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講章大綱
神為教會成員計劃的藍圖
主題:系統的捐獻
經文:林後九 5-11;林前十六1-2
金句: 「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林後九11)
引言
一個基督徒能夠做到犧牲地捐獻,卻仍然可以儲蓄嗎?這課題對所有基督徒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我們怎樣花錢、我們的方法,以至我們的態度都是占於優先位置的。我們這裡所關心的是捐獻的事工。
一、捐獻的動機(林後九 11)
1)討神喜悅(來十三16)
2)尊神為榮(箴三9)
二、捐獻的方式(瑪三 10)
1) 十一奉獻(瑪三 10)
2) 施捨( 林後九 11)
1) 積財(林後十一 14)
2) 支出(羅十二 17,十三7-8)
三、捐獻的神跡(林後九 8)
1) 物質上的( 林後九 8-11)
2) 屬靈上的( 林後六 7-8)
結語
請記著捐獻時的動機:討神喜悅和榮耀神。 在方法上,祂要求十一奉獻。祂配得祭物、祂保守所儲蓄的,祂又引領所有的支出。 神跡就是神會把夠用的賜給你,好叫你滿足。祂甚至會叫你成為巨額財富的管家。更肯定的是,祂會在屬靈上祝福你。
19 講章大綱闡釋
神為教會成員計劃的藍圖
主題:系統的捐獻
經文:林後九 5-11;林前十六1-2
金句: 「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林後九11)
引言
一個基督徒能夠做到犧牲地捐獻,卻仍然可以儲蓄嗎?答案會在我們的信息中透露。然而不用多說,我們也知道這課題對所有基督徒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你曾否試過停下來想想除了吃飯和睡覺之外,你花多少時間在賺取金錢上?我們怎樣花錢、我們的方法,以至我們的態度都佔我們的思想和生活的優先位置。
當然,賺錢可以是出於錯誤的動機的。有一些敗德的勾當抓緊人的心思,以致他們不惜一切地想要發達。使徒保羅在這問題上非常嚴肅地警告年青的提摩太,他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六 10)。四周都有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每一種邪惡其實都是從肉慾和貪戀錢財而來的。
然而,我們在這裡所關心的是捐獻的事工。我們將會從三方面思想這課題:
一、捐獻的動機
「叫你們凡事富足」( 林後九 11)。最重要的動機不是「我會得到什麼?」而是「我能夠付出什麼?」因為那不是為滿足一己的私慾,而是討神喜悅和榮耀神。
1) 討神喜悅
「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來十三16)。假如有人問你:「你現在是基督徒了,你生命最大的抱負是什麼呢?」你會怎樣說?思想一會後,你大概會回答:「我最大的抱負是討神喜悅。我愛神,我愛主耶穌和祂的話語,我希望討祂的喜悅。」那麼,這裡有一個方法你可以討祂的喜悅。
1.舉例說明
2) 尊神為榮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箴三9)。那是優美的舊約語言。還有一句舊約的話是主耶穌用來對人說的:「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撒下二30)。當我們讀到新約時,我們看到這句句子:「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來十三16);還有「施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35)。除了討神喜悅外,還有以我們的土產尊祂為榮。沒有這樣做就是蔑視神。
2.舉例說明
二、捐獻的方式
「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三 10)。捐獻的方式涉及我們收入的四個部分:(1)十一奉獻;(2)施捨;(3)積財;(4)支出。
1) 十一奉獻
「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瑪三10)。神要求我們作出十一奉獻。十一奉獻就是獻上我們總收入的十分之一。今日我們會以金錢作計算單位,可是在舊日他們是以生活需用計算的。
早在頒布律法之前人已經實行十一奉獻了。亞伯拉罕作十一奉獻,麥基洗德作十一奉獻,雅各也作十一奉獻。神從一開始便已把十一奉獻的原則放進人的生活中,正如祂教導亞當關於休息的律法——安息日。同樣,神也把十一奉獻建立在祂的宇宙的道德法則裡面。十一奉獻的原則貫徹於聖經中,新約也沒有禁止這做法。事實上,十一奉獻強調的是恩典的律法,因為恩典不會廢棄律法:它是藉著內住在我們裡面的基督的大能,幫助我們遵行律法。假如猶太人在律法之下也獻上十分之一,那麼我們這些在恩典之下的人,又怎能少給?
