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講章大綱
系列:祂虛己以求勝
主題:試探的話語
經文:可十二1-44
金句:「後來,他們打發幾個法利賽人和幾個希律黨的人到耶穌那裡,要就著他的話陷害他。」(可十二13)
引言
有三類人要試探耶穌: 1) 大祭司、文士和長老(可十一 27 ); 2) 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可十二 13 ); 3) 撒都該人(可十二 18 )。在每一個情況中,耶穌都能反守為攻,向提問的人提出反詰。留心這三種不同類別的人,他們要徹底的查問耶穌。
一、耶穌挑戰盲目擁護的人(可十一27-可十二27)
1) 耶穌與堅持唯物理論的對辯(可十二 19-27 )
2) 耶穌與堅持政治理念的對辯(可十二 13-17 )
3 )耶穌與堅持宗教原則的對辯(可十一 27 ∼十二 12 )
二、耶穌查看個人的信心(可十二28-34)
1) 背景(可十二 28 )
2) 關注(可十二 28 )
3 )挑戰(可十二 29-30 )
三、耶穌禁止盲目的信心(可十二41-44)
1) 富人拿出財富(可十二 41 )
2) 寡婦拿出渴求(可十二 42 )
3 )耶穌拿出智慧(可十二 43 )
結語
人試探耶穌,然而耶穌卻考驗他們。祂可以看出那些人盲目的信仰。 讓我們認真的跟隨祂並且個人有著深入的信仰。
39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祂虛己以求勝
主題:試探的話語
經文:可十二1-44
金句:「後來,他們打發幾個法利賽人和幾個希律黨的人到耶穌那裡,要就著他的話陷害他。」(可十二13)
引言
有三類人要試探耶穌: 1) 大祭司、文士和長老(可十一 27 ); 2) 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可十二 13 ); 3) 撒都該人(可十二 18 )。在每一個情況中,耶穌都能反守為攻,向提問的人提出反詰。這是對耶穌提出試探的話語。留心這三種不同類別的人,他們要徹底的查問耶穌。
一、耶穌挑戰盲目擁護的人
「耶穌對他們說:『我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回答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可十一 29 )。在這經文的開首部分,三類人的支持者要來試探耶穌,然而,每一個「盲目信心」的人反倒受耶穌的考驗。要注意:
1) 耶穌與堅持唯物理論的對辯
「撒都該人常說沒有復活的事。他們來問耶穌」(可十二 18 ;另參看 19-27 )。撒都該人( Saddoukaioi )相傳是所羅王門時代,祭司撒督的後人(參看撒下八 17 ),亦有些人認為他們名字起源於大議會的成員( syndikos )。他們亦可上溯至在神明顯現的亞提安古期間,其希羅化政策的擁護者。
撒都該人堅守摩西律法(聖經),卻反對文士的詮釋系統。他們不喜歡創新,鄙視愛國熱情及任何形式的宗教熱忱。他們寧取禁食一路,並堅持神不關注人的需求(無論是善或惡),堅決否定有復活這回事(可十二 18 )。換句話說,他們是唯物論者。他們人數不多,然而他們卻是富裕的、貴族的,具有影響力的。
撒都該人設計了一個問題試探耶穌,旨在說明復活是何等荒謬的事情(可十二 19-23 )。耶穌回答他們:「你們所以錯了,豈不是因為不明白聖經,不曉得神的大能嗎?」(可十二 24 )耶穌引用了出埃及記的話(參看出三 6 、 15 ;可十二 26 )。這句聖經他們是曉得的,卻明顯不甚明白,更有人堅稱神是「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可十二 27 )
2) 耶穌與堅持政治理念的對辯
「納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可十二 14 ;另參看 13-17 )法利賽人故意「要就著他的話陷害他」(可十二 13 )。這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問得十分詭詐,而且他們要求清晰的答案,是或不是;更是用奉承的話來隱藏動機。「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的,什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乃是誠誠實實傳神的道」(可十二 14 )。耶穌的回答非常貼切:「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可十二 17 )
3) 耶穌與堅持宗教原則的對辯
