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講章大綱

系列:聖經上的話語

主題:豐富的福音

經文:西三16-1

金句:「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16

引言

在當今耶穌基督的教會中,其中一個最普遍的危機就是一種「輕信主義」:一種頭腦上的信仰,毋須要內心的經歷或生命的表達。在宗教圈子內許多自稱是基督徒的人都流露這種狀況。但新約聖經可從沒有教導這種「輕信主義」;相反它所教導的是一種可以實踐出來的信仰,也是一種需要行動來配合的信仰。福音的表達根本就是豐富的,要求個人的接受和生活的實踐。這包括:

一、個人接受基督的福音(西三16

1 )基督福音之門(西三  16 )

2 )奉基督福音為王(西三  16 )

3 )因基督福音得釋放(西三  16 )

二、行動實踐基督的福音(西三16

1 )屬靈生命(西三  16-17 )

2 )社交生活(西三  16  、  18-20 )

3 )職業生活(西三  16  、  22  ;四  1 )

結語

你願意面對這種挑戰嗎?請緊記:哲斯脫敦( G.K.Chesterson )說「基督教不會落敗,這信仰已飽歷試煉,根基十分鞏固。」感謝神,因著福音的要求,基督教信仰滿有動力。當你接受基督的話語,因著這內住的能力,一切事都成為可能。  接受祂作個人的救主,信靠神可以在你生命中,活出祂的生命。


13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聖經上的話語

主題:豐富的福音

經文:西三16-1

金句:「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16

引言

在當今耶穌基督的教會中,其中一個最普遍的危機就是一種「輕信主義」:一種頭腦上的信仰,毋須要內心的經歷或生命的表達。在宗教圈子內許多自稱是基督徒的人都流露這種狀況。但新約聖經可從沒有教導這種     「輕信主義」;相反它所教導的是一種可以實踐出來的信仰,也是一種需要行動來配合的信仰。福音的表達根本就是豐富的,要求個人的接受和生活的實踐。當我們留心以上一段經文,就發現這神聖的命令,是需要在信徒生命和行為出實踐出來。

一、個人接受基督的福音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  16 )。「基督的道理」一詞意思可指一切基督所說的話,或一切述說基督的說話。但無論我們采哪一種說法,都是指著福音的道理而言。所以,我們有理由把以上一段經文讀作:「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福音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倘若我們真的明白福音的信息,這必包括:

1)基督福音之門

「把基督的道理……存在心裡」(西三  16 )。詩人說:「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詩一一九  130 )。人對福音作出反應以先,他必須先打開心門迎接神的話語。彼得在五旬節講道以後,有三千人加入教會。「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  42 )。使徒雅各說的是同樣道理,他論到信徒需要接受「所栽種的道」(參看雅一  21 ),要使之扎根,好好藏在心裡。事實上,接受基督的福音,就是接受福音書中的基督。

2)奉基督福音為王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  16 )。「存在」一詞的意思是內住,即包括管理權和主權。這從保羅進一步論到基督乃受膏者的身份中表明出來——受膏作先知、祭司和君王。若說接受福音,卻不接受基督先知的信息、並基督祭司的犧牲,並認識基督的王權,這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可惜這正確的信仰觀念卻往往受膚淺的     「輕信主義」思想所影響!我們必須留意,使徒的教導的重點在於我們對基督的委身,而這委身是與祂的王權和治權分不開的。

3)因基督福音得釋放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  16 )。「豐豐富富」一語曾在新約聖經其餘兩處地方出現。第一處是在提多書三章  3  至  5  節(譯作「厚厚」),保羅說:「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聖靈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如同聖靈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基督的話語釋放信徒的靈魂。聖靈藉著神的話語來工作。另一處是彼得後書二章  11  節,使徒提到「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從地上的困綁得著榮耀的釋放,並進入天家。

當我們在這段經文中應用這思想,便曉得我們可以因神的道,內心得以豐富地、富足地被釋放。耶穌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  31-32 )

