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生的法則
「箴言」是一部收集詩歌的文選。它的作者,包括了知名人士如所羅門王以及「智者」如亞古珥與利慕伊勒等。此書是以所羅門的格言與猶太教夫子的傳統為標題,且依據箴言第廿五章第 1 節去推測,其最終編輯者可能是希西王家與他的臣子。然而,現今的學者,對於箴言著作權多採取較為保守的態度。不過也有愈來愈多的人認同箴言是由希西王個人收集並編輯。
所有人在讀完第卅一章後都會對書中的智慧、教誨以及對神真理的挑戰,留下深刻印象。如同瑞裡博士所指出:整部箴言的主題都是有關生活的智慧,包括對於愚形、罪、良善、財富、貧窮、口舌、驕傲、謙虛、公義、審判、鬥爭、貪食、愛、欲、懶惰、朋友、家人、生死的特殊教導,幾乎涵蓋人類各層面的關係,而且書中的教導適用於各地的人。
在這裡我們擁有詳細的人生法則,如同創世紀與詩篇一樣,箴言書的副標題,自行構成了以下的大綱:
1) 所羅門的箴言(箴一 1 ∼廿二 16 )
2) 智者的勸世箴言(箴廿二 17 ∼廿四 34 )
3) 箴言雜記-所羅門箴言的騰錄(箴廿五 1 ∼廿九 27 )
4) 亞古珥箴言與利慕伊勒母勸子箴言(箴卅 1 ∼卅一 31 )
在我的圖書館中有一本由威廉阿諾牧師( Reverend William Arnot of St. Peter』s Free Church, Glasgow, Scotland ) 1862 年所寫的《箴言說明》( Illustrations of the Book of Proverbs )古書。他稱箴言是「為世間生活而來自天上的法則」,而在他對讀者的致詞中他說道「自始至終,我們的目標都是要去應用那確切的法則,而不是要去解釋那籠統的法則;並且在金句的選擇都是經過妥善的決定。因為恩賜是多樣的,所以必有一樣是勞力的恩賜。就好比當科學的探索者(神)再次檢查機器(法則)的聯結,且重新示範機器結構的原理時,那工人(我們)只要將機器設定為運轉狀態,並將機器的效能用在生活事務上,那他就不會錯了。」
以上的說法奇妙地說明了箴言不但是一部可賞析的文學著作,它還是一份提供生命在日常生活的舞台上,作戲劇演出的劇本。
請闡釋大綱且證道,並願神賜福給你及你的會眾。
2 講章大綱
系列:人生的法則
主題:知識的法則
讀經:箴一1-7
經文:「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箴一7)
引言
這節箴言被許多學者認為是全書的警句,很湊巧地,它也被阿拉伯人收錄在他們的諺語集錄裡,且被當成開頭的句子。這金句的信息要點帶給我們以下三方面的深思:
一、知識的必要性(箴一7)
1 ) 知識對於事實的領悟是必要的( 箴 一 7 )
2 ) 知識對於信仰的感召是必要的( 箴 一 7 )
二、知識的經歷(箴一7)
1 ) 對神的一種崇敬信靠( 箴 一 7 )
2 ) 對神的一種懺悔信靠( 箴 一 7 )
3 ) 對神的一種存在信靠( 箴 一 7 )
三、知識的敵人(箴一7)
1 ) 打壓真理( 箴 一 7 )
2 ) 棄絕真理( 箴 一 7 )
結語
請留心傾聽這金句的信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箴 一 7 )。如果沒有知識存在,那麼生命就沒有意義,甚至更糟的是,人生就沒有盼望。因此帶著充滿崇敬、懺悔及存在的信靠到基督面前,且在基督裡尋找那高深且令人得釋放的救恩知識。
2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人生的法則
主題:知識的法則
讀經:箴一1-7
經文:「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箴一7)
引言
箴言一書收集了為地上罪人而從天上而來的格言。那共分成卅一章的格言,透露出一種結合應用神學以及哲學的代表型態。我們今天的金句(第 7 節)被許多學者認為是全書的警句,很湊巧地它也被阿拉伯人收錄在他們的諺語集錄裡,並被當成開頭的句子。這金句的信息要點帶給我們以下三方面的深思:
一、知識的必要性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一 7 )。知識是解釋那些存在於我們內心或環繞我們四周每一件事的要點。曾有一個諷世者如此評論到:「如果沒有知識,你我會以為自己並不存在。」
1)知識對於事實的領悟是必要的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箴一 7 ) 。 對於神是一切事物的主因及根源這個說法的接受性,是所有事實所仰賴的基礎。如果事情不是以原創、有計劃的及受控制的智慧做為開始,那麼就會迷失在人類質疑的範疇裡。但是當我們開始信靠神,這世界就會變得讓人可以理解的(參看來十一 6 )。因為祂存在,所以我們真心的相信祂;因為祂愛我們,所以我們努力來到祂面前;因為祂的救贖,所以我們充滿感激的接納祂。如果不用以上的方式來信靠神的話,那絕對是我們的損失。從另一方面來講,相信祂,我們就會得到聰明。
1 .舉例說明
2)知識對於信仰的感召是必要的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十 13 )。信心是靠著知識來啟發,所以心胸狹窄的人必須去認識神、認識那記載在聖經中祂救贖人類的原因,並且認識那聆聽神話語而來的信心(羅十 17 )。
一個口渴的人在討水喝之時,一定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的尊敬對方。他的要求將帶來供給的知識,因為在那一刻,為了達到需要就會產生信心並且採取行動。這簡單的例子幫助我們了解救恩的次序:對耶和華的敬畏產生了知識,這知識激發了信心,而信心環抱著救恩,因為神的應許是真實的(羅十 13 )。
