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講章大綱
系列:為主發光的生活
主題:福音興旺的秘訣
經文:腓一 12-26
引言
腓立比教會打發以巴弗提帶信給保羅,當保羅看過後,他回答腓立比教會繁複的問題,他們因為保羅坐監而失去信心,擔心福音將會受到阻攔,因此而中斷。保羅鼓勵說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腓一12)。福音不會中斷,因為保羅知道他的受苦,是更要叫福音興旺,所以他能喜樂於:
一、福音興旺的明證 (腓一12)
1)他的受苦是為了福音(腓一13)
2)他的同工因此而更放膽傳道(腓一14、17)
3)他所受的批評得到諒解(腓一15-16)
二、福音興旺的經歷 (腓一12、19)
1)個人的受苦(腓一13、16)
2)個人得鼓舞(腓一19)
三、福音前景的展望 (腓一20)
1)為主而活(腓一21)
2)為主而死(腓一21)
結語
我們已經知道福音前景的真正意義,讓我們明白要福音興旺,必須得到明證,我們必須經歷它。我們也要對福音有熱切的盼望,雖然是在使徒時代,但對於今日也是一樣,我們若要使福音興旺,也必須有同樣的經歷。
37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為主發光的生活
主題:福音興旺的秘訣
經文:腓一 12-26
引言
腓立比教會打發以巴弗提帶信給保羅,當保羅看過後,他回答腓立比教會繁複的問題,他們因為保羅坐監而失去信心,擔心福音將會受到阻攔,因此而中斷。保羅鼓勵說,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腓一12)。福音不會中斷,因為保羅知道他的受苦,是更要叫福音興旺,所以他能喜樂:
保羅列出三樣事情,使福音廣為傳播的:
一、福音興旺的明證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腓一12)。他非常清楚他的受苦(坐監)是為了更叫福音興旺。
1)他的受苦是為了福音
「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腓一13)。現代有些學者認為「御營」不是凱撒的王宮,而是衙門,或是王宮的防衛處。保羅鎖在這個地方,因為人的改變,那地方也變成一個為神而發光的地方。保羅當時將凱撒的禁地,變成一個傳福音的地方,獄卒也懺悔改變,連同他的家人,也同蒙這個恩典。保羅在羅馬所不能做的,只是失去人身的自由罷了!他能在監獄中成就主的事工,也可以影響羅馬上層社會的人士。
這是一個極寶貴的功課,有時我們因病而不能到處行動;但多少時候,神的事工成就,都是透過這些行動不便的信徒,在他們床上的禱告所成就的。
有時我們說,我們因工作關係而不便為主作工,但我們有沒有思想過如何將你的所謂的 「不便」變作傳福音的講台,成為見證之所?
保羅的傳道,並不妥協於任何受限制的環境。他相信他之所以在此,必是神的旨意,安排他在此為祂出口,就是將人帶到耶穌基督面前,接受福音。無論在任何環境中,保羅都視之為傳福音的機會,這就是我們的基督信仰生活!
1.舉例說明
2)他的同工因此而更放膽傳道
「並且那在主裡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愈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懼怕。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腓一14、17)。一個付代價的信仰,常會鼓勵更多人為此信仰付上更多的代價。因此保羅在這裡的弟兄姐妹就不再害怕,願意為主放膽傳福音。
2.舉例說明
3)他所受的批評得到諒解
「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腓一15-16)。這裡有些人傳福音不是出於好意,這等人並非異教徒,不像保羅在哥林多時責備的那些人,也不是猶太主義,或者是在加拉太傳異端的人,這等人是因為嫉妒保羅而所為的,特別想利用保羅坐監的機會,來攻擊保羅,希望吸引人群去他們那裡。
另一方面,這等事攻擊不到保羅;相反地,保羅大方而樂觀的說 「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一18)。雖然保羅在監獄裡,但我們並沒有看見保羅忿忿不平,或有任何怨言;反之,因為福音的緣故,他雖坐監卻喜樂。他坐監受苦卻能多傳福音,能鼓勵他的同工放膽傳道,而他受的批評則得到諒解,他感到非常喜樂。這就是一個偉大傳道人應有的信仰生命。
3. 舉例說明
二、福音興旺的經歷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腓一12、19)。這裡說明保羅在傳福音的事上,有兩項是他親身經歷過的。
1)個人的受苦
「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腓一13、16)。保羅的人生是成熟的,他明白若不受苦,不能體驗基督的信仰,更不能明白神的旨意。所以他毫不避諱地向信徒說,他必須經歷肉身上的痛苦,使福音興旺。他提到「捆鎖」(腓一13)是指他被鎖在監獄中說的。有學者認為這個「監獄」,根本就像「墳墓」,因為又濕又黑又冷。保羅心中早已經準備了經歷這樣的環境。
此外,保羅更忍受屬靈的受苦以至於用 「苦楚」(腓一17)來形容。他常受這方面的屬靈壓力,不是因為他被人批評,而是因為與信徒之間有阻隔,不能溝通。不過,他仍然說「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腓一29)。
4.舉例說明
2)個人得鼓舞
「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腓一19)。保羅在此用「得救」,其意思是拯救和得勝,是保羅經歷過的福音事工。而這些拯救和得勝的事工,是透過信徒的代禱達成的,在腓立比就有一群願意為保羅跪在耶穌基督面前代禱的信徒,為他日夜地代禱,使他過得勝的傳道生活。
藉著信徒的支援,保羅得 「耶穌基督的幫助」(腓一19)。當教會願意成為神的僕人時,監獄中的保羅,就得到教會的幫助,自己便得到鼓勵,得聖靈的感動和引導。如果世界各地的信徒一齊起來為各地的宣教工作和拯救人的靈魂事工代禱時,試想想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5.舉例說明
