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講章大綱

系列:生命的詩歌

主題:義人的禱告

經文:詩十七

引言

大衛知道憂慮永不能解決問題或減輕擔憂。因此,在這篇詩篇,他在迫害和壓迫的黑暗日子中呼求神(撒上廿三  26)。使徒雅各也學會了這功課:「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

一、呼求神性公義(詩十七  1-5)

1)出於純正的思想( 詩十七3)

2)出於潔淨的言語( 詩十七3)

3)出於無偽的行為( 詩十七4-5)

二、呼求神性憐憫(詩十七  6-7、8-13)

1)看顧人的神之憐憫( 詩十七6)

2)啟示人的神之憐憫( 詩十七7)

3)保護人的神之憐憫( 詩十七8)

4)庇護人的神之憐憫( 詩十七8)

三、呼求神性行動(詩十七  13-15)

1)生命得到申辯( 詩十七13-14)

2)生命得以成全( 詩十七15)

結語

每遇困難時,我們要到神那裡去。然後你就能說:「神啊,我曾求告你,因為你必應允我」( 詩十七  6)。「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他的,無不得著」(約壹五15)。


46 講章大綱

系列:生命的詩歌

主題:義人的禱告

經文:詩十七

引言

詩篇中有五篇被稱為「大衛的祈禱」(詩十七、八十六、九十、九十二及一百四十二篇)。當大衛遇上困難時,他總到神那裡去。他早知道憂慮永不能解決問題或減輕擔憂。在這詩篇中,我們發現他在迫害和壓迫的黑暗日子中呼求神(撒上廿三  26)。使徒雅各也學會了這功課:「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因此,這詩篇更宜稱為「義人的禱告」。

一、呼求神性公義

「耶和華啊,求你聽聞公義,側耳聽我的呼籲。求你留心聽我這不出於詭詐咀唇的祈禱……我的腳踏定了你的路徑、我的兩腳未曾滑跌」( 詩十七  1-5)。詩人一開始便呼求神性的公義。他向天父保證,他是表裡一致,沒有虛假。大衛知道若他心裡存有邪惡,主是不會垂聽他的(詩六六18)。事實上,他提醒神他已經過試驗、鑒察、熬煉,並是無可指責的。

1)出於純正的思想

「你已經試驗我的心,你在夜間鑒察我,你熬煉我,卻找不著什麼」( 詩十七  3)。聖經說:「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廿三7)。聖經提醒我們,神「從遠處」(詩一三九2)便知道我們的心思。我們到神面前禱告時要思想純正,是何等的重要!

1.補充說明

2)出於潔淨的言語

「我立志叫我囗中沒有過失」(詩十七  3)。經文再三警誡我們有關禱告的用詞。所羅門說:「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囗,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五2)。而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當我們向全能的神呼求時,我們必須明白用詞是重要的,因為它們表達了我們的思想,所以必須小心,虛心和誠實地使用。

2.舉例說明

3)出於無偽的行為

「我藉著你咀唇的言語,自己謹守,不行強暴人的道路。我的腳踏定了你的路徑,我的兩腳未曾滑跌」( 詩十七  4-5)。「兩腳」象徵我們在神面前的言行。倘若我們的禱告要得蒙垂聽,我們的行為就必須聖潔。真正的禱告是呼求神施行公義,但當人的生命在思想、言語、行為方面不合神的心意時,他怎能向神祈求公義呢?只有「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

3.補充說明

二、呼求神性憐憫

「神啊,我曾求告你,因為你必應允我。求你向我側耳,聽我的言語。求你顯出你奇妙的慈愛來」( 詩十七  6-7、8-13)。大衛禱告時的呼求次序是非常重要。他尋求神的公義後才祈求神憐憫。我們常常弄錯了這個次序,故禱告就不蒙應允。我們向神祈求慈愛之前,必要先處理生命中的罪。大衛謹慎持守此原則,因此可以滿有信心地懇求:

1)看顧人的神之憐憫

「神啊,我曾求告你,因為你必應允我」( 詩十七  6)。那些不相信神會聽禱告的人,若不是還未重生,就是嚴重退縮,因聖經教導我們神經常側耳聽那悔罪或哀求者的呼喊。我們的神是看顧人的神。