要注意,將神的道藏在心裡是需要各樣的智慧。我們不能接受零碎的真理,乃要完完全全的。我們不能滿足於屬靈上的初階,而是需要屬靈的豐富。最後,神的道會結出豐富的果子,並帶領我們繼續不斷進入屬靈的豐富。

除非我們研讀神的話語,否則神的道不能在我們生命中豐富地成長。比徹( Henry Ward Beecher )提出一句看來淺易,卻經常為人忽略的說話:「聖經上的話語是一幅航海圖,讓你安全地在海上航行,讓你知道港口的位置,並怎樣駛進港口而不致碰上石頭或防波堤。」

你曾經接受基督的福音嗎?你曾經以神的道入門、奉之為王,並因而得著釋放?倘若沒有的話,你還沒有全心全意真正相信祂。

1.  舉例說明

二、行動實踐基督的福音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  16 )。「道理」一詞明顯含有教導和訓練的意思。當我們讀到這段經文,我們可以觀察得到,福音觸及我們生命每一個層面,包括屬靈上、社會上和職業上的層面。

1)屬靈生命

「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西三  16-17 )。完全地接受和實踐基督的福音,可以個人地和群體地影響我們信仰生活。這包括:

a)  歌頌

我們的敬拜生活必須以「詩歌、頌詞、屬歌,心被恩感,感謝神」(西三  16 )來表達。歌頌可以是充滿感情,具啟發性,並帶來指導、勸誡、教導和提示。正如曾經有人說:「無論結果好壞,基督教會的詩歌深切地影響著教會的神學思想。」

歌頌經常與救贖有關,這可以從摩西之歌和羔羊之歌看出來。摩西之歌緣於神極大的拯救行動,祂帶領子民出埃及、過紅海。羔羊之歌則緣於加略山,那完美無瑕的一位,為了拯救人類而犧牲。

b)  述說

「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西三  17 )。沒有什麼象耶穌的福音使人得釋放。人重生得救最初的證據,就是他口裡承認耶穌是主(參看羅十  9 )。

c)  服事

「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西三  17 )。倘若歌頌流露了基督的恩典,述說是基督福音的結果,那麼服事就必然是感謝基督的果效了。我們服事神,因為心裡充滿感恩,所以我們希望服事主。大掃的掃羅歸主後,隨即便問說:     「主啊,你願意我作什麼?」(徒九  6 )

你屬靈生命曾經受基督福音的影響嗎?你有歌頌、述說和事奉主耶穌嗎?然而,這生命信息的實際應用不止於屬靈生命而已,同樣影響著:

2)社交生活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教導……妻子……丈夫……兒女」(西三  16  、  18-20 )。

a)  作妻子的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裡面是相宜的」(西三  18 )。這是呼籲對丈夫的領導作愛的順服。這亦清楚表明,愛與忠心只能留給丈夫,並不是其他人。倘若福音真正內住於婦人的內心,她必以愛的順服的行動和態度,來表示她的專一。

b)  作丈夫的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她們」(西三  19 )。這是愛護妻子的呼籲。男人容易因專注於工作、社交的緣故,忽略對妻子的溫柔和愛護,甚至有時候苦待她。他這樣作明顯與接納基督的福音相違背。

c)  作父母的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三  21 ),這是愛護子女的呼籲。青少年罪行明顯與成年罪行有密切關係。倘若兒女在一個受聖靈管治,專重和順服聖經的家庭長大,就不會再有破碎家庭了。兒女十分敏感於父母之間的不穩定關係和爭執,他們很容易失望和心靈破碎。這種境況明顯與神的旨意或福音的好處相違背。

2.  舉例說明

d)  作兒女的

「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西三  20 ),這是呼籲兒女要愛護父母。倘若你要討主的喜悅,便要凡事上聽從父母,順從他們根據從聖經而來的教訓和行為,並順服基督的主權(參看弗六  1 )。

3)職業生活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作僕人……主人」(西三  16 )。的而且確,福音的道理認為:

a)  作僕人的

「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西三  22 )。這是呼籲僕人要順服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西三  22 )。這可以幫助我們緊記「在任何境況中,我都滿有喜樂和歡欣」,    「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西三  24 )。試想想假若在任何領域的工人都能實踐這榮耀的原則,這將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再沒有罷工這回事,我們的經濟體系將重獲效率、熱誠和可靠。

b)  作主人的

「你們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地待僕人」(西四  1 )。這是呼籲世界上所有的主人,提醒他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西四  1 )。有多少主人知道有一天,他們都要按他們在地上待僕人的標準受審判?

