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講章大綱
系列:祂虛己以求勝
主題:得勝的話語
經文:可十一1-11
金句:「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可十一9)
引言
這一章記述了耶穌的另一些驚人的教導。它形容耶穌是人的形象(可十一 12 ),這也是神聖的形象(可十一 20 ),相關的形象(可十一 22 ),權威的形象(可十一 11 )。這同時描繪耶穌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請留意 :
一、行列的詳情(可十一8)
1) 事件的地圖(可十一 1 )
2) 事件的細節(路十 1-41 )
3) 事件的壯觀(可十四 1 )
二、準備的詳情(可十一2-6)
1) 小驢駒的應許(可十一 2 )
2) 小驢駒的預備(可十一 4 )
3) 小驢駒的預言(可十一 5-6 )
三、預言的詳情(可十一8-10)
1) 公開宣告滿足屬靈的需要(可十一 9 )
2) 公開宣告滿足道德的需要(可十一 9 )
3) 公開宣告滿足情感的需要(可十一 8 )
結語
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候,群眾呼喊著,唱著詩篇一百一十八篇廿五至廿六節。群眾知道耶穌帶著君王的能力和君王的目的,我們必須對此有著同樣的認識。
38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祂虛己以求勝
主題:得勝的話語
經文:可十一1-11
金句:「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可十一9)
引言
這一章記述了耶穌的另一些驚人的教導。注意,這一章是如何用介紹的方法來提到「奉主名來的」(可十一 9 )的那一位。祂是:
1. 人的形象
「耶穌餓了」(可十一 12 )。耶穌除了與馬大和馬利亞共進晚餐以外(參看約十二 2 ),他曾經在伯大尼留宿(參看太廿一 17 )。耶穌已經餓了,這可能由於祂那天早上很早起床,沒趕上吃早飯,已經獨自往橄欖山上,為祂前頭要面對的路程禱告。我們不知道祂飢餓的原因,然而這卻是人實際的需要。新約聖經時常強調耶穌人性的一面。
2. 神聖的形象
「早晨,他們從那裡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可十一 20 )。只不過是一句出自耶穌的話語,令一棵樹完全枯萎(可十一 14 )。可見耶穌明顯是掌管宇宙的主。
3. 相關的形象
「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神』」(可十一 22 )。無花果樹的遭遇叫門徒感到吃驚。在廿二節,耶穌對門徒說,他們不需要為無花果樹感到驚訝,因為大能的工作對於神兒女而言是司空見慣的。耶穌真正的意思是,「神也會在你身上作同樣大能的事情——當信服神。」
4. 權威的形象
「耶穌……周圍看了各樣對像」( periblepsamenos ;可十一 11 )。這一個希臘字結合了「看見」和介詞「周圍。」這是指著一種仔細地觀察。這字的意思是指主人以公正方法察看了一切。耶穌只消一瞥,已經看清楚聖殿四圍的事情。
我們剛看過了基督的人性的一面,讓我們轉看這一章的上段部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可十一 1-11 )來留意「得勝的話語」 。
一、行列的詳情
「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可十一 8 )。在耶利哥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一個村落中,有群眾開始聚集起來,在地上鋪上衣服,手裡揮動著棕樹枝(可十一 8 )。與此同時,他們喊叫著「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可十一 9-10 )倘若你注意到以下的詳情,你也會對這過程有更清晰的印象:
1) 事件的地圖
「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欖山那裡」(可十一 1 )。這清楚地指出了眾人聚集的正確地點。伯法其的意思是「乳豬之家」,是一條坐落於橄欖山南邊山坡的村落。伯大尼的意思是「日期之家」,地點也在相同之處。伯大尼是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之家(參看約十一 1 、 18 ;約廿一 1 ),患痲瘋病的西門(參看太廿六 6 ;可十四 3 )。當然,這也許就是耶穌升天和再來的地方(參看路廿四 50-51 )。約翰指出伯大尼與耶路撒冷有兩哩之遙(參看約十一 18 )。兩個村落都是從耶利哥去耶路撒冷之間最後竭腳的地方。
1. 舉例說明
2) 事件的細節
