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講章大綱
新年主日
主題:基督常伴
經文:出卅三 12-23;書一1-9
金句: 「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來十三5-6)
引言
假若你問我為何對新年感到樂觀、信心和喜樂,我會回答那是因為神曾這樣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5)。不論將來的十二個月裡會發生什麼,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基督在路上每一步也與我們作伴。讓我們查考從認識主永遠同在而衍生出的三方面思想:
一、滿足的人生(來十三 5)
1) 滿足的源頭(來十三 5)
2) 滿足的靈(提前六 6)
二、作伴的人生(來十三 5)
1) 親身作伴(來十三 5)
2) 永遠作伴(來十三 5)
三、勇敢的人生(來十三 6)
1) 人生的終局(來十三 6)
2) 人生的責任(來十三 6)
結語
有人可能會問:「我怎能知道主耶穌與我同在?」答案就是站在耶穌基督這盤石上——即是親身信靠基督。當你躲藏在盤石下面,祂便成為你一個充滿生氣與光明的現實,而你遂會認識滿足、同伴和勇敢的人生。
1 講章大綱闡釋
新年主日
主題:基督常伴
經文:出三十三 12-23;書一1-9
金句: 「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來十三5-6)
引言
假若你問我為何對新年感到樂觀、信心和喜樂,我會回答那是因為神曾這樣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5)。不論將來的十二個月裡會發生什麼——變幻無定、困惑、紛擾、失敗或勝利,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基督在路上的每一步也與我們作伴。讓我們查考從認識主永遠同在而衍生出的三方面思想:
一、滿足的人生
「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來十三 5)。我們現今世代的咒詛就是貪婪、貪心、不滿足和挫敗感。它像一種蠶食地上現代人生命的腐蝕性疾病,叫他們對凡事都不滿意、迷惑和不知足。唯一可解救的藥物,就是認識我們的恆久同伴和密友耶穌基督。祂是:
1) 滿足的源頭
「……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 5)。神藉著祂的愛子被釘在十架上,把一切都賜給我們了,就如「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八32)「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的享受的神」(提前六17);以及「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林前三22-23)。所有在神裡面的東西已經在基督裡面了,而在基督裡面的一切都屬我們了!因著我認識祂永恆內住的同在,我就滿足,因祂是所有滿足的源頭。
1.舉例說明
2) 滿足的心靈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因為「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 8、6)。保羅的這番說話警告提摩太要小心那些渴望成為富有的人。這種心態會叫人落入試探和羅網中;以及會把人推入引向滅亡和沉淪的愚昧和有害的情慾中,因為「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六9-10)。
因著根深柢固的貪戀——人類其中一種罪性的特點,我們今天的世界才充滿了貪心、嫉妒、傾軋和沮喪。
但基督徒卻是活在滿足當中。保羅肯定地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他學會如何處卑賤,如何處豐富;如何處飽足,如何處飢餓。他從經驗曉得有耶穌基督住在他心中,便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 11-13)。不論你閱讀那部分的聖經,它也說到湧流生命的滿足。
a) 肉體的滿足
大衛說:「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詩卅七 25)。在登山寶訓中,主勸勉我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b) 靈裡的滿足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 6)。分析到最後,沒有靈裡滿足的個人滿足根本不存在。人心裡有一個神所塑造的空虛感,只有神才能滿足它。祂是我們所渴慕的,也是我們的滿足。
c) 天召的滿足
保羅能夠這樣作見證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一 21)。對他來說,縱是在羅馬牢獄中,生命仍然是滿足的!他是為「叫福音興旺」而被囚(腓一12)。基督就是基督徒的整個生命,有我們要被祂滲透與包圍。每天與基督同在就是得到真滿足。
2.舉例說明
二、作伴的人生
「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羅十三 5)。這是何等扣人心弦的話!你愈研究它(特別是希臘文的意思),它就愈打動你的心。主耶穌的作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 親身作伴
