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講道大綱
系列:永活的神——在活的神跡中
主題:給五千人吃飽(使人滿足的基督)
經文:約六 1-14
引言
基督在世上的事奉中,其中令人感到親切的,就是祂常與群眾一起。許多時候我們發覺主都是與群眾在一起,聽祂講道。而給五千人吃飽,在四卷福音書中都有記載,表明神在基督裡,滿足人靈魂需要的,而祂的供給能滿足我們所需。
一、基督吸引群眾
1)基督的吸引力
2)基督的信息
3)基督的神跡
二、基督體恤群眾
1 )祂的體恤來自察看
2 )祂的體恤自祂的愛
三、群眾分享基督的供應
1)一個憐憫的供應
2)一個豐富的供應
3)一個服事的供應
結語
記載有關我們今日的光景的聖經篇章不多,我們今日是活在一個每日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不信的飢渴缺乏的世界中,我們的教會對於這些事有何行動?今日活在我們心中的基督,是否同與新約時代的基督?當我們服事世人時,他們看到、感覺和分享到什麼呢?請記得,主仍然在說 「你們給他們吃罷」(太十四16)。
24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永活的神——在活的神跡中
主題:給五千人吃飽(使人滿足的基督)
經文:約六 1-14
引言
基督在世上的事奉中,其中一樣令人感到親切的,就是祂常與群眾一起。許多時候,我們發覺常有一大群人跟隨主耶穌,要聽祂講道。
我們要知道,得救恩是各個人的事的。雖然有時我們會聽聞,在某些復興的時代,成千上萬的人悔改歸主,但他們接受救恩,進入天國時,都是一個一個和主發生聯繫的。基督對群眾有特別的吸引力,從而在不同時代,在不同環境下,都有大群人悔改歸主。
本段聖經,就是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說明了這方面的真理。給五千人吃飽,在四卷福音書中都有記載(太四 13-21;可六30-44;路九10-17;約六1-13)。我們最好每段都讀,使我們從不同角度得到全幅圖畫的含義,但我們要瞭解本段經文的意義:
一、基督能吸引群眾
「有許多人……跟隨他」(約六2)。這是主耶穌吸引人的地方。馬可在這方面有特別的描寫,「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可一45)。就是反對耶穌的猶太人領袖,也擋不了群眾到耶穌的面前來,只要一有機會,群眾就乘機近前來,查考福音書時,我們就會發覺最少有三處是基督吸引群眾之地方:
1)基督的吸引力
「眾人知道了,就跟著他去,耶穌便接待他們」(路九11)。要知道某人的品格如何,就讓他接觸孩童,這種事情發生在耶穌基督身上就最真,因為孩童都喜歡跑去耶穌身上,這就是為什麼當門徒阻止孩童走到耶穌跟前時,耶穌責備他們。
就是罪人也常來到主的面前,希望得到主的醫治及幫助,基督能吸引個別的人或一群人到他面前來,因為人能從耶穌身上看到一種不一樣的恩典和真理,充滿熱忱與能力,這樣的事,不單發生在耶穌時代,其實也發生在今日我們的生活內,耶穌預言 「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十二32)。
1A.舉例說明
1B.舉例說明
2)基督的信息
「眾人知道了,就跟著他去,耶穌便接待他們,對他們講論 神國的道」(路九11)。群眾都喜歡跟隨一個講真理的人,這情形是因為救主的話富有意義,權威,及挑戰性,所以不論偉人或罪人,不論有學問的或無學問的,都喜歡聽祂講道。這些群眾能夠分辨出救主的話與文士法利賽人的講道不同,「眾人的稱讚他,並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路四22)。有一次,當兵丁被派去捉拿耶穌,他們回來,回答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約七46)。這裡有一個人說話有權柄,他的話令人心靈震撼,他們知道這些話是從天而來的,是不能否定的。
2.舉例說明
3)基督的神跡
「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的神跡,就跟隨他」(約六2)。這個人不單是說話有能力,而且還能行神跡。如果祂的事奉只是說說而已,祂必定失去追尋者,某些很聰明的人,他們能夠分辨什麼是只說不做的事,從而不加理會。人們常常用「放空炮」來形容只講不做的競爭者。
我們的救主,不只是說,而是行出來。有一個晚上,一位神學家來見耶穌說, 「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裡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的神跡,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約三2)。換句話說,「你的信息不單有能力,而且還有神跡。」
二、基督體恤群眾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約六5)。在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中,我們可以看見耶穌見有一大群人來,祂就憐憫他們。「憐憫」一詞的意思是親自入到他人的痛苦中,感受他的痛苦,體諒他。另有一權威的解釋說,是「入了他人的皮膚內」。這就是主耶穌憐憫人的心情。
