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在現代的講道中有一個很大的危機,就是人成為中心,而神在實際上卻變得無關痛癢。這個誘惑在我們處理一些熱門的話題時顯得更尖銳。不過與此同時,我們卻相信聖經對每個有需要的人的心靈說話,所以我們不能不面對這些在我們當代影響我們的會眾的問題。我們不能一方面相信聖經足以回應所有關於信仰和實際的問題,然後卻不能在講道中為問題提供答案。這個名為「熱門話題」的講道系列會舉出一些這方面的聖經教導原則。
27 講章大綱
熱門話題
主題:基督徒的公民責任
經文:彼前二 11-25
金句: 「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因為(這是)神的旨意。」(彼前二13、15)
引言
使徒彼得在談及關於基督徒的公民神聖的責任問題時,為所有時代的基督徒定下了原則,這個原則涵括且凌駕於所有有形的人間政府。其中包括:
一、聖經觀念上的基督徒公民責任(彼前二 11-12)
1) 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無懼地反對所有錯事( 彼前二 11)
2) 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忠誠地倡導所有美事( 彼前二 12)
二、基督徒公民的個人順服(彼前二 13,15)
1) 社交生活的要求( 彼前二 17)
2) 政治生活的要求( 彼前二 17)
3) 教會生活的要求( 彼前二 17)
4) 屬靈生活的要求( 彼前二 17)
三、屬靈關係上的基督徒公民責任(彼前二 21)
1) 與背罪者基督聯合( 彼前二 24)
2) 與救贖主基督聯合( 彼前二 24)
3) 與大牧人基督聯合( 彼前二 25)
結語
神的話語為個人,社會和國家生活定下了標準。讓我們在神的面前屈膝,承認祂有權對我們的生命作出要求,然後起來服事我們的世代。
27講章大綱闡釋
熱門話題
主題:基督徒的公民責任
經文:彼前二 11-25
金句: 「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因為(這是)神的旨意。」(彼前二13-15)
引言
你曾否讀過聖經中關於基督徒公民責任和順服權柄的描述?在羅馬書十三章和彼得前書二章都有提及的。沒有一個有思想深度的人,不被這個放在基督徒公民肩頭上的嚴肅責任所挑戰。使徒彼得在處理基督徒的公民責任問題時,他涵括,超越了所有有形的人間政府,為所有時代的基督徒定下了原則。我們應該再次審視神對我們作為基督徒公民的看法:
一、聖經觀念上的基督徒公民責任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 彼前二11-12)。神的真正孩子有雙重的公民身份:一方面他的名字已記錄在天國,另方面他也是終生寄居於本土的公民。因為他的雙重公民身份,所以他委身在地上履行神的旨意,如同在天上一樣。使徒繼續表明:
1) 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無懼地反對所有錯事
「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 彼前二 11)。彼得在這裡涵括了所有毀壞個人,教會,國家和世界的邪惡。我們需要在這塊我們祖先稱之為「基督徒的良知」的土地上尋求更新。不論教會在任何時間發出抵擋邪惡的聲音,人們都應該聽見,怯於和遵從。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因為教會已忘記了她的雙重公民身份,以致她失去異象,也停止了在當代的歷史中具約束性的影響力(參看太六13-16)。
查理·衛斯理 ( Charles Wesley )寫過一首名為「溫柔的良知」的詩歌,這詩歌在 1749年的「聖詩和聖詩」( Hymns and Sacred Poems ) 中第一次面世。他的兄弟約翰在 1780年把詩歌縮短讓循道會使用——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我要一個內裡的原則。」部分歌詞如下:
我要一個內裡的原則,
一個警醒的,敬畏神的,
對罪敏感的,
罪一走近它便疼的原則。
幫助我快認識我的驕傲或錯誤的欲求,
抓緊我游離不定的意志,
且撲滅這星星之火。
還有:
我祈求對父的敬畏,
給我溫柔的良知,
噢,神啊!把我的良知造得彷如,
快似眼見獵物般!
