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講章大綱

系列:來自會幕的現代真理

主題:目的

經文:出廿五1-9,廿九39-46;來九1-12

引言

聖經上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會幕在神性想法與人類建造上具有兩層目的。而這目的可分成當前目的與終極目的兩種。

一、當前目的

1 )  崇拜的場所

a)     與聖靈建立關係

b)     經歷真理的啟示

2 )  作見證的地方

a)     神的存在

b)     神的聖潔

c)   神的保守

d)   神的供給

二、終極目的

1 )關於祂的  本身

2 )關於祂的聖工

結語

會幕的當前目的,是要在曠野提供以色列子民一個敬拜神與作見證的地方;而終極目的方面,則是要在基督本身的榮耀與聖工的偉大上預表基督。願神膏我們的眼,好讓我們看見祂本身的美,並且也看見祂在成就的工上的祝福。也願神對我們愈發顯得珍貴。


35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來自會幕的現代真理

主題:目的

經文:出廿五1-9,廿九39-46;來九1-12

引言

聖經上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會幕在神性想法與人類建造上具有兩層目的。而這目的可分成當前目的與終極目的兩種。

一、當前目的

神為了使以色列子民戒除埃及拜偶像的惡習,而在他們眼前設置一個純潔、高貴的敬拜見證理想。這些古代朝聖者的天性傾向墮落,就如同他們因拜金牛犢而犯下崇拜偶像罪這事件中所得到的說明一般。而當我們開始敬拜那隱形但卻真實的神時,這宗教歷史就演進到影響遍及全世界的歷史時代,所以我們要記得:「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四  22 )  。

會幕的當前目的是指神對下列事物的提供  :

1)敬拜的場所

當耶穌對撒瑪利亞的婦女說:「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  24 )時,祂是在表達關於敬拜的奧秘原則。沒有人可以在不與聖靈建立關係、且不經歷真理啟示的情況下敬拜神。

a)   與聖靈建立關係

神說「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廿五  8 )。以及「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神」(出廿九  45 )。以上經文表達出一種神與人之間的全新關係。從前,耶和華曾與亞當一同漫步於伊甸園中;祂也曾造訪族長,向他們傳達祂的旨意。但祂卻從未在這世上、在祂救贖的子民間有個家,直到會幕立起。

同樣地,若不是神藉著聖靈的存在與大能居住在我們之中,我們永遠無法敬拜神(參看弗二  22  ;腓三  3 )。

b)   經歷真理的啟示

神對祂的子民說,祂想居住在他們之中,並與他們相會(參看出廿九  42-43 )。祂與摩西、亞倫與子民們的會面方式就是將自己顯現在他們面前。聚會是指個人為了相交與勸告而碰面,因此在本質上,會幕是人與神相會,神與人共處的地方,如今仍是同樣的情況。我們只有在神透過祂話語的啟示來與我們相會時,我們才能敬拜神。

2)作見證的地方

這與神相會的帳蓬,稱之為「法櫃的帳幕。」在民數記十七章中,這名詞出現兩次( 7-8  節),而不論對以色列子民或對那些沒有營帳的陌生人而言,這確實是為神作見證的地方。法櫃的帳幕見證了以下幾方面:

a)   神的存在

隨著會幕的完工「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出四十  34 )。那雲彩對外見證了神存在於祂的子民之中。只要雲彩持續停留,就表示以色列子民與神同在。所以「日間,耶和華的雲彩是在帳幕以上。夜間,雲中有火,在以色列全家的眼前,在他們所行的路上,都是這樣」(出四十  38 )。

b)   神的聖潔

會幕或聖處的根本意義,是包含聖潔與神聖的構想。「聖」( holy )一字僅僅在出埃記中就出現超過三十一次。在大祭司亞倫所戴的冠冕上系有一塊金牌,而那牌上刻著「歸耶和華為聖」(參看出廿八  36 )。而整個會幕被嚴密地保衛著,以防神居住地的神聖被弄污或擾亂了。利未人是謹慎的神器管理人與法櫃帳幕的神職人員。他們在法櫃帳幕的四圍安營,眼睛總在注意有無侵入者。

那外邊的院子有用捻的細麻作帷子來隔開大眾的注目,並保護不讓褻瀆神聖的事物接近,它唯一出入口是東邊的門,而這院子就被稱為「聖處」(利六  16  、  26 );亦即會幕的第一區。而第二區則是至聖所。這一切都為神的純潔作了有力的見證。

c)   神的保守

當會幕白天有雲彩停在其上,夜晚雲中有火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碰觸神的子女,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接近他們的帳蓬,也沒有敵人可與他們對抗。因為有  神的保守, 以色列人晚上有光照亮,而白天得以遮避那似來自熱帶太陽的熱氣。詩篇作者將有關此保守的見證總括如下:「保護你的是耶和華。耶和華在你的右邊蔭庇你。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他要保護你的性命」(詩一二一  5-7 )

d)   神的供給

神是隱藏在所有象徵背面的實體。對於在巴比倫的流亡,祂說「我還要暫作他們的聖所」(結十一  16 )。對於所有國家、階級、狀況,以及所有改變的人生來說,這應許依然美好。而對於為神作見證的子民來說,只要會幕仍在,神供應的應許就有保證。