1)祂的體恤來自察看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約六5)。這裡有一人,祂關心人是因為祂知道沒有人會這樣關心他們。
有些人知道有一大群人跟隨他,他利用這群力量去達到目的,有些人知道有一大群人跟隨他,他視他們為他的勞動力,有些想這些群眾是他的左右手,有些覺得有一大群人來跟從他,因他有某一種的地位。
今日很少有人知道,當耶穌基督發覺有一大群人跟從祂時,祂會憐憫他們,很少有人像主這樣做的。當祂舉目看見人群時,祂關心每一個人。
3.舉例說明
2)祂的體恤來自祂的愛
「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可六34)。耶利米說「我的眼使我的心傷痛」(哀三51)。這是一位真正明白人類的需要者。那些跟從耶穌的群眾不單只明白耶穌看見他們,主更是愛他們。祂以溫柔的心愛他們。
4A.舉例說明
4B.舉例說明
三、群眾分享基督的供應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那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約六5)而在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罷」(太十四16;可六37;路九13)。耶穌對群眾所說的話,不是只與靈魂得救贖有關,也同樣關注和看重群眾的實在需要。這是主是與祂的門徒有一個更新的團契機會。主耶穌為什麼要在這種時刻面對這一大群民眾呢?他們可以等待另一個較適合的機會,但耶穌並不這樣想,祂憐憫的心促使祂向群眾有所行動:
1)一個憐憫的供應
我們從那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約六5)這些群眾看見耶穌帶領他的門徒,渡過湖那邊去,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希望安靜休息,思想,重新得力。但群眾比主耶穌他們更先到達那處。根據統計,人數最少有五千人,只屬男丁,還有許多婦女和小孩沒有計算在內,到了傍晚,他們累了,也餓了,但門徒好像還沒有覺察到,但耶穌心中早已想到要供給這些人吃了。所以祂看著這大群人,然後對腓力說,「我們必須給他們吃,但我們在哪裡買食物呢?」腓力,作為一個「數學家」開始計算,心裡想,就是有二十兩銀錢,去買食物也是不夠。然後安得烈說這裡有二魚和五個餅,但對五千人來說又算得什麼呢?其實主耶穌早已知道如何作,但祂要試驗門徒的信心罷了!
5.舉例說明
2)一個豐富的供應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的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約六11)。主耶穌在這裡所作的,其實是穩藏著深入的思想,俱有相當的意義。祂以祂聖潔的雙手,拿起小孩帶來的簡單的食物──餅和魚,這些餅和魚是當時社會上窮人的食物,是有錢人施捨給窮人的食物,或是有錢人給馬,驢或騾的食物。
這裡的神跡並不是說明主使自然界的東西加快發展,好像改變水為酒的神跡一樣。而其意義是說明人的滿足,不在於食物的性質,而是說明食物是使人滿足,這就達到其目的了,所以不管是什麼食物,只要能吃飽就是了。如果這個世界只有一個罪人,他所需要的也是救主在十字架上的救恩。正如主知道,一個需要食物維持健康的人,他所需要的份量,也是每一個人所需要的份量,所以主供給他們。
主耶穌手拿起五個餅,這代表了祂拯救的工。祂從天上降臨時,祂不以天使的形象下來,卻取了人的樣式,道就成了肉身,目的是更能體貼人類的痛苦,成就祂的救恩。祂以人的樣式,成為人子,以嬰兒身份出生,最後成為世人的救主。耶穌在這裡使用不為人知的子孩所擁用的,成為吃餓五千人的媒介,主在分餅前先向天父祝謝。其實這是聖餐禮,正如主在最後晚餐時祝謝一樣,這代表了祂為人類破碎的身體。雖然我們在加略山上看見當主被殺時,人一個一個的離開,時至今日,基督已經充滿在千千萬萬人的心中。
6.舉例說明
3)一個服事的供應
「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約六10-11)。他們就坐下,等待分食物。
今日,主耶穌基督仍然一樣,記得祂說 「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六35)。如果他是供應你糧的人,有兩件事必須謹記:第一,必須相信賜福給你的人。人們都是仰望他的供應,他們看見主耶穌是那麼的有權,又豐富,是賜福的盼望,是他們所相信的。第二,他們必須坐下,而且是等待福氣的臨到。這樣,無限的福氣就會降臨。主祝謝之後,交給門徒,將餅和魚分給他們,各人拿了所需的分之後,仍有十二籃剩下,這樣的豐富是救主親手為我們預備的。
7.舉例說明
結語
很少有其它經文,像這段經文一樣,與今日的世界有這麼大的相關。我們生活在這個多麼飢餓及貧困的世界中,有許多國家,例如在遠東或非洲等地,是每日數以千計的人死亡,他們中間的教會有何感想?
