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講章大綱

系列:祂虛己以求勝

主題:直接的教導

經文:可八31-38

金句:「從此,他教訓他們說。」(可八31

引言

我們之前的注意力集中在耶穌的工作上;現在,馬可引導我們開始留心耶穌的言語。這個轉變起源於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可八  29 )。門徒終於知道耶穌是誰,現在是給他們教導的時候了(可八  31-32 )。耶穌教導他們:

一、關於死亡的直接教導(可八31-33

1 )人(可八  31 )

2 )原則(可八  31 )

3 )程序(可八  31 )

4 )預言(可八  31 )

二、關於撒但的直接教導(可八32-33

1 )惡者的別號(可八  33 )

2 )惡者的攻擊(可八  33 )

三、關於門徒的直接教導(可八34-38

1 )否認自我(可八  34 )

2 )渴望事奉(可八  34 )

3 )降服主權(可八  34 )

結語

耶穌在總結這一段落的時候,把思想推向更深一層:「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做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做可恥的」(可八  38 )。耶穌以上所說的話語,對我們真是何等的挑戰!然而,這話的內容和挑戰一直到今天仍沒改變,還在指導我們。


35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祂虛己以求勝

主題:直接的教導

經文:可八31-38

金句:「從此,他教訓他們說。」(可八31

引言

在這一章中,討論的焦點已經改變了。我們之前的注意力集中在耶穌的工作;現在,馬可引導我們開始留心耶穌的言語。這個轉變起源於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可八  29 )。門徒終於知道耶穌是誰,現在是給他們教導的時候了,耶穌開始直接地教導他們(可八  31-32 ):

一、關於死亡的直接教導

「從此,他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可八  31  ;參看可八  32-33 )。如今,門徒知道耶穌是彌賽亞,他們一定明白作彌賽亞的代價。我們值得注意的是,在耶路撒冷聖周種種悲慘的事情中,沒有一件是叫耶穌感到驚訝的。

1)人

「人子」(可八  31 )。耶穌經常使用這個名稱。在舊約聖經,這句話只不過指「人」而已(參看詩八  4 );偶爾地,耶穌也只是這個意思罷了(參看太八  20 )。然而在重要的事件上,耶穌則清楚指在但以理書七章十三節中,帶著權柄和能力、天地的結合者,天上的「人子。」這明顯是馬可福音中的意思,耶穌希望門徒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這天上的人子必須受苦(可八  31 )。

2)原則

「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可八  31 )。論到耶穌要受的許多苦,是就祂死亡的「簡述」而言。馬可廣義地使用這句話,十字架遂成了受苦的高峰(參看來五  8 )。彌賽亞的一個大原則,就是祂是一個受苦的僕人(參看賽五三)。

「被……棄絕」(可八  31 )是一個饒有趣味的字( apodoktmastenai )。照字面上的意思是,「未能通過正式的檢查。」耶穌在撒都該人(希伯來人最高的人民代表)面前,「未能通過正式的檢查。」然而,人也許會懷疑他們究竟是否知道,他們本身也正受著徹底的檢查。

3)程序

「人子必須……被殺」(可八  31 )。耶穌並不單是死亡,祂是被殺害的。這是預先有計劃的罪行,所以這是謀殺。當中亦涉及流血,是一種罪惡。賽兒絲  (Dorothy L.Sayers)  說:「這裡充滿著血腥、灰塵、汗流、污垢。」耶穌基督的死亡絕對不是一樁意外。

1.  舉例說明

4)預言

「人子必須……過三天復活」(可八  31 )。這是一個清晰的有關復活預言。當論到自己的死亡,耶穌總是一起提到復活。身體復活及耶穌肉身復活是新約聖經中經常提及的一個基礎真理。既然耶穌和門徒在第一世紀這樣地強調復活,在廿世紀的今天,我們千萬不要予以忽略。」

二、關於撒但的直接教導

「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可八  33 )。彼得不分輕重地,「拉著他勸他」(可八  32 )。只在一會兒之前,彼得似乎清楚地認識耶穌,洞悉一切似的(可八  29 )。而現在他卻惘然若失(可八  29 ),被耶穌極其嚴厲地責備,甚至更甚於耶穌責備法利賽人似的(可八  33 )。

當撒但在一定程度獲准下,他可以在信徒生命中作事。他使用彼得,企圖阻止耶穌上十字架。因此,引誘者可能使用一種親切朋友的聲音。撒但不一定以明顯邪惡和敗壞的方法出現;他也可以裝作光明的天使(參看林後十一  14 )。

耶穌在這裡稱惡者為「撒但」,顯示了馬可在這裡保留了亞蘭文的原字;否則,馬可應該會用 diabolos 這希臘字。這裡提醒我們,惡者的名字和工作都是十分複雜的。至少,我們應該知道這些:

