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講章大綱

系列:基督徒的責任

主題:應有的行為()

經文:提前三14-16

金句:「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 (提前三16)

引言

毫無疑問,這是早期教會其中一首最偉大的詩歌之一的一個片段。它似乎是歸於基督生命的偉大和奇妙。以簡單的語言保羅是說:「公認的,這就是實際敬虔的秘密。」以下就是榮耀那在天上的父的,這敬虔生命的展露:

1 )救主道成肉身  (  提前三   16)

2 )基督的證明無罪  (  提前三   16)

3 )救主的顯現  (  提前三   16)

4 )救主的宣告  (  提前三   16)

5 )救主的認同  (  提前三   16)

6 )救主的高舉  (  提前三   16)

結語

勝利行為的秘密,是以耶穌為焦點。只有當我們注目在祂身上,我們才能把我們的視線轉離我們自己、事物和人,這樣才能有著祂的樣式。


49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基督徒的責任

主題:應有的行為()

經文:提前三14-16

金句:「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 (提前三16)

引言

在討論過地方教會裡會友、領袖和牧師的行為之後,保羅預期到在我們生命中的基本人類問題。在面對行為的標準時,我們傾向於互相觀望,而不是望向耶穌。保羅提醒他的讀者,只有一個行為的標準是能榮耀神的,那就是耶穌祂自己。只有祂的生命住在我們裡面,我們才能符合那神聖的標準。所以在談過教友、領袖和牧師之後,保羅說:「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 (  提前三  16)

毫無疑問,這是早期教會其中一首最偉大的詩歌之一的一個片段。它似乎是歸於基督生命的偉大和奇妙。所以保羅說:「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 (  提前三  16)  。以簡單的語言保羅是說:「公認的,這就是實際敬虔的秘密。」以下就是榮耀那在天上的父的,這敬虔生命的展露,:

1)救主道成肉身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  約一  14)  。正如巴克萊所指出,該詩歌是以強調耶穌真實的人類身份和真實的人性作為開始的。事實上,它說:「看看耶穌,你便能看見神會採用的生活方式……看看耶穌,你便能看見神以人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表達祂的思想、心意和作為。」

使徒約翰作了同樣的宣告,他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  約一  14)  。又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  約一  18)

在我們的救主道成肉身的時候,我們看見他所顯露的人的特質,就是祂希望透過聖靈的力量,使祂住在我們裡面生成的。

2)基督的證明無罪

「神……被聖靈稱義」 (  提前三  16)  。耶穌活在父神的榮耀中的超然證據,可透過祂     借聖靈的能力所活出的生命而得之。

a)  祂是由聖靈所生的

天使給馬利亞的信息是清楚和絕不含糊的:「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你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 (  路一  35)

b)  祂有聖靈同在

約翰告訴我們:「神所差來的,就說神的話,因為神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 (  約三  34)  。換句話說,這就是那真正知道被聖靈充滿是     什麼的人。

c)  祂有聖靈同說

祂可以宣告:「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  約六  63)  。

d)  祂有聖靈同工

祂告訴當時的人說,祂是「靠著神的靈趕鬼」 (  太十二  28)  。

e)  祂有聖靈同死

祂有聖靈同死,因為我們讀到:「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 (  來九  14)

f)  祂有聖靈同復活

祂有聖靈同復活,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 (  彼前三  18)

難怪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時,說我們的救主基督「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  羅一  4)  。我們在這對基督生命的研究裡,只能學習到一件事:要得到神得喜悅,我們必須無時無刻地過著充滿著聖靈和其能力的生活。

3)救主的顯現

「神……被天使看見」 (  提前三  16)  。現在大多數學者都認為詩歌的這一句是使含糊的,因此難於理解。  艾恩塞得斯博士  ( Dr. Harry Ironside )指出主耶穌以肉身降臨之前,「祂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 (  西一  15)  。意思是說在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以前,祂是受造之物的肉眼所不能看見的。父神是看不見的、神子是看不見的、聖靈也是看不見的。天使只能看見神的榮耀,但他們卻無法看見那無形的神。但當主耶穌來到世上,並生為嬰孩,本是自有永恆的神的祂便變為被看得見,而當天使飛臨伯利恆的馬槽,並凝視嬰孩基督的臉的時候,他們知道他們看著的臉,正是屬於那創造他們的神的。天使們繼續看著這救主,從少年、到成年、受洗、傳道、死亡、埋葬、一直到復活和升天。

再一次,很明顯的。正如救主成為在神聖行為上給天上執政的、掌權的作為觀察對像;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我們亦無時無刻的被注意著。事實上,保羅在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上用明確的語言寫道:「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  弗三  10)

1.  舉例說明

4)救主的宣告

「……被傳於外邦」 (  提前三  16)  。這裡的正確寫法應該是「祂被傳於萬國。」這裡的一個重要真理是,耶穌並不屬於任何種族或國家的。作為世界的救主,祂是萬國的救主。

