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講章大綱

系列:永活的神——在活的神跡中

主題:使拉撒路復活(或毀滅死權者)

經文:約十一  1- 44

引言

約翰記錄了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所行的七個神跡,這七個神跡都意義重大。叫拉撤路從死裡復活是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神跡,因為在這個神跡中,耶穌顯露自己是毀滅死權者,而死亡正是人類最後和最大的敵人。假如神跡都是上演的寓言,那麼這個寓言便是一次偉大的顯示,證明基督有能力叫「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人活過來(弗二  1〕。

一、基督對質死亡(約十一  11)

1) 祂從救贖角度看死亡(約十一4)

2)祂從現實角度看死亡(約十一11、14)

二、基督責難死亡(約十一  33)

1)祂不悅的程度(約十一33)

2)祂悲傷的程度(約十一35)

三、基督戰勝死亡(約十一  25-26)

1)吩咐人作開路工作的說話 (約十一39)

2)在天父面前代求的說話(約十一41)

3)叫拉撒路復活的說話(約十一43)

4)叫拉撒路得釋放的說話(約十一44)

結語

總結而言,這個偉大神跡的中心思想明顯的是:耶穌是毀滅死權者,祂從救贖層面和現實層面對質死亡;以極度的不悅和悲傷責難死亡;並透過言語——吩咐人作開路工作,在天父面前代求,叫拉撤路復活和得釋放——來戰勝死亡。千百年來,祂不斷地向我們發出呼喊:「聽見神兒子聲音的人就要活」(約五  25)。你現在就願意回應祂的呼喊嗎?


27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永活的神——在活的神跡中

主題:使拉撒路復活(或毀滅死權者)

經文:約十一  1- 44

引言

約翰記錄了耶穌在被釘十架前所行的七個神跡,這七個神跡都意義重大。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是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神跡,因為在這個神跡中,耶穌顯露自己是毀滅死權者,而死亡正是人類最後和最大的敵人。假如神跡都是上演的寓言,那麼這個寓言便是一次偉大的演示,證明基督有能力叫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人活過來。

一、基督對質死亡

「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約十一  11)。學者告訴我們,猶太法典時常以「睡了」來敘述拉比的死亡(參看太九24;帖前四14)。古希獵詩人荷馬  ( Homer )亦把死亡和睡覺稱為「孿生姊妹」。基督特意行神跡叫拉撤路從睡夢中醒來,為古代的死亡觀帶來嶄新的意義,因為救主來到這世上是為了取締死亡。然後,我們看到耶穌從兩個層面對質死亡。

1)祂從救贖角度看死亡

「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約十一  4)。雖然耶穌知道拉撤路將要死去,但在祂的救贖計劃中,死亡己被戰勝。在整個宇宙中,只有創造主能這樣看死亡。祂審視你的生命,看見死亡在你身上的標記,因為所有「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人(弗二1)。無論男女,都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但基督知道憑藉著祂的救贖,神可以在一個真心悔改信主的罪人裡面成就救贖的大計。

2)祂從現實角度看死亡

「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  …………拉撤路死了」(約十一11、14)。基督視死亡為不受打擾的睡眠,祂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約十一11)。除非主耶穌自己介入,否則這是一種不會醒來的睡眠,這在肉體上來說是正確的,而對屬靈的含義則更加真實。一個罪人有耳朵,卻不能聽;有眼,卻不能看見;有一顆心,卻無法愛;有意志,卻無法行動。除非耶穌基督喚醒這個罪人,否則他會繼續沉睡不醒。沒有其它聲音能叫醒他。從來沒有一個哲學家、科學家或教育家能靠其智巧的創造力,叫人從死裡復活。詩篇作者大衛對這種永遠的長眠十分驚恐,以致喊叫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求你看顧我、應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詩十三3)。

耶穌亦視死亡為「無法解救的分離——拉撒路死了」(約十一  14)。按照新約來詮釋這句話,我們明白「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雅二26)。只有神能喚回離開的靈魂。許多人曾對復活作出各式各樣的聲稱,但只有在神的干預下才會有復活。這個物理定律有其屬靈的含義;只有神才能叫死去的靈魂復生。使徒保羅說過,『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又說,「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弗二1、4-5)。他所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1.舉例說明

二、基督責難死亡

「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或又甚憤慨』」 (約十一  33)。主耶穌對死亡的反應意義重大,所用的字眼強調激動、憤慨等情緒。有關的敘述顯示出:

1)祂不悅的程度

「耶穌  ……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約十一33)。在希臘原文中,這構成「不協調的組合」,正如羅拔遜  ( A.T. Robertson )所說,「該字指『象馬那樣憤怒地噴鼻氣』,在但以理書第十一章  30節亦出現同一個希臘字,以形容一種強烈的惱恨。在新約中其它地方用同一個字時(可一43,十四5;太九30),都包含了憤慨的意思。這些猶太人在埸、馬利亞悲痛欲絕、基督關注的事、叫拉撒路復活的問題——在在都令耶穌十分激動……祂努力抑制自己。」( Word Picutres in the New Tertament, Vol.5, Nashville: Broadman Press, p.202 )  我深信,使救主如此憤慨的是罪——死亡的根本原因。「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一  15)。「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乃是永生」(羅六23)。死亡是罪無可避免的結果,當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回望時,不禁想到我們的主耶穌在那一刻,背負了全人類的悲劇——人的原罪所帶來的死亡。「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12)。

