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講章大綱

系列:聖經上的話語

主題:神的得勝

經文:箴廿一21-31

金句:「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箴廿一31

引言

  無論人在 什麼境況中,倘若離開了神的恩典,都是天生固有的、無可藥救的獨立。這事實有聖經和人的經驗支持。人運用這種獨立來背叛神,企圖拋開祂來生活。然而,神對於人類傲慢的回應,有以下一句經文作總結: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箴廿一30-31)。所羅門這句充滿智慧之言,清楚地形容了我們兩種見解。

一、背逆主的不能得勝(箴廿一30

1)哲學途徑(箴廿一30

2)科學途徑(箴廿一30

3)心理學途徑(箴廿一30

二、離開主的不能得勝(箴廿一31

1)主耶穌基督彰顯的得勝(箴廿一31

2)主耶穌基督復和的得勝(箴廿一31

結語

我們已經解釋「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箴廿一30-31)一段經文。既然反抗主的不能得勝,沒有主的人也同樣不能得勝;今天,你願意讓祂成為生命中的得勝者嗎?


24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聖經上的話語

主題:神的得勝

經文:箴廿一21-31

金句:「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箴廿一31

引言

無論人在 什麼境況中,倘若離開了神的恩典,都是內在固有的、無可藥救的獨立。這事實有聖經和人的經驗支持。今天,有說法認為人的獨立是神賜下的禮物(因這顯示出人類的獨特),然而,叫人感到惋惜的事實,可憐的人運用這種獨立來背叛神,企圖拋開祂來生活。這解釋了為什麼人反對福音。他們不喜歡被指為有罪的人,需要接受神的救恩。他們聲稱這種表達是對人類智慧的侮辱,因此,他們繼續往滅亡的路直走。神對於人類傲慢的回應,有以下一句經文作總結: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箴廿一30-31)。所羅門這句充滿智慧之言,清楚地形容了我們兩種見解。

一、背逆主的不能得勝

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箴廿一30)。因著人驕傲的自立,歷世歷代,人經常誤用神賜下的禮物。智慧、聰明和謀略,都是充滿恩典的神所賜下的;卻因著人的墮落,他們使用這些恩賜來敵擋神。試看所羅門為我們在這段經文三重的分析:

1)哲學途徑

「沒有人能以智慧  ……  敵擋耶和華」 (箴廿一  30 )。「哲學」 一字源於希臘文,意思是  「愛慕智慧。」 舒格勒( Schwegler )將哲學定義為  「對事物的反省和思考。」 蘇格拉底用這字,來分別自己的思想與當時代希臘老師的討論。根據我們的理解,哲學是人企圖尋找終極事物的知識,因此,明顯與神自我啟示的途徑相悖。人自大地以為可以憑己力來尋找神,而聖經卻肯定神的啟示與人的思考或尋索有明顯分別(參看林前二  14  ;羅十一  33 )。

這樣的發現明顯是對人類智慧的驕傲予以迎頭痛擊,因此人向神反抗。這長期抗爭的歷史就是人類哲學的歷史。我們只消仔細的思想,就會發現每當哲學入侵神學,我們就會有批判主義、自由主義和極端主義。這種哲學對神的真理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包括祂的存在與本質;神話語的來源與權威;神子的神性與人性;神教會的事工與目標。神定意與哲學途徑對抗。祂說, 「沒有人能以智慧  ……  敵擋耶和華。」 (箴廿一  30 )

2)科學途徑

「沒有人能以  ……  聰明  ……  敵擋耶和華」 (箴廿一  30 )。科學是從研究和實踐中獲得的知識。科學家採取觀察者的身份,分析課題、收集資料,歸納出若干理論定律。跟著,就可以帶來創意和生產。

從很早以先,已經有人認為神是人類自己的發明。也許,興建巴別塔是其中一個最佳例子(參看創十一  1-9 )。要注意這事件中的用語,「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 (創十一  4 )。人在以後的世代不斷企圖將神人格化,而將要自己視為神。這過程其中一個最低層次的形式,就是人敬拜受造之物,卻不敬拜造物主(參看羅一  25 )。

一九五○的英國倫敦,舉辦了一個名為不列顛節慶的大型展覽活動。當中有一個沒有寫下來的口號,瀰漫著整個展覽會,「至高榮耀歸予人類,請看看他所生產的。」

然而,對於今天人類科學的發明,我們可以怎麼說呢?人並沒有象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凱普勒的想法:  「我以神的思想為念」 ,人傲慢地以為科學發明是個人獨立思考和生產的成果。這種歪曲的理解帶來了今天籠罩世界的破壞力。悲慘的是,人愈是自信於自己的創意,他就愈不覺得需要神,因而他敵擋基督的福音。

然而,以賽亞卻以這偉大真理,來安慰神的兒女:人或許任意妄為要阻止神的計劃,然而人注定是失敗的。以賽亞說,「凡為攻擊你造成的器械必不利用」 (賽五四  17 )。因此,我們知道沒有任何協議是可以敵擋神的。

