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講章大綱
系列:今日基督教
主題:基督教與你的學校
經文:太十八 1-14
金句: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
引言
人生是一所學校,其中每個人受訓練及為永恆裝備,同時,聖經清楚告訴我們,個人的生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所受的教導,在此期間可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基督教與校園時光(箴廿二 6)
1)影響最深的日子(傳十二1)
2)純真無邪的日子(傳十二1)
3)最有興趣的日子(傳十二1)
二、基督教與學校的造就(箴廿二 6)
1)家庭教育(弗六4)
2)教會教育(可十14)
3)世俗教育(太十八6-7)
三、基督教與教育目的(箴廿二 6)
1)得救之道(太十八14)
2)知足之道(箴廿二6)
3)事奉之道(箴廿二6)
結語
聖經給我們看到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可見我們的責任是多麼的重大,但成功又是何等的有望!
7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今日基督教
主題:基督教與你的學校
經文:太十八 1-14
金句: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
引言
人生如學校,天天都在學習,沒有任何人是一個 「離校」的人,所以我們在人生的學校中,不斷在學習,為永恆而作好裝備。
讀聖經的人都不會忽略這一事實。同時,聖經讓我非常清楚看到,今生或來世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兒童時代的學習,日久天長,其性格就會深受影響。正如聖經的記載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在這節經文中,有三方面應該注意:
一、基督教與校園時光
「教養孩童」(箴廿二6)。通常孩童時代是最佳學習受教時期,這是歷世歷代,在不同國家都得到認同的事實。人們都曉得,若要改變一條河流的方向,種植一棵樹,或教育一個人,最好是在初期的時候,一旦小河成大河,小樹成大樹,兒童成大人,在這個時刻,要改變就不容易了,而且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卻很少有收穫。如果一個人要受教導,最好是在兒童時期,所以所羅門說「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亳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據此可知孩童時期是:
1)印象最深的日子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當記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由孩童到青少年時期,是受外在影響最深的時期,俗語說得好「最早期的印象是最深刻長久的」,當主耶穌在世教導人要有謙卑受教的心時,祂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對他們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十八3)。
1.舉例說明
2)純真無邪的日子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當記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聖經清楚告訴我們,在母親懷胎時已經有了罪(詩五一5),以及出生之後,就會說謊(詩五八3)。但在孩童時期受教導,相對來說仍是最好的時期,因為在孩童天真無邪對我們最為寶貴。
為這個緣故,在兒童時期,要在他們心思還未污染之先教導他們,要在他們未曾「聾」之先使他們能聽聞主道,在他們心還未剛硬先軟化他們的心,在他們的心志未獻給魔鬼之先,管理他的心。當我們思想在校學習的情形時,請謹記「為青少年建設健全人格,比成年之後改過他們的錯誤易得多。」
3)最有興趣的日子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亳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要激發一個人的興趣,在他年少時是最佳,因為時當年老,他什麼都提不起勁。
要有效地訓練一個將來有作為的人,最好在他早年的時期,因此時他的印象最深,思想最單純,興趣最濃厚。這個原則是多麼的真確,但仍然有許多父母忽略這一點。環顧今日,監獄充滿了不良行為的青少年,未婚媽媽之家有人滿之患,少女成為不良的娼妓,這樣的情形,已經敲響了我們社會的喪鐘。
不能有效地教導我們的兒童,其實是一項罪,這事神必審問,讓我們正視這問題,使我們的兒童活在神的美善裡,使他們的智慧和身量,在神和人喜愛之心上一齊增長。
2.舉例說明
二、基督教與學校的造就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要注意經文不是說「教」,而是說「教養」,教養包括教導,但教導不一定包括教養,這方面的意思,教育學家用了很多時間才發現其中的分別。聖經在提及「教養」時有三方面。
在本節經文中, 「教養」包括例證、指導和訓練。經文強調,這樣的教養必須以基督教的倫理為基礎,如果不用基督徒的生活為例證,不用基督教的真理來教導,以及不使用基督徒應有的操練來受訓,則不可能為 神「教養」孩童。這原則無論在家庭中、教會中,或甚是社會裡都應是一樣的。
1)家庭教育(弗六4)