二、知識的經歷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一 7 )。經驗是知識的燃燒;當知識缺少了經驗,就像律法沒有了生命或者話語沒有了熱誠一樣。當所羅門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這句話 ,他是在暗示人們與神的關係。根據新約的說法,人們只有透過主耶穌基督才可能與神有關聯,因為 「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裡面藏著」(西二 3 )。聖經還告訴我們「釘十字架的基督 …… 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一 23-24 )。基督獨特的死是罪的唯一解答,而對於那些無助且無望的亞當後裔來說,則是預備救恩的唯一確信。
我們要如何在基督中,得到這種知識呢? 這句「敬畏耶和華」就是我們 的 秘訣。 以人類回應的觀點來說 ,它包含了:
1)一種對神的崇敬信靠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箴一 7 ) 。 如果對於永恆的事物沒有以崇敬的態度去對待的話,那麼聖經只是一本合上的書。對此,大衛提醒我們:「耶和華與敬畏祂的人親密。祂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詩廿五 14 )。這話不論在屬靈上或屬世上,都是真實的。
2 .舉例說明
2)一種對神的懺悔信靠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箴一 7 ) 。「敬畏耶和華」這句話,結合了崇敬信靠以及憎惡罪惡的想,因為我們藉著出生、天性以及實行,而成了罪人,應受死亡的懲罰(參看羅六 23 ;結十八 4 )。且聖經告訴我們:神是 「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哈一 13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與神同在,並且經歷祂的祝福,我們就必須有真正悔改的心,這意味著:要憎恨罪惡並且捨棄罪行。只有如此神才能夠讓我們得到有關神的知識,也就是耶穌基督所說,那存在於神與人之間的中保(參看提前二 5 )。
3)一種對神的存在信靠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箴一 7 ) 。 在這裡不能遺棄「存在」一詞,因為它是新正統神學家所採用的說法。整個世紀以來,「存在」這一詞背後所隱含的概念,對於基督徒來說是極寶貴的。在聖經中,有普通信仰和生命信仰的區分。普通信仰是一種廉價的信仰,它是種魔鬼的信仰,而生命的信仰則是種個人的承諾。
3 .補充說明
如果你渴望與知識的根源以及智慧發生關聯,那你必須在基督裡帶著對神充滿虔敬、懺悔以及存在的信靠來到主面前,因為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
三、知識的敵人
「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箴一 7 ) 。 知識的敵人被描述為愚妄的人,而在希伯來原文中,愚妄人是指一個放縱、漠視身心習慣的人,因為他不願意去認識神,且非常藐視智慧,知識及教導。某位評論家,將愚妄人解釋為「遲鈍、冷酷以及愚蠢。」身為知識的敵人,他犯了以下兩種罪行:
1)打壓真理
「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箴一 7 ) 。 羅馬書一章透露出一個棄絕神的人,他會抱持著「真理是不公義」的想法(羅一 18 ),也就是說他會打壓真理。在同樣的經文裡,保羅告訴我們:人們是曝露在良心的光照之中(羅一 19 ),因此在人類個性中,有神賜的基因可以去區別對與錯, 而這個事實使得人們有責任去拒絕錯誤的事物 ,並接受對的。所以人類沒有理由去蓄意隱瞞真理。
而不管什麼地方的人,都同樣的暴露在宇宙萬物的光中(羅一 20 )。但若不承認神的永恆、表現及神性的話,那就沒有人能以任何智慧的方法,去向諸天述說神的榮耀,或向穹蒼宣揚神的手段(參看詩十九 1 )。 隱藏在所造萬物之後的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造物者 ,因為祂是永恆的,是一位結合萬物的最高支持者(參看西一 17 );祂也是至高的保護者,因著祂的神性,這世界可以享有祂仁慈雙手下的良善。
在外邦人中沒有無神論者。這些人都相信某種神、或擁有某種崇拜組織,而當一個基督徒與他們談論到罪的問題,他們通常會說出那套早已準備好的真實自白:他們知道罪確實需要被彌補, 他們也在尋找方法去安撫他們憤怒的神 。所以各地人都沒借口,只有愚妄的人會說「沒有神」(參看詩十四 1 )。
4 .補充說明
2)棄絕真理
「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箴一 7 ) 。 根據保羅的說法,這些愚妄人是「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羅一 25 ), 因此對於真理的棄絕不光只是會引起神的忿怒,而且還會招致神的最終審判。在羅馬書中保羅嚴肅的告訴我們,神放任那些愚妄人去崇拜感官的偶像(羅一 24-25 ),放縱於不純潔的性愛(羅一 26-27 ),還有放縱他們去行各種瘋狂且愚蠢的行為(羅一 28-32 );這一點解釋了現今世界上,那邪惡人所令人難以相信的墮落行為。撒但是真理的敵人,而耶穌告訴我們:「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約八 44 )。這節經文說明了當初撒但棄絕真理、被丟出天堂的一刻。自從那一刻起,撒但便整頓他的力量,全力在人類中募集他的跟從者。而這些跟從者先是打壓真理,之後則是因對真理的棄絕,而導致他們永恆的毀滅。
成為真理的敵人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因為對於這些拒絕服從真理的人,神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放棄他們。
結語
有人說人可以分成以下四種:
1) 他不知道自己不明白什麼;這是愚妄人,我們要避開他。
2) 他知道自己不明白什麼;這是老實人,我們要教導他。
3) 他不知道自己明白什麼;這是沉睡的人,我們要喚醒他。
4) 他明白自己所知道的;這是有智慧的人,我們要聽從他。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我們可以知道,主耶穌基督就是屬於那有智慧的人。祂說「我為此而生 …… 特為給真理作見證」(約十八 37 )。祂也對當時的人們說道「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 32 )。從以上這些敘述來看,我們在如此一位救主面前,不但不應棄絕真理,反而還要接受真理,並且要去證明「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附加評注
1 .舉例說明
拿蘭摩爾博士( Dr.Clyde M.Narramore )是一個基督徒心理學家,他以許多著作,和遍及各地的巡迴演講而著名。他告訴我們一個他早期所輔導的老年人病例。「你好,拿蘭摩爾博士。」那老年人說到,「如果一切能夠重頭來過,那我將要接受更深的教育。」博士那關於遺憾的回憶,引起許多人的迴響。從這一點看來,人們似乎很少滿足於他們所知道的,而當他們學得更多,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望卻依然未能得到解決,直在他們在神裡滿足這份渴望。( Adapted from This Way to Happpiness, Narrmore, Zondervan, p. 72 )
2 .舉例說明
如果你曾讀過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科學上的著作,那你將會對他研究珊蝴蟲或蚯蚓的耐心與關愛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對這些生物瞭解與解釋方面的成功,是相稱於他對它們所顯示的尊敬。換句話說,那些採擷珊瑚的人們,並不尊敬那些蟲子,因為他們只負責彎腰採集,也因此他們無法告訴我們任何有關珊瑚礁成長的知識;同樣的道理,那些園丁也不會從蚯蚓得到任何的啟發,因為他們只是狠心的用鏟子將蚯蚓丟棄在一旁;也因此他不可能告訴我們蚯蚓的哪一個部位,扮演著對土壤施肥的角色。
姑且不論我們是否同意達爾文的理論,因為這不是我們現在關心的重點。我們現在所關心的是,他對工作的尊敬導致了這調查研究的知識開端。而在現今這狂妄與無知的宗教世代裡,是非常需要強調這種尊敬的信靠。因為我們的神是神聖、公義、且充滿愛的神,因此也只有透過尊敬的信靠,我們才能瞭解祂。
3 .補充說明
「存在主義」一詞的意思,就如同應用在對神的存在信靠一樣。祈克果( Soren Kierkegarrd 1813-1855 )是丹麥的哲學家、作家、兼牧師,或許我們並不完全同意他著作的每一個論點,但是他對存在主義作了一番有系統的整理。事實上,他非正統的教導使自己陷入了當時宗教建立的困擾之中,他的理論也遭受丹麥教會正統信仰學說一派的強力打壓。他發現世人以基督徒替代信仰的象徵,就如同以洗禮、堅證禮以及懺悔替代了信仰本身一樣,他也發現了基督徒雖然可以背頌使徒信經,但是,聖經上的話語和他們生活之間並沒未存在任何關聯。於是祈克果教導人們:存在主義的信,是不能假定為旁觀者的角色,因為人們必須將自己與信心的事物以及屬靈的使命相結合。神是道成的神的人,而人也只能透過降服的行為來被瞭解。這一點正是存在主義信靠的真正意義,而耶穌在以下的話中也明確地表達出這一點: 「人 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 …… 是出 於神」(約七 17 )。
4 .補充說明
馬太亨利( Matthew Henry )說:「無神論者是自然界中最愚昧的人,因為他們看到一個無法靠自己形成的世界,然而他們卻不肯承認這個世界是由神所造。」( Harold Lindsell, My Daily Quiet Time, Zondervan, p. 215 )
進深研究書目
William Arnot, Laws from Heaven for Life on Earth : Illustrations of the Book of Proverbs, ( New York: Nelson & Sons, 1858 ; Reprinted—Grand Rapids: Kregel ) .
Charles Bridges, An Exposition of the Book of Proverbs, 1847,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9 ) .
H. A. Ironside , Notes on Proverbs, (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1908 ) .
Derek Kidner,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on Proverbs, (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1974 ) .
W. Graham Scroggie, Know Your Bibl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criptures, rev. ed., 2 vols., (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1965 ) .
John Trapp , A Commentary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5 vol., ( London: Richard D. Dickinson, 18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