4.補充說明

2)啟示人的神之憐憫

「求你顯出你奇妙的慈愛來,你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脫離起來攻擊他們的人」( 詩十七  7)。神透過無數的方法向我們顯出祂的憐憫,如應允我們的禱告,遇危難、面對魔鬼、經歷死亡時向我們顯出恩典和大能。在希伯來書,這個憐憫及拯救的思想很顯著地顯明——「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

5.註解

3)保護人的神之憐憫

「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 詩十七  8)。身體沒有一個地方比眼睛更寶貴,更脆弱,更需要小心保護。如司布真( Spurgeon )所說:「滿有智慧的創造主把我們眼睛安放在最受保護的位置,有四周外伸的骨頭保護,就像耶路撒冷一樣,被眾山圍繞著。」神也以同樣環繞的愛保護屬祂的人。

要補充的是,眼睛對外界攻擊物很敏感,故我們的靈對罪也應很敏感。假若這是我們的實況,我們就會更經常和迫切向神呼求憐憫了。

6.補充說明

4)庇護人的神之憐憫

「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 詩十七  8)。就如一隻母鳥把小鳥完全隱藏在翅膀蔭下,神同樣庇護祂的兒女,免受敵人的攻擊。這個最後的子句是將來時態,好像指出詩人不單祈求能逃過眼前危險的庇護,也求在未來的日子,免受撒但的蹂躪。因此他提到「惡人」( 詩十七9)、「仇敵」( 詩十七9)、自誇的人( 詩十七10)、饞咀的獅子( 詩十七11-12)。大衛向庇護人的神呼求憐憫,是多麼奇妙!

我們的神是何等奇妙!祂從施恩寶座,向那些在悔改和禱告中轉向祂的卑微靈魂施憐憫。在我們一切生命的境遇裡,神總會在看顧、啟示、保護和庇護我們時施憐憫。

7.舉例說明

三、呼求神性行動

「耶和華啊,求你起來,前去迎敵,將他打倒,用你的刀……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象,就心滿意足了」( 詩十七  13-15)。因為我們確知神是滿有憐憫和公義,故我們就不用猶疑祈求祂的幫助和干預。大衛以簡明的言詞說明這點。他從兩方面懇求神作出行動:

1)生命得到申辯

「耶和華啊,求你起來,前去迎敵,將他打倒,用你的刀救護我命脫離惡人。耶和華啊,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 詩十七  13-14)。大衛深信神的同在和大能足以擊敗敵人,並為祂的僕人申辯就讚歎說:「耶和華啊,求你起來,前去迎敵,將他打倒,用你的刀救護我命脫離惡人」( 詩十七13)。

這些用詞神會果斷地、戲劇化地對付敵人,縱然他們今生在表面上可享到昌盛和豐裕( 詩十七  14)。

2)生命得以成全

「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象、就心滿意足了」( 詩十七  15)。大衛所求的神性行動不單影響今生,也會影響永生。他說到神聖相交的榮耀和屬天重聚的榮耀。大衛不去嫉妒惡人得勢,卻享受義人的蒙福。他也提及在義中見主面。這是他在地上曾體會的福樂異象,盼望在天上能得到更大的體現。因此,他說:「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象,就心滿意足了」( 詩十七15,參看林後三18)。

基督徒的經歷其中一個最滿足的因素,是神在地上為我們緣故作出申辯,以及祂會在天上成全我們的路程。我們肉身生命維持多久並不重要,因我們按著神定的軌道前進。當我們確知不論生、死,都按神旨意行時,就能回應大衛的話:「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象就心滿意足了」( 詩十七  15)。

8.舉例說明

結語

何等喜樂和滿足,

在見主面那天都歸我所有;

在神的完美中甦醒,

就不會再看見腐朽。

我確知這事,皆因

從祂愛子,從我的主

曉得神是公義,

並赦免我的罪污。

我因此知道,應當凝望祂,

毫無羞愧,非常滿足;

不再是貧苦的朝拜者,

而是滿有榮美的基督徒。

S.F.O.