當罪走近時甦醒我的靈魂,
讓它繼續警醒。
1A.舉例說明
1B.舉例說明
2) 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忠誠地倡導所有美事
「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譭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前二 12)。事實上,一個真正的天國公民應該是一個最誠實的地上公民。這可能會引致逼迫,但神的應許總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現在這「客旅的日子」可能有神的審判或憐憫,也許它會延遲直到我們站在神的審判台前。要忠心地行善,這是一個對各方的基督徒的呼召。
2.舉例說明
二、基督徒公民的個人順服
「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因為(這是)神的旨意」(彼前二 13、15)。 羅馬書十三章1至2節教導我們:「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故此抗拒這些權柄就得接受神和人的責罰。面對我們今天所看見的世上的極權統治,這可能會難以理解,但神才是掌權的,祂可以為著自己旨意的緣故使用法老和該撒。祂也可以推翻拒絕以祂的旨意和榮耀為依歸的政策和政權。所以作為一個基督徒公民,我們應該提醒自己我們必須委身於紀律和順服的生活中。這順服只可以在出於完全自由的服事神(彼前二16)下理解。
注意這順服可以應用到這四方面:
1) 社交生活的要求
「務要尊敬眾人」(彼前二17)。保羅告訴我們神「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徒十七26)。人是從神而來的,為這個緣故我們要尊敬所有的人。「尊敬」這個字是一個希臘文,就是我們所說「寶貴」一字的來由。所以彼得要說的是我們當看所有人在神眼中都是天生神聖和寶貴的,所以他們對基督徒也是寶貴的。
2) 政治生活的要求
「尊敬君王」(彼前二17)。因為該撒被視為在位掌權的,所以彼得用了「君王」一字。不論一個政府是由一個王朝或一個總統統治,原則都是一樣的:我們因為承認這樣一個王朝或總統治權所代表的,所以必修順服在這樣的領導權下(參看彼前二13-14)。這種對人的法規(或創造)的順服包括三個重要的責任:(1) 定時為本土的領袖祈禱;(2) 適當地遵守本土的律法;(3) 謹慎地支付本土的稅項。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二章 1至3節總結我們最嚴肅的責任指出:「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侯維遜博士 ( Dr.Richard C. Halverson )是美國參議院的院牧,他曾經說:「我們會速速地批評領袖,卻遲遲不為他們祈禱。當我在全國各處走動時,我鮮有聽到牧者的祈禱對像包括了總統、國會、總督、立法機關、市長或市議會。你能想像,千萬計基督徒為領袖發出祈禱和表達關心,能發出何等的力量嗎?」 ( America Reborn, p.33, 1979 )
保羅再一次催促說:「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羅十三 7)。對待這順服的法則的唯一例外就是當人的意思與神的話相違背。
3) 教會生活的要求
「親愛教中的弟兄」(彼前二17),或說聖徒的群體。這段經所說的愛,有一種意思就是它只能在基督徒之間才能享受到,沒有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或忠誠的公民是不愛教會的。韋斯敏斯特信條裡的話便給我們這種提醒:「所有靠著聖靈而與他們的頭耶穌基督聯合的,他們也藉著信心……在愛中彼此聯合,他們在彼此的恩賜和恩典中相通;他們有責任在公在私也履行這責任,以致不論在內或在外也使彼此得益。聖徒的天職就是要在敬拜神中維持聖潔的團契和相通;憑著履行其它的屬靈服事作為他們彼此的啟發,又以他們的能力和需要而減輕彼此的負擔。這種相通乃是由神賜下的機會,將會延伸至地上各處呼求主耶穌的名的人。」
若今天教會這種基督的合一得以維繫,又在世界實行出來,基督徒的見證將可以搗碎邪惡,贏取靈魂,為我們的主,救主耶穌基督爭得領土。
4) 屬靈生活的要求
「敬畏神」(彼前二17)。在彼得列出的關於順服的訓詞中,他把敬畏神放在最中心,而不是放在最末後。這樣作無可置疑是有目的。只有在神被尊崇和敬畏時才能做到對其它的法規的真正順服。
當保羅在羅馬書第三章揭露出人最深的罪性時,他用以下的話來概括他的描述:「他們眼中不怕神」 (18節)。當人失去對神的敬畏時,他就會徹底地敗壞和令人生畏了,因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詩一百十一10)。一位早期的教父說:「敬畏神,然後行你心所願的」,他的意思就是當一個人敬畏神時,他自然會尊重其它的法令和神的法則了。噢,這即是把我們的國家重新帶回新的敬畏神的境地當中,正如我們承認「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箴十四34)
耶利米博士 ( Dr.David Jeremiah )在他的信息中問:「神對美國有其心意嗎?什麼東西會叫一國強盛?」他引用這句話來回答:「不是排列整齊的軍隊和旌旗飄揚,也不是縱橫世界的艦隊;不是堆積如山的財富,也不是生意興隆的工業;不是遍佈千山的牛群,也不是才智過人的賢人;不是教育,不是法律,不是從自由而來叫人誇口的行為。這所有都可以是,然而在神的眼中美國仍相去甚遠。」他繼續說:「認識主的國度才是偉大的,他們的詩歌皆由祂的話引導。在那裡公義的法規『人人敬重』,愛成為一切熱誠計劃的推動,每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呼吸,每個靈魂都在讚美和祈禱中找到喜樂。因此,吾土的壯麗可以蒙神的喜悅,這是人最好的產業。」
三、基督徒公民的屬靈關係
「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彼前二21)。在沒有與耶穌基督這位背罪者,救贖主和大牧人在靈裡合一,沒有人可以成為真正的基督徒。這正是彼得在這一章的結尾告訴我們的事實。他強調神呼召我們:
1) 背罪者基督聯合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二 24)。我們的罪若沒有得到赦免,我們永不可能滿足我們作為天堂公民——或地上公民——的身份。為了要成為我們的背罪者,基督來到這地上活出一個無罪和無私的生命,然後代罪而死。我們讀到祂「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彼前二22-23)