3)心理學途徑

「沒有人能以  ……  謀略敵擋耶和華」 (箴廿一  30 )。心理學是對人內心的研究,處理人類有意識和潛意識行為現象的知識和探索。雖然這門科目比較近期才有,若以其系統表達和實踐,可以上溯至伊甸園的一幕。

時下流行的用語是輔導或輔導員。人企圖以心理學的定律和行為模式,來淡化人犯罪的事實、需要耶穌基督,及對未來的恐懼。總而言之,聰明的人嘗試以謀略來敵擋神。他們不願意接受聖經上的話語,他們有自己的答案,無論在定義上或所謂處理手法上。

更有甚的,人經常尋求心理學家的意見,因為他們予人一種安全感和情緒安好,然而若仔細的看,這實在是以謀略來敵擋神——企圖在得勝和祝福的道路上忽略神。

可憐的人可以取代全能神的位置,換去神謀略的處理和方法嗎?耶穌來到世上其中一個目的,祂就是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九  6 )。人總是喜歡獨立於神而生活。當人以一己的智慧、     聰明和謀略來作戰,人必敗無疑;且徹底地失敗——因為凡敵擋神的,都不能得勝。

 1.         舉例說明

二、離開主的不能得勝

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箴廿一31)。

所羅門王是第一位從埃及地引進馬匹的以色列王。他的行動明顯牴觸了列王紀上四章26節提到的律法,在這之前,申命記十七章16節亦有提及。神以血和大能,釋放祂的子民離開埃及,祂定意讓他們學習,惟有神是他們的力量和保衛者,他們不能信靠馬匹(參看詩二十7,卅三17,一四七10)。

我們已經知道,人是天生固有的、無可藥救的獨立,所賴的全是神的恩典。人自以為倘若有馬匹之助——無論任何具有同等象徵的動物也可,人就可以得勝;然而,經文卻告訴我們,「得勝乃在耶和華(箴廿一31)。因著神對你我的愛,祂借主耶穌基督彰顯得勝。這段舊約經文與新約聖經的福音不相伯仲。要注意:

1)主耶穌基督彰顯的得勝

「得勝乃在耶和華」 (箴廿一  31 )。神采取主動,顯示出人類戰勝罪惡和黑暗的唯一出路。這種得勝見諸:

a) 主耶穌的道成肉身

耶穌出生時的宣告是,「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一21)。天使高聲的唱:「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二10-11)。第一段所引用的經文,強調神采取主動,道成肉身的成為世人的救主。希臘文讀作,「祂就是可施以拯 救的一位。」當中,只強調只有祂一位而已。第二句經文,焦點落在耶穌的拯救者的身份上。「救主」和「救恩」一詞,在路加和保羅著作中出現有四十多次;這是因為兩位作者都強調道成肉身的救贖計劃。

b) 主耶穌的釘十字架

耶穌在十架上呼喊,「成了」(約十九30),這是人類歷史以來最偉大的一次得勝。這是完美生命和難以言諭受苦的最終勝利。耶穌的十架七言,顯示了人子和神子的勝利,藉著祂身、心、靈忍受著極端痛楚。沒有人能探索 「我的神,我的神,為 什麼離棄我?」(可十五34)這句話的深度,最後,祂大呼「成了」(約十九30)。

2.  舉例說明

c) 主耶穌的復活

耶穌基督被稱為「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一4)。人將耶穌釘在 十字架上,將祂埋藏於墳墓中,並以為這就是祂的結局;然而,他們竟忘記耶穌的話,當祂走在巴勒斯坦沙塵滾滾的路上,祂曾經說 「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約十18)。因此,當神行動的時候:

主從墳墓裡復活

勝過一切仇敵與罪惡

主耶穌復活,得權勝過死亡,

從此直到永遠同聖徒作王  ....

哈利路亞!主復活!

 羅拔  ·勞瑞( Robert Lowry )

  難怪保羅論到復活的篇章時候說,「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十五57)。

3.  舉例說明

d) 主耶穌的代求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耶穌是為我們代求的大祭司和救主,祂彰顯出寰宇和永恆的得勝。信徒與祂屬天的生命有分,就知道在世上已勝過世界、屬血氣的惡魔勝利。

e) 主耶穌的期望

「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從此,等候祂仇敵成了祂的腳凳」(來十12-13)。那一刻將要臨到,當祂坐在神的右邊,並要裂天而降;首先,要叫等候祂的教會欣喜萬分,跟著引入祂永恆計劃中的公義、富足和平安。那時候,凡抗拒福音的人將要等候可怖的審判;然而,凡藉著信而與祂聯合的,卻得著榮耀的勝利。象徵著邪惡結局的死亡,將為「勝利所吞噬」(林前十五54),我們將要為我們大能的神歡慶永恆的勝利。