「你們作父母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消極方面,父母不應惹兒女的氣,他們不應以壞脾氣,或以不良的行為,或不斷對兒女有無理的要求,因此惹怒兒女。很多時候,我們的脾氣、不理智的思想、偏見,均使我們的兒女誤入岐途,其實這是對今日父母的控訴。在積極方面,作父母的必須在主內教導養育兒女,這就是說,父母必須以神的愛為根基,訓練及引導兒女,發展他們的恩賜和品質。
「養育」一詞包含「喂養」和「護理」,其意是以溫柔和關懷的態度餵養兒童和青少年,同時也包含了操練他們,這方面,今日社會不推廣,因為怕所謂體罰存在,但在聖經裡,操練與管教有其實際需要的,為一個虔誠的家庭所應有的(參看箴十三24,十九18,廿三13-14)。如果我們真希望我們的兒女成為良善的人,我們以禱告,憑至誠之心,對待他們,那麼管教之「杖」是應有的。
「主的警戒」,意思是「指導」,保羅稱讚提摩太,說他早年得到他母親和他外祖母的教導,使他自幼明白聖經(提後一5,三15)。
在撒母耳記上記載以利是一位好祭司,他為人仁慈善良,但他卻不是一位好父親,他沒有盡父親的責任,沒有好好的管教他的兩個兒子,因他知道兒子作孽,他都不重視,沒有禁止他們(撒上三13),在信仰方面,他也沒有盡責教導他們,聖經記載他的兒子們「不認識耶和華」(撒上二12),所以他們有不信悖逆的行為,幼稚的表現,從獻祭的人身上取利。
因此,我們必須明白,家庭教育何等重要。
3.舉例說明
2)教會教育(可十14)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的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可十14)。我們很少見到主這樣發義怒的,我們的主在此卻是強烈地表達出祂的感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主要門徒明白神之道所要求的,就是要有小孩子純真的品格,因為孩童被帶到救主面前,門徒以為主不會喜歡這事,所以禁止這些小孩子來到主的面前。但主卻極為不滿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的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可十14)。
教會的任務,其實就是要藉著例證,指導和訓練,將小孩子帶到救主面前來。但我們目前的情況卻是有著不良的榜樣,糟糕的教導和無力的訓練,阻礙了小孩子來到救主的面前。所以我對我的主日學老師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的國的,正是這樣的人。」但我不會步任何一位老師的後塵,或以例子,教導和訓練指點老師如何作,他們應該學習如何將小孩帶到基督的面前來。
4.舉例說明
3)世俗教育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這世界有禍了,因為將人絆倒,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太十八6-7)。在俗世教育中,訓練兒童一般是在小學,但不要忘記,其實我們有責任要使基督教的教育影響世俗教育,在教育史上這是確實的。
我們悲歎學校通常缺乏教導真正的道德價值觀。孩童像一面鏡子,映射他們周圍的一切,我們的孩童在學校受到什麼樣的教育,當他們回家之後,就會表現出他們在現今的學校中所見所聞,所以,真需要神憐憫我們這一代的教育者。
耶穌說「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太十八6)。其實救主在說,如果我們使孩子的信心忽略受挫,將會受到莫大的審判,主為了顯示對這事的看重,他用了一個當時希臘文中非常嚴厲的方式,來責備當時門徒處理的不當,這樣做,就好像把大磨石拴在一個人的頸項,然後把他丟進深海裡,使其永遠滅亡。
5.舉例說明
三、基督教與教育目的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當行的道」是什麼樣的道呢?在我們的人生中,只有一條正路,就是神為我們安排的,借祂兒子耶穌基督,我們得以進入這條生命之路。
1)得救之路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我們明白,每一個孩童都需要救恩,耶穌說,「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太十八14)。如果小孩子會失喪,也必一定有得救之徒,所以救主說「這信我的一個小子」(太十八6)。
保羅論及提摩太時說「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
神會排特別的使者,在救恩的道路上護衛孩子,操練引導他們於蒙救的路上,因聖經說「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來一14)
6.舉例說明
2)滿足之路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這裡可以譯為「在他的道上」,我們要知道,神為每個小孩都有一個計劃和目標。當我們來到新約時,我們發覺確實如此,保羅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弗二10)。對於兒童本身或是父母、老師來講,有什麼比在孩子年少時了創造人類的 神在他們身上的旨意,更使人滿足?能獲得滿足的秘訣,就是意識到「純存可喜悅的神的旨意」,是使人和睦與喜樂的(羅十二2)。
7.舉例說明
3)事奉之路
莫非特( Moffatt )將這句經文翻譯為 「教養兒童,切合他們的需要,就是到老也不離開」。每一個父母或是老師,他們教養孩童的目的必須是使他們成為事奉神的人。