「你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可十一 28 ;另參看十一 27 ∼十二 12 )。這問題是由「大祭司、文士和長老」(可十一 27 )提出來的,是與「權力」有關的問題(可十一 28 )。耶穌必須回答這個重要的提問,然而,耶穌卻是用比喻來解釋(可十二 1-12 ),不但處理了祂無可比擬的權柄,更強調祂職事的真實。這比喻論到:
a) 神的園子
我們應該結果子的。「到了時候,打發一個僕人到園戶那裡,要從園戶收葡萄園的果子。」(可十二 2 )
b) 神的詮釋者
他們應該作僕人。「再打發一個僕人到他們那裡。他們打傷他的頭。」(可十二 4 )
c) 神的基督
祂是神親愛的兒子,最終卻被釘死於十字架。「不料,那些園戶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產業就歸我們了。』」(可十二 7 )
d) 神的熱情
再一次,祂仍然向子民發出呼籲。「又打發一個僕人去,他們就殺了他。後又打發好些僕人去,有被他們打的,有被他們殺的。」(可十二 5 )
二、耶穌查看個人的信仰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十二 30 ;另參看 28-34 )。耶穌來到個人信仰的核心。
1) 背景
「有一個文士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的好,就問他說」(可十二 28 )。在這裡,我們看到原來詢問耶穌「權柄」(可十二 26-27 )的人。當他看見耶穌處理文士和長老,甚至是法利賽人、希律黨人和撒都該人的提問,他放下了自己對耶穌的敵意。
2) 關注
「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可十二 28 )這是一個直率的問題,並不是要試探耶穌。猶太人將六百一十三條律法分為兩個類別:重要的、次要的。他們經常爭辯究竟那些誡命是最重要的,耶穌在這裡也是面對這樣的提問。文士知道「哪」( poia )即「那些」誡命是最重要的。這問題是關乎誡命的本質。許多年以來,都有不同的強調。早年時代,禮儀上的誡命看來比較重要,然而先知卻提倡道德的誡命較重要(耶利米和以西結)。這是文士真正所關注的,其他人自然也想知道耶穌的立場是怎樣。
3) 挑戰
「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十二 29-30 )。這段話源於申命記六章四至五節,可以說是猶太人的信經。他們稱為「示瑪」( The Shema )。在耶穌的時代,示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猶太人會堂崇拜開始的第一句說話也是從示瑪開始(整篇的示瑪見申六 4-9 ,十一 13-21 ;民十五 37-41 )。他們將示瑪放在 phylacteries (參看太廿三 5 )——這是一個皮製的小盒,讓猶太人在禱告時候戴在前額和手腕上。示瑪同時放在 mezuzah ,一個圓柱狀的小盒,掛在每一間房屋的門楣上。因此,在會堂和猶太人的家裡都經常緊記著示瑪,並且知道神就是神,再沒有其它的了。
這兩句經文自然含有豐富的信息。「愛」是 agapaoo ,而不是 phileoo 。 ek 這個前置詞出現了四次,指出我們要憑著( ek )所有( holos )我們的「心」( kardia )、「靈」( psuche )、「意」( dianoia )和「能力」( iskus )去愛神。這即是說,我們需要以全部的情感、靈性、知識、和力量去愛神。
魯益師 (C.S.Lewis) 說:「每一名基督徒都應該同意,屬靈的生命是與愛神成正比的」( The Four Loves, p.11 )。
1a. 舉例說明
1b. 舉例說明
1c. 舉例說明
三、耶穌禁止盲目的信心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可十二 43 ,另參看 41-44 )。耶穌坐在「庫房的對面」(可十二 41 )一句,正好讓我們知道耶穌的位置。祂是在聖殿女院之內——耶穌喜歡在那裡教導群眾。在女院內有若干柱廊,正是收藏猶太人財富的地方。當中包括了十三個寶箱,一般都稱之為「號角」;因為它們的形狀與號角相似。它們圓形的底部朝下擺放,就像樂器嘈吵的底部,向上是一條窄長的管口,就像號角的嘴。每一個號角都有特別的用途。首兩個號角是收集每一名猶太人,他們每年需要繳付半捨客勒的聖殿稅。第三、四個號角是收集兩隻鴿子的價錢(這是嬰孩出生以後所繳付的潔淨禮儀)。第五個號角是為聖殿所燃燒木材之用,第六個號角是繳付聖殿需要焚燒大量的香,第七個號角是為金片的保養,最後六個號角則是為了獻感恩祭用的。
當猶太人進入聖殿時候,不少人直接走到庫房奉獻金錢。耶穌喜歡在這地方教導,因為這裡經常有群眾聚集。我們亦在這裡發現耶穌的蹤跡。事實上,當耶穌坐下來的時候,祂就開始教導。這是新約時代正常的教導之姿。這公眾地方促使在小撮人中惹人注目,這亦是叫耶穌留意的原因,祂「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可十二 41 )。
