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講章大綱
神為教會成員計劃的藍圖
主題:教會成員
經文:羅十二 1-13
金句: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十二5)
引言
我們常用這節經文來挑戰個別的信徒要有順服的生命。但細看上文下理,我們卻看到保羅其實是向羅馬的聖徒說到關於教會成員的事,故此我們必須在個人和群體的層面解釋這些經節。請注意:
一、教會成員的基礎(羅十二 1-2)
1) 向神獻上我們的身體(羅十二 1)
2) 神更新我們的靈魂(羅十二 2)
3) 我們的靈在神裡面得滿足(羅十二 2)
二、合一的美麗(羅十二 3-5)
1) 我們互為肢體的美麗(羅十二 3-5)
2) 我們作為管家的美麗(羅十二 6-8)
3) 我們作為團契的美麗(羅十二 9-13)
結語
我們現在知道作為教會成員的意義了。在我們的生命中必須有奉獻、更新和滿足。而合一的美麗也必須藉著聖靈透過我們作為成員、管家和團契體現出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詩人同頌:「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一百卅三 1)
17 講章大綱闡釋
神為教會成員計劃的藍圖
主題:教會成員
經文:羅十二 1-13
金句: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十二5)
引言
我們常用這章開首的經文來挑戰個別的信徒要有順服的生命。但細看上文下理,我們卻看到保羅其實是向羅馬的聖徒說到關於教會成員的事,故此我們必須在個人和群體的層面解釋這些經節。保羅在這裡處理的是:
一、教會成員的基礎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傚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 1-2)。保羅假設他的讀者已經經歷過神的稱義和成聖的憐憫,這是他作出請求的基礎。不過為了享受教會的和諧和事奉,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是必須遵守的:
1)向神獻上我們的身體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這並不是幼稚或含糊的事情。保羅懇求羅馬的眾聖徒——以至歷世歷代的眾聖徒——要完全地、有價值地和明智地獻上自己。他的請求是呼籲:
1) 神更新我們的靈魂
「不要傚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聖經提醒我們:「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廿三7)。神從人的心開始,為要改造生命。這請求中有雙重的意義:第一,是拒絕世俗主義——「不要傚法世界」,然後是聖潔的更新——「總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2) 我們的靈在神裡面得滿足
「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只要我們向神真正地奉獻自己的身體,而我們的靈被神更新,我們的靈在神裡面就會感到滿足。在這地上再沒有一個地方能像在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中叫人得著滿足。神的旨意是善良的,因為它叫人得益處;它是可喜悅的,因為它是叫人愉快的;它是純全的,因為它是有目的的。
你嘗試找出在生命中認識這種奉獻、更新和滿足的一群基督徒,你自會找到合而為一的基礎。
二、合一的美麗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羅十二 3-5)。這十一節經文透徹地闡釋了關於我們互為肢體、管家職責和在基督裡的團契的真理。
1) 我們互為肢體的美麗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十二3、5)。保羅在這裡教導說,若我們要認識我們在教會中互為肢體的真正重要性,我們必須要認清兩件重要的事情:
a) 我們個別的中庸之道
「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 3)。他在此處警告人不要自高自大——把我們自己看得高過「所當看的。」他也警告人不要自貶(暗示要看得「合乎中道」)。相反,我們卻要尋求自我認識,「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羅十二3)。聖靈為榮耀神的緣故需要使用的是一個已得贖和已得釋放的自我,這就是基督徒的中庸之道了。我們一旦認清神沒有製造複製品,祂造的全都是原創,我們便會明白祂拯救和把我們分別出來事奉祂和榮耀祂的目的了。
1.舉例說明
b) 我們互相聯絡作肢體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十二 4-5)。作為個體,我們是整體的一部分。在耶穌基督裡,教會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參看羅十二4上)。縱使存在人的分歧和黨派,神仍然看我們是一體。所以,沒有比報答基督無縫的袍子更嚴肅的事情了。