聖經中有關十一奉獻的主要經文記載在瑪拉基書三章十節,我們剛才都已經看過了。在那段經文之前,神跟列國上下說:「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瑪三 8),然後祂就解釋他們怎樣搶奪祂:「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瑪三8)。這「倉庫」在古時候就是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因為耶路撒冷是君王之都,而聖殿又位於其中心,所以所有的貢物都必須帶到該處。有時人也必須把牛只賣了錢來獻在神的倉庫中。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六章第一節中概括地教導了這真理,他說我們要把神祝福我們得到的一份放下獻給神。我們作為基督徒的首個責任就是把我們的十一奉獻帶到我們的「耶路撒冷」、我們的「聖殿」——教會。
十一奉獻是神所要求的。若有任何基督徒把它刻扣起來,實際上就是搶奪祂。我們的錢都是屬於神的——甚至在奉獻之前。祝福的其中一個秘密不單是生命的降服,更是生命的捨棄。
3.舉例說明
2) 施捨
「叫你們凡事富足」(林後九11)。假如神要求我們獻上十分之一,祂就配得我們的獻奉。施捨是甘心樂意地付出多於十分之一的。這是我們從對舊約中「施捨」這個字的仔細研究,特別是從瑪拉基書的經文(瑪三8)得出的結論。它表達一些額外的東西,也許是花紅,或是加薪,或一些意外之財。也許那是對神慷慨地給你一些祝福的回應,你想給祂一些額外的感恩奉獻——愛的奉獻。
這與新約的教導是絕對一致的,因為當保羅向哥林多信徒要求為耶路撒冷中受壓迫的聖徒奉獻時,他是要求他們在十一奉獻以外捐獻的(林前十六3)。
4.舉例說明
3) 積財
神保守我們所積的財。使徒保羅從自然的關係中引述例子,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14節說:「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我們每一個人在財務上也有道德責任,我們應該儲蓄以應付不時之需。一個不會為到自己可能遇上的不測而預先為妻子作任何打算的人、那些不為子女積財的父母、不肯照顧自己的寡母或其他親屬的人,當他們有能力而不作時,他們是違反了一條清楚寫在聖經裡的命令。提摩太前書五章8節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這教導是再清楚沒有了:我們要積財來照顧親屬,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好好思想的。
沒錯,我們讀過一些很美妙的故事,裡面的主人翁把他們的一切給了宣教士,他們在沒有前瞻未來和對缺乏聖經謹慎理解的情況下,在一些悲劇發生後沒有留下任何足夠的生活所需給妻子或兒女。這些事情與聖經最顯淺和實際的教導並不相符。我們必須照顧自己的親屬。
1) 支出
神引領我們的支出。我們必須在我們負擔得起的範疇中生活,以致我們能夠負擔自己的負債。神的話說:「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以及「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凡事都不可虧欠人」(羅十二 17,十三7-8)。若我們過的是一種順服的基督徒生活,那麼我們開支也應該由神帶領。我們所過的生活水平應該是我們負擔得起的,明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承擔的事情便不要去開始。這不是說你必需要定時還到期的款項,或不可向銀行借錢;它主要是指到你明知道沒有能力負擔的商業交易。
因為每種能力皆由神所委派的,我們應當:「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羅十三 7)。這是說付我們的入息稅或關稅。
為了應付責任,我們唯有勒緊褲帶,或若我們在財政的安排 上出現困難的話,我們便要尋求協助,好叫我們作為公民和基督徒的見證不致受到非議。
三、捐獻的神跡
「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九 8)。神不是任何人的債主。當我們以正直的靈奉獻時,祂就在以下兩方面給予祝福:
1) 物質上的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林後九 8、11)。當神在物質上祝福時,祂不要我們成為百萬富翁。神揀選一些有生意頭腦的人,用他們賺取金錢支持教會的工作。縱使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富起來,神也會叫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若我們能覆行對祂的責任。保羅已經「學會了」「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他「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腓四11-12),這就是最大的秘訣了。當一個人完全從物質的慾望被釋放出來,他會發現作皇帝比作奴隸容易得多。為什麼?因為他的滿足就在耶穌基督裡面。
5A.舉例說明
5B.舉例說明
2) 屬靈上的
「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7-8)。我們所引這些經文可以應用到任何事情上。我們說若你播下犯罪的生命種子,你所收的也就是浪費了的生命。我們說的也是一個人撒下野燕麥的種子;不過這裡的主主要是指著奉獻而說的。聖經說:「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加六6)。換句話說,神的用人應該得到足夠的支持。這確實是我們的時代其中一個叫人哭叫的罪。
不管向神奉獻的基督徒是否在物質上豐足無缺,他肯定在靈裡是豐富的。我們會覺得要獻上生命給神不是問題,可是我們對自己向教會應盡的責任卻有點遲疑;不過更常見的是我們在這奉獻的重要課題上缺乏教導。
結語
請記著捐獻時的動機。你獻上並不為收取,乃是因為你希望討神喜悅和榮耀神。在方式上,我們要記住十一奉獻是屬於祂的。祂提出要求;祂配得奉獻;祂保守所積的財,祂又引領支出。神跡就是神會把夠用的賜給你,好叫你滿足。祂甚至會叫你成為巨額財富的管家。更肯定的是,祂會在屬靈上祝福你。下次當你唱那美麗的奉獻詩歌時,但願它的意義比這些文字更豐富:
我的金,我的銀也盡取,
我不會留下一點不給你。