1)富人拿出財富
「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可十二 41 )。我們需要認識基督徒對於財富應有的態度,這是十分重要的。耶穌說:「有錢財的人( chreomata )進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可十 23 )白禮樂教授 (E. M. Blaiklock) 寫道:「希臘語版本中,錢財是 chreomata ,含有事物的意思。這動詞的字根是『使用』,基本上來說, chreomata 就是『有用之物』的意思。換句話說, 財富就是我們可以使用的,這即是說,財富就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意思。」( The Young Man Mark, p.81 )
因此,基督徒可以簡單地視財富為「使用之物。」耶穌更責備那些擁著有用之物,卻沒有適當使用的人。以現今社會來說,我們要小心從錯誤的原因出發來獲得財富。 不合宜的渴望錢財是十分危險的。
2. 舉例說明
2)寡婦拿出渴求
「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可十二 42 )。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窮」寡婦,她奉獻了兩個小錢( lepton ;可十二 42 )。按字面來說,「兩個小錢」可以翻譯為兩個「薄錢。」這是貨幣中最小的單位,明顯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寡婦是沒有錢的;然而這也是她所能奉獻的。她按心願來奉獻她所有的。我們仍然需要學習這種奉獻的犧牲本質。
3)耶穌拿出智慧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十二 43-44 )。再一次,耶穌顯示出地上與天上的標準是很不同的。祂判斷奉獻是不按金額多少,而是奉獻者的動機——這告訴我們貧窮人可以是靈裡豐盛,豐足的人卻可能是靈裡貧窮的。
結語
人試探耶穌,然而耶穌卻考驗他們。祂可以看出那些人盲目的信仰,讓我們認真的跟隨祂並且個人有著深入的信仰。祂向我們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十二 30 )
附加評注
1a. 舉例說明
曾經有一名年輕的藝術家拿著一幅手繪的耶穌畫像,來到多爾 (Dore) 面前討教。他請求多爾給予一點兒評語。多爾沉默無語。年輕人著急地催他,多爾平靜地回答:「你不太愛耶穌,或是你可以畫一幅更佳的。」( William Barclay , Fishers of Men, London, 1966, p.113 )
1b. 舉例說明
曾經有一個故事,是關於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繪畫《最後晚餐》的。一名群眾從達芬奇身後望去,他在繪畫著桌上的水果,他發現群眾留心著每一筆。他突然拿起了畫筆,將水果抹去,並指著耶穌的面容說:「不要看著這畫布,仰望我主吧。」「人若愛我,就必會遵守我的誡命。」( H.S. Vigeveno , Thirteen Men Who Changed the World, Ventura, Calif.: Regal Books, 1966, p.11 )
1c. 舉例說明
當戴德生 (Hudson Taylor) 在法國境內乘坐火車,一對年輕、剛新婚的夫婦進入他的車廂。他倆顯然對車廂內的人並不為意。新娘的雙眼沒有離開過新郎。她期待著每一個心願。他們完全被對方吸引。戴德生說:「我內心喊叫說:唯願我也能這般的愛著上主。」( J.Oswald Sanders , On to Maturity, London, 1962, p.112 )
2. 舉例說明
在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一位國王由於對某一神明有恩,他得到神明可以為他達成一個心願的賞賜。這名糊塗的國王不經思考,就要求神明讓他無論碰著什麼,都能使之變成黃金。起初,一切看來都十分滿意。倘若他碰著石頭,石頭隨即變成一塊金磈;倘若他拿起一根樹枝,這樹枝也立即變成為金條。他的國境內充斥著黃金。然而,與此同時,他全新得來的力量卻走偏了。當他拿起食物,在放入口裡以前已經變成黃金。他觸碰著河水也變成為黃金,不能供他飲用。他親吻女兒,她剎時變成了一個金像。最後,他來到神明面前,請求神明使他脫離這個具詛咒的選擇。( J. Sidlow Baxter , Awake My Heart, London, 1959, p.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