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人生的法則

主題:懶惰的法則

經文:箴言二4-13

金句:「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到收割的時候,他必討飯而無所得。」(箴二4)

引言

懶惰是我們墮落的天性中,最易發生的部分。針對此一特點,聖經很自然地頻加批判。箴言書多次提到懶惰的人。懶惰是勤勞的反意字  「我們已探討過懶惰的本質」 ,在經文中總是受到負面評價。現在我們研讀的經節,是最好的例證。懶惰的人即是不勤於工作的人,我們須避免成為其中之一。請思想:

一、懶惰的本質

「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  …」(  箴二  4)  。打從人有罪惡起,懶惰便始存在。亞當墮落之前,擁有完美無瑕的工作能力。因此神  「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創二  15)  。他違背造物者那一瞬間,便觸動了死刑。就靈命而言,他在那一刻便死了。就肉體而言,他正走向死亡。工作上,他的一切勞動開始遭遇阻力。主對他說: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  創三  19)  。從那時起,人類便得先克服工作的障礙,方能在這普遍懶散的世界得著成就。這是人的天性。

1)懶惰的本質是沉溺

「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  …」(  箴二  4)  。希伯來文中, 「懶惰」 一字代表了耽溺和無所事事。《罪惡怎麼來的》( Whatever Happened to Sin? )一書中,美國心理醫生卡爾·曼寧格  (Dr. Karl Menninger)  的文章對沉溺做了更深入的描繪:  「已失傳的盎格魯薩克遜語中,有一字極富震撼力——  『  懶散  』(sloth)  。我們需要某些人配合以完成工作,那群人卻毫無所動時,我們不得不說他們的疏忽如同犯罪。幾世紀以來,此惡習始終存在於互助性的社會,證實想偷懶或得過且過的引誘無所不在,常被形容為  『  懶惰  』  、  『  不願出力  』  、  『  閒著沒事  』  ,渾渾噩噩的過日子。這是主人才有的特權,不屬於奴隸;是有錢人的專利,不屬於庶民。然而  『  不動  』  或  『  閒著  』  ,可能是恐懼或對自己不信任不瞭解的外在表現。在此強調,不付諸行動、搞不清狀況、不查明自己該做什麼,簡單地說就是渾不在乎,也算是罪。這是聽天由命,被視為一種罪,至今困擾我們。」(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Post, April, 1977, p. 58)

2)懶惰的本質是短視

「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  …」(  箴二  4)  。此處涉及意志力的缺乏,暗示懶惰其實是一種選擇。馬克拉倫﹝  Alexander Maclaren  ﹞察覺:  「即使天氣不冷、足以耕種,懶惰人仍寧願選擇坐在火堆旁偷閒。」 這態度既短視,也是可恥的懈怠,刻畫一個不瞭解現在與未來息息相關的人物。農夫若不耕作,永遠無法收割。

這是生命的原則。沒人能說他今日做的一切無關未來。生命包含許多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該完成的工作。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要嘗到苦果。因此,我們不該把任何事看得無關緊要。此一因果原則大大影響我們的思想、言語和行動。

懶惰的人更不承認,投機取巧將引人走向邪惡。寒冬中坐在火堆旁取暖,確比耕種舒服得多。這並非肯定偷懶。要活得高貴,須經歷許多障礙。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身為使徒,我們便須行走邁向骷髏地之路。十架的路途上,懶惰的人必死,勤奮而屬靈的方始得生。使徒保羅要我們  「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  提後二  3)  。我們要謹慎自守,選擇正道,而非投機之路。

懶惰的人拒絕承認,機會一旦錯過便永遠失去。懶人若不耕種,便再也沒有機會收割。生命中有太多  「該做而沒有做」 的事,再多悔恨也換不回失去的機會。梭羅  (Thoreau)  深知浪費光陰將招致惡果:  「就像你可以隨意將時間抹殺,對永恆毫無影響。」 聖經上說:  「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弗五  16)  。今天沒做的,明天無法彌補;每個動作皆須在恰到好處的、神命定的時間裡發生,方能彰顯其價值。福音談到:  「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林後六  2)  。忽視此一事實,是極端的短視,也是可恥的懶散。