我們知道基督是喜歡接近群眾的,祂是何等吸引人,何等憐憫人,而且是何等供應人的神,這樣的救主,今日仍活在我們當中嗎?人們看見什麼?感到什麼?又能從作為主僕人的我分享到什麼?要謹記,主今日仍是向我們說 「你們給他們吃吧!「(太十四16)
附加評注
1A.舉例說明
「一個人活出來的行為,往往比他所說的更有說服力,當一個人最終被人評論時,人們通常多注意其行為。如果一個人所活出的與他所言的不相配,人們最終都會拒絕他的講的。」 ( C.H. Spurgeon, from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
1B.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記起他曾被問及對葛培理牧師( Billy Graham )的看法時,他說葛培理牧師有三種吸引人之處:第一,他是一個滿有活力的人,是聖靈賜給他能力去吸引群眾的。第二,他是一位滿有勇氣的人,他在世界各地布道時,他必定引用聖經上所說的話,雖然今日有許多人對於 神的話不大歡迎,又不大尊重,但他仍然堅守使用 「聖經說」。第三,他是一位滿有同情心的人,雖然他受到批評,但他仍然關心這些批評他的人,他關心被貧病纏繞的人,他也為不公的事而奔波,親自探訪這些地區的人,他就像主耶穌一樣,散發出對人的愛及真理的需求。這些都成為葛培理牧師的個人品格,是他吸引人之處。
2.舉例說明
如果一個傳道者,以輔導員身份輔導人們有關心理方面的事,或以一個醫生去醫治病人,又或以一個政治家身份去談論政治的課題,又或者以一個觀察家身份去分析人生哲理。他如果這樣作,那麼專家們必定作的比他更勝一籌。所以,如果一個傳道人不以 「主如此說」來作為真理的基礎,他所講的儘是無意義的,或只是步那些專家的後塵而已。 (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3.舉例說明
有一次,當司布真( Spurgeon )被請去水晶宮( Crystal Palace )講道時,他先到講台前,要試試那些音響設備如何,是否有好的效果。他就引用約翰福音三章 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來誦讀。他不知原來當時有一個裝修工人正在台下進行未完成的裝修,這工人聽見司布真所誦讀的聖經,被聖靈感動,立時得司布真的幫助,他接受基督為救主了。當司布真幾天後,在這講台向三萬多人預備講道時,他的心受到莫大的沖激,被聖靈震撼。
4A.舉例說明
我們第一次在這裡的讀經中發覺是神親自尋找人的, 「耶和華神親自呼叫那人,對他說,你在那裡」(創三9)。如果我們解釋這句經文時,認為神好像警察抓人一樣去尋找亞當時,我們就解釋錯誤了,我們應該想像神在這裡呼叫尋找亞當,是以一個傷心憐憫父親的心懷一樣去找,他尋找失喪的我們也是以同樣的心情。 ( AlBryant,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4B.舉例說明
心中有了莫大的感動,才能講出好的道,如何才有莫大的感動呢?必須關心這失喪的世界,愛失喪的人們,憐憫他們。耶穌就因為有憐憫及愛世人的心,所以他能在嘈吵的人群中聽到的呼求聲。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5.舉例說明
一日,有一位神學生對司布真 (Spurgeon) 說,他有許多聖經不明白,不知如何是好?司布真對他說, 「朋友,讓我提議你,凡有不明白的地方,你就完全信靠主吧!」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6.舉例說明
在倫敦有一個不信主的老師,在上課講解 「五餅二魚」的神跡時,她以一不相信的態度,來解釋神的話,她對班上學生說「各位同學,五餅二魚當然不能吃飽五千人,耶穌的意思是,祂以祂所講的道,來滿足人的心,使各人心滿意足,忘記了肚餓的事,所以他們都不吃了,那麼就夠了。」但有一位小女孩就問老師說「那麼剩下的有十二個籃子又如何解釋呢?」這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一個充滿理性的問題,也是一個良好的信心的表露。 (Evangelistic Illustrations for Pulpit and Platform, Complied and edited by G. Franklin Allee)
7.舉例說明
基督不單滿足群眾的需求,而且更滿足了門徒,請注意約翰福音約六章 13節,「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因為剛好有十二籃子的零碎餘下,有人提議是每個門徒一籃。因為神的恩賜永遠是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