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講章大綱

熱門話題

主題:神對人的需要的回答

經文:來七  19-28

金句:  「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

引言

聖經中再沒有別的篇幅如這章一樣,把耶穌基督突顯為一個完美的救主。它把亞倫的祭司職分與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比較。它又否定地上的祭司能把人帶到神面前,免他們的罪過,或成為人尋找神的途徑。只有耶穌基督能夠做到這一點。因著祂完美的祭司身份,祂成為了完美的救主。請注意:

一、完美的救贖權柄(來七  25)

1)     神看祂為完美(來七  26)

2)     人看祂為完美(來七  25)

1)      祂面向自己的完美(來七  26;約八46;約十四3)

二、祂完美的救贖能力是(來七  25)

1)       寬廣的(來七  25)

2)       有效的(來七  25)

3)       無限的(來七  25)

三、祂完美的救贖能力(來七  25)

1)       表明我這個人(來七  25)

2)       以我的祈禱作調停(來七  25)

3)       背負我的問題(來二  18)

結語

你想認識這位完美的救主嗎?若想的話,前來認罪和相信吧。祂的應許是確定的:「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六  37)


30講章大綱闡釋

熱門話題

主題:神對人的需要的回答

經文:來七  19-28

金句:  「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

引言

在聖經中再沒有別的篇幅如這章一樣,把耶穌基督突顯為一個完美的救主。它以耶穌基督的祭司身份為主題,作者把亞倫的祭司職分—— 一個垂死的祭司  ——與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 一個及其屬靈的祭司——比較。他提出從來沒有一個人作為中保,能夠在救贖和常存的恩典中把一個靈魂帶到神面前,叫他們免於罪過,或成為人尋找神的途徑。誠然,聖經中也有關於信徒的祭司職分的教導,不過要注意的是,那是不分先後或階級的。只有一個人能夠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把我們從罪中拯救,祂的名字是耶穌;我們只可以依靠祂的救恩。祂可以成為完美救主,乃由於祂是第一個完美的祭司。藉著祂的犧牲和贖罪,祂為人的罪作出了神要求的補償。祂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從死裡復活,成為僅次於麥基洗德的之後的大祭司,得以活在牢不可破的生命權能中。因著祂完美的祭司身份,祂今天掌管神寶座的王權,成為完美的救主。請注意:

一、祂完美的救贖權柄

「他都能拯救到底」(來七  25)。這「他」是誰?答案在第26節:「聖潔,無邪惡,無玷污,遠離罪人,高過諸天的大祭司。」在舊約時代沒有祭司可以為他自己或其他人的罪死(參看來七27)。但卻有一位無邪惡,無過犯,在性情上無玷污的且因否定自己而成為完美的救主,故此,祂被認可為整個世界的罪死。我們看見的是:

1)     神看祂為完美的

「聖潔……的大祭司」(來七  26)。「聖潔」這個詞彙在這裡的意思是「合乎神律法。」這裡的一位正是從天上下來,定意要完成神聖的旨意;神的律法在祂的心中(參看詩四十7-8)。在三十三年半中祂完全行在神的旨意中,沒有任何偏離。天兩次開了,聖潔的神望下來看見祂的兒子,宣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三17,十七5)。在舊約時代中,祭司會在獻祭前徹底地檢查用來做祭物的羊,羊羔或山羊。若一隻羊羔身上有三種不同色的毛,它已被否決和拒絕的了,因為牠必須為完美的。當神的羔羊耶穌在約旦河岸接受祂父神的徹底檢視後,祂被宣佈在每一方面都是完美的。

1.舉例說明

2)     人看祂為完美的

「無邪惡…的大祭司」,或可以稱作沒有詭詐(來七  25)。朋友和鄉親宣告祂的完美。「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十六16)。祂的敵人也承認祂「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路廿三41)。猶大呼喊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太廿七4)。彼拉多從他的審判角度說:「我查不出這人有什麼罪來」(路廿三4),他的妻子也催促他說:「這義人的事,你一點不可管」(太廿七19),因為耶穌的緣故,她在夢中倍受折磨。那強盜望向掛在另一邊的強盜說:「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路廿三41)。至於魔鬼,他們對著耶穌喊叫說:「你……乃是神的聖者」(路四34)。  所以人看祂也是完美的。

3)     祂面向自己的完美

「遠離罪人…的大祭司」(來七  26;約八46,十四3)。主耶穌是宇宙中唯一一人可以指著自己說:「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以及「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約八46,十四30)。保羅也稱祂為:「那無罪的」(林後五21)。彼得說祂:「他並沒有犯罪」(彼前二22)。縱然是無宗教信仰的史特勞斯也感歎說:「耶穌基督是宇宙中唯一一人,其良知是沒有被罪污染的。」

