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講章大綱

系列:恆心遵守

主題:每日蒙福

經文:徒二  37-47

金句:「都恆心遵守……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  42、47)

引言

復活的主在升天前最後作的事就是祝福門徒。四十日後,聖靈降臨,印證了榮耀的基督之應許,並引導門徒進入每日蒙福的歷程。初期基督徒的生活,就是由每日蒙福的三個重要層面所組成:

一、每日蒙福的根源(徒二  42、47)

1)蒙福的根源是升天的主(徒二47,一10、11)

2)蒙福的根源是受尊崇的主(徒二47;約七38、39)

二、每日蒙福的秘訣(徒二  42、47)

1)門徒是一個敬拜的群體(徒二47)

2)門徒是一個見證的群體(徒二47,一8)

三、每日蒙福的範圍(徒二  47)

1)蒙福的人數不斷增加(徒二47,四4,五14等)

2)蒙福的對象只限屬靈上蒙揀選的人(徒二47,十三48)

結語

當我們想到這福氣的根源、秘訣及範圍時,讓我們恆心遵守,主必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


20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恆心遵守

主題:每日蒙福

經文:徒二  37-47

金句:「都恆心遵守……天天加給他們。」(徒二  42、47)

引言

復活的主在升天前最後作的事,是帶領祂的門徒往伯大尼。在那裡,祂「舉手給他們祝福」(路廿四  50)。祂似乎要讓這些入室門徒知道:「在這恩典時代,我自始至終的目的是要賜福給你們。」四十日後,聖靈降臨,印證了榮耀的基督之應許,並引導門徒進入每日蒙福的歷程。路加用簡潔扼要的話記下了緊接而來的事,就是「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徒二47)。

一、每日蒙福的根源

「都恆心遵守……天天加給他們」( 徒二  42、47)。當日的信徒還沒有在教會事工上加上層層疊疊的架構,所以他們的信心不是建基於人的領導、有形的組織或物質財富上,而是在於主。

1)蒙福的根源是升天的主

「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你們」( 徒二  47)。他們知道唯一蒙福的根源是那舉起雙手祝福,並升到高天的主耶穌,所以當路加執筆寫下初期教會的故事時說:「提阿非羅呀,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徒一1)。路加的目的,是指出耶穌已開始作的,亦正是祂會繼續作的,直到世界的末了。

1.補充說明

2)蒙福的根源是受尊崇的主

「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徒二  47)。彼得在五旬節當日宣告:「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 徒二36)。眾門徒不僅接受耶穌升天的事實,且承認祂為教會的最高領袖。從此,那位坐在高天寶座上的至高者,引導這個由蒙恩罪人所組成的群體的增長和管理。因此,從使徒行傳到各卷書信,一個強調的信息就是基督是主。

主耶穌曾預言祂是信徒蒙福的根源,祂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七  38-39)。

蒙福的根源肯定是在至高的主手裡,這是不容忽視的神聖原則,否則我們將陷入屬靈的災難中。祂是升天的主,但卻往往為人承認。只有當地上的教會承認祂一切的榮耀及主權,祂的福氣才會臨到每個信徒身上,繼而湧流到充滿需要的世界去,只有當每個肢體及整個群體將真理實踐在生活中,我們才會得見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

2.舉例說明

二、每日蒙福的秘訣

「都恆心遵守……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  42、47)。以下是每日蒙福的兩個秘訣:

1)門徒是一個敬拜的群體

他們「讚美神」( 徒二  47)。經文描述他們是如何讚美神。路加告訴我們,他們借基督的教訓、教會團契、擘餅及公禱恆常地敬拜神。簡言之,他們是一個敬拜的群體,從而達成了主升天,受尊崇的目的。

3.補充說明

2)門徒是一個見證的群體

他們「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 徒二  47)。新約中,有兩個希臘字表達出英文字「美好」的意思。一是「agathos」,這純粹描繪一個人或東西本質美好;另一是「kalos」,它描繪一個人或東西不單是本質美好,且讓人看見他們的美好,用在這些基督徒身上的就是這個字。他們都「得眾民的喜愛」( 徒二  47),因他們有引人入勝之處。在這個充滿仇恨、憂傷、不安、不仁的世界中,他們的生命裡的屬靈果子自然地體現出基督的樣式。當耶穌差遣門徒為祂作見證時,祂應許了聖靈的充滿及澆灌(參看徒一8)。

4.舉例說明

三、每日蒙福的範圍

「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徒二  47)。路加對事工的建立、擴展及延伸作出了令人興奮的敘述。在整卷使徒行傳中,有不少於十處是描寫人得救,加入基督的身體。