此處的翻譯是「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 5)。明白主的天使在未來十二個月都會安營保護我(而我知道這是真的),是何等的奇妙!若神差派天使長加伯列走在我的面前為我開路,頜保護我遠離各樣的傷害和危險,那實在太好了。可是神卻沒有差派天使,也沒有吩咐天使長。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5)。我們可以在此肯定主耶穌每一步都與我們親身作伴。
在舊約聖經時代,神向祂的百姓如摩西、約書亞和大衛顯現。當主耶穌在世時,祂與人同行。但現在祂藉著祂的靈不單與我們同行,更住在我們裡面。保羅的見證是:「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二 20)。在舊約聖靈降臨在不同的人身上,但當祂憂傷時祂便離開他們。所以大衛才會大聲呼喊:「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詩五一11);但祂現在卻永遠與我們同在(參看約十四16)。
2) 永遠作伴
「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 5)。無論晚間如何黑暗,我們也可以確定祂永遠同在。原文用了不少於五個否定句表達一個肯定的真理:「永不!永不!我永不會離開你;不!我永不會忘記你!」
3.舉例說明
三、勇敢人生
「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來十三 6)我們每年、每月、每日都需要的三個基本元素:滿足、作伴和勇氣。第6節的字眼或類似的字眼在舊約聖經中出現過四次,而我們可以歸納出要面對以下事情的勇氣:
1) 人生的終局
「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來十三 6)當人面對新一年時往往會對未來的不明朗感到恐懼。有人說:「我最擔憂不明朗的情況。明天究竟會怎樣?」但假若你知道主耶穌臨在你的生命時,你便會有勇氣面對那不可知的人生終局。
這裡有兩個舉例說明。第一個是雅各的故事。你當然不會忘記他是怎樣欺騙了他的兄長後倉卒逃命,而黑夜來臨時他躺下來,以石頭枕首,很快便沉沉入睡。然後,神給他一個梯子通向天堂的異象,又向他展示對他生命的旨意。神對他說:「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創廿八 15)。當雅各面對石可知的將來時,神給他同在的保證,應許必會與他同在,並給他勇氣。
第二個例子是摩西給以色列子民最後的信息。將生死在他們前面陳明後,他告訴他們無論在迦南面對什麼難阻,只要他們遵行神的旨意,他們就會有神同在和祝福的保證。他說:「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懼他們,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申卅一 6)。假如我們活在神的旨意中,我們便不需害怕生命的終局。
4. 舉例說明
2) 人生的責任
「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來十三 6 )。人不單害怕那不可知的人生終局,也害怕那已知的人生責任。他們知道會臨到他們的事情,所以他們顫抖恐懼。然而,因主耶穌的同在,我們便能有勇氣面對我們的責任,為此而感謝神。
我們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神臨近完全跟從神的約書亞,並對他說:「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一 2、9)。當他想到面前的許多責任——領導、人事管理、性格相阻、怨聲載道的人群——他大概很希望可以從這工作退下來;但有神同在的保證,他就鼓著勇氣向前行。
另一個例子是合神心意的人大衛。因為他曾行軍打杖,雙手沾了血,所以不許他建聖殿。於是他把責任交給他的兒子所羅門,囑咐他要完成建神的聖殿的所有工作。為了堅固所羅門的心,大衛說:「你當剛強壯膽去行!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耶和華神,就是我的神,與你同在;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直到耶和華殿的工作都完畢了。」(代上廿八 20)
故此,我們面對人生的終局和責任時,我們需要有從認識主耶穌同在而來的勇氣。
結語
有人可能會問:「我怎能知道主耶穌一生與我同在?」請回到出埃及記卅三章,讀一讀神對摩西說那無與倫比的話:「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摩西回答神說:「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裡領上去」(出卅三 14-15)。你怎能知道祂同在?神用了一個戲劇性的象徵對摩西說:「若你想知道我不斷同在領這大隊,你可以站在盤石上。我會把你藏在盤石的蔭下,我會在你面前經過,讓你看到我怎樣在生命中每天與你同在。」
按新約的用語來說,我們知道盤石就是基督,而站在盤石上就是信靠基督。當我們仰望祂的面光時,我們都能說:
萬古盤石,我們庇蔭。
讓我藏在你裡面。
陶普雷弟 (Augustus M. Toplady)
你現在會藏在盤石中嗎?若你會的話,耶穌基督會成為你一個又活又明亮的實體,使你能夠說出:
祂活,祂活
耶穌基督今活著!