1)惡者的別號(可八33

在聖經中,共有十四個名稱用在那惡者身上。最重要的是「撒但」一字共出現了五十六次,(通常是)指神和人類的邪惡、惡意的敵人。「魔鬼」在聖經中出現了卅五次,是從希伯來語「毛髮」 (hairy)  一詞而來,顯示他是人類的誹謗者、詆毀和控訴者。一個非源於聖經,卻是對那惡者最重要的別號——奧古斯丁稱他為 Simius Dei ,意思是「神的模仿者。」從聖經中我們知道他以不同方法,不但扮演著神,甚至是與神有關的。他裝扮成為羊羔(參看啟十三  11 ),他也是三而一的(參看啟十六  13 ),他有一個教會(參看啟二  9 ),他有教義(參看提前四  1 ),他也有獻祭和聖餐(參看林前十  20 )。他有福音(參看加一  7-8 ),他有王座的敬拜者(參看啟十三  2  、  4 ),他也有先知(參看太廿四  11 ),他也有教友(參看加二  4 )。

2)惡者的攻擊(可八33

這裡提到最重要的事情是他經常攻擊神的子民。

勞威廉  (Willian Law)  是十八世紀英國劍橋以馬內利學院的院士。他形容惡者是:「他從不睡覺或打盹,不疲倦和寬容,也不放棄希望。他在兒童的軟弱、少年人的缺乏經驗、中年人的強壯和老年人的蹣跚中找著打擊的機會。他觀看早晨思想的詭計,他與黑暗的影兒不離不棄。在他管轄的陣營內,他無所不在。他進入皇宮、小屋、森林、營舍和軍隊。他攻入每個有人居住的居所,每家教堂的長椅。他忙碌不已,活躍非常。他坐在每張病床旁,在垂危的耳朵邊細語。當靈魂剛離開了病人的身體,他便毫不留情地射出烈怒的箭。」

2.  舉例說明

三、關於門徒的直接教導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八  34  ;參看  35-38  節)。如今我們更加明白的知道,彼得為什麼需要瞭解作彌賽亞的代價。倘若他不清楚前者為何物,他就永不會明白作門徒的代價。要成為一個門徒,耶穌謂:

1)否認自我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可八  34 )。凡要作門徒的,首先要一顆渴望成為一個門徒的心。沒有人是非自願地成為門徒;這是一個需要作出的決定——「我願意跟隨耶穌。」意味著將耶穌置於首要位置。這代表了倒置昔日的態度,並發現藉著捨棄生命來得著生命(可八  34 )。任何一個自私地愛惜生命的人,他終於要失去生命。生命如同沙一般,人若是努力去抓緊,沙愈快從人手中溜走。這必須要有一個捨己的犧牲。

3.  舉例說明

2)渴望事奉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要……背起他的十字架」(可八  34 )。文學和藝術都令十字架變得閃閃生輝。我們腦海中的十字架,也是中世紀般優美的雕成,或華麗的歐洲油畫上所繪的。然而,真實的耶穌被釘十字架是極其醜陋的一幕。希臘語十字架的意思是柱子( stauros )。當他們釘十字架時候,是釘在一條木柱上。「拿起你的十字架」較好的翻譯,是「背負起你的十字架。」當人背負起他的十字架時,是走向最蒙羞的死亡;沒有什麼比這更不幸的了。沒有什麼比耶穌所說的這話,更叫人疑惑:「背起你的柱子,負起你的十字架!事奉我。你沒有失去什麼,沒有其它事物可以讓你分心。你們必須堅定和樂意的捨己。」

4.   舉例說明

3)降服主權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要……來跟從我」(可八  34 )。這意思十分明顯,任何曾經在童年參與「跟隨領袖」遊戲的人都應該明白。這有一個簡單的規則:跟隨領袖,跟隨他每一個行動,沒有人須要懷疑領袖往那裡去。對於基督徒來說,這將成為我們終極的屬天盼望,因為我們的領袖已經升上高天了。我們必須完全的降服於耶穌。

5.  舉例說明

耶穌說:「來跟從我」(可八  34 )。

6.   註解

結語

耶穌在總結這一段落的時候,把思想推向更深一層:「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做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做可恥的」(可八  38 )。耶穌以上所說的話語,對我們真是何等的挑戰!然而,這話的內容和挑戰一直到今天仍沒改變,還在指導我們。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蘇格蘭的東岸有稱為「橫笛王國」 (The kingdom of Fife)  。在這國度的沿海公路上,介於奔馳蘭  (Burntisland)  和王號  (King Horn)  兩地之間的路上聳立了一個紀念碑,碑上寫著:「為紀念亞歷山大三世,蘇格蘭塞爾特最後一位君主,他在一二八六年三月十二日在附近的地方意外遇剌身亡。」我們不能在加略山上立這樣的紀念碑,因為耶穌基督的死亡並不是一宗意外。