聖經作者也把全節經文推向高潮說:「遠離罪人,高過諸天的大祭司」(來七  26)。換句話說,祂拯救的權柄是被地上認同,在天上被讚許的。這獨特的基督絕不可以與孔子,默罕默德,或佛祖比較;祂遠高於這些人物。

3.舉例說明

二、祂完美的救贖能力

「(所以)他都能拯救到底」(來七  25)。這是對我們靈魂奏出何等美妙的音樂!祂能拯救到底。在新約只有另一個地方出現過「到底」這個字。那是路加福音十三章11節的故事,那個可憐的女人腰彎得「(完全)直不起來。」這「完全」二字(中文聖經沒有直譯出來)正是「到底」的同一字。我們差不多可以看到一個平行句式:那人被罪壓彎了,那是如此受束縛,他完全直不起來;但耶穌用祂的拯救大能,只用一個榮耀的動作便把他拉直了。那是祂徹底的救恩。注意被認可的救主的拯救是:

1)   寬廣的

「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來七  25)。在那個不起眼的「凡」字裡,你可以包括每一個國家,每一個階級,每一種膚色,以及每一條信條;那是全宇宙性的。正如一首兒童詩歌所說:

耶穌愛我小孩子,

世界所有的孩子;

紅的黃的黑的和白的,

在祂眼中都寶貴,

耶穌愛世界中的小孩。

你是誰並不要緊,無論你如何深陷罪中,也不管你的心靈狀態——是被打倒的,憂鬱的,絕望的,理想幻滅的,或你是被蔑視的人——這個奇妙的,完美的救主也能夠拯救你。

4.舉例說明

2)有效的

「他都能拯救到底」(來七  25)。與救恩相關的三個時態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在這裡的「拯救」一字原是第三個時態的,但它卻同時包括了三個時態。你可能很迷人,有文化,受過教育,但你自己應該知道你的過去經受不起聖潔的神的徹底檢視。然而那過去卻可以被塗抹,因為主耶穌會拯救到底。  祂的拯救也是有效的。  你也能夠認識救恩——在家庭,辦公室,學校或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你需要救恩的地方。祂的救恩也伸展向未來,當那日耶穌將要駕雲降臨,把屬於祂的人接回去,把聖潔和無玷污的他們獻在父神面前(參看弗五  27)。

3)無限的

「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  25)。祂是長遠活著,只要祂一天仍活著,祂都會繼續拯救。

哈維加  ( Frances Ridley Havergal )問了幾個問題來說明這奇妙的道理:你怎能想像一個人跳下河去救另一個人,然後把他拖出水後,便離他而去,任由他在打顫,疲憊不堪,差不多要死在那裡?那不是完美的拯救,因為那人就算不是死在水裡,也會死在陸地上。他不能呼吸,需要靠人工呼吸幫助。他需要細心的照顧直至能夠完全恢復健康體力。

這就是神奇妙的救恩,祂不但從敵人的惡爪和罪的深淵下把人救出來,祂也繼續拯救直至我們能無瑕無疵地獻在父的寶座前。這就是祂完美的拯救能力了。這是何等的救主!何等的福音!

三、祂完美的救贖能力

「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這位以自己的死把人拯救到底的,現在活在神的右邊替他們祈求。祂在那裡為要:

1)    表明我這個人

「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  25)。正如亞倫的胸膛和肩膀上印有代表以色列支派的名字,我們蒙福的主和夫子也以我的祭司的身份代表我。  我的名字刻在祂的心上,在祂的掌上。  祂永不會忘記我,只要祂一天仍坐在寶座上,我便安全了。我永不致失落;我對祂來說猶如身上的肢體,因為我是祂身體的一部分。

2)為我代求

「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  25)。保羅提醒我們:「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二5)。無論我們的祈禱是何等軟弱無力,錯誤百出和失敗,祂也能以自己的美善把它們毫無缺欠地表明出來,同時釋放力量讓我們得勝地活出基督徒的生命(參看羅八6-27)。聖經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四15),還有「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二18)。當我們的祈禱上去了,能力便下來。

耶穌,我偉大的大祭司,

流出寶血為我死;

尋回我有罪的良知,

無犧牲能出其右;

祂帶能力的寶血一次贖罪,

現在在寶座前也代求。

         以撒華滋( Issac Watts )

3)背負我的問題

「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二  18)。祂也受過我所受的試探和煩惱,然而奇妙的是,當我帶著罪和失敗去到祂面前,祂在父神面前陳明它們並說:「父啊,為我的緣故寬恕他吧。」神看著祂曾用油所膏抹的面,和祂帶有釘痕的手,便為著基督的緣故寬恕我了。這解釋了為何我們可以用約翰壹書一章9節應用於自己身上:「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結語