1  .補充說明

二、終極目的

毫無疑問地,藉著有關儀式的進行,神職人員與利未人注意到會幕的不完全。而當他們每天、每週、每月、每年在進行獻祭與慶典工作時,他們必定領悟到這一切儀式都意味著未來的某些事。換言之,會幕的最終目的在預表基督以下幾方面:

1)關於祂本身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     「聖靈用此指明,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九  8, 11-12 )。基督是全備的會幕,因為祂具體實踐了會幕在曠野中所有的象徵。

在會幕的結構材料中,金與木有非常重要的涵意。金是指基督的神性,而木頭則象徵祂的人性。金是精煉的品質,也是人們所知最貴重的金屬,而皂莢木來自相思樹,這樹零星地生長在以色列子民所行經的沙漠地帶,它是在最困逆的環境下的生長結果,這意味基督如同嫩而易折的幼苗,也如同出於乾旱之地的根。這樹也是一種不吸引人的樹,這點預表了祂的外貌:「祂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干地。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賽五三  2 )。另外,皂莢木是不朽壞的,因此這意味主耶穌的身體是不壞的,即使在死亡中受損(參看徒二  25-28 )。

結合以上金與木兩個重要概念,我們就得到獨一無二的主耶穌基督,祂既是神也是人,好成為神人中間的中保(提前二  5 )。因為祂是神,所以祂為我們承擔責任;也因為祂是人,所以祂瞭解我們,而這正是敬虔的奧秘(參看提前三  16 )。

2  .舉例說明

2)關於祂的聖工

主耶穌基督不只是全備的會幕,祂也是全備的祭司。聖靈告訴我們:「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九  11-12 )。身為全備的大祭司,祂在會幕的院子門口進行入門的聖工、在銅祭壇進行獻挽回祭的聖工、在洗濯盆進行脫離(不淨)的聖工、在精金燈台進行光照的聖工、在陳設餅的桌子進行滿足需要的聖工、在香壇進行代禱的聖工、也在至聖所約櫃前進行交流的聖工。

3  .舉例說明

而身為全備的大祭司,祂也為罪獻上禮物與祭物(參看來五  1 )當祭物代表代罪用,禮物則代表奉獻用。禮物可能是無血的祭物,如同素祭的祭物;然而因為罪的緣故,祭物必須要流血(參看來九  22 )。基督的死既是奉獻的禮物也是代罪的祭物。身為獻祭者與祭物,祂首先將自己當成奉獻的禮物,獻於天父(參看弗五  2 )。然後再當成代罪的祭物(參看彼前二  24 )。祂這個不可思議的代罪祭物是沒有人可以分享的,因為這是基督自己特有的方式,然而在奉獻的禮物方面,我們則可以共享。對此,保羅懇求我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  1 )。

結語

我們已經看過會幕的目的,當前目的方面,是要在曠野提供以色列子民一個敬拜神與作見證的地方;而終極目的方面,則是要在基督本身的榮耀與聖工的偉大上預表基督。願神膏我們的眼,好讓我們看見祂本身的美,並且也看見祂在成就的工上的祝福。也願神對我們愈發顯得珍貴。


附加評注

1.   補充說明

今日全球科學與政治事件發展的如此迅速,以至於大部分的人們無法跟上它們的腳步。許多人不論在服飾、房子或汽車方面都在尋找新奇且現代的事物,然而有關這種想法的謬誤,是在於那最新的東西不見得是最好。因為美好與真實是永恆的,與時間和流行並沒有關係,我們必須要以不改變的事作基礎,也就是那永恆的事情。曾有人說過:「當人生中再次發現已存在事物一事變得重要時,對於新事物的發覺也就不重要了。」而有關會幕永恆的真理,也正是如此。( Harold Lindsent,  My Daily Quiet Time,  Grand Rapids, 1969, p.205, adapted )

2.  舉例說明

神對於祂自己最大的啟示是在於基督。菲林頓( Harry Webb Farrington )以下的思想充分地表達出這一點:

我不知那伯利恆嬰孩,在神性上是如何;

我只知道那馬槽小孩為我帶來神的生命。

我不知那骷髏地十架如何釋放罪惡的世界;

我只知道那無比的愛為我帶來神的大愛。

我不知那約瑟的墳會如何解開死亡的奧秘;

我只知道有一個活的耶穌,祂是我們不朽的生命。

3.  舉例說明

世人總在尋找英雄。你們當中某些人可能還記得,在  1927  年  5  月  21  日晚上  10  時  24  分,從巴黎機場上空的黑暗中,側滑出一架灰白色的飛機,之後停在遠方的空地上。當時有超過十萬人湧進那空地,去歡迎那位獨自駕機從紐約飛到巴黎橫跨大西洋的英雄。那天下午,紐約時報接到一萬通的電話,而這報紙在隔日刊登著:「紐約市昨天一整天洋溢著興奮與期待!一開始是期待機長林德伯( Lindbergh )的消息,之後則有點半疑半慮,但隨著下午的進展,人們又恢復了信心,最後眾人為這西方世界期盼了十年的成功壯舉而齊聲歡呼。」確實,那是值得歡呼的,但是今日的我們又有多少人還能感受到那分興奮呢?火焰熄滅之後,剩下來的只有灰燼。但是,當我們真正領悟到基督的完全救恩是永恆的時候,我們必須承認一點:基督確實配得持續的讚美。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