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講章大綱
系列:人生的法則
主題:未來的法則
經文:箴廿七1-2
金句 「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要別人誇獎你,不可用口自誇。等外人稱讚你,不可用嘴自稱。」(箴廿七1-2)
引言
我們一生所有關心的事物中,對未來恐懼這一件,算是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主耶穌為了讓我們明白這一點,祂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 太六 34) 。 我們在有生存意志的地方,就會盡全力去確保那成功且安全的未來。而另一方面,我們會在希望落空的時候立下遺囑,並且為自己的離去作好準備。總之,有一個關於未來的法則,是我們不能、也不敢去忽略的。按照我們的經節,有以下兩點要注意:
一、我們必須帶著敏銳的警覺性去面對未來(箴廿七1)
1 )一種誇耀的自大 ( 箴廿七 1)
2 )一種無憂無慮的愚昧 ( 箴廿七 1)
二、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箴廿七1-2)
1 )謙虛的人生 ( 箴廿七 1)
2 )信賴的人生 ( 箴廿七 1)
3 )活躍的人生 ( 箴廿七 1)
結語
我們必須聽從使徒的命令愛惜光陰(參看弗五 16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以敏銳的警覺性,及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讓我們如使徒保羅所說:「因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 ( 提後一 12)
29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人生的法則
主題:未來的法則
經文:箴廿七1-2
金句: 「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要別人誇獎你,不可用口自誇。等外人稱讚你,不可用嘴自稱。」(箴廿七1-2)
引言
我們一生所關心的事物中,對未來恐懼這一件,算是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主耶穌為了讓我們明白這一點,祂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 太六 34) 。但即使有主耶穌的話,我們仍深深地擔憂未來。 我們在有生存意志的地方,就會盡全力去確立那成功且安全的未來。而另一方面,我們會在希望落空的時候立下遺囑,並且為自己的離去作好準備。總之,有一個關於未來的法則,是我們不能、也不敢去忽略的。本經節提醒我們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我們必須帶著敏銳的警覺性去面對未來
「不要為明日自誇」 ( 箴廿七 1)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最多他僅能預測到可能性。因此,那從來未曾生過病的人,有可能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忽然遭受到癱瘓、心臟病,或者是癌症的侵襲。或者是某人的事業看起來既風光又成功,但卻可能因存放所有資金的銀行慘遭破產而出乎意料地倒閉。人生就是充滿許多的不確定,所以沒有一人能夠預知結果。有關這點,本文警告我們要避免以下兩點:
1)一種誇耀的自大
「不要為明日自誇」 ( 箴廿七 1) 。自誇就是吹噓或稱讚自己,關於這一點,主耶穌曾警告我們 ( 參看彼前五 5) 。
路加福音十二章 16 至 21 節告訴我們那自誇且自大的財主故事。在短短的三節經文中,他使用了五次「我」這個人稱代名詞。因為人類的墮落,所以人類將自我當成榮耀的最終目標。我們要注意的是故事中的財主(參看加十二 17 ),與其說他是因為「富有」而誇耀自己的財富,還不如說是因為他「信任」自己的財富而因財富自傲。在另一處經節中,他又誇耀自己的健康(參看加十二 19 ),因為在決定好要如何處置財產之後,他所看到的只是一個健康的未來,可以供自己安逸地吃、喝及享樂。
對於此般的自誇,神迅速且嚴肅地回應:「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豫備的,要歸誰呢」 ( 路十二 20) 。對於這節經文希臘文的翻譯,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就在今晚,他們要你的靈魂。」此文中的「他們」 是誰呢?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指天使,因為天使的特殊作用,就是引導死者到他們所應當去的地方(參看加十六 22 )。這個故事是警惕我們要避免自誇。
1. 舉例說明
2)一種無憂無慮的愚昧