聖經中最令人著迷和喜悅的說話就是:「來。」完美的救主仍然伸開祂的釘痕手說:「來」——那有兩個意思。我們必須來認罪(參看賽一  18)。認罪是一場智慧的革命,是關呼神和罪的思想的徹底改變。我們也必須來相信——「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十一6)。我們想認識這位完美的救主嗎?若想的話,我們必須來。祂的應許是確定的:「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六37)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利用從科學得出的知識,人可以創造出極精密的東西。在哥本哈根的珍士奧爾遜鍾( Jens Olsen Clock )用了十年時間才造成,它共有一萬四千件零件。然而每七百五十年它還是會走慢一秒鐘。所以儘管它是高庋準確的,它仍不是完美的。西方電器公司( The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 )製造了前所未有最純的金屬,就是鍺的結晶體,其純度是百分之  99.999,999。然而它仍是有瑕疵的。人常常都失足,唯有神是完美的。  ( H.G Bosch,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Radio Bible Class, n.d. )

2.舉例說明

法國人雷南( Renan )說:「在耶穌裡凝聚了所有的美善和自然界中被稱許的東西。」無宗教主義者潘恩( Thomas Paine )說:「祂所宣講的道德標準仍未有人能超越。」羅素( Rosseau )說:「假如蘇格拉底的生和死可以被視為殉道者的話,那麼耶穌的生和死便顯明那是神了。」猶太人底奈裡( Disraeli )承認一個事實:「耶穌已經進佔歐洲,並且把它的名字改為『基督教世界 』( Christendom )。」傑弗遜 ( Thomas Jefferson )說:「耶穌基督給了我們自古至今最崇高和最仁愛的道德標準。」偉大的神學家和聖經學者施特勞斯 ( David Strauss )說:「耶穌仍是我們想像範圍中最高的宗教典範。沒有祂的同在,人心不可能有完美的敬虔。」 ( Gospel Herald,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p. 328. Used by permission )

3.舉例說明

有一群有識之士在倫敦的俱樂部聚會時談到一些過去的傑出人物。其中一人忽然問:「先生們,假如密爾頓( Milton )進入這個房間,我們會怎樣做?」「呀,」一人回答說:「我們會給他一輪熱烈的鼓掌,以補償因當代人的錯失而對他的肯定。」「假如莎士比亞進來呢?」另一人問。「我們全會起立向他致敬。」「那麼假如耶穌進來呢?」仍有人窮追不捨。「我想,」 蘭姆( Charles Lamb )在大家屏息的靜默中說:「我們全都會在祂面前,俯伏跪下。」 ( King's Business,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p. 330. Used by permission )

4.舉例說明

救恩的好消息是給所有人的。喬治懷特菲( George Whitefield )在他的倫敦會堂向群眾講道。他大聲喊叫說:「主耶穌會把魔鬼消滅的。」有兩個被遺棄的流氓站在會堂外面,聽他洪壯的聲音劃破空氣傳送開去。他們面面相覷地說:「那即是說你和我。」他們靠近了一些,從門縫裡看進去,他們看見一張正在流淚的熱切面孔,正呼籲人要歸向神。他的說話抓住了他們最終的希望,他們興奮樂極了,最後相信了救主。  ( The Elim Evangel,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2, p. 588, adapted. Used by permission )


進深研究書目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 to the Hebrew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57).

John Brow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61).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4).

M. R. DeHaan, Hebrew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0).

E. Schuyler English, Studies i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Findlay, Ohio; Dunham Publishing Co., 1955).

Philip Edgcumbe Hughes, 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7).

H. A. Ironside, Studies i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nd the Epistle to Titus, (Neptune, N. J. :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58).

Homer A. Kent J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2).

C. H. Lang,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The Paternoster Press, 1951.)

J. C. Macaulay, Expository Commentary on Hebrews, (Chicago: Moody Press, 1948).

F. B. Meyer, The Way Into the Holiest: Expositions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n.d.).

C. Campbell Morgan, The Triumphs of Faith,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n.d.).

Andrew Murray, The Holiest of All: An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James Nisbet, 1895).

William R. Newell, Hebrews Verse by Verse, (Chicago: Moody Press, 1947).

John Owen, An Exposition of Hebrews, (Evansville, Ind.: Sovereign Grace Publishers, 1960).

Arthur W. Pink, An Exposition of Hebrews, 2 vol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63).

Charles F. Pfeiffe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Chicago: Moody Press, 1962).

Adolph Saphi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n Exposition, 2nd ed., 2 vols.,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02).

Joseph A. Seiss, Popular Lectures on the Epistle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Hebrews, 1846, Reprinted – Lectures on Hebrew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54).

W. H. Griffith Thomas, Hebrews: A Devotional Commentary,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2, n.d.).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