2.補充說明

2)祂悲傷的程度

「耶穌哭了」(約十一  35)。眼淚沿著耶穌的臉頰流下來,這不但顯示了耶穌對馬利亞和馬大喪失兄弟深表同情和感同身受;同時,耶穌也為罪所帶來的滅亡而哭泣——又一個人在死亡的魔掌下成為受害人。在這一刻,人間所有的罪惡、憂傷和苦難都簇擁於祂心頭,祂以憂傷的靈大聲斥責罪和死亡。

3.舉例說明

三、基督戰勝死亡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十一  25- 26)。這番話一定使馬大十分驚愕。因為耶穌並非只是解釋一些教義,說明將來會發生的事,而是揭示一些永恆的真理:祂自己就是復活,就是生命。耶穌發出這些勝利宣告後,才走近拉撒路的墳墓,說了以下四種意義的話:

1)吩咐人作開路工作的說話

「你們把石頭挪開!」(約十一  39)這時候,主耶穌大可以行三個神跡:發命令叫石頭移開,呼喊拉撤路叫他復活過來,並咐咐他從墳墓走出來。這三個神跡對祂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但祂並沒有這樣做。反之,祂請站在旁邊的人作開路的工作。祂叫「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人(弗二1)復活之前,首先呼召我們這些靈魂己活過來的人「把石頭挪開」。

2)在天父面前代求的說話

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己經聽我」(約十一  41)。耶穌從不會忘記向天呼求,並且這裡正好顯示出祂與父神的關係密切。正如羅拔遜  (A.T.Robertson)  所指出的,「很明顯地,耶穌曾為叫拉撒路復活而向天父祈求。在作出行動之前祂己知道答案。『沒有誇大其辭的咒語,甚至沒有與神角力的禱告;只有簡單的幾句感恩說話,就好像拉撒路己經復活一般』( Dods )。耶穌深知祂面對的是怎樣的一個處境:如果祂失敗了,祂的宣告——祂是神的兒子(彌賽亞)——便會落空,所有人都不會再相信祂了。如果祂成功了,統治者將會忌恨祂,以致圖謀殺害祂。」 (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Vol.5, Nashville: Broadman Press, p.205)  大主教特蘭  (  Trench  )曾說,「祈禱並非是要求神勉強行事,以己意代替神意,而是抓緊祂願意成就的最高旨意。」

3)叫拉撤路復活的說話

「拉撒路出來」(約十一  43)。耶穌大聲呼喊,祂的話充滿權威,因為祂是神的兒子。一位年老的清教徒說:「幸好祂所呼喊的是拉撤路,否則整個墓地的死人都會被祂叫了出來!」如果世上有一群己做好開路工作的信徒,並且有一位時常向天呼求的傳道人,我擔保神一定會成就叫人從死裡復活的事。

4.舉例說明

4)叫拉撤路得釋放的說話

「解開,叫他走」(約十一  44)。這是多麼令人驚訝的情景 —— 一個死人蹣跚地從墳墓走出來!他的心臟重新跳動,血脈開始流通,而肌肉也開始活動起來。於是他便拖曳著腳步,一拐一拐地走出墳墓,手和腳仍捆著細麻布。他走出來的景象本身又是一個神跡,幾乎與他從死裡復生的神跡一樣驚心動魄。

在坐各位有些己重新得救,並仍然記得當日是如何決志信主的。但那些細麻布——你過去的生活仍然牽絆著你嗎?由於你仍然被蒙著眼,你不能看清楚;由於你的手仍然綁著,你不能稱心工作;由於你的腳仍然捆著細麻布,你無法行動自如。耶穌對你說:「解開它們!」

有三件事可證明拉撒路真的活過來。第一,拉撒路與人一同領聖餐——「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約十二  2)。這是一幅很美麗的圖畫:馬利亞在耶穌腳下,馬大在旁伺候,而拉撒路則同耶穌坐席。一個人己得到重生的其中一項明證,是他必定有一個敬拜的心,不論他是在獨自靈修還是與人一同領聖餐。第二,那時出現了騷動——「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約十二10)。每逄有屬靈生命的地方,就有騷動和衝突。在初期教會如是,在往後的千百年來也如是。耶穌告訴門徒會發生這樣的事(參看太五11-12;約十五20)。第三,人們悔改信主——「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約十二11)。目賭拉撤路從死裡復生的人,他們不能不相信耶穌,因為他們親眼看見這個神跡。神的全能證據確鑿,人們無法推諉。猶太人一直要求有神跡——而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神跡。拉撒路無須說什麼來說服這些猶太人信主,他的存在 —— 活脫脫一個從死裡復生的人 —— 己足以令他們相信。