「不要為明日自誇」 ( 箴廿七 1) 。當主告訴我們不要為未來擔憂的時候,祂絕對不是在鼓勵無憂無慮的愚昧。歌德( Goethe )曾說:「沒有什麼比做事愚昧更令人毛骨悚然。」在聖經上同樣的訊息是:「當預備迎見你的神」(摩四 12 )。這告訴我們要以受教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及我們確知的未來。
舉個例子來說,聖經透露兩種訊息:一是現得救恩另一種是永不得救恩。福音告訴我們:「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六 2 )。除了那些從未聽過主耶穌基督的人以外,其它人沒有任何借口可以去拖延主的偉大救恩。
2. 舉例說明
聖經也告訴我們,要去天堂不要去地獄,關於這一點沒有人比主耶穌更強調。祂聲明:「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三 36 )。
另外聖經還告訴我們,在那永恆的日子裡,我們不是成為贏家就是輸家。而使徒也很清楚地說:「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象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三 13-15 )。
看完以上的教訓,怎會有人維持那無憂無慮的愚昧狀態呢?許多人活在虛幻的夢境裡,不正像將頭藏在沙裡的鴕鳥一樣。他們藉著自己獨創的暗示方式說服自己:世間皆是美好,無須關心未來。然而神的話清楚地告訴我們:「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廿七 1 )。
二、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
「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 箴廿七 1) 。亞諾特 (William Arnot) 評論說:「這節箴言只包含了負面意義的勸告。而它之所以被說的如此空洞,是為了突顯正面應許的地位。」換句話說,強調負面意義是為了激勵正面呼召的行動,而這需要:
1)謙虛的人生
「不要自誇」 ( 箴廿七 1) 。謙虛的人生就是對付自誇的最好策略,先知彌迦在以下的話裡總結了這點:「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六 8 )。
在新約中我們學到這種謙虛是種天性也是種訓練。在另一方面,它也是種神所賦予的性情。當保羅寫道:「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 5 )。他正是指這意思。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在外在的生活,活出內在的基督。謙虛是為了別人而把自己所有的權力、聲譽放在一旁的無私精神。謙虛也是獻身於神時所得著的喜樂服從精神。謙虛更是行走在順服的道路上或受死於十字架上時所須具備的犧牲精神;而這點正是耶穌的精神。
3. 舉例說明
在另一方面,謙虛也是神希望我們能通過的磨練。聖經教導我們: 「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彼前五 6 )。所以我們需要每天消滅獨斷的自我上千次,好使基督能夠活在我們裡面。保羅將此解釋為:「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八 13 )。要通過這個訓練必須擁有自制力且願意每日背負十字架追隨主。沒有一個人可以同時活在謙虛與自誇的生活中。
2)信賴的人生
「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 箴廿七 1) 。當主耶穌對門徒作有關憂慮未來的勸告時。祂在規勸之前先說了兩項肯定的榮耀:「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以及「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太六 32 、 26 )。我們的神是預知的神也是供應的神,就因為祂是真正的神,所以當事情開始之時祂已得知結果。每一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在祂的預料之中,而我們每一樣日常生活所需祂也都加倍豐富地賞賜給我們。如果祂可以計算麻雀的數量、為照顧野地的百合以及數算我們頭上的頭髮,那我們還有什麼不能信靠祂的?聖經上有許多要我們全心全意信靠主的鼓勵,如大衛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卅七 5 )
4. 舉例說明
3)活躍的人生
「要別人誇獎你,不可用口自誇。等外人稱讚你,不可用嘴自稱」 ( 箴廿七 2) 。學者指出,本章 1-2 節經文,不論在精神上或主題上都彼此相關。當我們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的時候,謙虛及信賴的生活會導致自誇或歸榮耀給神的表現。主耶穌在人世間的這段日子裡,祂說:「我若榮耀自己,我的榮耀就算不得什麼,榮耀我的乃是我的父」(約八 54 )。保羅之後也證實:「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乃是主所稱許的」 ( 林前十 18) 。我們得救是為了要服事神,而且直到耶穌再來帶我們一同返回天家前,我們都是屬於耶穌的。因此我們人生最大的野心,應該是去活在主的榮耀中並服事,就像耶穌所作的一樣(參看路二 49 ,四 34 ,九 4 )。我們要記住時光短暫,別為明天而自誇,且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5. 舉例說明