「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路十九 41 )。倘若你要為旅程的情節補充些什麼,你必須包括在耶利哥的撒該(參看路十九 1-10 )。路加還加入了一個耶穌所教導的關於一個往遠方去的貴冑比喻(參看路十九 11-27 ),以及進一步的事實,像當耶穌親眼看見耶路撒冷時候,祂為這地方哭泣(參看路十九 41-44 )。馬太進一步詳細記載了耶穌在聖殿內醫好了瞎眼和腐腿的人(參看太廿一 14 );約翰告訴我們耶穌在伯大尼與馬利亞和馬太共進晚餐時,馬利亞用香膏膏耶穌的腳(參看約十二 1-8 )。
3) 事件的壯觀
「過兩天是逾越節」(可十四 1 )。逾越節是在尼撒月的第十四天,這是一個猶太人的節期。我們知道每一名居住在耶路撒冷十五哩範圍內的猶太男子,都需要守節。
逾越節記念神拯救子民離開埃及(參看出十二),這同時標示著神保守大麥的收成,這是神子民一個極大的歡慶日子。
對於生活於耶路撒冷範圍以外的猶太人,他們都希望一生至少去耶城守一次逾越節。所以每年猶太人都從四面八方向耶路撒冷聚集,來到耶路撒冷的群眾多不勝數。鄰近的城市如伯法其和伯大尼都要協助解決房間短缺的問題,由於旅程可以全無秩序可言,沒有人可以肯定保證如期抵達耶路撒冷。因此,朝聖者一般都會提早抵達,確保不會錯過。
約瑟夫的一些篇幅顯示了當時的朝聖客情況。提斯古 (Cestius) 是巴勒斯坦地的羅馬巡撫,他一心要向尼祿皇帝證明,逾越節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節慶。因此,在公元六十五年他命大祭司數點在聖殿獻上羊羔的實際總數,結果,大祭司呈交的羊羔數目總共有廿五萬六千五百。律法規定每十個人至少需要奉獻上一頭羊羔,因此逾越節參加的人數至少有三百萬之多。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公元六十五年的數目是明顯多的。因此,卅多年之前當耶穌離世之時,我們也可以大約估計當時的人數。即使我們將數目減半,做非常的保守估計,我們所面對的仍然是數目龐大的參加者。耶穌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始終有大批群眾作為背景。
二、準備的詳情
「若有人對你們說:『為什麼做這事?』你們就說:『主要用牠』」(可十一 2 )。我們必須注意當耶穌騎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時候,小驢駒預備的情況。
1) 小驢駒的應許
「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一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可十一 2 )。我們很難確定這是在聖周的哪一天,然而,這一天卻成為了棕枝主日。耶穌騎驢駒進城,群眾「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可十一 8 )。在這天的早上,「耶穌打發兩個門徒」(可十一 1 )。「打發」早已是耶穌職事的標記。然而,這兩位門之日後也許會感到驚訝,究竟還能找著什麼來提高門徒職事的身份。他們被耶穌打發出去,要找一頭「從來沒有人騎過」(可十一 22 )的驢駒。斯韋特 (H.B.Swete) 說:「駒子沒有殘缺,從來沒有人騎過,是適合用作神聖的目標。主出生於一個『沒人認識』的家庭,祂埋於『也沒有埋葬』的新墳。祂選擇一頭沒有人用過的動物,是為了與祂進入平凡人的生命作一個強烈的對比。」
2. 舉例說明
2) 小驢駒的預備
「他們去了,便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門外街道上,就把牠解開」(可十一 4 )。那時在房子前頭有一個公開的園子,從房屋與園子之間有道路連接,驢駒正被拴在房屋外的街道上。
3) 小驢駒的預言
「你們解驢駒做什麼?」(可十一 5 )馬可沒有告訴我們是誰向門徒提出這問題?路加卻指出是驢駒的「主人」(路十九 33 )。許多釋經家都指出「主要用牠」(可十一 3 )是一句暗語,然而這事件唯一的解釋是耶穌預先知道這頭驢駒已經預備好了(比較可十四 13 ;太十七 27 ;約一 48 )。無疑耶穌在這地區十分著名;可是,若說耶穌預先向驢駒主人借用,只會產生更多的難題。我們或許可以假設,當主人知道誰需要這驢駒時候,他很樂意讓門徒將驢駒領走。然而,驢駒顯示了耶穌知識的權柄,因為,牠已經在那裡預備好了。
三、預言的詳情
「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可十一 9 ;參看 8-9 )君王勝利地進入自己的城都。群眾呼喊著的說話,源自詩篇第一百一十八篇廿五至廿六節。他們顯然相信,耶穌就是常常盼望的彌賽亞,神所立的基督,以色列的王,舊約彌賽亞預言得以實現(參看亞九 9 )。耶穌騎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和潔淨聖殿,都以強烈、響亮的預言說出來。