三、福音前景的展望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一20)。保羅深切盼望的,就是「福音的伸展」,無論是生是死,總叫福音照常傳播。
1)為主而活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一21)。保羅最大的心願是為了基督。為基督而活,就是想基督所想,說基督所說,行基督所行。基督是他的一切,他所信的就是基督。這種為主而活的生活,應在教會中培養,在教會生根結果,之後影響世界。
6.舉例說明
2)為主而死
「因……我死了就有益處」(腓一21)。為主而死可以叫福音更為傳播嗎?詩人肯定的說「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一一六15)。生命臨近死亡之時,會更珍貴;那些活著的人,也會以此為鑒。
7.舉例說明
保羅並不害怕死亡,其實他說過 「這是好得無比的」(腓一23),但他所期望的,只是願意與腓立比教會的信徒見面而已。對保羅來說「離世」是與主同在的事(林後五8),是超越捆鎖與攔阻的,讓生命更自由豐盛。
結語
我們已經知道福音前景的真正意義,讓我們明白要福音興旺,必須得到明證,我們必須經歷它。我們也要對福音有熱切的盼望。雖然當時是在使徒時代,但對於今日也是一樣,我們若要使福音興旺,也必須有同樣的經歷。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宙裡( Anthony Zeoli )是一個天主教徒,他常參加彌撒崇拜;他也是一個吸毒者,而且常與匪徒同行,常偷取彌撒時正在禱告的人的錢包。他說每次他行動之先,必定為他的偷竊行動禱告,他也要他的同黨禱告,如果同黨不曉得如何禱告,他就教他們。宙裡常在佛羅里達州活動,與匪徒及搶劫的人同流合烏。終於,他被警察捉進監獄中。有一日,他得到一本新約聖經,藉著這本聖經,宙裡悔改得救了,信了耶穌。另一日,他走進監獄的廣場要見證耶穌,他第一遇見的人是監獄牧師,宙裡問牧師為什麼不向犯人講耶穌的福音,然後他對一千六百個犯人見證耶穌。離開監獄之後,宙裡成為一個出色的傳道人,而那位監獄牧師卻因為吸了過量的毒品而死亡。 (Sunday School Times, from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2.舉例說明
從基督教的歷史看,可以見到偉大的人物,在他們的信仰中,得到一個信仰的常規,例如胡司 ( John Hass) 的犧性,就奠下了馬丁路德改教運動的基礎,而約翰衛斯理 ( John Wesley )和喬治懷特菲( George Whitefield) ,就因為天路歷程 ( Pilgrim's Progress )的作者約翰·本仁( John Bunyan) 的工作到鼓勵。本仁經歷了十三年監獄生涯,他是因為傳福音而入獄的。官員要他停止傳道,但他卻說 「你今日放我,我明日就在街上傳道」,所以反對他的人就繼續把他收在監裡。
3.舉例說明
詩人濤壽( Tasso )有一次收到一些反對他的人的來信,說他的壞話。他說: 「我不會感到不安,因為是他向世人說我的壞話,並非世人向他說我的壞話,這是值得高興的。」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4.舉例說明
當馬德拉斯( Madras ) 的主教探訪垂文考( Travancore )時,有人介紹當地一位 「小小傳道人」給他認識。這位小傳道人是個女奴僕,因為她常向人傳講耶穌,所以得到這個稱號。她默默工作,不斷努力傳講基督,使多人悔改歸主,但她卻受到粗暴的對待。當有人介紹她認識這位主教時,她的面,頸項,和手臂都滿是傷痕。主教看見她這樣,心中難過,他說:「孩子,為何受這樣的對待?」但她看著主教,感到奇怪的說:「難道你不為主受苦嗎?」 (Choice Gleanings, from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5.舉例說明
在 1912年四月一個主日的晚上,一個美國女士十分擔心她丈夫的安危,所以遲遲不能入睡,因為她丈夫就是在那艘碰在冰山快要沉沒的巨大郵輪鐵達尼號上。意外事故使全船人都拚命找救生艇,希望獲救。她丈夫看來沒有辦法找到救生艇了,所以他要拚命地救一對母子,希望借這對母子將他心中的最後遺言,傳給他在家守候的妻子。很快,這艘巨輪隨冰山沉入海底去了,他也跟著沉下去。他發覺自己在冰冷的水中游泳,最後他碰到一樣物體,原來是一艘翻覆了的救生艇。因此,他和其他幾個人就得救了。約在早上五時,這個平安的消息傳到他妻子耳中。看,一個禱告能改變環境,一個禱告能拯救生命,禱告能打敗地獄的權勢,也勝過了死亡。 (Christian Observer, from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6.舉例說明
威爾茲( Baron Von Welz ) 決定拋下他的名譽、地位和一切財產,一心要成為英屬圭亞那 ( Guiana )的宣教士,最後為主而犧性。而有人問他對於放棄他的名譽地位財產有何感想,他說當你在基督裡,決心要做基督的僕人時,這就是一切最大的神之恩,其它對他來說已毫無意義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跪下在主耶穌的腳前禱告。 (from 1200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 published by Pickering and Inglis Used by permission )
7.舉例說明
在新澤西州 (New Jersey) 有一位青年,在一間教會中與一名年青的基督少女結婚。不久,這對年青的夫婦一起去了中國,在一個鄉村傳道。他們的付出,使全村人都認識他們。 1934年十二月八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這對夫婦被土匪殺害了,而他們被殺的這件事,使福音影響力比他們過去幾年所做的更大。
這個年青的宣教士最後的遺言這樣寫道, 「神清楚知道我們何時見祂,而我們在生死之間所做的一切,神都會親自賜福。」這對年青的夫婦宣教士,就是約翰( John )和斯坦( Betty Stam )。他們的死,今日仍在影響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