結語
我們必須聽從使徒的命令愛惜光陰(參看弗五 16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以敏銳的警覺性,及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讓我們如使徒保羅所說:「因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 ( 提後一 12)
1. 舉例說明
讓我們來聽聽羅格尼斯 (Alvin Rogness) 這故事。「我有兩年未曾見過某個朋友,他在我住在中西部時,經常照顧我的飲食,也因此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身為來自希臘年輕移民者的他,工作非常努力,於是他的餐廳成為鎮上最好的一間。如今他開始將自己的事業移交給兒子。他很成功,也相當有錢,社區裡,大家都非常地尊敬他。這樣的他還缺什麼呢?當我與他同桌聽他仔細回想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時,他語氣突然停頓且眼眶中含著淚水地說:『可是我卻沒有時間照顧我的靈魂。』」( Alvin N. Rogness, 「Time For Our Souls,」 The World For Every Day, Minneapolis, 1981, p.15 )
2. 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回憶某次他在英格蘭教堂所主持的洗禮儀式。「那是個美妙的傍晚,神的存在是非常地真實。當時我在隆重的邀請之下,傳講了警告人們不要拖延對基督耶穌作出承諾,或作信仰告白機會的信息;我勸他們在離開會場之前做好決定。當儀式結束後,有三個人踏出會場駕車回家,然而他們卻在離家四分之三路程的地方,與別人發生了正面的相撞。其中有兩個人當場死亡,而倖存的那人是基督徒。稍後他在醫院告訴我說,當他們在車上談論那晚的講道時,另兩人曾說:『我們應該作出決定走到台前』,可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這段話再此提醒身為傳道人的我,負有極力去傳揚福音信息的神聖任務。」(參看來九 27 )
3. 舉例說明
關於亞伯拉罕·林肯謙虛的故事是不勝枚舉,而以下是其中一則。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馬克勒藍 (George B. McClellan) 因為有公眾輿論的支持,於是被指派負責波多馬克河的陸軍部隊。他幻想自己是偉大的軍事領導者、是年輕的拿破侖,然而他的表現,卻不令人激賞。為此,林肯總統任命他為總指揮官,且希望這能夠發生點作用,然而他的表現依然拖泥帶水。某天傍晚,林肯與兩位幕僚一同去拜訪馬克勒藍,當他們抵達的時候,才知道他外出不在,於是他們坐下來等他。一個小時後,馬克勒藍終於回來,但他卻對總統的存在視若無睹而直接上了樓去。半個鐘頭之後,林肯請他的僕人去告訴馬克勒藍,他們仍在樓下等候,但僕人回報總統說,馬克勒藍已就寢。兩位幕僚非常生氣,然而林肯卻只是起身準備回家。他解釋:「現在不是為禮節及個人威嚴評分的時候。只要馬克勒藍能為我們帶來勝利,要我當他的馬伕都沒問題。」林肯這種謙虛的態度,使他成為偉人,甚至偉大的總統。 ( Warren W. Wiersbe, Be Joyfu l, Wheaton, Ill.: Victor Books, 1974, p.55, adapted).
4. 舉例說明
有太多的信徒在依靠主的慈愛及大能之前都佇足觀望,直到其它可依賴的可能性全都消失後,他們才轉投主的懷抱。有一次,某位搭船出海的女士因為海上的強烈暴風雨,而變得驚慌失措。他跑向船長,想尋求任何希望,但船長對他說「小姐,我們必須信靠神的保守。」這女士比了一個絕望的手勢,並哭喊道「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了嗎?」從這例子可以知道,我們常常在其它事情都派不上用場的時候,還不去信靠主。與其這樣,還不如我們在事情發生之前、已經發生之時、或發生之後選擇信靠主。
5. 舉例說明
慕迪 (D.L.Moody) 回憶某件在他任職期間令他深感痛苦的意外。「那個晚上,當芝加哥法院的鐘聲因火災警報而大響時,我剛好在講:『我應當為耶穌做什麼呢?』那時我對會眾說:『希望你們在下主日之前想好這個問題的答案。』事後回想起來,我犯了多大的錯誤啊!因為那晚我看到了耀眼的火焰,就知道芝加哥已毀,也因此我再也未曾見過那些會眾!」 (Joseph S. Exell, Biblical Illustrator on Proverb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8, p.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