祂與我談,祂伴我走,
走那生命窄路。
透過祂永遠的同在,你會嘗到何謂生命的滿足、作伴和勇氣。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我們常引用詩篇廿三篇第 1節:「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有人請一個小女孩在週年崇拜中朗誦這篇詩。她雖然努力嘗試,卻記不起那些字句。於是她只好臨時亂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祂就是我一切所需!」——她說對了啊!真的,一切都在耶穌裡面,而我們在祂裡面就完全了。祂是我們滿足的源頭。
2.舉例說明
住在佛羅里達州一幢大廈的居民被窗外的恐怖景象嚇了一跳。他們大廈前面的地面塌下了,造成一個極大的洞,而佛羅里達的人把它叫作大坑洞。汽車、行人路、街道和草地家俱全都陷在大坑中。他們身處的大廈顯然是下一個陷進去的物失。科學家說大坑洞的發生是由於地下水在旱季流失,令到地面失去承托力所致。忽然間所有東西都掉進去,令人覺得沒有任何東西——就算是他們腳踏著的地面——是可靠的。很多人的生命都像佛羅理達的大坑洞;但對基督徒來說,縱使四周都出現混亂,但心裡仍有滿足。 (Gordon MacDonald, Ordering Your Private World, Nashville, Tenn., 1984, p.13, adapted)
3.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回想他父親如何在非洲的一次狩獵中迷了路。當他和一個同事進行圍捕,黑夜把他們分開了。四野山路崎嶇、又黑又危險。他聽到遠處土狼在吼叫,而近處的蛇也在對他虎視眈眈。當他面對死亡的可能時,一種孤獨感把他壓得透不過氣。然後,他在祈禱中將心提起,說:「你不是說過『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麼?我會依靠那應許。」之後,有些話臨到他,他後來把它們寫在自己的聖經中:
雖然我會感到孤獨,
可是卻非孑然一身;
因為祂愛我至深,
永不會把我丟棄。
有主耶穌永遠作伴的保證,真是何等美妙的事!
4.舉例說明
佛洛斯特 (Gerhard Frost) 在他的著作《黑夜的顏色》 (The Color of Night )中說了一個故事:「我從小開始最害怕黑暗。有時我甚至會怕得終夜不眠。我的父親在大廳研讀,常常在我睡覺的時間工作。在驚恐的一刻我會大叫,盼望有人會給我一點回應。而那回應通常都是:『去睡吧,我總在這裡!』有了這個保證我便會平靜下來。我的父親從不會亮起燈光(我會十分喜歡),他反倒給我更好的東西,就是他愛的同在。一點燈光會留下我孤身一人,在真正有需要時,它還是不足夠的。同在,愛的同在正是我所渴望的。」 ( Alvin N. Rogness, The Word for Every Day, Minneapolis, 1981, p.108 )
進深研究書目
T. W. Callaway, Christ in the Old Testament,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50).
John J. Davis, Moses and the Gods of Egypt: Studies in the Book of Exodu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1).
F. B. Meyer,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A Devotional Commentary on Each Chapter from Genesis, Exodus, Leviticus, Numbers, Deuteronomy,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55).
Arthur W. Pink, Gleanings in Exodus, (Chicago: Moody Press, 1962).
H. A. Ironside, Addresses on ther Book of Joshua,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50).
Arthur W. Pink, Gleanings in Joshua, (Chicago: Moody Press, 1964).
Alan Redpath, Victorious Christian Living: Studies in the Book of Joshua, (Westwood, N.J.: Fleming H. Revell Co., 1955).
John Owen, An Exposition of Hebrews, (Evansville, Ind.: Sovereign Grace Publishers, 1960).
William R. Newell, Hebrews Verse by Verse, (Chicago: Moody Press, 1947).
Adolph Saphi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n Exposition, 2nd ed., 2 vols.,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02).
W. H. Griffith Thomas, Hebrews: A Devotional Commentary, n.d., (Reprinted – Grand Rapids: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