5.舉例說明

結語

這個偉大神跡的中心思想是「耶穌是毀滅死權者——祂從救贖層面和現實層面對質死亡;以極度的不悅和悲傷責難死亡;並透過言語 ——吩咐人作開路工作,在天父面前代求,叫拉撒路復活和得釋放——來戰勝死亡。千百年來,神仍不斷向世人發出呼喊: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五  25)。你現在是否願意回應祂的呼喊?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敘述一個往意大利宣教四年的青年人信主的經過。之後,歐福德牧師有機會與他談話,這位青年人名叫克賴德爾  (  Jack Kreider)  ,他談到自己的信主經過時說,「到今天,我仍然為當日發生的神跡驚歎。那天是耶穌受難節,我的阿姨帶我去教會參加午堂祟拜。由於我亳無宗教背景,所以對屬靈的事完全一竅不通。當我聽到十字架的信息時,事情就發生了,一瞬間,我從一個死人變成一個有基督生命的活人,我甚至毋須接受任何輔導,我自己知道我的靈魂己經重生。證據是:我繼續在大學讀書,畢業後到神學院讀神學,現在在意大利服侍主。在意大利,我看見那些『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重新得救,就如同我被神的靈喚醒一模一樣。」

2.補充說明

戈登  (  S.D.Gordon  )說,人人都應該知道關於罪的七個簡單事實:第一,「罪是賺取工資」;第二,「罪是支付工資」;第三,「罪堅持支付工資,你可能頗願意不再計較,但罪總是堅持要支付工資」;第四,「罪以同類的貨物支付工資。肉體的罪帶來肉體的後果,思想的罪帶來思想的後果,與其他人接觸時所犯的罪會帶來一連串影響他們的後果。沒有人會犯罪得罪自己,這句話十分正確。罪是最自私的行為,在某程度上會影響我們接觸的每一個人」;第五,「罪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工資」;第六,「罪要求全數支付,除非耶穌的寶血洗淨罪污」;第七,「罪是自作自受,它自負盈虧。罪把所有曾發生的可怕後果都放在自己肩膀上。」

按照邏輯,犯罪的結果是死亡;肉體的死亡、思想的死亡、靈魂的死亡!  ( Earnest Worker, from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

3.舉例說明

「有一個人,他很熟悉喬治·懷特菲( George Whitefield ),而且經常聽他講道。次數也許還比其他人還多。他說他幾乎從未見過喬治講道不哭的;他的說話常被哭泣聲打斷,有時他的眼淚太多,以致需要停頓片刻。在這情況下,喬治·懷特菲會說:『你們一定埋怨我的哭泣,但我實在忍不住,因為雖然你們的靈魂將快滅亡,你們卻不為自己哭泣。你們該知道,你們是在聆聽最後一堂講道,可能以後再無機會接受基督的福音。』」(摘自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4.舉例說明

司克菲爾福博士  (Dr. A.T.Schofield)講到有一次,正當他乘船橫渡英倫海峽的時候,他聽到很響亮的喊叫聲,發覺聲音來自站在機房旁邊的一個骯髒的小男孩。雖然司克菲爾福聽不出他說什麼,但他能感覺到巨大的槳正放慢速度。清晰的嗓音再次響起,突然間引擎倒轉,船槳往相反方向移動。驟眼看是那個男孩控制著船的移動,他發號施令的樣子滿有權威和充滿自信。當司克菲爾福走近些看時,才發現箇中奧秘。男孩的眼晴緊盯著架空橋樑,橋樑上面站著正在發號施令的船長。船長很少說話,間中只吐出一個字,而下面的男孩則不停地喊叫,就像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驅使著一樣。最後,司克菲爾福才明白艦長的手正在作出短促但清晰的動作來發號施令。對於乘客來說,這些動作都是不可理解的,但對於男孩來說,每一個動作都有其意義,強勁的引擎遵從命令而移動。司克菲爾福思索著這件事,補充說:「我們都希望自己更加像這個聽從船長命令的男孩(象施洗約翰一樣)。這男孩只是一把「聲音」,但正如施洗約翰的呼喊是來自上主,所以不容忽視。那男孩的聲音也舉足輕重,因為是反映了船長的命令」(改編自Pickering & Jnglis 出版的1200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 。己獲准許使用)。同樣,耶穌也可以說:「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約五19)。

5.舉例說明

「很多年前,著名的宣教士  耶德遜( Adoniram Judson )回家休假,途經康涅狄格州   (  Connecticut  )的斯托寧頓市(  Stonington  )。  耶德遜抵步的時候,一個年輕的男孩正在街上玩錠盤,男孩被宣教士的樣子深深吸引住。男孩從未見過任何人的臉上如此發光。他直奔去見牧師,問牧師是否知道這位陌生人是誰。牧師與他一起趕回來見耶德遜,但牧師與耶德遜談得太投入,以致忘記了站在一旁的焦急的少年。多年之後,男孩成為著名傳道人崔倫保 (  Henry Clay Trumbull  )。在其回憶錄中,他把一個篇章的標題定為:『一個男孩在  耶德遜臉上看見的光』,那發光的臉容,改變了他的生命。」(摘自  Encyd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