然而比這更為要緊的是,我們在基督裡是個不可或缺的整體——「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十二 5),我們是互相需要的。眼不能對鼻子說:「我不需要你。」手也不能對腳說:「我不要你」(參看林前十二12-31)。所有肢體都是彼此不可或缺的,所以它們要彼此依賴。
2.舉例說明
2) 我們作為管家的美麗(參看羅十二 6-8)
在這些經文中保羅詳細地提出了教會運作的七種(這個數字代表著完全的和諧的意思)不同形式的管家職分。沒有一個與基督相似的信徒會以一種恩賜向其他人誇耀,以致令教會內的關係弄得充滿嫉妒和驕傲的。保羅特別說到:「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羅十二6)。意思是說每個信徒也有一種恩賜,然而沒有人會擁有所有恩賜的。以下是關於管家職分的七方面:
a) 說預言的職分
「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羅十二 6)。這是受感講道的恩賜。那是說出將要成就之事,而不是估計將要發生的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四章3節為預言下定義,他說:「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這樣的事奉建造、搞動教會,也使教會充滿喜樂。
b) 執事的職分
「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羅十二 7)。這是教會生活中事務和行政上的服事,然而它卻不限於刻板和物質上的事情。分配金錢、食物和講道都是由被聖靈充滿的執事作的。
c) 教導的職分
「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羅十二 7)。這是解經和釋經的恩賜。百基拉和亞居拉就擁有這恩賜;例如他們看出亞波羅的講道缺乏教導。他們私下「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
d) 勸化的職分
「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羅十二 8)。這個字字面的意思是「安慰」、「鼓勵」,甚至是「挑戰。」「勸化」這可字可以有兩種用法:它能夠激勵或贏取他人。基本上,它是一門把已教導的真理付諸實行的服事,不過它卻與教導的恩賜不同。
e) 施捨的職分
「施捨的,就當誠實」(羅十二 8)。這是在金錢上慷慨和管理的恩賜。這裡暗示到所有的信徒都或多或少都會擁有這恩賜。分享的服事應該是一心一意和有從樂意的靈出發的,「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九7)
f) 治理的職分
「治理的,就當慇勤」(羅十二 8)。這治理的恩賜適用於基督徒工作的組織者、負責人或監督。在新約中它也指到家庭生活(參看帖前五12;提前三4),以及描述長老的職分(參看提前五17)。這治理的職分必須要慇勤去作。
g) 憐憫人的職分
「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羅十二 8)。這是牧者探訪的恩賜。它包括憐憫有病的、貧窮的、苦惱的和痛苦的,服事的便當甘心(或歡喜快樂)。它需要由聖靈的喜樂而來的幽默感。這節經文可以與這句子平衡:「若你同情痛苦的人,請把神的陽光掛在你的臉上。」
3.舉例說明
3) 我們作為團契的美麗(羅十二 9-13)
重點在第九節:「愛人不可虛假。」假冒為善的人原本就是「舞台上的表演者」的意思,他只扮演他的角色,卻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使徒在這裡勸勉說:「不要在教會裡裝假,卻要在你愛的團契裡做回真正的自己。」保羅勾畫出愛的特徵。
a) 愛是純潔的
「惡要厭惡,善要親近」(羅十二 9)。史克基博士( Dr. Graham Scroggie )有一次說:「假如沒有一種遠離罪惡的道德,真愛就不存在了。」真愛應該把我我繫於善良的事上,而且一個人忠於真愛多少,他便會恨惡罪多少。
b) 愛是個人的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十二 10;另參看約壹三14)。真愛是把個別的人分別出來,然後向他們注入個人的情感。那是一種給予所有基督徒肯定和榮耀的愛,無分彼此。
c) 愛是親密的
「慇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十二 11)。這三個勸勉是互相緊緊關連的。基督徒必須凡事上熱心,為的是要尋求神的榮耀和叫人得益處。這節經文表達的整個思想,就是基督徒事奉的每一方面都要對主耶穌顯出的熱烈的愛情。
d) 愛是積極的
「在指望中要喜樂」(羅十二 12)。不管生命處於什麼境況,愛總會發出耀目的樂觀的光芒。風暴來了又去,但盼望的錨仍是堅定不移的,因為它停泊在神的愛中。為著這樣積極的愛而說「哈利路亞」吧!