二、懶惰的姿態

「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  ……」(  箴二  4)  。聖靈深切關心懶惰的問題,因此在箴言書中用了許多字眼來敘述。我們將探討其中五項:

1)懶惰的人表現出罪惡

「做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  箴十八  9)  。人是神造的,必須工作。不事生產、鎮日偷閒,將引人走向罪惡和苦難之路。  「撒但使愚昧人的手做敗壞的事」 ,此種愚昧帶來十分可怕的影響。所羅門說   「做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  箴十八  9)  ,充分說明現今世界的罪惡與混亂。失業並不純因人們不願工作。研究顯示,許多問題的來源是人們尸位素餐,同時慫恿並威脅別人從事破壞。懶惰違背了神和人的善性,與罪惡同流。

2)懶惰的人表現出散漫

「懶惰的人放手在盤子裡,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  箴十九  24)  。這段經文又在廿六章十五節出現,道出一個重要課題。

列王記下廿一章  13  節,記載神斥責瑪拿西王拜偶像的惡行。為表明祂審判瑪拿西的態度,神說:  「我必擦淨耶路撒冷,像人擦盤,將盤倒扣。」 這話顯出祂的嚴峻和決斷,沒有一絲猶疑延宕。簡短地說,這對比了懶惰人的行為:不肯將盤子裡的手向口撤回,不擦盤子,更不會將盤子倒扣。

1  .舉例說明

3)懶惰的人表現出自私

「懶惰人的心願,將他殺害,因為他手不肯做工。有終日貪得無饜的  …」(  箴廿一  25-26)  。這意味著懶惰人整天想著休憩、歡樂和享受,卻不願做工。他想得到一切,卻什麼也不肯付出。這是自私的根本,於今日社會隨處可見。

2  .舉例說明

4)懶惰的人表現出懦弱

「懶惰人說:  『  外頭有獅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殺  』」(  箴     廿二  13)  。同樣的信息也在箴言廿十六章  13  節中出現。我們要學習、熟記並咀嚼回味神對我們的教導。

3  .舉例說明

3)懶惰的人表現得渾渾噩噩

「我經過懶惰人的田地,無知人的葡萄園,荊棘長滿了地皮  ……」(  箴廿四  30-31)  。神在我們身上有計劃,要我們  「多結果子」(  約十五  8)  。畢竟, 「人的目標是榮耀神,永遠因祂歡喜。」 儘管如此,現今教會有許多人,無法多結聖靈的果子榮耀神(加五  22-23 )。他們生命的葡萄園被荊棘覆蓋,結滿了又酸又苦的葡萄。

三、懶惰人的下場

「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到收割的時候,他必討飯而無所得」(  箴二  4)  。我們原是屬乎永恆的創造,不管我們喜不喜歡,皆須面臨此一定數。今日播種將換來明日的豐收。我們若不耕作,也就不能收穫。這是整段經文的重點。對於活在不確定的、未來幻夢中的人們,這是多麼嚴肅的信息啊。

1)懶惰導致破產

「到收割的時候,他必討飯而無所得」(  箴二  4)  。要形容一懶惰乞丐,這段經文最貼切不過。

4  .舉例說明

5  .舉例說明

2)懶惰導致悲慘

「他必討飯而無所得」(  箴二  4)   。不管在審判日或永生之殿,我們若在面對救主時說:  「我沒有什麼獻給你。」 會是多可怕的一件事!這都是一生懶怠招致的悲慘結果。使徒保羅提醒我們:我們站在基督審判台前那一刻,若非獻上  「金、銀、寶石」 ,便只能拿出毫無價值的  「木、草、禾」 ;端看我們勤奮或懶惰。

6  .舉例說明

結語

我們看過懶惰的本質、姿態和下場。千萬別讓人指責我們在收割的時候一無所獲。我們應傚法以撒華滋  (Issac Watts)  :