哈維加 ( Frances R. Havergal )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以森林醫生( Jungle Doctor )而聞名的韋特博士( Dr. Paul White )說有兩個患有麻瘋病的非洲人極想幫助宣教士。他們有數星期在鋸木坑工作,把木材鋸成木皮建造醫院的新翼。當他們獲發薪水時,醫生看見他們把錢分成兩疊銀子;他們說一半是屬於神的。「但是那似乎是太多了,神所要求的只是十分之一。」其中一人迅即回答說:「不過醫生,我們愛祂比那多很多啊!」這是兩個極渴望討神喜悅的人。
2.舉例說明
史碧先生( Mr.W.R.Spight )是在亞拉巴馬州的迪卡圖經營雜的零售商人。一個認識他的朋友說他在生時每個星期天都奉獻五百元給神。神說:「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撒上二 30)。只有永恆能揭示他所奉獻的總數所作成的善工。還有什麼花錢的方式比尊榮神更好! ( Walter B. Knight, Now,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Grand Rapids: 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p.244, adapted. Used by permission )
3.舉例說明
對瑪莉來說她一生中最大的驚喜就是在四歲生日時收到一元。她把那張紙幣帶進屋子裡去,並坐在樓梯上欣賞它。「你想拿一元來作什麼呢?」她母親問。瑪莉立即回答說:「把它帶回主日學。」「要給老師看嗎?」瑪莉搖搖頭。「不是,」她說「我要把它獻給神,我想祂看到這張竟然是元而不是角,祂必定會像我一樣感到十分驚喜。」
4.舉例說明
歌那斯達牧師( Howard Conaster )牧養位於達拉斯比華利山浸信會,那裡的會友有四百人。他有一次以聖經中的各種奉獻作一系列的講道。在一個週日的祈禱會上他宣佈會接受自由奉獻。正常來說,收集奉獻並不是教會祈禱聚會的一部分。歌那斯達告訴在座的九百五十名會眾說,教會其實並不需要那筆錢。「今年我們的預算中已有十萬元的盈餘了,」他說:「不過你們需要被祝福;你們要經歷奉獻的恩典。」收集奉獻後牧師指示執事把盛著超過一千元的籃子回到會眾當中去。他這樣解釋說:「這是神的錢,假如你正需要錢周轉,而你又已求過神的幫助,請你拿取你所需要的。」達拉斯日報的記者海倫彭麗報導說雖然只有少數人拿了錢,不過對他們來說那是天賜之物。一個教區的居民說一個穿得很樸素的年青人在籃子經過面前時拿了數張鈔票,然後他抬起頭輕聲說:「讚美主。」 ( Christianity Today,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Rockville, Md., 1979, p. 1353 )
5A.舉例說明
基督徒的歷史證明了沒有人是窮得不能奉獻的。一個老婦因為年老而不能工作,她開始祈禱:「求你教我怎樣可以取得金錢,又求你叫我看見我可以把錢奉獻出去支持那些立志成為宣教士的人。」在她去世之前,她正支持九十三名宣教士。
5B.舉例說明
當 寇蓋特 ( William Colgate )在十六歲離家時,他唯一所認識的生意就是肥皂和製作臘燭。一天他遇上了運河船的船長,他給他一個忠告:「有一個人將會在紐約成為最大的肥皂製造商,那個人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任何人 ……做一個好人,把你的心交給基督。把你所賺的每一分每一毫中當給神的都歸給祂。製造好的肥皂。全然獻上,那麼你將會成為一個成功又富有的人。」在到達一個城市時, 寇蓋特加入了一家教會,並且「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太六 33)。當他的生意開始興隆時,他把每一元中的一角奉獻給神,然後是十分之二,繼而是十分之五。後來當他的子女都成才後,他便把他上千萬的所有收入全獻給神。
進深研究書目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to the Corinthians, rev. 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75).
Thomas Charles Edwards, A Commentary on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2nd ed.,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885).
F. Godet, Commentary on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7).
Herschel Hobbs, The Epistles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60).
Charles Hodge, An Exposition of the Second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1891,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3).
H. A. Ironsid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Neptune, N.J.:Loizeaux Brothers, Inc., 1938).
G. Coleman Luck, First Corinthians, (Chicago: Moody Press, 1958).
G. Campbell Morgan, The Corinthian Letters of Paul: An Exposition of I and II Corinthians, (Old Tappan, N.J.: Fleming H. Revel Co., 1946).
Leon Morris,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8).
Handley Moule, The Second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A Translation, Paraphrase, and Exposition, Edited by A. W. Handley Moule,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