜜是從何而來的。蜜是甜的,正如「罪中之樂」(來十一 25)一樣。當甜在我們的口中溶化時,我們是何等容易為罪找借口!我們真是要好好警醒,免受世界的的污染!
4.舉例說明
2)向世界屈服
「參孫就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訴了她(大利拉),對她說:『向來人沒有用剃頭刀剃我的頭,因為我自出母胎就歸神作拿細耳人;若剃了我的頭髮,我的力氣就離開我,我便軟弱像別人一樣』」(士十六 17)。參孫被妥協削弱後,他現在正沉醉在大利拉的溫柔鄉中,在誘惑的壓力下他甚至洩漏了自己力量的秘密。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他頭上的七條發綹」(士十六19)已落了地,悲劇接踵而至。我們看見:「參孫從睡中醒來,心裡說:『我要象前幾次出去活動身體』;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士十六20)
不幸的是,這可悲的故事今天不斷在基督徒的生命中重複著。與世界親近不但使屬靈能力癱瘓,它也廢棄真正的見證,為神所憎惡(參看雅四 4)。當我們與世界親近,我們便在教會中失敗,這解釋了為何屬世的教會要受神的責備。
5.補充說明
3) 與世界同居
「非利士人將他拿住,剜了他的眼睛,帶他下到迦薩,用銅煉拘索他;他就在監裡推磨」(士十六 21)。雖然他被神呼召出來審判以色列人,又有天生神力幫助他完成工作,他最終還是落在敵人的手裡。這被俘使他失去氣力,視力和事奉。他不再是大能的參孫,他只是一個普通人罷了。他不再有機會看見神大能的作為,而他只是迦薩城中一個瞎眼的乞丐罷了。最糟的是,他不再像一個真拿細耳人般事奉神,他只落得在監獄裡推磨,就像一個女奴隸般——一個極大的羞辱!這對你和我來說是何等大的警惕!這也是為何主耶穌問:「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路十八8)當這發生時撒但便歡呼,非利士人也大獲全勝了。
三、他生命中的救贖特徵
「參孫求告耶和華說:』主耶和華啊,求你眷念我。神啊,求你賜我這一次的力量,使我在非利士人身上報那剜我雙眼的仇』」(士十六 28)。我們知道假如我們回轉和相信,沒有任何處境神是不能救贖的,這是何等的安慰!參孫生命的救贖特徵,就是他在疑惑的時間和屬靈低潮仍是信心的巨人,而神也報答他的信心(參看來十一32)。像彼得一樣,參孫的信心也在失敗時得到堅固,他也從打擊中奮起,以一次神乎奇跡取得勝利。請細心觀察:
1) 他借信心與神復和
「然而他的頭髮被剃之後,又漸漸長起來了」(士十六 22)。當他與神分離的跡象再次出現時,他的祈禱生命又再次復活了。他祈禱說:「主耶和華啊,求你眷念我……求你賜我這一次的力量」(士十六28),神也聽了他的祈禱。讚美主,祂為悔罪的人預備了潔淨和復原(參看約壹一9)。若非在神的話語中有這榮耀的句子,我們將成為人類中最痛苦的人。
6.舉例說明
2) 他借信心向神表證(士十六28)
非利士人聚集要給他們的神大袞獻祭,以及慶祝他們把參孫捉住了。當他們以酒作樂時,他們把參孫帶到當中要戲耍他。有學者說他甚至被迫跳舞和猜謎語,正如他在自己的年日與世界妥協一樣。這個有信心的人深感悔恨。所以在一陣安靜後,他請那個引領他的童子把他帶到大樓的中央。然後他在心裡仰望神再賜他能力,他穩住自己,再展示他的神力,令整幢房子倒在他的敵人和自己身上。「這樣,參孫死時所殺的人比活著所殺的還多。」(士十六 30)
這裡表明了一個神聖的原則。只有在我們完全向自己死時,我們才能夠得到最終勝利。對參孫來說,那是身體的死亡;對你和我來說,它是審判的死亡(參看羅八 13)。參孫鄙棄他的生命,為要成為神審判的工具。若我們要成就神在我們的時代的心意,我們也要預備冒上生命的危險。
31節告訴我們在大樓倒塌後,「參孫的弟兄和他父的全家,都下去取他的屍首,抬上來葬在瑣拉和以實陶中間,在他父瑪挪亞的墳墓裡。」在那個寧靜的地方參孫的大能的身體便長埋安息了。同樣,只有我們向自己死我們才會得安息,因為聖經告訴我們「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來四10)。
結語