這是按著公義的原則:     「要公公平平地待僕人」(西四  1 )。因著這句說話,我們要為今天在僱員身上所作的而顫驚!

我主耶穌的福音十分實用,它觸及生命的每一層面,回應人的各方面需要。

3.  舉例說明

結語

你願意面對這種挑戰嗎?請緊記:哲斯脫敦( G.K. Chesterson )說  「基督教不會落敗,這信仰已飽歷試煉,根基十分鞏固。」 感謝神,因著福音的要求,基督教信仰滿有動力。當你接受基督的話語,因著這內住的能力,一切事都成為可能。你會接受祂作個人的救主,信靠神可以在你教會、家庭和事業的生活中,助你活出祂的生命?神將給你實踐出來的恩典。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遺憾地,基督徒很多時候被指責忽略了基督的福音。華萊士( Jim Wallis )許多年前參與紐約市一個關於社會公義的會議。會議聚集了許多神學家、牧師、神父、修女和教會信徒領袖。一名美國土著站起身來,望著與會大部分的白人說:「即使新約聖經有這樣的教導,大部分基督徒並沒有經歷聖靈。即使新約聖經有這樣的教導,大部分基督徒沒有真正參與社區工作經驗……倘若你們是基督徒……為什麼你們沒有彼此相愛?你們倒應該視別人為親友才是……為什麼你們沒有這樣作呢?為什麼你們沒有按此而生活呢?」 (Jim Wallis  , The Call to Conversion, New York, 1981, p.18, adapted)

2.  舉例說明

經文呼籲我們要注意自律。亞歷山大大帝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他不能控制自己。他雖佔領了已知的世界,卻不能以勝利者的姿態步出歷史舞台,反倒成為一個悲劇人物。亞歷山大在醉酒盛怒下殺死他的好朋友,並在卅三歲逝世,留下他的墓誌銘:「他征服了世界;卻征服不了自己。」( Stanley C. Baldwin  ,  How to Build Your Christian Character,  Wheaton, 1982, p.56, adapted )

3.  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回憶起一次在牙買加島事奉的經歷。在一次會議後,一名來自京士頓大學的優秀青年人要求見歐福德牧師,他代表著一群專注於研究福音的社會意義的學生。青年注視著歐福德牧師,問他說:「你可以給我具體的證據,表明你所傳講的福音對生命有什麼實際應用?」在歐福德牧師回答以先,站在隔鄰的朋友韋哈勞( Harold Wildish )即時說:「可以。」隨後,他以得體的言語,輔以實際的統計數字,向這名年輕人述說這廿年來,福音怎樣在牙買加傳遍,並指出屬靈上、社會或工作上的更新不但在個人生活層面中發生,甚至在整個社區中出現。這年輕人呆立了一會兒,便說:「你說的沒錯,我不能加以否認。這信息必然是予我說的。」他毫不猶疑地順服,並信靠耶穌基督。

進深研究書目

William Barclay,  The All-Sufficient Christ: Studies in Paul』s Letter to the Colossian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63).

John Eadie,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Colossians,  Classic Commentary Librar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7).

H.A. Ironside,  Lectures on Colossians,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1929).

Guy King,  Crossing the Border: An Expostional Study of Colossians,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63).

R.C. Lucas,  Fullness and Freedom: The Message of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  (London: InterVarsity Press).

Handley C.G. Moule,  Colossian Studies: Lessons in Faith and Holiness from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1898, (Reprinted—Colossian and Philemon Studies: Lessons in Faith and Holines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R.V.G. Tasker, ed.,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0).

W.H. Griffith Thomas,  Studies in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edited by Winifred G.T. Gillespie,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3).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