附加評注

1.補充說明

「注意夜間睡不著時思前想後的暗示(正如詩十六  7):它們可能是神的鑒察,也可能是內心的反省」(比較詩七七2-6,六三5,一一九62,特別留意六十六18)(選自  Psalms 1-72, by Derek Kidner  ,a  by Inter Varsity Press of England and used by permission of InterVarsity Press, Downers Grove, IL 60515, p.87 )

2.舉例說明

英國一位著名牧師的孫子描述了一個虔誠信徒的禱告生活:「一個寒冬的早上,漆黑一片,我又聽到他起床,此時家中其他人仍在睡夢中。我聽見他耐心地點火,然後開始來到施恩寶座前,真誠地向主傾心吐意。當時我仍很年輕,在毗連的房子裡,聽不見他發自內心的呢喃細語,但當我聽見那經常變成角力的祈禱聲音,便感到有點害怕,只知道他正在與神相交。」

3.補充說明

引用詩篇廿四篇  3至5節;提摩太前書二章8節;希伯來書十二章14節,指出聖潔行為的必要。

4.補充說明

引用希伯來書四章  15至16節。「要學習把生活細節、心中不快、日常生活微小需要,在禱告中記念。無論什麼東西影響你,如別人不一樣的反應、異樣的囗吻、不友善的語句、無情的傷害、過分的要求、難於啟齒的憂傷等,把這些東西化為禱告,交託給神吧。不能對人說的,可以對神說。人解決不了你的大難題,神卻不在乎管你的小問題。無論任何情況,只要向祂禱告就行了。」(選自  Choice Gleaning, Grand Rapids: Gospel Folio Press, December 13, 1979 )

5.註解

「英文聖經譯本詩篇十七篇  7節的前兩行只翻譯了希伯來文四個字。『顯出奇妙的慈愛』提醒我們神奇跡的干預(參九1)。神對撒拉的指責(創十八14)——『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難成』按字義作『奇妙』)。『奇妙的慈愛』(『堅固的愛』)是對婚姻盟約忠誠。較舊譯本翻成『慈愛』,它與立約拉上關係前,與忠貞有緊密的關係」 ( Kidner, p.88 )

6.補充說明

「眼中的瞳人」是指瞳孔。這個比喻之後是蔭庇的翅膀,出自摩西的頌讚(申卅二  10、11)。第二個暗喻在那段落中大大鋪寫。它在別處是一個標準的比喻(比較得二12;詩卅六7,五七1,六三7及九一4)。( Kidner, p.88 )

7.舉例說明

一對休假的夫婦在郊區俱樂部打哥爾夫球時,被兩名手持刀和槍的男子打劫。經商的丈夫要求持槍的那人先把武器放在地上,然後才把錢給他。但對方立即說:「我數三下就開槍!」他開始數時,丈夫冷靜地說:「好,開槍吧!開了槍我就立即上天堂,你就下地獄,因我信耶穌基督。」這句說話使他們膽怯,轉身就走了。三天後他們被捕,槍套中還有三顆子彈。在法庭上,他們痛悔乞求,表示那商人被威脅後開始禱告時,他們就逃走了。事後那位浸信會的商人評論事件時回想說:「坦白說,由始至終我沒有害怕。從人的角度看,我毫無還擊之力,但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事情總會證明只有神才能救我。我要稱謝神,因祂以祂大能的名保護我。

8.舉例說明

珍納德( Jane Glasgow Knapp )是一個敬虔基督化家庭的孩子。在一個星期天的早上,只有五點鐘,當準備好一切要返主日學時,她實然走到爸爸跟前,喊道:「爸爸,我想讓耶穌進入心中。」他們就一起禱告。納德先生後來寫道:「我與她一同分享她的大喜樂。」她成長穩定,熱愛為主作工。很早她已準備到海外當宣教士,如果這是神旨意的話。但當遠東的需要增加時,她卻患有重病,神幾乎把她所有都奪去,只剩下她與主耶穌基督可愛和有生氣的關係。在她的聖經中,劃出了使徒保羅蒙召和宣教的詞句:「我欠了福音的債……準備向人傳揚……我不以福音為恥。」

如我們所料,珍納德在重重打擊下,被試探懷疑神的保守。當她發現自己的生命正燃燒至盡頭時,她如何協調到遠東為主作工的呼召?詩篇十七篇  15節平息了她心靈的震盪:「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象,就心滿意足了」(詩十七15)。即使有烏雲,她的信心卻得勝了。在這節經文旁邊,她寫上:「所有困惑、問題、疑難、絕望、詫異、期盼、都在這裡完結了。我會見主面……祂就是所有難題的答案。」一九六五年十月卅日,她剛渡過十八歲生日,珍納德就回到主的身邊——在祂的形象中醒來便心滿意足。對珍納德來說,更應是:「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一一六15)。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