世人庸碌追求獎賞

在血海中遠航

我卻寧被帶進天上

鮮花鋪成的、舒適的床

主加添給我力量

使我忍受一切苦痛創傷

站立在你話語之上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一個日本男孩來到洛杉磯某牧師的家,請求一分工作。牧師家已雇足人手,因此牧師娘說:  「很抱歉,我們家沒什麼事可讓你忙了。」 這位東方男孩很有禮貌地躬身說道:  「夫人,我相信有的。你不知道,只要一點點小事,就足以讓我忙得暈頭轉向了。」(Record of Christian Work,  from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pp. 731-732)

2  .舉例說明

猴子是聰明可愛的小動物。但牠們本質上非常懶惰、自私且貪婪。牠們不像積極的水獺或勤勞的螞蟻般工作,只會吃和玩。歐福德牧師幼年在非洲時,曾這樣抓猴子——用一瓶狀物裝滿誘餌,置於地上。瓶狀物有個小孔,恰為一隻猴子的手掌大小。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猴子寧願面對被抓的命運,也不願將到手的餌放開,把手從陷阱裡抽出來。同樣的,懶惰人寧願死也不放棄他們的自私。自私的人基本上便是懶惰的人。

3  .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  提及幼年在非洲安哥拉發生的事。他記得,獅子在他家周圍的草原上隨意行動;就在離他房間不遠處,常有悲劇發生。但無論獅子多麼兇惡,這家人總是不分晝夜出門做他們該做的事。若他們秉持懶惰的態度,便可能成為一批怕死的人。然而,獅子並不常出現在城市的街道上。即使遇到獅子,勇氣和謹慎仍可使你得到最後勝利。偏偏對懶惰的人而言,有個不必出門的借口就夠了。

4  .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  上大學時,用了一年時間在英國倫敦沿岸做實地研究,從晚上六點直到清晨六點,在騙子和乞丐之間工作。工作非常艱辛,且影響人的心情。當地許多人頗有文化品味,曾經富裕且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們生命中某個階段,選擇了較輕鬆的路而未行走正道,最後遂成乞丐。成功之道並不容易。理智上,我們必須耕耘,方可獲得智慧;道德上,我們必須耕耘,方可獲得榮譽;靈命上,我們必須耕耘,方可獲得祝福。躲在懶惰背後取暖,最終將領你走向各方面的破產。

5  .舉例說明

同一原理適用於弱肉強食的商業界。卡爾·雪弗  (Carl Shafer)  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商人,同時也是道爾化學公司  (Dow Chemical Company)  公關部教育經理,發展了一套他稱為  「商業成功之道」 的理論。雪弗先生曾運用數百名男女,參與他們職業發展的過程,根據多年經驗寫就他的理論。他說:  「我見過太多年輕男女因缺乏行動而被絆倒,因缺乏信心而不敢下決心並執行。應先列出重點,運用魄力將之發展。管理階層要的是行動,而非不動。」 總而言之,雪弗相信:  「應將普通的事做得出奇地好。調查顯示,商業界一般職員,只用了腦力的  25%  至  35%  。但進步、變換和成功的動力,必須發自內心。一星期、六星期、六個月、六年後,你能否成為一個嶄新的人物,全得靠你自己。」

6  .舉例說明

弗萊德雷克  ·歐福德  (Frederick Olford)  ——司提反·歐福德牧師之父,時常回憶兄長理查的故事。他們年輕時,走的道路便已不同。理查選擇了較易走的路。理查本不喜歡這個弟弟,看不慣他將生命奉獻給神、到非洲做宣教士服事神。幾年後,弗萊德雷克·歐福德回到英格蘭,發現哥哥罹患重病。某天晚上,他被喚至醫院,見到奄奄一息的理查,心中遂泛起帶領哥哥信主的感動。這位瀕死之人因新得的喜樂,精神抖擻了幾天,之後又回復虛弱。弗萊德雷克·歐福德再次被喚至哥哥病床旁邊。這次理查望著弟弟的臉,說道:  「第一次來看我時,我非常怕死。如今感謝主,我在主裡已得著平安,也準備好要離開。現在我的問題是:我沒臉這樣死去,因我面對主時,沒什麼可獻給他。」 懶惰的生活導致悲劇,是多麼真切的教訓!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