e) 愛是忍耐的
「在患難中要忍耐」(羅十二 12)。不管有何沮喪或逼迫,信徒總要忍耐——這是基督徒生命中不能缺少的素質和事奉。我們活在這樣忙碌、匆忙和飽受壓力的時代裡,我們早已忘了忍耐的藝術了。
4.舉例說明
f) 愛是常充滿禱告的心的
「禱告要恆切」(羅十二 12)。這勸勉特別指到基督徒的活動和祈禱的態度。這種祈禱的心把所有愛的表達都維持在健康的狀態。而且這種禱告的心對教會生活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只要有人聚集在一起禱告,愛的團契才得以鞏固和進深。
g) 愛是有實際行動的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羅十二 13)。這是付諸實行,而不單只停留在嘴唇上的愛。約翰在他的信中這樣寫道:「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約壹三17)真愛能夠跟實際行善的聖徒發出共鳴;真愛也是熱情好客的。「一味地」這個用在好客上的形容詞的另一個譯法就是「竭力」或「追求」(參看腓三6、12、14)。保羅擬人化了這愛,彷彿它在一個無愛的世界裡尋找孤獨的靈魂,以致他們可以享受基督徒的好客之道。同樣的思想也出現在希伯來書十三章1至2節:「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
5.舉例說明
我們怎能在我們的生命中認識神的愛?保羅揭穿了這個秘密。他在羅馬書五章五節說:「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我們若要認識這釋放的愛,就必須除去那攔阻聖靈在我們生命中澆灌的限制(無知、偏見、不信)。我們更要更新有利於聖靈在我們生命中澆灌的責任。這牽涉到順服(參看徒五 32)和信心(參看路十一13)。
結語
我們現在知道作為教會成員的意義了。這基礎是很清楚的。在我們的生命中必須有奉獻、更新和滿足;合一的美麗也必須藉著聖靈透過我們作為成員、管家和團契體現出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詩人同頌:「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一百卅三 1)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人身體裡最小的三根骨頭——錘骨、砧骨、鐙骨——都是在中耳部位的。它們只在正當的運作下排列,才會發揮聽覺的效用。
有一個外科醫生為一個已經廿六年沒有聽過任何聲音的人在那三塊骨頭上動手術(鐙骨切除手術)。因為那個病人是局部麻醉的,所以當外科醫生正要把骨接駁時,他對病人說:「朋友,在我接骨時請你保持談話,並且要看著我。」在外科醫生接骨的瞬間,那人把眼睜得像醬油碟一般大。「什……什麼?誰在說話?噢,是我!我聽得見自己的聲音!」眼淚從他的臉上流下,護士用紗布把眼淚擦去。
在基督的身體裡面,肢體的大小並不是決定其重要性的關鍵所在。一個基督徒可以因為他不是「一隻手」而小看自己,不過他卻可以是一塊用來清晰地傳遞溝通信息的「鐙骨。」為什麼呢?因為它是身體上重要的一部分。 ( Howard G. Hendricks, Say It With Love, Weaton, Ill.: Victor Books, n.d., p. 49, adapted )
2.舉例說明
專家常為到加拿大的鵝群以「V」字飛行感到大惑不解,於是他們的工程師為這個題目作了一個研究。他們發現原來每一隻鵝拍打雙翼時都為跟在後面的一隻鵝提供爬升的氣流。當所有鵝都以完美的隊形飛行時,整行隊伍的飛行範圍比一隻鵝獨自飛行時擴大百分之七十一。每一隻鵝都依賴另一隻鵝抵達目的地。同樣,教會需要學習怎樣以「群體飛行」的方式過基督徒生活,那會比獨自飛行時容易至少百分之七十一。
3.舉例說明
一個微笑
要令疲憊的人歡笑不需太多同情,
有時一點仁慈也能照亮沉鬱的日子;
一聲簡單、友善的問候可以傳播盼望和力量,
又或者只是一個心照的微笑也能令沉睡的人醒過來;
那就像突然出現的一線陽光,把黑暗的房間照亮起來,
一個開朗的靈也能安慰最幽暗的至深處。
選集
4.舉例說明
當戴德生 ( J. Hudson Taylor )被人問到一個宣教士最重要的三個素質,他回答說:「第一是忍耐,第二是忍耐,第三也是忍耐。」
5.舉例說明
「老標」受雇在山上的一個小鎮中掃街,他是一個友善的人。住在街角轉彎的吉丁小姐整個夏季已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給他一杯檸檬汁和一塊餅。他每次都只是害羞地謝謝她,並沒有其它表示。有一個黃昏吉丁小姐的後門響起了敲門聲。標站在那裡,一隻手拿著一袋桃子,另一隻手則是玉米。他邊說似乎邊感到很尷尬:「小姐,這是我買來送給你的,謝謝你對我那麼好。」「噢,你不用這樣做,那根本不算什麼嘛。」他回答說:「也許那真的不值什麼,可是你已比其他人所作的多。」
進深研究書目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to the Romans,rev.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75).
Donald Grey Barnhouse, Expositions of Bible Doctrines,Taking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10 vols., (Grand Rapids: Wm.B.Eerdmans Phblishing Co. 1958-1964).
F.F Bruce: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Romans,Tyndale New Test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1).
Robert Haldane: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Evansville, Ind.: The Sovereign Grace Bood Club, 1951).
H.A.Ironside: Lectures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Neptune,N.J.: Loizeaux Brothers, 1962)
Alan F.Johnson: The Freedom Letter, 2 vols., (Chicage: Moody Press).
D.Martyn Lioyd-Jones: Romans: An Exposit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1).
Martin Luther: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of Roma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60).
Handley C.G.Moule: The Epistle of St.Paul to the Romans (Fort Washington,Pa.: Christian Literature Grusade).
William R.Newell: Romans Verse by Verse, (Chicago: Moodey Press, 1938).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Romans, (Chicago: Moody Press).
James M.Stifler: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Chicago: Moody Proess, 1960).
W.H.Griffith Thomas: St,Paul』s Epistle to the Romans:A Devotional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