2)主耶穌基督復和的得勝

所羅門王說,「得勝乃在乎耶和華」 (箴廿一  31 );保羅補充說,「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 (林後二  14 )。我們神的勝利並不只借一人來宣講,也是藉著簡單的信心,神所要求我們是:

a)信靠的信心

福音的呼籲就是,「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1)。你可曾預備相信「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三8)要緊記,主耶穌是我們真正的勝利者,因為祂的道成肉身、釘十字架、復活、代求和期望,這不只是頭腦上的相信:這是需要以經驗作根據。你可以腦筋來攫住,接近真理的卻需要真誠的心。

b)接受的信心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12)。接納基督進入你心中和生命中,就是要知道祂是與我們同在的得勝者。這亦是約翰以下說話的意願,「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壹四4

c)實踐的信心

 「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五4);此外,「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提前六12 )。主耶穌並沒有單單應許我們在個人生活上的得勝,祂的得勝使我們可以繼續向前,並在基督徒服事中慶祝勝利。我們光榮的任務不止是宣告個人的得勝,也要在別人的生命中立起了勝利的旗幟。因此,可見我們並不是為勝利而戰,因為基督已經在加略山十字架上為我們取得勝利了,我們乃是藉著信靠基督,祂會透過我們彰現祂已勝過世界的榮耀生命,所以我們是在勝利中爭戰。

4.  舉例說明

結語

我們已經解釋「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箴廿一30-31)一段經文。既然反抗主的不能得勝,沒有主的人也同樣不能得勝;今天,你願意讓祂成為生命中的得勝者嗎?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威廉·畢伯(William Beebe)是一名博物學家,他在薩加莫爾山上與羅斯福共進晚膳。經過一整夜詳談以後,他們二人走到草坪上,觀看天上的星星,並著眼尋找飛馬星座。後來,羅斯福說,「這是亞當米亞的螺旋星系,與我們的銀河系一般的大。這不過是一億銀河系其中之一而已,當中含有十兆個太陽,每一個都較我們的太陽為大。接著羅斯福笑笑說,「既然我們知道自己是何等渺少,我們還是回去睡覺吧。羅斯福懂得將人的知道和成就,以適當的角度審視。(Quoted by David C. McCasland  Open to Change Wheaton1981p.44)

2.舉例說明

有一個古老的中國故事,講述一名婦人的兒子剛剛死了。她滿心悲傷,走到一名聖人前說,「有 什麼禱告或具法力的咒語,可以使我的兒子死而復生?那名聖人沒有趕走她或與她理論,反倒說,「你若是能夠從一家沒有哀傷的家庭中,拿一顆芥菜種給我,我可以用以驅走你生命中的哀傷。

那名婦人隨即要找這顆神奇的種籽。她首先來到一家豪門大宅,敲著門說,「我正要尋找一家沒有哀傷的家,這裡就是嗎?他們回答說,「不是,你找錯了地方。他們向這名婦人述說所有他們經歷的痛苦。這婦人想著,「他們的遭遇比我還要不幸,我曾經歷痛楚,有誰還可以更適合幫助他們呢?她留了一陣子安慰他們,之後才去尋找一家沒有哀傷的家庭。然而,無論她往那裡去,小屋或皇宮,她所遇到的儘是痛苦、哀傷和悲慘。那婦人終於知道,因為她曾經受苦,所以她明白別人的感受,並可以回應別人的需要。這個比喻十分清楚:基督忍受極大的苦楚,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同樣可以因著十字架,在任何情況下活出得勝的生命。(Harold S. Kushner  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New York 1981pp.110-111adapted)

3.舉例說明

一位著名的牧師,在一個寧靜的安息日早上,坐在耶路撒冷一個和平的花園裡,聽著一名講員證道。在聚會前方的正是莊嚴肅目的加略山;在他們面前的是打開的墳墓和大塊很大的石頭,如同大磨石。一名隨軍牧師宣講著簡單、有力,直接從聖經而來的信息。突然間,他大聲讚歎道,「看啊!並且指向空墳墓說,「即使死亡也不能抓著祂!當講員這樣宣告的時候,會眾當中那位牧師經歷了一種全新的認信,耶穌基督的話是何等真實,因為我活著,所以你們也要活著。(約十四19)(Norman Vincent Peale  Daily GuidepostsCarmelN.Y.1982pp.103-104adapted

4.舉例說明

凱爾文勳爵Lord Kelvin)正要嘗試在他的學生面前一個實驗。當他看見這實驗要失敗時,他對學生說,「同學們,當你面對一個困難的時候,你同時將會有所發現。」以上的觀察對於每一個願意倚靠十字架的得勝,來練習可實踐信心的基督徒來說,具有同樣的屬靈價值。(Harold Lindsell  My Daily Quiet Time Grand Rapids: Zonervan1969p.202adapted)

進深研究書目

William Arnot, Laws from Heaven for Life on Earth: Illustrations of the Book of Proverbs, (New York: Nelson & Sons, 1858; Reprinted, Grand Rapids: Kregel).

Charles Bridges, An Exposition of the Book of Proverbs, 1847, Reprinted,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9).

James T. Draper Jr., Proverbs: The Secret of Beautiful Living, (Wheaton, Ill.: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76).

H. A. Ironside, Notes on Proverbs, (Neptune, N. J.: Loizeaux Brothers, 1908).

Derek Kidner,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ies on Proverbs,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sity Press, 1974).

W. Graham Scroggie, Know Your Bibl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criptures, Rev. ed., 2 vols.,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1905).

John Trapp, A Commentary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5 vol., (London: Richard D. Dickinson, 1867).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