同樣,你和我都受委託作普世的福音工作,我們的行為就要與這觀念相稱。我們不能挑選我們的種族、膚色、國家或團體。像主耶穌基督一樣,我們是全世界的傳話人。

5)救主的認同

「神……被世人信服」 (  提前三  16)  。在這同一書信的較前部分,保羅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 (  提前一  15)

經過廿個世紀,無數人曾為者話作見證。耶穌基督教會的旗幟飄揚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基督的這種認受性,應該是福音和傳教熱誠的最活潑之動力。我們的救主雖然遭到一些人的輕蔑和嘲笑,但卻有很多人樂意地接受祂。當我們用著各種方法去拯救部分人,我們在地方教會裡的行為應該反映著這點。聖經說:「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  箴十一  30)  。

2  、舉例說明

6)救主的高舉

「神……被接在榮耀裡」 (  提前三  16)  。這是一個關於升天的參考,正如巴克萊  (William Barclay)  所指出的,耶穌的故事從天上開始,又在天上結束。祂生為一個僕人,祂被標記為罪犯,祂被釘十字架,祂復活時仍帶著釘痕,但最後卻得到榮耀。任何生命,反映救主耶穌的行為的,都會以榮耀為終結,這是何等奇妙,而這是唯一能討神喜悅的。

探討過所有對於會友、領袖和牧師在行為上的指引之後,保羅把我們的視線轉向耶穌身上,祂是那唯一為神的榮耀而生的。以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來反射出祂的生命,需要滿足所有應當的行為。

3.  舉例說明

結語

勝利行為的秘密,是以耶穌為焦點。只有當我們注目在祂身上,我們才能把我們的視線轉離我們自己、事物和人,這樣才能有著祂的樣式。

讓我們把視線從自我轉移到耶穌身上,

憑一眼就把我們釋放,

從捆綁我們的罪惡中,

神已在祂的聖書中說明。

救主在我們心裡的愛,

警惕我們免受一切災害,

讓我們把視線從人轉移到耶穌身上,

看祂的生命和道路,

和祂給我們的異象,

將把黑暗化作光明。

歐福德牧師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我們必須永不忘記,我們的行為不但受到我們的朋友所注意,而且也為那些素不相識的人所看見。話說有一個原本住在公寓的年輕人,他正在收拾行李要搬往另一城市。女房東來看看他的進展,問他是否確定所有東西都收拾好了。那年輕人回答說:「是的,我會確保不留下任何東西的了。」但那女房東肯定的說:「那就絕對不可能了。」年輕人問道:「為什麼呢?」她解釋說:「有一樣東西是你經常留下的,那就是你的影響。」

2.  舉例說明

若基督被接納到我們的生命中,那麼祂也得被接納到我們的工作中。這就肯定需要作出一些難以取捨的決定。當酒店經紀克裡格  (Orv Krieger)  得悉在華盛頓斯普肯市 附近一座擁有一百四十個房間的假日酒店出讓時,他知道那是個不容錯過的交易。但有個問題。那酒店的餐廳盈利十分豐厚,酒吧每月的平均毛利有一萬元。但克裡格並不打算經營那酒吧。作為一個基督徒,他選擇不經營一個靠售賣酒精飲品來賺錢的生意。那酒店的經理認為,若客人不能在酒店內買到酒類飲品,他們很快便會往競爭對手那邊跑的了。他還向克裡格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資料,顯示酒店若沒有了酒吧是撐不住的。

但克裡格卻堅持他的信念。那經理亦馬上辭職了。克裡格把酒店大堂重新裝修,並以一舒適的、充滿綠化的咖啡店取代了酒吧的原有位置。在經營的頭五年,餐飲的營業額上升了百分之二十,房間的預訂率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但利潤仍然及不上有酒吧的時候。但正如克裡格說:「有信念而不按之而行,那麼信念便沒有多大價值。」以世俗的眼光來看,接受救主的代價或許是很高的。  (Charles Colson  ,  Loving Go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3, p.132, adapted).

3  、舉例說明

當巴侯斯博士  (Dr. Donald G. Barnhouse)  曾經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東方的王子,他與宮裡一個年青人有些過節,那是一個行為不羈的人。那年青人被給予兩個選擇,一是作出改變,否則便是死。他埋怨生活太艱難,使他難以改變。那王子命令該年青人,捧著一盛滿油的貝殼穿越城裡的大街小巷,旁邊有兩個手拿著劍的士兵,若他淌出一滴油,便隨時把他處決。

該年青人回來之後,那王子問他:「你看到些什麼?」「沒有」年輕人說。「沒有?」王子喊著說,「今天是墟日啊,怎麼會呢!那你聽到些什麼?」回答同樣是「沒有。」那年青人說,「我恐怕要人頭落地,便把眼睛專注於那殼油上,所以我看不見任何人,聽不見任何聲音。」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