1) 公開宣告滿足屬靈的需要
「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可十一 9 )每一個人都知道撒迦利亞書九章九節,並且看見耶穌實現了舊約的預言。事實上,群眾喊叫說:「和散那」的意思,就是強調「如今拯救!」他們不但視耶穌為彌賽亞,更期望祂能對於羅馬的暴政作出行動。然而,耶穌並沒有粉碎羅馬政權;但羅馬反倒要摧毀耶穌。群眾還並未認識到耶穌的彌賽亞是以賽亞書所預言,以受苦僕人的形象出現。當他們知道耶穌並不如他們所期待的那一種彌賽亞,他們隨即改換了所嘁叫的(參看可十五 13 )。
2) 公開宣告滿足道德的需要
「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可十一 9 )雖然這是猶太人是以彌賽亞預言的背景下常說的,然而,這也是馬加比 (Judas Maccbeus) 的追求,他是猶太人中一位偉大的國家英雄。在公元前一六七年,一名後來稱為神明顯現的安提亞古 (Antiohus Epiphanes) 在敘利亞登上王位。他熱衷希臘的文化生活和宗教,致力四處推廣。他征服了聖地,即使是希伯來文化核心的耶路撒冷,也逐漸變得希羅化。他下令凡擁有希伯來聖經的都是犯法,凡舉行割禮都要死刑。他褻瀆聖殿,以宙斯代替耶和華。在聖殿的祭壇上獻豬,這是猶太人所憎惡的。 在聖殿範圍內的房間都成了妓女的巢穴。直至公元前一六三年,馬加比將安提亞古逐出耶路撒冷,聖殿獲得潔淨,再次舉行獻殿禮。在獻殿禮中使用了詩篇一百一十八篇,來紀念這次行動,因此這首詩篇的語言和異象從此與馬加比變得密不可分。
所以,當耶穌騎駒子進入耶路撒冷和潔淨聖殿(可十一 15-19 ),我們不需要懷疑耶穌已回應了道德的需要,這是對猶太人核心生活的一次潔淨。許多人或者會想到,一位新的馬加比已經到臨了。
3) 公開宣告滿足情感的需要
「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可十一 8 )。這是王進入耶路撒冷的第一幕。事實上,將衣服鋪在地上也是耶戶作王時候的情景(參看王下九 13 )。事實上,有人騎著驢子、駒子或驢駒可以是頗為令人發笑的,然而若以強烈的預言說出來,則含有一定的份量。在東方,若王騎著驢駒進城則代表著和平,相反,若王騎著馬進城則代表著戰爭。睚珥有廿名兒子,每一個都騎著驢駒進行特別之旅(參看士十 4 );而亞希多弗則在另一個場騎驢駒(參看撒下十七 33 )。因此,當耶穌騎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時,祂顯示了君王的身份,以和平的態度來臨,因此滿足了他們情感的需要。
3. 舉例說明
結語
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候,群眾呼喊著,唱著詩篇一百一十八篇廿五至廿六節。群眾知道耶穌帶著君王的能力和君王的目的,我們必須對此有著同樣的認識。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皮爾博士 (Dr.Norman Vincent Peale) 形容他到訪伯大尼時候說:「我與家人在伯大尼的那一天,烈日當空,我們站在拉撒路躺下的墳墓裡……我拿出聖經來,要求路絲以甜美的聲音,讀出耶穌當天所說的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忽然間,我雙眼充滿著淚水。心裡一熱,我肯定耶穌這句說話是真實的。我告訴家人說:『這是人類歷史中最重要的一刻。』他們也知道這是真實的。」( Norman Vincent Peale , Daily Guideposts, Carmel, N.Y., 1982, p.95 )
2. 舉例說明
倘若我們能夠虛心承認的話,神的保守隨處可見。一名乘搭順風車的人,想要從堪薩斯城到明尼蘇達州的拉著第。由於他堅信這目的地是神的心意,他禱求有些人可以給他方便,毋須走上許多彎路。羅格尼斯 (Alvin Rogness) 在一本著作中提及這名年輕人,他讓年輕人搭車時才知道自己與他有相同的目的地。神滿有恩慈地為這位年輕人供應了交通。( Alvin , The Word For Every Day, Minneapolis, 1981, p.350, adapted )
3. 舉例說明
耶穌的行動充分顯示出祂朝向耶路撒冷的決心:祂和平的前往。我們同樣需要顯示出我們是跟隨和平之子的。蘇格蘭有一個愉快的除夕傳統:「踏出第一步。」當中的意思是鼓勵人主動到訪別人家中,向他們祝賀「新年快樂!」,並祝健康和快樂。歐果維 (Lloyd J. Ogilvie) 論到這種傳統時勸勉讀者,也要成為「和平使者」,每一天主動地在朋友之間提倡和平。( Lloyd. J. Ogilvie , Congratulations! God Believes in You , Waco, Texas, 1980, pp.102-103, adap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