2.  舉例說明

這故事是講到一名小孩子向父親詢問有關魔鬼的事情。「父親,撒但比我大嗎?」父親回答說:「是的,他也比我更大。」孩子思想了一會兒,問父親說:「那麼,他比耶穌更大嗎?」父親回答說:「不,他絕不比耶穌大。」孩子懷著極大的信心,鬆了一口氣說:「那麼,我毋須要懼怕他了。」

3.  舉例說明

一個囚禁犯人的日本軍營中,一大群囚犯剛從鐵路回來,完成了一天艱苦的工作,然後一如以往地點算工具的數目。當囚犯正要散去時,一名日本軍官大聲喊叫,說遺失了一個鐵鏟。他堅稱是有人偷了去賣給泰國人。軍官在群眾面前暴跳如雷,宣稱他們的邪惡,不忠於日本國王。他以惡劣的英語喊叫、大聲疾呼地,要求涉嫌的群眾踏前一步來接受懲罰。沒有一人這樣做,於是軍官大聲尖叫:「全都要死!全都要死!」為要顯示出自己的認真,他拔動手槍,舉起來作勢要射。那一刻,有一個蘇格蘭的士兵踏前一步,平靜的說:「是我幹的。」為宣洩他的憤怒,軍官怒踢這無助的囚犯,向他拳打腳踢。這名亞蓋爾郡人站立不動,任血流滿面。但他的沉默叫軍官的怒氣愈發失控。他從槍袋中抽出手槍來,把士兵的頭顱轟個稀爛,這名士兵的身軀終告倒下。這名士兵已經必死無疑,但軍官仍然踢著他的屍身,直至力竭為止。其餘的人將這士兵的屍身抬走,放下他們的工具,然後返回軍營。後來在軍營房舍內再次點算工具時候,卻發現沒有遺失鐵鏟。( Ernest Gordon  , Miracle on the River Kwai, p.88 )

4.   舉例說明

楊宓貴靈  (Isobel Kuhn)  記錄了一名宣教士朋友真誠的剖白:「在最初幾年的事奉中,上主……為要令我告別老我。」對我們當中一些人來說,要做到放棄老我並非像週末下午的短途旅程如此容易;我們的自我愈強,跌得愈深。就讓我們留心多年以來,好些基督徒的經歷。當中的說話或許有別,個中原則卻是一致的。

有人問及  喬治穆勒 (George Muller)  關於基督徒得勝的秘訣。他回答說,當他將要離世的時候,無論是受人讚賞或受千夫所指,他所在意的仍然是討主的喜悅而已。

宋尚節  (John Sung)  是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五一年在中國宣教的門徒,他在一家美國神學院中失去了信心。朋友以為他已經瘋了,將他送往精神病院內,住了一百九十三天。然而,他的心智卻是正常的,他因而為自己定了一個讀經計劃,預計獲得釋放的時候,就是他畢業之時。在歸途中,除了保留一個獎項來討父親喜悅以外,他將所有的學術證明全都投進大海裡。他放棄了可以獲取金錢的學術生涯,定意只為基督而活。他在當時代的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宣信  (A.B.Simpson)  是基督教宣道運動的創辦人,細說有一晚上,他感到孤單和傷心,做了許多錯事,感到滿心羞愧,不知道明天還是否活著。他終於作出了人生第一次完全的悔改。他走過了被拒絕的路徑。當他開始在紐約市工作時候,第一次崇拜只有七人參加。

與神對立的地方,就是自我要被打擊之處,這是因人而異的。然而,或許如同雅各般激烈的將死過程,卻是生命中可以觸摸的印記。然而,我們必須犧牲。( Kenneth S. Roundhill  , Prescription for Today』s Missionary, London, 1972, p.96, adapted )

5.  舉例說明

有一天,邁爾( F.B.Meyer )與司達德( C.T.Studd )同處一室。邁爾早上七時起來,卻看見在晃動的燭光下司達德拉長的身影,他的頸項上掛著印有大學標記的圍巾。邁爾問:「司達德,你起來有多久了?」司達德回答說:「凌晨四時。」邁爾問:「你究竟用這三小時來幹什麼呢?」司達德回答說:「我重新閱讀一遍新約聖經,特別在我主誡命的亮光:『人若愛我,就要遵守我的誡命』,我要檢查一遍是否有遵守祂每一條誡命。」邁爾問「我怎能夠像你一樣的呢?」司達德提出了人必須在生命每一個範疇中,完全地的順服基督,讓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照耀。邁爾於是曉得自己已經將生命中每一道鑰匙交給神,除了一樣以外——他講道的能力。司達德提醒他說「倘若你並非完全相信主,你根本稱不上是信靠祂。」( Norman Grubb, C.T. Studd, Guildford, 1965, p.47, adapted )

6.   註解

Akolouthein  一字有多個頗相似的意思:  1)   跟隨君王的士兵;  2)   跟隨主人的奴僕;  3)   遵守國家法律的市民;  4)   跟隨老師的學生;  5)   跟隨年老智者的年輕人。以上所有都暗示出,我們必須毫無猶疑地跟隨耶穌——無論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和任何代價。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