參孫的人生對我們這些被呼召以信心生活的人來說既是控訴,也是鼓勵。我們藉著神的祝福得以認識具約束性的法則,我們也會藉著向世界妥協而重複自己的罪;不過最厲害的,還是我們可以藉著信心的勝利認識救贖的特徵。無怪乎聖經有四處地方告訴我們:「義人必因信得生。」(哈二4;羅一17;加三11;來十38)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在威爾斯的大復興中,一個臭名遠播的酒鬼也悔改了。他的生命完全被改變,以至每一個遇見他的人都知道他在基督裡重生了。可是酒吧的老闆卻因為失去這樣一個大客,感到極為可惜。所以一天當查理經過酒吧的門口時,老闆開口問道:「有什麼不妥嗎?查理。怎麼你現在老是過門不入?」查理想了一想,然後回答說:「先生,其實我不是過門不入,應該說是我們——耶穌和我——過門不入。」這個威爾斯的信徒學會了一樣東西,就是憑信心把我們和活著的基督聯合在一起,以致基督的生命可以透過我們湧流,祂的靈住在我們裡面,又給我們能力。 (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Radio Bible Class, n.d. )
2.補充說明
慕安德烈( Andrew Murray )曾經說過:「謙卑是心裡完全的靜寂。它不期待什麼,不會對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感奇怪,也不會對我產生負面影響的事有任何感覺。沒有人讚我也好,或我被責備或輕看也好,我也處之泰然。它是在主裡有個蒙福的家,我可以走進去,關上門,秘密地跪在我的父面前,縱然四周風雨飄搖,也能在深海般的安靜中安息。」 (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1979, p. 570 )
3.舉例說明
一個極為喜愛薊的蘇格蘭人把一些種子送給一個住在澳洲的朋友。當它寄到那裡時,海關關員看見只是一個小包,不加多想便讓它過去了,因為他認為那些種子不過是種在私人後花園罷了。今天,整個澳洲地區都長滿了薊,它成為了農夫的災難。罪也像那些薊一樣。最初它的樣子似乎並不帶有傷害性,事實上它也是叫人愉快的。不過一不留神,它會伸展到我們生命中更大和更重要的地方。 (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Radio Bible Class, n.d. )
4.舉例說明
我們每個人都會記得小時生病,母親會給我們的糖衣藥片。我們最初都十分喜愛那些藥片——它好甜啊——可是當我們把糖衣啜去後,它卻苦得我們要立即吐出來。罪中之樂也是一樣:吃的時候是甜的,然後卻是悔恨和痛苦。 ( A. Naismith, 1200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 Pickering & Inglis, Basingstoke, 1985, p. 151 )
5.補充說明
「當我們與世俗為友,我們就是採取了蔑視神的立場,而神會視這為敵對的行動,是一種與祂對抗的間諜活動。這有如我們向主打游擊戰。我們協助和教唆敵人——如猶大犯了一樣的罪。我們問:『一個人的心腸怎可以這樣壞,以兄弟友愛的吻作為記號出賣耶穌?』我們被這人類歷史中最聲名狼藉的行動嚇呆了,但與這不忠的行為比,我們口裡呼叫耶穌基督的名,但卻效忠敵陣,又好到哪裡去呢?」( B.J. Chitwood, A Faith That Works, Nashville. Broadman Press, 1969. All rights reserved )
6.舉例說明
在古代歷史中凱撒大帝( Julius Caesar ) 曾給了一個朋友一份大禮。當他送出禮物時,那朋友說:「這份禮太大了,我受之有愧。」皇帝回答說:「可是我卻負擔有餘啊!」在我們犯罪和悖逆後,神藉著基督賜下寬恕的恩典,對罪人來說差不多是多得不能承受的了,可是這豐盛的神聖憐憫,對祂來說卻是負擔有餘。 (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Radio Bible class, 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