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講章大綱

系列:聖經上的話語

主題:永遠的生命

經文:約壹五1-13

金句:「神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裡面。」(約壹五11

引言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最大的分別,在於基督徒有永遠的生命,而非基督徒只認識肉身的生命而已。基督來到世界,使人得以享受不平凡的生命。人可以接受教育、文化栽培,甚至宗教教育,然而卻沒有永生,因為永生是從上而來的;這是神借基督賜下的生命,由聖靈默示予每一個相信的靈魂,要注意:

一、永生的來由(約壹五11

1 )祂的洗禮彰顯永生(約壹五  6 )

2 )祂的受難流露永生(約壹五  6 )

二、永生的接受(約壹五11-12

1 )相信生命的賜予者(約壹五  11 )

2 )接受生命的禮物(約壹五  12 )

三、永生的確據(約壹五13

1 )聖經的見證(約壹五  13 )

2 )聖靈的見證(約壹五  6 )

結語

永生是永遠地生活下去。你擁有這生命嗎?倘若沒有的話,伸出信心之手,現今就去接受這生命的禮物。「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  12 )。

8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講章大綱內容

主題:永遠的生命

經文:約壹五1-13

金句:「神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裡面。」(約壹五11

引言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最大的分別,在於基督徒有永遠的生命,而非基督徒只認識肉身的生命而已。基督來到世界,使人得以享受不平凡的生命(參看約十  10 )。人可以接受教育、文化栽培,甚至宗教教育,然而卻沒有永生,因為永生是從上而來的;這是神借基督賜下的生命,由聖靈默示予每一個相信的靈魂。福音的好信息就是,人可以因著三個原因得著這永遠的生命:

一、永生的來由

「神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裡面」(約壹五  11 )。使徒約翰清楚指出,永生不是一種意念、觀點或一種關於數量上的量度:這是在他裡面的生命素質。當約翰論到這生命時,他是指著基督而言。這用語在約翰書信、約翰福音中是可以互換使用的。

1.  舉例說明

當我們理解經文背景,我們知道見證著的生命是與耶穌基督有關,是藉著水和血的(參看第  6  節)。這生命是與我們主的生命中所經歷的兩件事有密切關係——祂的洗禮和受苦。

1)祂的洗禮彰顯了永生

「這藉著水……而來的,就是耶穌基督」(約壹五  6 )。耶穌基督洗禮的重要性,可以用主在約旦河邊的話作總結:「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太三  15  ;  亦參看  16-17  節 )。從那時開始,耶穌在事工的每一層面中,都彰顯了神的生命(參約壹一  1-2 )。這生命是以在加拉太書五章  22-23  節中描述的聖靈果子表達出來,這包括:

a)  仁愛的生命

我們知道:「基督愛教會……為她捨了自己」(弗五  25 )。耶穌在世人中彰顯了奇妙的、具救贖能力的愛。我們在福音書中知道,祂愛馬利亞、並她姊姊馬大、拉撒路(參約十一  5 )。當祂看著年輕富有的長官,耶穌愛他(參可十  21 )。祂愛小孩(參可十  14 ),祂也憐憫眾多的群眾,因為祂知道他們「如同沒有牧羊人的羊群」(可六  34 )。愛從祂臉上散發,在祂的話語中流露,藉著祂的工作彰顯出來。

b)  喜樂的生命

雖然耶穌是     「多受痛苦,常經憂患」(賽五三  3 ),然而,祂是有著喜樂的生命(參約十五  11 )。在撒但敵擋的權勢下,祂仍然「被聖靈感動而歡樂」(路十  21 );並「因擺在前頭的喜樂」,能面對十字架。

c)  和平的生命

詩人說:「你要細察那完全人,觀看那正直人,因為和平人有好結局」(詩卅七  37 )。這是對耶穌基督一個完美的描述。在祂裡面的安穩和平安,是沒有人可以騷擾,沒有任何環境可以影響。祂可以在下沉的船上安睡,並以完美的尊嚴起來,將怒海平靜下來(參可五  34 )。祂將和平賜予門徒(參約十四  27 ),並在最後「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  20 )。祂和平的生命超越一切知識(參四  7 )。

d)  忍耐的生命

彼得論基督說:「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彼前二  23 )。希伯來書十二章  3  節提醒我們,祂忍受罪人的頂撞。祂曾多次遭到撒都該人、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惡意攻擊,但祂從來沒有展現出失控的憤怒和情緒。