哈拿的例子,就是體現這個意義的一個最好例子。你還記得她如何為得著一個兒子而禱告嗎?神因此應允她的禱告,賜她一個兒子。哈拿心中有一個打算,她說「我祈求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另一幅圖畫就是小撒母耳在聖殿裡,聖經記載「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撒上一27-28,三1)。
無論是教會的事工,或是在其它方面的呼招,神對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計劃,有一個事奉的預備為他們安排,所以,好好教養孩童,待其長大後事奉神,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多麼重要的事。
結語
我已盡可能地表明基督教與學校教育的聯繫,可以看見我們的責任是何等重要,但其成功之後的滿足又是何等的快樂。所以,應該 「教養『你自己』的孩童,使他/她走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也不偏離」。
附加評注
1.舉例說明
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裡有一塊堅硬如鐵的石頭,在石頭上卻有一雙小鳥的腳印。這是在這石頭仍是柔軟的三合土時,被印上去的,歷久而不磨滅。人類也是一樣,當年少時,這是他們的柔軟期,是最好接受外來教養的時期。俗語說: 「小樹容易折,但大樹又如何?」 ( from 1200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 published by Pickering & Inglis, Used by permission )
2.舉例說明
「美國紐約州郡法官萊保為茲( Judge Sam Leibowitz )曾說,『有一件最嚴肅的事,就是當我任職作審判官的十四年內,我看見犯罪的年齡有下降的趨勢,一度被帶到我面前的盜賊都是四五十、五六十歲的老手,過去往往有漫長的被囚的歷史。而今天我所宣判的犯人卻很可能是個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和以往的罪犯一樣剛硬,甚至有時更甚。』」 (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3.舉例說明
大布道家葛培理 ( Billy Graham ) 在麥迪遜廣場花園 ( Madison Square Garden ) 講道時曾提出六點,說明如何處理年幼時的不良行為:( 1)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2)為孩子樹立好榜樣,(3) 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4) 為孩子計劃夠多的活動,(5)管教你的孩子,(6)教導他們認識神。 (United Press, from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4.舉例說明
美國總統甘迺迪( John F. Kennedy )被暗殺之後,有一個浸信會的主日學老師,非常難過的寫了一封信給達拉斯( Dallas )日報,說出這個暗殺總統的人,曾是他們班上的一個學生,名叫奧斯瓦爾德( Lee Harvey Oswald ),當日沒有好好帶領他認識並接受耶穌基督,以至今日致此地步。
五年之後,在加州帕薩迪納( Pasadena )有另一位拿撒勒人的主日學的老師難過地說,他們班上有一個十二歲的黑人男孩退學,退學前老師忽略了向他講解耶穌基督救恩之事,這名男孩名叫瑟漢( Sirhan Sirhan ),他就是殺死參議員羅伯特·肯尼迪( Robert F. Kennedy )的兇手。(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 )
5.舉例說明
如果我們在大石上作雕刻,有一日,它會消失,如果在銅片上,時間會將它磨滅,如果高舉殿宇,它會跌得粉碎;但如果我們花時間在不朽的思想上,教導他們敬畏神,教導他們神的愛,這樣,他們不單存於今生,也存到永恆裡。 ( Daniel Webster,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6.舉例說明
有一個這樣的統計,二十五歲以後得救的,一千人中只有一人,三十五歲以後得救的,五萬人中只有一人,四十五歲以後得救的,二十萬人中只有一人,五十五歲以後得救的,三十萬人中只有一人,而七十五歲以後得救的,七十萬人中只有一人。
查普曼博士( Dr. Wilbur Chapman ) 曾經在一個聚會中作過以下的計算:
十歲以下得救的有四百人
十至十四歲以下得救的有六百人
十四至十六歲以下得救的有六百人
十六至二十歲得救的有一千人
而三十六歲以後才得救的只有二十四人
而當中仍有一千八百七十五人尚未得救。
這統計顯出一個重要的情形,無論在那裡,愈早傳福音給人們,就愈容易把人帶到基督面前,接受基督。 ( from 1200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 published by Pickering & Inglis. Used by permission )
7.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 記憶說,我們夫妻二人決定不為我們的兩個孩子約拿單( Jonathan )和大衛( David )的前途作任何的按排,因為自他們出生,我們已經將他們獻給神,但我們會留意他們每個成長的階段,然後給予相應的教導。我們非常清楚知道,如果不是為了 「純存可喜悅」的神旨意而努力,人生是毫無益處的。
惟此能滿足基督心意,又能滿足人的期望。其實使徒早已經說過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