1)   蒙福的人數不斷增加

「主將……天天加給他們」( 徒二  47)。這不單是描述個別信徒得救,而是一群接受救恩的人川流不息地加入得救的群體。例如,我們念到五旬節那日「門徒約添了三千人」( 徒二41),然後路加說:「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徒二47),一兩章之後,路加告訴我們「男丁數目約到五千」( 徒四4),下一章又說:「信而歸主的人愈發增添,連男帶女很多」( 徒五14),「很多」這個字眼表示信主的人多得不可勝數。然後,使徒行傳的作者告訴我們:「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 徒六7)。

5.舉例說明

2)蒙福的對象只限屬性上蒙揀選的人

「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徒二  47)。這句話顯示,在聖靈的保守和引導下,福音得以擴展,使「命定得永生」的人能認識基督。

福音是給所有人,但只有那些蒙揀選接受生命信息的人才得救贖,若不承認這點,便不能明白揀選的教義。神拯救靈魂的方法,是引導祂的子民將福音傳與那些一直等候得救信息的人。「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羅八  14)。我們的工作若配合神的主權及救贖意旨,將是何等令人興奮和有價值!

結語

當我們想到蒙福的根源、秘訣及範圍時,讓我們確保我們所經驗的,不少於這段經文所描述的——「恆心遵守……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  42、47)。願我們如此禱告:

借我賜恩福,借我賜恩福,

借我生命彰主榮耀;

借我賜恩福,救主聽我求,

借我賜恩福,使他人得救。

威爾遜  (  Ira B.Wilson)


附加評注

1.補充說明

指出這事工如何在耶路撒冷開始,然後擴展至猶大、撒瑪利亞,直到地極。

2.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回顧說,「多年來,我知道聖靈在我的生命中,但沒有在我的生命中作主。後來,神活著的道更新了我的生命,我思想哥林多後書三章  17節:『那裡有主的靈,那裡有自由。』這節經文可以譯作:「當主的靈是主,那裡有自由。」我渴望得到豐盛的生命和靈裡的自由,但我卻沒有做到這節經文的要求。「當主的靈是主,那裡就有自由。」我立即讓祂作主,將榮耀歸給我的救主。活水的泉源就開始湧流,且一直湧流不絕。

英國著名的教師達秘 ( J.N. Darby )曾說:「聖靈住在每位基督徒裡,但要被祂充滿,卻是另一回事。每一個神的兒女都有聖靈,但聖靈卻不一定完全掌管每一個人。所以保羅懇求信徒:「要被聖靈充滿」(弗五  18),只有降服於祂的掌管,我們才能與主緊密同行,得著力量過一個成聖及結果子的生活。

3.補充說明

分析以弗所書五章  18-21節及歌羅西書三章15至17節。初期教會曉得何謂被聖靈管理的敬拜,他們以語言敬拜——充滿神為中心的真理;以歌唱敬拜——充滿神為中心的喜樂;以分享敬拜——充滿神為中心的感恩;以服侍敬拜——充滿神為中心的愛。他們的敬拜由神的靈所發動(弗五18),並由神的道所管理(西三16)。

4.舉例說明

孫大信  ( Sadhu Sundar Singh )  講述一個十三歲的印度女孩離家往其它村莊去,途中遇見一位苦行修道者。修道者問她說:「孩子,我想你是基督徒。你的父親是基督徒,所以你亦成為基督徒吧?」她回答:「不是,有一位基督徒到我家來傳福音。我想了又想,後來從我自己的經驗中,知道基督是救主,所以我成為了基督徒。」

那「聖人」怒火填胸,把她囚在暗房中,斷絕糧水。那人聽到她充滿喜樂地唱詩,驚訝不已。四日後,他進去看她。他看到什麼?那可憐的孩子不在唱詩。她合著眼,好像在向一個人靜訴心聲。她在說什麼呢?「主啊!我多謝你,我得著為你受苦的權利。主,憐憫那修道者。開他的心眼,使他得見真光。」

聽到這真誠的禱告,那人不禁失聲痛哭,他跪在她腳前,稍後,他接受了她所傳講的信息,彷彿她的話就像印度的宗教領袖所說的話一樣,這修道者熱切地告訴所有人,他看到那女孩子奇妙的能力,也從那位她所禱告的主那裡,領受了同樣的奇妙能力。

5.舉例說明

如果世上只有五千名基督徒,而每人每年為基督贏取三個靈魂,並教導他們照樣每年領三人歸主,一年就有二萬個基督徒,九年就有一億個基督徒,即使今日人口爆炸,十年後全地將會福音化。


進深研究書目

Joseph Addison Alexander,  Commentary o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  (reprinted-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6).

William Barclay,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55).

E.M. Blaiklock,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9).

F.F. Bruce,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the Acts ,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4).

Charles W. Carter, and Ralph Earle,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  The Evangelical Commentary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9).

H.A. Ironside  ,  Lectures on the Book of Acts ,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1961).

J.C. Macaulay,  Expository Commentary on Acts ,   (Chicago: Moody Press, 1978).

G. Campbell Morga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1924).

Richard B. Rackham,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64).

 回到最前一頁