e)  恩慈的生命

大衛說:「你的溫和使我為大」(撒下廿二  36 )。這對於大衛最偉大的後裔主耶穌而言,是千真萬確的。大衛、利文斯敦博士曾經指出:「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是世界中唯一完美的君子。」在祂的生命、話語、行動中,我們看見了謙恭、有禮、優雅的完美組合。曾經有宗教的偏執者,將一名婦人帶到耶穌跟前,指稱這婦人的罪。耶穌以無可比的風度,從沒有歧視這婦人而使她更加羞愧,反倒在地上寫字來吸引群眾注意力。然而,祂站起身來面對群眾,指出他們同樣是有罪的一群。他們心裡默認——退去,只剩下耶穌和那名婦人。祂沒有說責備的話,只簡單的說:「回去吧,不要再犯罪」(參約八  3-11 )。

f)  良善的生命

彼得說:「拿撒勒人耶穌……周流四方,行善事」(徒十  38 ),無論藉著祂的講道、醫治和生活。因著聖潔的稱義,主耶穌可以自白說:「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  11 )。  祂的生命是最美善的。

g)  信實的生命

希伯來書的作者形容耶穌:「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  2 )。祂所說的每一句話、行的每一件事跡或生活的每一刻,也是倚靠天父的。祂可以說:「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你不信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約十四  10 )

h)  溫柔的生命

救主說:「我心裡柔和謙卑」(太十一  29 )。祂的溫柔可不是軟弱,而是受控的能力。這是一種具救贖力量的謙卑,促使祂放棄權利、豐富和名譽,為救世人而死在十字架上。

i)  節制的生命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林前九  25 )。這說話優雅地形容了我主的自製和有紀律的生命。祂並非聲名顯赫;祂卻以完全的準確和自制,實行天父計劃的旨意(參約二  4 )。恩典與真理、審判與憐憫,在祂的生命和事工中有完全的平衡。祂的生命是克己和節制。祂為神心目中標準的人生,樹立了模範。

2)祂的受難流露永生

「這藉著血……而來的,就是耶穌基督」(約壹五  6 )。祂的死亡抵償因違反律法而應有的懲罰,也提供了神生命需要的代價,這生命是因著人犯罪而喪失的。這在銅蛇的故事中清楚表明出來。因著罪的緣故,以色列民喪失生命,並被兇惡的蛇咬;神回應摩西的呼喚,祂在全營中為死刑提供了答案:一根銅蛇杖。當中的信息就是:「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民廿一  8 )。耶穌同樣引用這事件,與尼哥底母論到神永生的福音(參約三  14-15 )。

二、永生的接受

「這見證就是神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裡面。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約壹五  11-12 )。即使神為世人預備了永生,除非人接受這永生,否則仍然不能滿足神的計劃。約翰說:「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五  12 )。在基督裡接受這生命,意思是:

1)相信生命的賜予者

「神賜給我們永生」,並且「不信神的,就是將神當作說謊的」(約壹五  10-11 )。神是愛,因此,神是永遠的賜予者。這是福音書的主調(參看約三  16  ;羅六  23  下)。接受生命的第一步,就是相信這位賜予者。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約五  24 )。不相信神,就是將神看為說謊話的。

2.  舉例說明

2)接受生命的禮物

「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約壹五  12 )。有的意思就是接受和擁有。約翰教導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  12 )。

相信與接受之間是有分別的。或許以下一個例子可有助解釋。我手上有一本聖經。假設我說要將這本聖經送給你為禮物,你相信並誠意的道謝。然而,說罷不久,你隨即轉身便走,沒有拿這本聖經回去。你為什麼得不著這份禮物呢?並非因為你不相信我,乃是你沒有伸出手來,接受這部聖經。

神滿有恩典,祂伸出手來,把愛子送給我們為禮物。我肯定你是相信的。然而,這並不足夠。更重要的是你要接受祂——個人地和肯定地——作為神給你的禮物。你願意這樣作嗎?「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約壹五  12 )。

三、永生的確據

「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壹五  13 ),「並且有聖靈作見證,因為聖靈就是真理」(約壹五  7 )。倘若你有無偽的信心,神藉著聖經給你確據,並賜你聖靈使你得著永生。

1)聖經的見證

「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壹五  13 )。這種確據並非建基於主觀情感,而是聖經的真理。聖經有可靠、肯定和喜樂的基礎。這裡,神告訴我們,祂藉著兒子給我們永生。倘若我們內心接受基督,我們便應該相信神所說的話,並依靠基督內住的生命(約壹五  12 )。倘若魔鬼以疑難打擾我們,便需要歸回神的說話,而並不是依靠人或魔鬼的話。