3.舉例說明
2) 救贖主基督聯合
「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前二 24)。我們因基督的死得以與神和好,我們現在已因祂的生命得救(參看羅五10)。只有活著的救主能夠指引我們真正順服的道路。只有一個活著的救主能夠令我們成為我們當成為的基督徒公民。
2) 與大牧人基督聯合
「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彼前二25)。一個牧人不但會尋找走迷了的羊,並且此後會對他寶貝的羊小心看管,或加以照料。知道所有相信基督為他們的背罪者和救贖主的人,都會得到主的應許,祂會照顧我們直至我們人生的盡頭,這真是何等美妙。假如我們曾經需要牧者的照料一如教會和國家一樣,現在就是時候了。
4.舉例說明
結語
神的話語為個人,社交和政治生活定下了標準。讓我們在神的面前下屈膝,堅信祂有權對我們的生命作出要求,然後起來服事我們的世代。
附加評注
1A.舉例說明
尼爾遜將軍(Admiral Nelson)習慣這樣對他的英軍船員說:「英國期望每個人……都履行他的任務。」我們的主則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天國的公民,我們要盡「我們的責任」,和無畏地拒絕所有錯的事。
1B.舉例說明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說過:「給我一百個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罪惡,不求什麼,只渴求神的人,我便可以搖撼世界:為成為牧師或信徒,就是變成一根乾草我也不介意,只有這樣才能推翻撒但的國,在地上建立神的國。」 ( The Preacher's Magazine,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House, 1956, p. 502. Used by permission )
2.舉例說明
在美國早年時有一個富戶在星期六的晚上走去窮困的馬鞍匠那裡,丟下馬勒並下令要他在星期一完成工作。馬鞍匠解釋說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星期天他不作工。富戶堅持說:「那我只好去找那些願意做的人了。」馬鞍匠願意星期二把工作做好,但富戶仍拒絕了,下令他必定要把馬勒在星期一送回馬車。翌日馬鞍匠的鄰人經過他的店子,對他說愈來愈多的客人如那富戶在下午光顧,應該是何等值得高興的事。然而馬鞍匠回答說:「我所持守的並不認同你的說話,但神幫助我,我永不為任何人,也不為任何金錢埋沒良心。」數星期過去了,那是對馬鞍匠的磨難日子。有一天一個軍人走到馬鞍匠的店裡,問他是否是那個拒絕為他的朋友在星期天作工的無禮傢伙。馬鞍匠告訴他自己別無選擇。「不是的,你有選擇的,你可以在事奉神和取悅人之間作選擇。因為你做了選擇,所以我今天才會來。」他繼續說他就是唐寧將軍 ( General Downing ) ,他正要找一個忠心可信的人來執行政府的命令。「當我聽到你的事情的那一刻,」他說:「我已決定那個人是你,因為我相信一個無畏地事奉神的人,必然會忠心地服事他的鄰舍。」那道命令奠定了馬鞍匠的前途。
3.舉例說明
有一個傳道人走到一個非基督徒的農夫家裡,希望有機會向他見證基督犧牲受死。有一天農夫請他陪他一起到雞捨。在一個雞窩裡坐了一隻母雞,她下面有一群小雞在啄食。「摸摸它」農夫說。當傳道人照他的話做時,他發覺母雞是冷的,已經死了。農夫指著她頭上的傷口,解釋說那是鼬把她身上的血都吸乾了,但她卻絲毫不動,生怕那野獸會傷及她的兒女。「噢,」傳道人說:「那正好像基督一樣,祂在十字架上忍受了所有苦楚。祂也可以走下來救活自己,但是祂沒有這樣做,因為你和我都在祂的翅膀下。假如祂動一動的話,那麼死的便是我們了!」農夫深受感動,因為聖靈用簡單的說話觸動了他的心。不久之後,他便接受了十字架的救恩,接受了基督耶穌作他個人的救主。你是否相信耶穌是你的背罪者呢? ( Henry G. Bosch,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Radio Bible Class, n.d. )
4.舉例說明
慕迪 ( D.L. Moody ) 曾經說過:「若有人經過長毛象溶洞 而與領隊失散了,他定是必死無疑的……那裡有陷阱和無底深潭,若沒有領隊或一支燈,他肯定沒有機會再出來。」同樣,我們也不可能獨自穿越這世界的黑暗曠野,我們需要神聖的牧人。 (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Radio Bible Class, n.d. )。
進深研究書目
Elvis E. Cochrane, The Epistle of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George H. Cramer, First and Second Peter, (Chicago: Moody Press, 1967).
Joseph S. Excell, ed., The Bibical Illustrator on I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Paul S. Rees, Triumphant in Trouble, (Old Tappan: Fleming H. Revell Co.).
H. D. M. Spence and Joseph S. Exell, eds., The Pulpit Commentary on I Peter,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3).
Alan Stibbs, First Epistle of Peter,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0).
W. Griffith Thomas, The Apostle Peter: Outline Stud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0).
Kenneth S. Wuest, 1 Peter 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