3.  舉例說明

2)聖靈的見證

「並且有聖靈作見證」(約壹五  6  ,亦參看羅八  16 )。這內在的見證是與神關係的感覺。我們愈發敏感自己屬於神兒女的身份,並有權領受所有屬於神兒女的資源和責任。這正是保羅說話的意思:「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羅八  17 )

4a.  舉例說明

4b.  舉例說明

結語

永生是永遠地生活下去。你擁有這生命嗎?倘若沒有的話,伸出信心之手,現今就去接受這生命的禮物。「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  12 )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生命的素質或缺乏這質素,在艾略特( T.S.Eliot )著名戲劇「雞尾酒會」( The Cocktail Party )的焦點之一。在劇本中,西莉亞成為宣教士,卻被土著部族釘死。她的朋友(參加雞尾酒會的一群)聽聞她的死訊,嘗試找出個中意義。他們致力嘗試找出到底什麼東西可以賦予他們的生命一種遠較參加雞尾酒會為高的質素。( Alvin N. Rogness,  The World for Every Day,  Minneapolis, 1981, p.144, adapted )

2.  舉例說明

慕迪( D.L.Moody )曾經獲邀請,幫助一名看來難以接受福音的男孩子。「孩子,告訴我,你相信那位曾經輔導你的人嗎?」孩子回答說:「我相信,他頗誠懇似的。」「你相信我剛才傳講的嗎?」男孩回答說:「是的。」慕迪問:「那麼,你為什麼不接受神賜下生命的禮物?」男孩堅持說:「我的問題是,我不能相信神。」慕迪說:「有一件事是必要作的,你必須告訴神,你不相信祂。來跟著我禱告:『神啊,我不能相信你,因為你是說謊話的。』」那男孩抬起頭來說:「我不能作這樣的禱告。」實時地,他心中得著亮光,內心也有信心。

你相信生命的賜予者,並感謝祂賜給你兒子,好使你得著永遠的生命?有人說,世界上最普遍的罪就是不知感謝。這等於絕對的無動於衷。

3.  舉例說明

小約翰剛剛認識主耶穌的救恩。傳道人念他一段約翰壹書五章  12  節,指出可以信靠神的應許,他歡歡喜喜地回家去了。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回憶起發生在他身上奇妙的事,魔鬼誘使他內心充滿疑團:「你沒有永生。」男孩回答說:「不,我有永生;我知道是有的。」這爭論維持了數分鐘之久,直至約翰亮起燈,翻開聖經約翰壹書五章  12  節。他手指著經文,抱著聖經回到床上宣告說:「這裡就是神的應許,你自己讀一遍吧!」

4a.  舉例說明

安全感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意思相異。有些人認為是終生每月支取的支票……有些人則認為是一塊毋須繳付抵押的農田。然而,真正安全感並不是在今生可以獲取的……永生是一份禮物。倘若我們以分期付款購物,這件物品並不屬於我們,直至我們繳付了最後一期供款。然而,禮物卻不是這樣。當我們接受那一刻起,當下就屬於我們。耶穌說:「我給他們有永遠的生命。」千百萬信徒因著這應許得以進入與神同在。( Faith Jess Mains, ed.,  Reflections for Busy People ,  Wheaton,  1981, p.99, adapted )

4b.  舉例說明

一架從蘇黎世往貝魯特的航機抵達雅典以先,一名喚作約瑟·帕斯特( Joseph Passatour )的乘客聲稱呼吸困難。他看來十分虛弱,送往醫院後死亡。後來發現這人是一名走私客,在緊身內衣裡藏有一千五百隻瑞士名表。正是這走私品叫他感到呼吸困難,引致他的死亡。他為一千五百隻代表著時間的東西而死亡。

不少人著意為自己攫取時間和生命。無可避免地,他們將有一刻發現,他們致力攫取的,正是叫他們窒息的東西。我們必須抓住永恆。

進深研究書目

F.F. Bruce,  The Epistles of John: An Introduction ,  Exposition,  and Notes, (Old Tappan, N.J.: Fleming H. Revell, 1970).

Robert S. Candlish,  The First Epistle of John,  1866, (Reprinted—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2).

Guy King,  The Fellowship: An Expositional and Devotional Study of 1 John,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63).

Robert Law  ,  The Tests of Life: A Study of the First Epistle of St. John,  3rd ed., 1914, (Reprinted—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8).

John R.W. Stott,  The Epistles of John,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9).

Lehman Strauss,  The Epistles of John,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1962).

W.E. Vine,  The First Epistle of Joh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